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列宁也指出,在共产主 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中,“共产主义在经济上还不可 能是完全成熟的,还不能完全摆脱资本主义的传统或痕 迹”.〔2)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还存在着工农之间、城乡之间 的差别,还存在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资 产阶级法权还没有完全取消,还“不能立即消灭按工 作’(不是按需要)分配消费品这一仍然存在的不公平现 象”,3因而还存在着富裕程度的差别。要使上述这些差 别和现象归于消失,要使资产阶级法权归于消失,只能 是逐步的,而且必然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期。正如马克 思所说,只有这些差别已经消失,只有资产阶级法权完 全消失,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完全的共产主 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 主义国家的实践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 很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贯穿着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 条道路“谁战胜谁”的问题,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 险。 中共:中央在一九六三年六月十四日《关于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中说:“在无产阶级获得政权以 后的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阶级斗争的继续,仍然是 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只是阶级斗争的形式 不同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 19
在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多次指出: 1,被推翻的剥削者,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恢复他们 被夺去的‘天堂’。 2,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经常产生新的资本主义分 子。 3,在工人阶级队伍中,在国家机关职员中,由于资 产阶级的影响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的包围和腐烛作 用,也会产生一些蜕化变质分子,新的资产阶级分了。 4,国际资本主义的包围,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威胁 以及和平瓦解的阴谋活动,是社会主义国家里阶级斗争 继续存在的外部条件。 实际生活证实了列宁以上的论断。”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被推翻了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反 动阶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有力量的,并且在某些方 面还相当强大。他们同国际资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他」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还要顽强地同无产阶级继 续较量。他们在各方面同无产阶级进行隐蔽的或者公开 的斗争。他们常常打着拥护社会主义、苏维埃、共产党 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等的招牌,进行破坏社会主义和复 辟资本主义的活动。在政治方面,他们作为对抗无产阶 级的力量长期存在着,时时刻刻企图推翻无产阶级专政。 他们钻进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经济和文化教育等部门, 抗拒和篡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经济方面,他们用各 种方式破坏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发展 资本主义势力。在思想和文化教育方面,他们用资产阶 20
级世界观对抗无产阶级世界观,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无 产阶级其他劳动人民。 农2集体化的实现,使个体农民变为集体农民,为 彻底改道农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在集体所有制 还没有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的时候,在私有经济的残余还 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农民还不可避免地保留着原来小 生产者的某些固有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 存在着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存在着产生新富农的土壤,还 会发生农民的两极分化。 由于上述资产阶级的活动和它在政治、经济、思想 和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腐蚀作用,由于城乡小生产的资 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存在,由于还没有完全取消的资产:阶 级法权和旧社会习惯势力的影响,在工人阶级的队伍中 和党政机关中还会不断产生蜕化变质分子,在全民所有 制的国营企业中还会不断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和贪污 盗窃分子,在文化教育部门和知识界中还会不断产生新 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些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和蜕化变 质分子,同那些已经被推翻、但是还没有被彻底消灭的 旧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分子结合起来,向社会主义 进攻。尤其是那些窃据领导机关的蜕化变质分子,他们 支持和庇护基层单位中的资产阶级分子,危害性特别大。 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 级,不仅要同国内的资产阶级进行斗争,而且要同国际 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帝国主义总是寻找机会,企图对社 会主义国家发动武装干涉和进行和平瓦解。他们力图消 21
灭社会主义国家,或者使社会主义国家蜕变为资本主义 国家。国际间的阶级斗争,不可避免地反映到社会主义 国家内部来。 列宁说:“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 时代。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束,剥削者就必然存着复辟 希望,并把这种希望变为复辟行动。”4列宁又说:“消灭 阶级要经过长期的、艰难的、顽强的阶级斗争。在推翻 资产阶级政权以后,在破坏资产阶级国家以后,在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以后,阶级斗争并不是消失(如旧社会主 义和旧社会民主党中的庸人所想象的那样),而只是改变 它的形式,在许多方面变得更加残酷。”5 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在 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教育各个领域中的阶级斗争,是 不可能停息的。这个斗争是长期的、反复的、曲折的、复 杂的。这个斗争像波浪的起伏一样,高一阵,低一阵,有 时候比较缓和,有时候十分尖锐。这是决定社会主义社 会命运的半争。这个长期的斗争,将决定社会主义社会 是走向共产主义,还是复辟为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共产 党内部来。资产阶级和国际帝国主义懂得,要使社会主 义国家蜕变为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要使共产党蜕变为修 正主义的党。新的和旧的资产阶级分子,新的和旧的富 农,以及形形色色的蜕化变质分子,他们都是修正主义 的社会基础,他们于方百计从共产党内寻找自己的代理 人。资产阶级影响的存在,是修正主义的国内根源。屈 22
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是修正主义的国外根源。在整个 社会主义阶段中,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内,不可避免 地存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各种机会主义、主要是修正主 义的斗争。这种修正主义的特点,就是在否认阶级和阶 级斗争的名义下,站在资产阶级方面向无产阶级进攻,把 无产阶级专政改变为资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根据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根 据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指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 渡,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必须依靠无产阶级 专政,别的道路是没有的。 马克思说:“阶级斗争必然要引导到无产阶级专 政”。〔6]他又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 有一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 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 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马 克思在解释革命社会主义的时候说,“这种社会主义就是 宣布不间断革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把这 种专政作为必经的过渡阶段,以求达到根本消灭阶级差 别,消灭一切产生这些差别的生产关系,消灭一切和这 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关系,改变一切由这些社会关 系产生出来的观念。〔8) 列宁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创造性地闸 明并且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列宁指 出:“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阶级斗争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