基础回放·要点整合 2.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2、3 xn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x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Ax1=x2-x1, △x2=x3-x2 (3)T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m(打点计时器的频 率为50Hz,nm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 (4)x=aP2,因为T是恒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 度a也为恒量,所以A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小车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就 定相等. MYKONGLONG
2.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1)x1、x2、x3……xn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Δx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1 =x2-x1, Δx2=x3-x2… (3)T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n(打点计时器的频 率为50 Hz,n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 (4)Δx=aT2,因为T是恒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 度a也为恒量,所以Δx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小车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就 一定相等. 基础回放·要点整合
课堂探究·考点突破 考点一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例1】如图1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1)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Hz,周 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期7=x=002s,故打相邻两点的时间 间隔为0.02s; 图1 (2)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 则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5s=0.1s,由题图读出x=7.0mm 0.02s =070cm(注意估读) (2)4、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上点对应速度 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面出,从一+2二090+10m5=0100m 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0.70cm; C点对应的速度是0.100ms(计算结果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MYKONGLONG
考点一 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例1】如图1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图1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则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________.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 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 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__________; 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___(计算结果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 (1)打点计时器频率为 50 Hz,周 期 T= 1 f =0.02 s,故打相邻两点的时间 间隔为 0.02 s; (2)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 0.02×5 s=0.1 s,由题图读出 x=7.0 mm =0.70 cm(注意估读). C 点对应速度 vC= xBC+xCD 2T = 0.90+1.10 2×0.1 cm/s=0.100 m/s. 0.02 s 0.70 cm 0.100 m/s 课堂探究·考点突破
课堂探究·考点突破 考点二应用纸带分析物体运动特点 【例2】(2012山东理综21(1)某同学利用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 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 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 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 某时刻开始减速 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 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 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剑解析④从计数点到相邻的相等时间 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打点计时器电/内的位移差Ax=200cm,在6、7计数点 源的频率为50Hz打点计时器物细。滑伦 问的位移比5、6计数点间的位移增加了 (1228-11.01)cm=1.27cm<2.00cm 因此,开始减速的时刻在计数点6和 图2 7之间 图3 MYKONGLONG
考点二 应用纸带分析物体运动特点 【例2】(2012·山东理综·21 (1) )某同学利用 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 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 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 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 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 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打点计时器电 源的频率为50 Hz.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 两相邻计数点______和________之间 某时刻开始减速. 解析 ①从计数点1到6相邻的相等时间 内的位移差Δx≈2.00 cm,在6、7计数点 间的位移比5、6计数点间的位移增加了 (12.28-11.01) cm=1.27 cm<2.00 cm 因此,开始减速的时刻在计数点6和 图2 7之间. 图3 6 7 课堂探究·考点突破
课堂探究·考点突破 【例2】(2012山东理综21(1))某同学利用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100ms, 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 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120ms 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x+x(90+1101)×10-2 U 2T 2×0.1 m/s=100ms. 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打点计时器电 源的频率为50Hz打点计时器物细。滑伦 计数点4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01 -9.00 2T m/s 0.80 ms 2×0.1 根据 74+U6 图2 2 5070190 1228 100 8616601460 得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图 v6=2v5-04=(2×1.00-0.80)m/s=1.20m/s. MYKONGLONG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________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v5= x4+x5 2T = (9.00+11.01)×10-2 2×0.1 m/s=1.00 m/s. 计数点4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v4= x3+x4 2T = (7.01+9.00)×10-2 2×0.1 m/s=0.80 m/s. 根据v5= v4+v6 2 , 得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v6=2v5-v4=(2×1.00-0.80) m/s=1.20 m/s. 1.00 1.20 【例2】(2012·山东理综·21 (1) )某同学利用 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 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 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 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 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 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打点计时器电 源的频率为50 Hz. 图2 图3 课堂探究·考点突破
课堂探究·考点突破 【例2】(2012山东理综21(1)某同学利用|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为a=200m3 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 ③物块在计数点7到11之间做减速运动, 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 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根据Ax=T得 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个计数点,相邻x2-x,=2a17 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打点计时器电 x10-x8=2a2T 源的频率为50Hz打点计时器物细。滑伦 故a 1+a2_(x9+x10)-(xs+x) 2×2T 图2 图3 MYKONGLONG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为a=______m/s2 . ③物块在计数点 7 到 11 之间做减速运动, 根据 Δx=aT2得 x9-x7=2a1T 2 x10-x8=2a2T 2 故 a= a1+a2 2 = (x9+x10)-(x8+x7) 2×2T 2 ≈-2.00 m/s2 2.00 【例2】(2012·山东理综·21 (1) )某同学利用 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 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 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 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 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 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打点计时器电 源的频率为50 Hz. 图2 图3 课堂探究·考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