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7) 授课日期2006年月日 课题 制造业的物质系统设计 课时 了解生产组织过程的要求;掌握工厂选址、工厂布 教学置、车间布置、设备布置的要求和方法 目标 工厂选址、工厂布置、车间布置、设备布置的要求 教学 和方法。 重点 教学 难点 工厂选址、工厂布置、车间布置、设备布置 课型 讲授 授课时数 2 更新、补充 删减内容 使用 教具 课外 作业 课后 体会
1 教 案 (7) 授课日期 2006 年 月 日 课题 制造业的物质系统设计 课时 教学 目标 了解生产组织过程的要求;掌握工厂选址、工厂布 置、车间布置、设备布置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 重点 工厂选址、工厂布置、车间布置、设备布置的要求 和方法。 教学 难点 工厂选址、工厂布置、车间布置、设备布置 课型 讲 授 授课时数 2 更新、补充 删减内容 使用 教具 课外 作业 课后 体会
复习:产品质量水平决策方法,产品质量合格率水平决策方法。 第一节生产过程组织 (一)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 生产过程组织就是以最理想的方式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对生产的 各阶段、环节、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使之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该系统的 目标是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行程最短,时间最省,消耗最少,并能生产出 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二)产品生产过程 产品生产过程含义: 产品生产过程是指从准备生产某产品时起,直到产品生产出来为止所经 历的全部过程或完成劳务的全过程。 包括自然过程和劳动过程 2.产品生产过程的形式:流程式、加工装配式 流程式:综合流程式和分解流程式 2.企业生产过程的组成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生产前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产品设计 工艺设计,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试制与鉴定,材料与工时定额的制定等。 (2)基本生产过程:产品的加工过程 工序:是指在一个工作地上,由一个或几个工人,对一定的劳动对象进 行连续加工的那一部分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单元 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部工序可分为:工艺工序,检验工序,运输工序 (3)辅助生产过程:动力生产,工具制造,设备维修等。 (4)生产服务过程:原材料或半成品或工具的供应、保管和运输、实 验和检验等
2 复习:产品质量水平决策方法,产品质量合格率水平决策方法。 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 (一)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 生产过程组织就是以最理想的方式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对生产的 各阶段、环节、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使之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该系统的 目标是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行程最短,时间最省,消耗最少,并能生产出 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二)产品生产过程 1. 产品生产过程含义: 产品生产过程是指从准备生产某产品时起,直到产品生产出来为止所经 历的全部过程或完成劳务的全过程。 包括自然过程和劳动过程。 2.产品生产过程的形式:流程式、加工装配式 流程式:综合流程式和分解流程式 2. 企业生产过程的组成: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生产前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产品设计, 工艺设计,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试制与鉴定,材料与工时定额的制定等。 (2)基本生产过程:产品的加工过程。 工序:是指在一个工作地上,由一个或几个工人,对一定的劳动对象进 行连续加工的那一部分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单元。 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部工序可分为:工艺工序,检验工序,运输工序。 (3)辅助生产过程:动力生产,工具制造,设备维修等。 (4)生产服务过程:原材料或半成品或工具的供应、保管和运输、实 验和检验等
(四)组织生产过程的原则 生产过程的比例性、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均衡性、生产过程的柔 性 第二节制造业的物质系统设计 (一)物质系统设计概述 1.物质系统设计概念和内容 物质系统设计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合理地配置其企业中的各生产单位和 其他设施,并在车间内合理布置设备,使之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生产系统 内容:厂址选择、厂区布置、车间布置、设备布置 2.企业生产单位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二)工厂选址 1.工厂选址的程序及影响因素 2.工厂选址的方法 分级评分法、积点法。 3.工厂选址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厂址选择是一项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的综合性工作。必须贯彻国家建 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多方案比较论证,选出投资省、建设快、运营费低、具 有最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厂址。 基本原则: A)符合所在地区、城市、乡镇总体规划布局。 B)节约用地,不占用良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并符合国家现行土地管理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规有关规定。 C)有利于保护环境与景观,尽量远离风景游览区和自然保护区,不污染水
3 (四)组织生产过程的原则 生产过程的比例性、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均衡性、生产过程的柔 性 第二节 制造业的物质系统设计 (一) 物质系统设计概述 1.物质系统设计概念和内容 物质系统设计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合理地配置其企业中的各生产单位和 其他设施,并在车间内合理布置设备,使之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 生产系统。 内容:厂址选择、厂区布置、车间布置、设备布置。 2.企业生产单位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二)工厂选址 1. 工厂选址的程序及影响因素 2. 工厂选址的方法: 分级评分法、积点法。 3.工厂选址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厂址选择是一项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的综合性工作。必须贯彻国家建 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多方案比较论证,选出投资省、建设快、运营费低、具 有最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厂址。 基本原则: A) 符合所在地区、城市、乡镇总体规划布局。 B) 节约用地,不占用良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并符合国家现行土地管理、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规有关规定。 C) 有利于保护环境与景观,尽量远离风景游览区和自然保护区,不污染水
源,有利于三废处理,并符合现行环境保护法规规定 厂址选择的要求 项目 要 原料、燃料|1 接近原料厂地及产品销售地区,运输方便 及产品销2 燃料质量符合要求,保证供应 厂区用地面积应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要求,并预留扩建用地 有废料、废渣的工厂,其堆存废料、废渣所需面积应满足工 厂服务年限的要求 积 居住用地应根据工厂规模及定员,按国家、省、市所规定的 定额,计算所需面积 4 施工用地应根据工厂建设规模、施工人数、临建安排等因素 考虑 外形应尽可能简单,如为矩形场地长宽比一般控制在1:1.5 之内,较经济合理 外形与地 地形应有手电于车间布置、运输联系及场地排水;一般情况 下,自然地形坡度不大 于5%‰,丘陵坡地不大于40‰,山区建厂不超过60‰为宜 考虑高温、高湿、云雾、风砂和雷击地区对生产的不良影响 象
4 源,有利于三废处理,并符合现行环境保护法规规定。 厂址选择的要求 项目 要 求 原料、燃料 及产品销 售 1. 接近原料厂地及产品销售地区,运输方便 2. 燃料质量符合要求,保证供应 面 积 1. 厂区用地面积应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要求,并预留扩建用地 2. 有废料、废渣的工厂,其堆存废料、废渣所需面积应满足工 厂服务年限的要求 3. 居住用地应根据工厂规模及定员,按国家、省、市所规定的 定额,计算所需面积 4. 施工用地应根据工厂建设规模、施工人数、临建安排等因素 考虑 外形与地 形 1. 外形应尽可能简单,如为矩形场地长宽比一般控制在 1:1.5 之内,较经济合理 2. 地形应有手电于车间布置、运输联系及场地排水;一般情况 下,自然地形坡度不大 于 5‰,丘陵坡地不大于 40‰,山区建厂不超过 60‰为宜 气 象 1. 考虑高温、高湿、云雾、风砂和雷击地区对生产的不良影响
考虑冰冻线对建筑物基础和地下管线敷设的影响 地下水位最好低于地下室和地下构筑物的深度;地下水对建 水文地筑基础最好无侵蚀性 质 了解蓄水层水量 应避开发震断层和基本烈度高于九度地震区,泥石流、滑坡、 流砂,溶洞等危害地 段,以及较厚的三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新近堆积黄土、一级膨胀土等地质 程地恶劣区 应避开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采空区,以及古井、古墓、 坑穴密集的地区 场地地基承载力一般应不低于0.Mpa 1.根据工厂运货量、物料性质、外部运输条件、运输距离等因素合理确定 采用的运输方 交通运 式(铁路、公路、水运、空运) 2.运输路线应最短,方便,工程量小,经济合理 靠近水源,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并符合生产对水质、水量、 给水排水温的要求 污水便于排入附近江河或城市下水系统 应有利于同相邻企业和依托城市(镇)要科技、信息、生产、修理、公用 设施、交通运输、综合利用和生活福利等方面和协作
5 2. 考虑冰冻线对建筑物基础和地下管线敷设的影响 水 文 地 质 1. 地下水位最好低于地下室和地下构筑物的深度;地下水对建 筑基础最好无侵蚀性 2. 了解蓄水层水量 工 程 地 质 1. 应避开发震断层和基本烈度高于九度地震区,泥石流、滑坡、 流砂,溶洞等危害地 段,以及较厚的三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新近堆积黄土、一级膨胀土等地质 恶劣区 2. 应避开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采空区,以及古井、古墓、 坑穴密集的地区 3. 场地地基承载力一般应不低于 0.1Mpa 交 通 运 输 1.根据工厂运货量、物料性质、外部运输条件、运输距离等因素合理确定 采用的运输方 式(铁路、公路、水运、空运) 2.运输路线应最短,方便,工程量小,经济合理 给 水 排 水 1. 靠近水源,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并符合生产对水质、水量、 水温的要求 2. 污水便于排入附近江河或城市下水系统 协 作 应有利于同相邻企业和依托城市(镇)要科技、信息、生产、修理、公用 设施、交通运输、综合利用和生活福利等方面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