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2009年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 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 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惆怅/为虎作伥馈赠/匮乏恫吓/吓唬 B.弹劾/骇人听闻摇曳/游弋破绽/绽放 C.谙熟/万马齐喑浑水/混杂刹那/刹车 D.谦恭/事必躬亲灼热/卓越停泊/湖泊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望无际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 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 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多如牛毛了。周敦颐的《爱莲 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妇孺皆知的。几乎可 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毎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 一块心病。 A.一望无际B.多如牛毛C.绝无仅有 妇孺皆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时下,冠以“文化”比比皆是,但热闹之余感到,其中似掺杂了一些随意性、功利性, 少了对文化“敬惜字纸”的敬畏感。 B.不少国家通过独立的机构对信息公开行使监督,独立的第三方审查,显然有利于摆脱 行政保密主义的干扰,使信息公开的监督维持客观与中立 C.近三十年来,广州发生了巨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令人惊喜,但不可否认的是, 这种发展是伴随着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这一惨重代价的。 D.杜甫诗中所渗透的忧国忧民情怀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最高价值,不管你赞成不赞成,都 不能否认它是公认的准则。 语文一模试题第1页(共13页
语文一模试题 第 1 页 (共 13 页) 江门市2009年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 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 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惆怅./为虎作伥. 馈.赠/匮.乏 恫吓./吓.唬 B.弹劾./骇.人听闻 摇曳./游弋. 破绽./绽.放 C.谙.熟/万马齐喑. 浑.水/混.杂 刹.那/刹.车 D.谦恭./事必躬.亲 灼.热/卓.越 停泊./湖泊.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一望无际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 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 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多如牛毛了。周敦颐的《爱莲 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妇孺皆知的。几乎可 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 一块心病。 A.一望无际 B.多如牛毛 C.绝无仅有 D.妇孺皆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时下,冠以“文化”比比皆是,但热闹之余感到,其中似掺杂了一些随意性、功利性, 少了对文化“敬惜字纸”的敬畏感。 B.不少国家通过独立的机构对信息公开行使监督,独立的第三方审查,显然有利于摆脱 行政保密主义的干扰,使信息公开的监督维持客观与中立。 C.近三十年来,广州发生了巨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令人惊喜,但不可否认的是, 这种发展是伴随着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这一惨重代价的。 D.杜甫诗中所渗透的忧国忧民情怀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最高价值,不管你赞成不赞成,都 不能否认它是公认的准则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世间万物,人最宝贵。 ②过去,人类更多依靠自然资源推动发展 ③而有一些国家,把物质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外国资本和技术走资源依赖 型发展模式,最终陷入发展困境。 ④二战以来,一些国家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很快就实现了经济复苏,成 为世界经济强国 ⑤在人类社会发展赖以依存的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最具根本性,不仅决定其它资源的开 发和利用程度,而且具有其它资源无法比拟的无限可开发性 ⑥这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⑦今天,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正在取代传统物质资源,成为支撑发展的第 要素。 A.⑦⑥①⑤③②④B.①⑤②⑦④③⑥C.⑤⑥④③⑦②①D.①⑥⑦③②④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 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 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日 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 见,日:“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 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 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日:“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日:“死 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 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 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 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 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 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勋虽在外,每 军国密事,帝常手诏问之,数加赏赐,甚见亲信 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 失色。时,河南尹朱俊为卓陈军事。卓斥俊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 勋曰:“昔武丁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曰戏之耳勋日不闻怒言可以 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后汉书·盖勋传》有删节) 注①句(gou)就:羌别种也。②蹇硕:人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 案:报案 B.促来杀我 促:赶快 语文一模试题第2页(共13页
语文一模试题 第 2 页 (共 13 页)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世间万物,人最宝贵。 ②过去,人类更多依靠自然资源推动发展。 ③而有一些国家,把物质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外国资本和技术走资源依赖 型发展模式,最终陷入发展困境。 ④二战以来,一些国家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很快就实现了经济复苏,成 为世界经济强国; ⑤在人类社会发展赖以依存的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最具根本性,不仅决定其它资源的开 发和利用程度,而且具有其它资源无法比拟的无限可开发性。 ⑥这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⑦今天,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正在取代传统物质资源,成为支撑发展的第一 要素。 A.⑦⑥①⑤③②④ B.①⑤②⑦④③⑥ C.⑤⑥④③⑦②① D.①⑥⑦③②④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 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 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 “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 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 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 句就①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 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 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 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 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 太子因.蹇硕②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 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勋虽在外,每 军国密事,帝常手诏问之,数加赏赐,甚见.亲信。 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 失色。时,河南尹朱俊为卓陈军事。卓斥俊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 勋曰:“昔武丁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 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后汉书·盖勋传》有删节) 注①句(gōu)就:羌别种也。②蹇硕:人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 案:报案 B. 促.来杀我 促:赶快
C.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 厚:厚道 D.而欲杜人之口乎 杜:杜绝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欲杀正和以免其负 B.甚见亲信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 D.且污我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不出,火且尽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盖勋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②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③具以事闻,并连党父 ④非贤不举,死亦何悔⑤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⑥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勋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畏惧权贵,想借机会杀害苏正和,便询问盖勋。盖勋没有乘 人之危,使苏正和得以免罪 B.盖勋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率兵救助,却被羌人精锐部队夹击,身受三处刀伤, 仍然坚持不动。叛将深受感动,将自己的战马送给他,但遭到拒绝 C.盖勋刚直不阿,将长安令杨党贪赃枉法的事实全部上报,皇上下诏要将案件追查到底。后 来,盖勋还断然拒绝了他人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D.盖勋只对董卓行一般礼节,而当时公卿以下的百官都不敢这样做。因此,盖勋虽然聪明, 刚直不屈,但被董卓厌恶,在朝廷不能得志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卓日戏之耳勋日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 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日:“必尸我于此。”(3分) ②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干余人。(3分) 10.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7分)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黄庭坚,江西修水人。此词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 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个里,此中,这样的(赏梅)情景中。 (1)请说明本词中“梅”的特点。(2分) (2)此词以咏梅为中心,运用对比修辞手法,抒发情感。请作简要赏析。(5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 所欲也》)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语文一模试题第3页(共13页
语文一模试题 第 3 页 (共 13 页) C. 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 厚:厚道 D. 而欲杜.人之口乎 杜:杜绝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 欲杀正和以免其.负 B. 甚见.亲信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 D. 且.污我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不出,火且.尽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盖勋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 3 分 ) ①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②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 ③具以事闻,并连党父 ④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⑤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 ⑥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 A. ①③⑤ B. 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盖勋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畏惧权贵,想借机会杀害苏正和,便询问盖勋。盖勋没有乘 人之危,使苏正和得以免罪。 B.盖勋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率兵救助,却被羌人精锐部队夹击,身受三处刀伤, 仍然坚持不动。叛将深受感动,将自己的战马送给他,但遭到拒绝。 C.盖勋刚直不阿,将长安令杨党贪赃枉法的事实全部上报,皇上下诏要将案件追查到底。后 来,盖勋还断然拒绝了他人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D.盖勋只对董卓行一般礼节,而当时公卿以下的百官都不敢这样做。因此,盖勋虽然聪明, 刚直不屈,但被董卓厌恶,在朝廷不能得志。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卓曰 戏 之 耳勋 曰 不闻 怒 言可 以 为 戏耳 卓 乃谢 俊 勋虽 强 直 不屈 而 内厌 于 卓 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3 分) ②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3 分) 10.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7 分)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②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 ①黄庭坚,江西修水人。此词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 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个里,此中,这样的(赏梅)情景中。 (1) 请说明本词中“梅”的特点。(2分) (2) 此词以咏梅为中心,运用对比修辞手法,抒发情感。请作简要赏析。(5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孟子《鱼我 所欲也》) ⑵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谈礼 梁实秋 礼不是一件可怕的东西,不会“吃人"。礼只是人的行为的规范。人人如果都自由行动,社 会上的秩序必然要大乱,法律是维持秩序的一套方法,但是关于法律的力量不及的地方,为了 使人能更像一个人,使人的生活更像是人的生活,礼便应运而生。礼是一套法则,可能有官方 制定的成分在内,亦可能有世代沿袭的成分在内,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约定俗成的性质,行之既 久,便成为大家公认共守的一套规则。一套礼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是随时在变,不过 可能变得很慢,可能赶不上时代变迁得那样快,因此至少在形式上可能有一部分变成不合时宜 的东西。礼,除非是太不合理,总是比没有的好,这道理有一点像“坏政府胜于无政府”。有些 人以为礼是陈腐有害的东西,这看法是不对的。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一向是重礼法的。见于书本的古代的祭礼丧礼婚礼土相见礼等等,那 是一套,事实上社会上流行的又是一套,现行的一套即是古礼之逐渐的各别的修正,虽然各地 的情邢不同,大礼上尚有规模存在,等到中西文化接触之后便比较有紊乱的现象了。紊乱尽管 紊乱,礼还是有的,制礼定乐之事也许不是当前之急务,事实上吾人之生活中未曾一日无礼活 动。问题是我们是否认真地严肃的遵循着礼。孔门哲学以“克己复礼”为做人的大道理。意即 为吾人行事应处处约束自己使合于礼的规范。怎样才是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是 值得我们随时思考警惕的。 读书人应该知道礼,但是有些人偏不讲礼,即所谓名士。六朝时这种名士最多,《世说新语》 载阮籍的-句话最有趣,“礼岂为我辈设也?″好像礼是专为俗人而设。又载这样的段故事 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唁毕,便 去。或问裴日:“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 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 人叹为两得其中 没有阮籍之才的人,还是以仪轨自居为宜。像阮步兵之流可以欣赏,不可以模仿。 中西礼节不同。大部分在基本原则上并无二致,小部分因各有传统亦不必强同。以中国人而 用西方的礼,有时候觉得颇不合适,如必欲行西方之礼则应知其全部底蕴,不可徒效其皮毛而 乱加使用。例如,握手乃西方之礼,但后生小子在长辈面前不可遽然伸手,因为长幼尊卑之序 终不可废,中西一理。再例如,祭祖先是我们家庭传统所不可或缺的礼,其间绝无迷信或偶像 崇拜之可言,只是表示“慎终追远”的意思,亦合于我国所谓之孝道,虽然是西礼之所无,然 义不可废。我个人觉得,凡是我国之传统,无论其具有何种意义,苟非荒谬残酷,均应不轻予 废置。再例如,电话礼貌,在西方甚为重视,访客之礼,探病之礼,均有不成文之法则,吾人 亦均应妥为仿行,不可忽视。 礼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义 语文一模试题第4页(共13页
语文一模试题 第 4 页 (共 13 页) ⑶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⑷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陆游《游山西村》)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谈 礼 梁实秋 礼不是一件可怕的东西,不会“吃人”。礼只是人的行为的规范。人人如果都自由行动,社 会上的秩序必然要大乱,法律是维持秩序的一套方法,但是关于法律的力量不及的地方,为了 使人能更像一个人,使人的生活更像是人的生活,礼便应运而生。礼是一套法则,可能有官方 制定的成分在内,亦可能有世代沿袭的成分在内,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约定俗成的性质,行之既 久,便成为大家公认共守的一套规则。一套礼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是随时在变,不过 可能变得很慢,可能赶不上时代变迁得那样快,因此至少在形式上可能有一部分变成不合时宜 的东西。礼,除非是太不合理,总是比没有的好,这道理有一点像“坏政府胜于无政府”。有些 人以为礼是陈腐有害的东西,这看法是不对的。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一向是重礼法的。见于书本的古代的祭礼丧礼婚礼士相见礼等等,那 是一套,事实上社会上流行的又是一套,现行的一套即是古礼之逐渐的各别的修正,虽然各地 的情形不同,大礼上尚有规模存在,等到中西文化接触之后便比较有紊乱的现象了。紊乱尽管 紊乱,礼还是有的,制礼定乐之事也许不是当前之急务,事实上吾人之生活中未曾一日无礼活 动。问题是我们是否认真地严肃的遵循着礼。孔门哲学以“克己复礼”为做人的大道理。意即 为吾人行事应处处约束自己使合于礼的规范。怎样才是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是 值得我们随时思考警惕的。 读书人应该知道礼,但是有些人偏不讲礼,即所谓名士。六朝时这种名士最多,《世说新语》 载阮籍的一句话最有趣,“礼岂为我辈设也?”好像礼是专为俗人而设。又载这样的一段故事: 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唁毕,便 去。或问裴曰:“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 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 人叹为两得其中。 没有阮籍之才的人,还是以仪轨自居为宜。像阮步兵之流可以欣赏,不可以模仿。 中西礼节不同。大部分在基本原则上并无二致,小部分因各有传统亦不必强同。以中国人而 用西方的礼,有时候觉得颇不合适,如必欲行西方之礼则应知其全部底蕴,不可徒效其皮毛而 乱加使用。例如,握手乃西方之礼,但后生小子在长辈面前不可遽然伸手,因为长幼尊卑之序 终不可废,中西一理。再例如,祭祖先是我们家庭传统所不可或缺的礼,其间绝无迷信或偶像 崇拜之可言,只是表示“慎终追远”的意思,亦合于我国所谓之孝道,虽然是西礼之所无,然 义不可废。我个人觉得,凡是我国之传统,无论其具有何种意义,苟非荒谬残酷,均应不轻予 废置。再例如,电话礼貌,在西方甚为重视,访客之礼,探病之礼,均有不成文之法则,吾人 亦均应妥为仿行,不可忽视。 礼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义
注:[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 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6分) A.礼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由民间自发而成的一种约束人的行为规范。 B.中西之礼虽然在形式上有些不同,但本质上还是相通的 C.只要是礼,我们都应该自觉遵守,因为有礼总比没礼好,“坏政府胜于无政府”。 D.其实,阮步兵不讲礼不是因为他不懂礼,而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对礼的认识。 E.作者认为,只要是我国的传统,一般不要轻易的否定 3.下面分析,不符合“克己复礼”的一项是(2分) A.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回家扫墓或者给先人敬献鲜花,或者用其他形式表 现对先人的追思 B.做人行事应处处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的规范,做人有规矩,做事有准则。 C.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我们要随时思考警惕“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对人的个性和创造精神的束缚。 14.为什么说像阮步兵之流可以欣赏,不可以模仿?(4分) 1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为什么说“礼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义”?(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 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和一朵花一道经过黄昏 洪放 ()七岁那年,秋天,一个黄昏。在乡下老屋的后园里,一株很大的老茶树边,我看见了 朵花。淡蓝色的,浮动着,被渐渐上来的夕光所笼罩。我就蹲在花的旁边,看着它。一直看着 它。然后我和花一道被暮色淹没。所有的事物都静了。我只好回家。第二天早晨,再看。花已 经谢了。淡蓝色已经谢了。而我那时候,还正在悄悄地成长 (2)成长中的人是容易忽略一些事物的。 (3)比如那朵花,不久就忘了。 (4)但今天,当我站在南塘的秋风中,这朵花突然浮现出来。它的浮现,是因为我现在正面 对着另一朵花。另一朵也是淡蓝色的花。这是一种在南塘常常见到的花。朴素的,淡淡的,沉 静的,美好的。南塘的土地刚刚经过一场秋雨,有一些虫子已经消失。我听不见它们在黄昏时 的叫声了。南塘变得深沉 也逐渐走向枯寂 (5)朵花或许能点亮它的生动吧 (6我看着花,它天真而真实地开放着。我看到它的叶片上甚至还有尘土。雨也没能将它洗 语文一模试题第5页(共13页
语文一模试题 第 5 页 (共 13 页) 注:[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 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6 分) A.礼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由民间自发而成的一种约束人的行为规范。 B.中西之礼虽然在形式上有些不同,但本质上还是相通的。 C.只要是礼,我们都应该自觉遵守,因为有礼总比没礼好,“坏政府胜于无政府”。 D.其实,阮步兵不讲礼不是因为他不懂礼,而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对礼的认识。 E. 作者认为,只要是我国的传统,一般不要轻易的否定。 13.下面分析,不符合“克己复礼”的一项是 (2 分) A.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回家扫墓或者给先人敬献鲜花,或者用其他形式表 现对先人的追思。 B.做人行事应处处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的规范,做人有规矩,做事有准则。 C.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我们要随时思考警惕“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对人的个性和创造精神的束缚。 14.为什么说像阮步兵之流可以欣赏,不可以模仿?(4 分) 1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为什么说“礼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义”?(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 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和一朵花一道经过黄昏 洪放 ⑴七岁那年,秋天,一个黄昏。在乡下老屋的后园里,一株很大的老茶树边,我看见了一 朵花。淡蓝色的,浮动着,被渐渐上来的夕光所笼罩。我就蹲在花的旁边,看着它。一直看着 它。然后我和花一道被暮色淹没。所有的事物都静了。我只好回家。第二天早晨,再看。花已 经谢了。淡蓝色已经谢了。而我那时候,还正在悄悄地成长…… ⑵成长中的人是容易忽略一些事物的。 ⑶比如那朵花,不久就忘了。 ⑷但今天,当我站在南塘的秋风中,这朵花突然浮现出来。它的浮现,是因为我现在正面 对着另一朵花。另一朵也是淡蓝色的花。这是一种在南塘常常见到的花。朴素的,淡淡的,沉 静的,美好的。南塘的土地刚刚经过一场秋雨,有一些虫子已经消失。我听不见它们在黄昏时 的叫声了。南塘变得深沉,同时也逐渐走向枯寂。 ⑸一朵花或许能点亮它的生动吧! ⑹我看着花,它天真而真实地开放着。我看到它的叶片上甚至还有尘土。雨也没能将它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