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时代,在多次碰壁后,知道 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但他仍然为之奋斗,被成为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 而孔子的这种精神却遭到了许多隐士(有识之士)的 反对。如接舆(狂放游侠似的隐士)、长沮、桀溺(匿迹 山林的隐士)、荷篠丈人(清高孤傲而性格复杂的隐士) 他们对孔子师徒极尽奚落和嘲弄。 同时还遭到普通人的反对,如晨门人、荷蒉者。认为 孔子固执,不因势利导改变自己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时代,在多次碰壁后,知道 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但他仍然为之奋斗,被成为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 而孔子的这种精神却遭到了许多隐士(有识之士)的 反对。如接舆(狂放游侠似的隐士)、长沮、桀溺(匿迹 山林的隐士)、荷蓧丈人(清高孤傲而性格复杂的隐士)。 他们对孔子师徒极尽奚落和嘲弄。 同时还遭到普通人的反对,如晨门人、荷蒉者。认为 孔子固执,不因势利导改变自己
大声一点 1、弑shi 2、接舆yI 3、长沮j 4、桀溺jeni 5、耦而耕如u6、擾而不辍u 7、怃然w8、荷篠 he diao 9、黍而食sh10、击馨ing 11、荷蒉 hesui12、砼keng
1、弑 2、接舆 3、长沮 4、桀溺 5、耦而耕 6、耰而不辍 7、怃然 8、荷蓧 9、黍而食 10、击磬 11、荷蒉 12、硁 shì yú jū jiénì ǒu yōu wǔ shǔ qìng hèkuì kēng hèdiào
深入探究文本 第一部分: 讨伐弑君者
深入探究文本 第一部分: 讨伐弑君者
章节梳理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日:“陈恒弑 其君,请讨之。”公日:“告夫三子。 孔子日:“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日:“告 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日:“以吾从大夫子后,不敢不 告也! 弑:杀 夫三子:那 以:因为 之三子告:到 可:同意 孔子循礼卫道,不敢不告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 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 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子后,不敢不 告也!” 弑:杀 夫三子:那 以:因为 之三子告:到 可:同意 孔子循礼卫道,不敢不告。 三、章节梳理
背景:春秋末期,由于公室式微而 私室强大,在权力的斗争中弑君的行为 时有发生,这其中有公室成员篡位而弑 君,卿大夫与国君争权而弑君,公室成 员、卿大夫或国君近侍等与国君有仇而 弑君。弑君活动最频繁的国家当属晋 齐,而齐国的弑君事件则相对集中于齐 桓公诸子争立时期和陈氏最后夺权的时 期。这些弑君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转型 期矛盾冲突的不可调和,也是社会转型 产生的阵痛之下的牺牲。这也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殷周以来的神权政治价值观的 崩解
背景: 春秋末期,由于公室式微而 私室强大,在权力的斗争中弑君的行为 时有发生,这其中有公室成员篡位而弑 君,卿大夫与国君争权而弑君,公室成 员、卿大夫或国君近侍等与国君有仇而 弑君。弑君活动最频繁的国家当属晋、 齐,而齐国的弑君事件则相对集中于齐 桓公诸子争立时期和陈氏最后夺权的时 期。这些弑君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转型 期矛盾冲突的不可调和,也是社会转型 产生的阵痛之下的牺牲。这也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殷周以来的神权政治价值观的 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