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摸底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晚明时期,商业出现空前繁荣,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一个重要 的表现就是通俗文化的兴起。商业出版的繁荣特别是图书产品结构的变化,既得益于城镇和 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的兴起,又反过来促进了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 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取向和阅读情趣都 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与市民阶层趋同。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虽然早在宋元时期白话小说就已开始兴起,但当时主要是作为说书人的底本而存在,主 要依靠说唱进行传播,很少刊刻,即使偶有刊刻,也大都是以单篇形式流传。从明代嘉靖年 间开始,很多书坊开始刊行这类白话小说。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就是 在嘉靖时成书并刊行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虽然成书于元末明初,但其广泛刊行也 是始于嘉靖年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商业出版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同类小 说的创作。《三国演义》刊刻后,一大批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出来并很快得以刊行。《西游记》 畅销后,神魔小说的创作和刊刻也出现了一个高峰。一些书坊还组织编纂和刊刻了三大名著 的续本,如《西游补》《续编三国志后传》《后水浒传》等。 除了传统的历史演义小说和神魔小说外,晚明反映普通市民阶层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的 世情小说的刊刻更是异常繁荣,其中长篇以《金瓶梅》为代表,短篇小说集则以“三言”“ 拍”为代表。晚明时期,很多知名文人还积极投身小说的编纂和点评工作中,尤以李贽、陈 继儒为代表。文人士大夫的热心参与使白话小说这类新的文学体裁逐渐被社会接受,也使白 话小说成为继汉赋、唐诗、宋词之后又一个重要文学体裁。 除了白话小说之外,日用类书的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晚明 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出版的日用类书几乎囊括了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如晚明绝大多数的日用类书中都有“风月 门”“笑谈门”“酒令门”“戏术门”“棋谱门”“琴学门”等,且这类内容占有相当大的 篇幅 晚明商业出版的繁荣以及由此带来的通俗文化的兴起,打破了精英阶层对知识的垄断, 阅读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为了便于粗识文字的普
广西梧州市 2019 届高三毕业班摸底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晚明时期,商业出现空前繁荣,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一个重要 的表现就是通俗文化的兴起。商业出版的繁荣特别是图书产品结构的变化,既得益于城镇和 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的兴起,又反过来促进了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 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取向和阅读情趣都 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与市民阶层趋同。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虽然早在宋元时期白话小说就已开始兴起,但当时主要是作为说书人的底本而存在,主 要依靠说唱进行传播,很少刊刻,即使偶有刊刻,也大都是以单篇形式流传。从明代嘉靖年 间开始,很多书坊开始刊行这类白话小说。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就是 在嘉靖时成书并刊行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虽然成书于元末明初,但其广泛刊行也 是始于嘉靖年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商业出版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同类小 说的创作。《三国演义》刊刻后,一大批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出来并很快得以刊行。《西游记》 畅销后,神魔小说的创作和刊刻也出现了一个高峰。一些书坊还组织编纂和刊刻了三大名著 的续本,如《西游补》《续编三国志后传》《后水浒传》等。 除了传统的历史演义小说和神魔小说外,晚明反映普通市民阶层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的 世情小说的刊刻更是异常繁荣,其中长篇以《金瓶梅》为代表,短篇小说集则以“三言”“二 拍”为代表。晚明时期,很多知名文人还积极投身小说的编纂和点评工作中,尤以李贽、陈 继儒为代表。文人士大夫的热心参与使白话小说这类新的文学体裁逐渐被社会接受,也使白 话小说成为继汉赋、唐诗、宋词之后又一个重要文学体裁。 除了白话小说之外,日用类书的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晚明 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出版的日用类书几乎囊括了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如晚明绝大多数的日用类书中都有“风月 门”“笑谈门”“酒令门”“戏术门”“棋谱门”“琴学门”等,且这类内容占有相当大的 篇幅。 晚明商业出版的繁荣以及由此带来的通俗文化的兴起,打破了精英阶层对知识的垄断, 阅读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为了便于粗识文字的普
通市民阶层阅读,晚明书坊刊刻的通俗作品和日用类书不仅注重语言通俗性,而且大部分图 书都配有很多的注释和注音。如熊大木编纂的《唐书志传》中,卷四第三十四节有一句:“尔 兄日前饮酒至酣。”对“饮酒至酣”,编者做了注释:“半醉也。”此类注音注释显然旨在 为粗识文字的读者最大限度地扫除阅读障碍。 综上可见,商业出版是晚明通俗文化繁盛的重要驱动力,正是凭借商业出版,通俗文化 开始进入公共传播领域,从而一定程度赋予了商业出版大众传播属性 (摘编自张献忠《晚明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的勃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晩明时期,正式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B.宋元时期,白话小说的传播主要依靠说唱,偶有刊刻,也多以单篇形式流传。 C.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直到同类小说成功后才开始广泛刊行。 D.伴随通俗文化的兴起,普通市民阶层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阅读的主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部分从白话小说和日用类图书的大量出版方面阐述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B.文章以《金瓶梅》及“三言”“二拍”的盛行为例论述了晚明世情小说刊刻的繁荣 C.文章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结尾部分进一步指出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使文章论述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西游记》商业出版的巨大成功使得同类小说出现了创作和刊刻高峰。 B.白话小说因为文人士大夫的参与而被社会逐渐接受,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体裁 C.受白话小说出版繁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成为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标志。 D.晚明书坊刊刻的《唐书志传》配有注释是为了方便粗识文字的普通市民阶层阅读。 【答案】1.B2.C3.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 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 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 A项,“正是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错误,文章第一段 说的是“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由此可知,不只是市民阶层这一新兴
通市民阶层阅读,晚明书坊刊刻的通俗作品和日用类书不仅注重语言通俗性,而且大部分图 书都配有很多的注释和注音。如熊大木编纂的《唐书志传》中,卷四第三十四节有一句:“尔 兄日前饮酒至酣。”对“饮酒至酣”,编者做了注释:“半醉也。”此类注音注释显然旨在 为粗识文字的读者最大限度地扫除阅读障碍。 综上可见,商业出版是晚明通俗文化繁盛的重要驱动力,正是凭借商业出版,通俗文化 开始进入公共传播领域,从而一定程度赋予了商业出版大众传播属性。 (摘编自张献忠《晚明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的勃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晚明时期,正式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B. 宋元时期,白话小说的传播主要依靠说唱,偶有刊刻,也多以单篇形式流传。 C.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直到同类小说成功后才开始广泛刊行。 D. 伴随通俗文化的兴起,普通市民阶层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阅读的主体。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体部分从白话小说和日用类图书的大量出版方面阐述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B. 文章以《金瓶梅》及“三言”“二拍”的盛行为例论述了晚明世情小说刊刻的繁荣。 C. 文章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章结尾部分进一步指出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使文章论述严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国演义》《西游记》商业出版的巨大成功使得同类小说出现了创作和刊刻高峰。 B. 白话小说因为文人士大夫的参与而被社会逐渐接受,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体裁。 C. 受白话小说出版繁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成为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标志。 D. 晚明书坊刊刻的《唐书志传》配有注释是为了方便粗识文字的普通市民阶层阅读。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 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 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 A 项,“正是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错误,文章第一段 说的是“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由此可知,不只是市民阶层这一新兴
受众群体的增长才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还有士大夫的变化:C项,“直到同类小说成功 后才开始广泛刊行”错误,根据原文可知,应是《水浒传》的商业出版成功才刺激了同类小 说的创作。D项,“普通市民阶层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阅读的主体”分析错误,文章第 五段说的是“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可见并无主体之意。故选B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 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 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 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文章采用……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错误,从文中来看,主要使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如二、三两段主要使用举例论证,第五 段主要使用引用论证,文中并没用到比喻论证。故选C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 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 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受白话小说出版繁 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错误,文章第四段只是说“除了白话小说之外,日用类书的 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晚明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 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文中并无“受白话小说出版繁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 的信息。且“成为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标志”中“标志”一说也不准确,第四段说的是“日 用类书的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故选C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 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 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 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
受众群体的增长才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还有士大夫的变化;C 项,“直到同类小说成功 后才开始广泛刊行”错误,根据原文可知,应是《水浒传》的商业出版成功才刺激了同类小 说的创作。D 项,“普通市民阶层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阅读的主体”分析错误,文章第 五段说的是“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可见并无主体之意。故选 B 项。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 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 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 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 项,“文章采用……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错误,从文中来看,主要使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如二、三两段主要使用举例论证,第五 段主要使用引用论证,文中并没用到比喻论证。故选 C 项。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 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 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 项,“受白话小说出版繁 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错误,文章第四段只是说“除了白话小说之外,日用类书的 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晚明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 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文中并无“受白话小说出版繁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 的信息。且“成为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标志”中“标志”一说也不准确,第四段说的是“日 用类书的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故选 C 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 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 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 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
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 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 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 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 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 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 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 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猴王 孟小书 前些日子秦梦的奶奶去世了,虽然长大后很少再能见着李奶奶,但听闻这一消息后还是 无比心痛。这么些年过去了,也不知道长顺儿怎么样了,是不是还在这世界上冲着某家的花 姑娘吐口水,或是早就被打死了也说不定,它实在是太淘了。长顺儿死了也好,这样李奶奶 就不寂寞了。长顺儿是只猕猴儿,有两个巴掌大小,眼睛大而无神,满脸惆怅 第一次见到长顺儿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而那时,它就已经把自己封为家里的猴王了, 原因是李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和秦梦的无限忍让。身为猴王的它见不得姑娘穿的漂亮,但凡 谁家的姑娘穿了花哨些的衣服,它就疯了,冲人家齜牙咧嘴,还发出像吐痰般的声音。也许 长顺儿确实很想冲人家吐几口口水来的。身为一只母猴儿,这举止实在是过于粗俗。李奶奶 给它起名为长顺儿,就是想让它能给家里带来些好运。 秦梦是我的发小。每当放学后,我先回的是秦梦家,玩一会儿后再回自己家。记得那天 我们一到家,扔下书包就爬上榻榻米,李奶奶端上来一大盘葡萄。我和秦梦一人手里拿了
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 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 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 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 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 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 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 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猴 王 孟小书 前些日子秦梦的奶奶去世了,虽然长大后很少再能见着李奶奶,但听闻这一消息后还是 无比心痛。这么些年过去了,也不知道长顺儿怎么样了,是不是还在这世界上冲着某家的花 姑娘吐口水,或是早就被打死了也说不定,它实在是太淘了 ......。长顺儿死了也好,这样李奶奶 就不寂寞了。长顺儿是只猕猴儿,有两个巴掌大小,眼睛大而无神,满脸惆怅。 第一次见到长顺儿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而那时,它就已经把自己封为家里的猴王了, 原因是李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和秦梦的无限忍让。身为猴王的它见不得姑娘穿的漂亮,但凡 谁家的姑娘穿了花哨些的衣服,它就疯了,冲人家龇牙咧嘴,还发出像吐痰般的声音。也许, 长顺儿确实很想冲人家吐几口口水来的。身为一只母猴儿,这举止实在是过于粗俗。李奶奶 给它起名为长顺儿,就是想让它能给家里带来些好运。 秦梦是我的发小。每当放学后,我先回的是秦梦家,玩一会儿后再回自己家。记得那天 我们一到家,扔下书包就爬上榻榻米,李奶奶端上来一大盘葡萄。我和秦梦一人手里拿了一
边吃边看外面的景色,没吃多一会,就发现手里的葡萄己经所剩无几,再一看,长顺儿 神不知鬼不觉地躺在那串葡萄下,两只手紧忙活着往嘴里倒腾,两个腮帮子已经快被撑爆了。 长顺儿贪吃这个毛病看来是改不了了 这天是中秋节放假的前一天,秦梦说晩上奶奶要做好吃的给我们。当我到她家时,李奶 奶刚刚出门,烟灰缸里还有尚未掐灭的半支烟。我和秦梦坐在榻榻米上玩着一只刚捉回来的 蜻蜓。这时候,我们闻到阵阵呛鼻的烟味。回头一看,长顺儿蹲在摇椅上,学着李奶奶的样 子,用两根手指头正夹着烟。一股一股的烟雾正从它的嘴里吐出来,云山雾罩的。长顺儿被 烟呛得直咳嗽,眼睛也睁不开了。我们指着它笑得差点背过气去。长顺儿把烟头一下扔在地 上。秦梦见后一个箭步把烟头捡起来,抄起李奶奶的“老头乐”就要揍长顺儿。长顺儿身小 灵活,在沙发和荼几之间窜来窜去,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跳马猴子”。 长顺儿蹲在书柜上,冲着秦梦龇牙咧嘴,以表胜利。秦梦气得冲着它说,你等着我奶奶 回来!话音刚落,李奶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地回来了。长顺儿见李奶奶,一下钻进了 笼子里,装可怜。秦梦看着它小声说了句“瞧你那德行”后,直接冲进了奶奶怀里,哭着说, 奶奶!长顺儿欺负我!奶奶一见秦梦哭了,这下有点慌。秦梦故作抽泣状:“长顺儿抽烟不 说,还故意把烟头儿扔在地上。我就想说说它,谁知道它窜到我头上,抓我的头发!”奶奶 听后,皱着眉头看躲在笼子的长顺儿,她的眼神就像那小刀,飞快地向笼子里掷去,长顺儿 这下子害怕了,嘴里发出“嘶嘶”声,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并使劲摇晃着笼子。每当长顺儿有 此举动,就代表着它承认错误了。当然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猜测,没准它在抗议。还好长顺儿 不会说人话,也听不懂人话,可以凭秦梦任意编造。这点实在有点不公平,可世事哪有那么 多的公平,只能希望长顺儿下辈子投胎可以做个人,能为自己做主的人 那次李奶奶要出趟远门。只好将家里的两个孩子分别送走。秦梦送到了我家,长顺儿送 到了秦梦的姑姑秦沐夏的店里。一个星期终于过去了,李奶奶一次也没有去看望过长顺儿。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李奶奶住院了。长顺儿回了家,立刻钻到了李奶奶的床底下,怎么召唤 都不肯出来。李奶奶心疼它,说肯定是在秦沐夏那儿受委屈了。过了几天,长顺儿终于跑出 来了,直接窜到家中的最高处一一书柜顶上,真是一点长进也没有。李奶奶说,随它闹去吧, 只要它健康快乐就行。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李奶奶住院次数逐渐变多了。那是她最后一 次离开家前,李奶奶怀中抱着长顺儿一下一下认真地抚摸。她最后看了长顺儿一眼便掉头就 走,那一瞬间长顺儿突然哭了 后来,李奶奶再也没回过这个家。再后来,猴王长顺儿还是被秦梦的爸爸在天桥上,两 百块钱给卖了,原因是长顺儿把他抓伤了
串,边吃边看外面的景色,没吃多一会,就发现手里的葡萄已经所剩无几,再一看,长顺儿 神不知鬼不觉地躺在那串葡萄下,两只手紧忙活着往嘴里倒腾,两个腮帮子已经快被撑爆了。 长顺儿贪吃这个毛病看来是改不了了。 这天是中秋节放假的前一天,秦梦说晚上奶奶要做好吃的给我们。当我到她家时,李奶 奶刚刚出门,烟灰缸里还有尚未掐灭的半支烟。我和秦梦坐在榻榻米上玩着一只刚捉回来的 蜻蜓。这时候,我们闻到阵阵呛鼻的烟味。回头一看,长顺儿蹲在摇椅上,学着李奶奶的样 子,用两根手指头正夹着烟。一股一股的烟雾正从它的嘴里吐出来,云山雾罩的。长顺儿被 烟呛得直咳嗽,眼睛也睁不开了。我们指着它笑得差点背过气去。长顺儿把烟头一下扔在地 上。秦梦见后一个箭步把烟头捡起来,抄起李奶奶的“老头乐”就要揍长顺儿。长顺儿身小 灵活,在沙发和茶几之间窜来窜去,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跳马猴子”。 长顺儿蹲在书柜上,冲着秦梦龇牙咧嘴,以表胜利。秦梦气得冲着它说,你等着我奶奶 回来!话音刚落,李奶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地回来了。长顺儿见李奶奶,一下钻进了 笼子里,装可怜。秦梦看着它小声说了句“瞧你那德行”后,直接冲进了奶奶怀里,哭着说, 奶奶!长顺儿欺负我!奶奶一见秦梦哭了,这下有点慌。秦梦故作抽泣状:“长顺儿抽烟不 说,还故意把烟头儿扔在地上。我就想说说它,谁知道它窜到我头上,抓我的头发!”奶奶 听后,皱着眉头看躲在笼子的长顺儿,她的眼神就像那小刀,飞快地向笼子里掷去,长顺儿 这下子害怕了,嘴里发出“嘶嘶”声,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并使劲摇晃着笼子。每当长顺儿有 此举动,就代表着它承认错误了。当然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猜测,没准它在抗议。还好长顺儿 不会说人话,也听不懂人话,可以凭秦梦任意编造。这点实在有点不公平,可世事哪有那么 多的公平,只能希望长顺儿下辈子投胎可以做个人,能为自己做主的人。 那次李奶奶要出趟远门。只好将家里的两个孩子分别送走。秦梦送到了我家,长顺儿送 到了秦梦的姑姑秦沐夏的店里。一个星期终于过去了,李奶奶一次也没有去看望过长顺儿。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李奶奶住院了。长顺儿回了家,立刻钻到了李奶奶的床底下,怎么召唤 都不肯出来。李奶奶心疼它,说肯定是在秦沐夏那儿受委屈了。过了几天,长顺儿终于跑出 来了,直接窜到家中的最高处——书柜顶上,真是一点长进也没有。李奶奶说,随它闹去吧, 只要它健康快乐就行。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李奶奶住院次数逐渐变多了。那是她最后一 次离开家前,李奶奶怀中抱着长顺儿一下一下认真地抚摸。她最后看了长顺儿一眼便掉头就 走,那一瞬间长顺儿突然哭了。 后来,李奶奶再也没回过这个家。再后来,猴王长顺儿还是被秦梦的爸爸在天桥上,两 百块钱给卖了,原因是长顺儿把他抓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