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种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使他于一九一九年十月参 加了少年中国学会。他在致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人之一王光析的 信中说:“你们中间很是有能实际为社会做事的人,而且,我 看你们的会员通讯,亦觉得真是充满了新中国的新精神。假如 我配得上做你们的朋友,我实在诚心的愿做一个会员。”①并 希望全国进步团体联合在少年中国学会内。 一九二○年二月,恽代英和林育南等创办了利群书社。书 社设在武昌胡林翼路横街头十八号(今横街)。书社是试验 “共同生活”的基地,社员们把书社看成是“修养社会的结晶 体”和“服务社会共同生活的刍型”。②当时武汉地区许多进 步青年参加了利群书社。书社是长江中上游宣传新思潮的重要 阵地,它和《新青年》杂志社、湖南的文化书社等进步团体联系 密切。 一九二○年眷,恽代英到北京与李大钊、邓中夏建立了联 系。四月,他受少年中国学会的委托,负责编辑《少年中国学 会丛书》。他在致学会同人的信中,认为所编丛书“应为社会 不可少的书”、“应为社会急切需要的书”。®为此,提出了 一个研究书目,并将马克思及其学说、唯物史观、布尔什维克 等列入研究项目。尽管书目中仍有罗素及其学说、杜威及其学 说、克鲁泡特金及其学说等,但他把马克思及其学说列为研究 书目中的首位,十分明显地表明了他的思想倾向。在《怎样创 造少年中国》一文里,他的思想更进发着明亮的火花。这篇文 ①恽代英1919年9月9日日记,见《恽代英日记第621页。 ②<利群书社>,.见五四时期的社团(一)第124页。 ③挥代英1920年4月22日致少年中国学会同人的信,见《少年中 国第1卷第11期“会员通讯”,1920年5月15日。 10
章对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他曾信仰 过的无政府主义开始产生怀疑。他说:“若我们一天天走受掠 夺的路,欲谈什么无政府主义,这只是割肉饲虎的左道,投井 救人的诬说。”他对马克思关于道德是随经济演化而演化的这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表示“很信”①,并准备另文陈述自己 对唯物史观的具体意见。这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马克思 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逐渐摒弃无政府主义,开始了世界观的 转变。 这年秋,恽代英翻译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 起源,的部分章节,在《东方杂志第十七卷第十九期上发表。 他在《译者志》中写道:“英哲尔士(即恩格斯)为马克思的 垫友,终身在宣传事业中联合努力。读马氏传的,无有不知他 的。”这几句简洁的话,表达了他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崇敬心 情。下半年,他受新青年》杂志的委托翻译了考茨基的中期 著作《阶级争斗》,由新青年社一九二一年一月初出版。这本 书正确地阐述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对毛泽东、周恩来、 董必武等都曾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毛泽东曾这样回忆说,·“有 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 仰。我一且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 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的书,·《阶 级争斗》,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②这本 书对恽代英和利群书社的成员影响也很大。据利群书社成员廖 ①见《少年中国第2卷第1期,1920年7月。 ②埃德加·斯诺(美):《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1979年12月版第131页。 11
焕星回忆,恽代英曾将《阶级争斗》一书的主要内容介绍给利 群书社的社员,使他们第一次懂得了要推翻黑暗统泊,必须搞 阶级斗争。 一九二○年十月,恽代英在未来之梦》一文中提出了建 立“新村”的设想,说明这时他对新村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界限 还没有分清。一九二O年十二月二日,刘仁静从北京给他写信, 宜传了俄国布尔塞维克的革命,提出乡村教育“难以收效”, 乡村企业亦“不可靠”,“中国的社会也必出于流血一途,是无 疑的。”①一九二一年六月初,林育南在北京给恽代英写了一 封信,对他们过去的思想提出了批评:“我们这种理想是仿佛 对的,但审查社会情形和我们的力量,恐怕终久是个‘理想', 终久是个‘梦’呵!”⑧这些见解对恽代英世界观的转变起了促 进作用。 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恽代英、林育南等在湖北黄冈八 斗博浚新小学,召开了利群书社及其有联系的各团体代表大 会。长沙文化书社的易礼容也参加了大会。大会决宠成立共存 社。在恽代英起草的文件中指出,“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 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的目 的。”®共存社的成立标志着恽代英的世界观发生了质的飞 跃,由急进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七月下旬,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恽代英闻讯,抑制不住内 心的激动,立即申请加入党的组织。从此,他就在党的领导下 ①刘仁静1920年12月2日致恽代英的信,.见<少年中国?第2卷 第9期,1921年3月15日。 ②林育南致恽代英的信,见《我们的>第6期,1921年。 ③<我们的>第7期,1921年8月10日。 妇
为共产主义而战斗。 (四) 为了传播革命思想,从一九二O年到一九二三年夏,恽代 英从江城到皖南宣城,从泸县到成都,以学校为阵地,教书为 职业,开展革命活动。他走到哪里就将革命的种子播到哪里。 一九二O年十一月,恽代英应章伯钧的聘请,到安徽宣城 第四师范任教。宣城师范的学生得知恽代英前来执教,都异常 兴奋,纷纷跑到码头去迎接。恽代英却脚著草鞋、自挑行李, 带着李求实、吴华梓两名附读学生从芜湖经旱路到达宣城。他 们进校门时,门房工友以“脚夫”而拒之门外,费了一番口 舌,方得进门。 皖南的宣城,远离大都市,消息闭塞,旧的教育制度戕害 广大学生。恽代英任宜城师范教务主任兼教国文和教育学。他 力主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提倡学生走向社会,他将全校三百多 名学生组织起来,成立学生自治会。在学生中组织进步团体, 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宣城 先后成立了“求我社”、“觉社”、“新群社”等进步团体。 他还亲自为学校中和县和含山县籍学生组织的“和含学会”写 祝词,鼓励学生到农村去,改造乡土,改造自己。 一九二一年五月九日宜师举行国耻纪念大会,适逢两位朝 鲜流亡志士来到宜城,应邀参加了大会。他们在大会上用亲身 经历痛诉了日本帝国主义侵朝罪行和国土沦陷的朝鲜人民的悲 惨遭遇。恽代英接着发言,他说:“朝鲜就是我们的一面镜 子。我们如再醉生梦死,帝国主义就会很快的来侵略我们。中 13
国腐败政府,只知仰赖帝国主义,任其宰割,订了许多不平等 条约,这就是捆锁四万万人民的一条大铁链。”他忧国忧民的 炽热感情,扣动了听众的心弦,激发起他们爱国的热情。爱国 学生在恽代英的领导下,成立了抵制日货委员会,走上街 头,开展麦轰烈烈的抵制日货活动。古老的宣城顿时沸腾起来 了。 恽代英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宣城地方反动势力的憎恨。他 们联名打电报给安徽省反动当局,密告恽代英“组织党羽、煽 动学生、图谋不轨、大逆不道”。安徽反动军阀闻讯后,令宣 城县政府逮捕恽代英。恽代英得到消息,离开了宜城。 七月一日,少年中国学会在南京举行年会。圆绕着少年中 国学会方向问题,大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邓中夏、高君宇、 黄日葵等坚决主张学会应确立社会主义方向,成为政治性的团 体。这些正确的主张,却为不久就成为国家主义派头子的曾琦 所坚决反对。一些改良派则主张把年会变成脱离政治的纯学术 的团体。这场斗争教育了恽代英。为了避免学会分裂,起初他 “曾力为半会作调和派”。①随着斗争的发展,他感到再也没 有调和的余地了,在大会结束时,作了题为《学会前途的危 险,应讨论如何分裂》的演讲,表明了自已的改治观点。不 久,他在致少年中国学会会员杨钟健的信中写道:“很望学会 为波歇维式的团体”。② 同年十月下旬,在金风送爽的日子里,挥代英由陈清③介 绍,风尘仆仆来到四川泸县川南联合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 ①@恽代英1921年11月致杨钟健的信,见《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通讯 录>第1期,1921年8月一1922年3月。 ③陈消,字愚生。四川泸县人,少年中国学会会员。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