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鹭是中型涉禽,体长为6075厘米。与众不同的是,它的体色竞有黑 色和白色两种色型。白色型全身的羽毛洁白无暇,脸部裸露的皮肤为黄 绿色,眼睛和嘴通常为黄色,脚为黄绿色,趾为黄色,繁殖期间头后部 和前颈下部生有长的披针形饰羽,背部有长的蓑羽,但仅抵达尾羽的基 部。冬季头部、背部和前颈的饰羽消失。它与体羽也是白色的白鹭、黄 嘴白鹭等难以区别,只有嘴较为粗厚,直到先端才变细的特点较为突出, 不象白鹭或黄嘴白鹭的嘴那样逐渐变细变尖,另外它们还有两点主要的 不同:一是岩鹭的脚较为粗短,胫下部裸露的部分少,飞行时脚超出尾 羽的部分也少,而白鹭和黄嘴白鹭的脚较为细长,胫下部裸露得多,飞 翔时脚远远超出尾羽的外面;二是白鹭和黄嘴白鹭背部蓑羽均超过了尾 羽的端部,而岩鹭则仅达到尾羽的基部。黑色型则全身羽毛主要呈暗石 板灰色或者蓝灰色,但颏和喉为白色,嘴为黄色或黑色,脚为黄绿色, 这种色型的岩鹭与其他鹭类区别起来就很容易了。 岩鹭分布于亚洲东部、琉球群岛、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一直到大 洋洲一带,共分化为2个亚种,我国仅产指名亚种,分布于浙江、福建、 台湾、广东、香港、海南等地
◼ 岩鹭是中型涉禽,体长为60—75厘米。与众不同的是,它的体色竟有黑 色和白色两种色型。白色型全身的羽毛洁白无暇,脸部裸露的皮肤为黄 绿色,眼睛和嘴通常为黄色,脚为黄绿色,趾为黄色,繁殖期间头后部 和前颈下部生有长的披针形饰羽,背部有长的蓑羽,但仅抵达尾羽的基 部。冬季头部、背部和前颈的饰羽消失。它与体羽也是白色的白鹭、黄 嘴白鹭等难以区别,只有嘴较为粗厚,直到先端才变细的特点较为突出, 不象白鹭或黄嘴白鹭的嘴那样逐渐变细变尖,另外它们还有两点主要的 不同:一是岩鹭的脚较为粗短,胫下部裸露的部分少,飞行时脚超出尾 羽的部分也少,而白鹭和黄嘴白鹭的脚较为细长,胫下部裸露得多,飞 翔时脚远远超出尾羽的外面;二是白鹭和黄嘴白鹭背部蓑羽均超过了尾 羽的端部,而岩鹭则仅达到尾羽的基部。黑色型则全身羽毛主要呈暗石 板灰色或者蓝灰色,但颏和喉为白色,嘴为黄色或黑色,脚为黄绿色, 这种色型的岩鹭与其他鹭类区别起来就很容易了。 岩鹭分布于亚洲东部、琉球群岛、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一直到大 洋洲一带,共分化为2个亚种,我国仅产指名亚种,分布于浙江、福建、 台湾、广东、香港、海南等地
■岩鹭是典型的海岸鸟类,而且是一种留鸟,主要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的 岛屿和沿海海岸一带,尤其喜欢栖息在多岩礁的海岛和海岸岩石上,只有非繁 殖期才偶尔四处游荡,这也是它与其他鹭类在习性上的区别之一。大多在白天 活动,但以黄昏时分活动更为频繁。性情羞怯,孤独好静,不易接近,除了繁 殖期外,常常单独活动,多在沿海边的岩礁上静静地觅食或者缓慢地走动,有 时也伫立在较为隐蔽的水边岩礁上,身体呈驼背状,长时间站着不动。活动时 通常极为小心谨慎,常常轻轻的、无声无响地移动和觅食。有时也在低空中飞 翔于岩礁与浪花之间,飞行时颈部也缩成“Sˆ形,两翅鼓动缓慢,从容不迫 不慌不忙。但当它受到威胁时,也能飞得相当快 岩鹭主要以鱼类、虾、蟹、甲壳类、昆虫和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通常沿岸边岩石慢步行走觅食。觅食时身蹲得很低,缩脖驼背,轻轻的、甚至 有点偷偷摸摸地接近被猎物,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岩鹭还是一个很熟练 的“小偷 常到成群繁殖的鸥类中间偷吃亲鸟带给雏鸟的鱼类等食物 岩鹭每年46月繁殖,营巢于海岛岩壁的缝隙或平台上,也在树上或低矮 的灌木上营巢。营巢时也成群,但并不象其他鹭类那样密集,而是在海岛的岩 石上分散开来。它的巢也较为简陋,通常由枯枝和草茎构成盘状。每窝产卵2 5枚,卵的颜色为淡青色或淡绿色。 岩鹭的数量也很稀少,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隆冬水鸟 调查,1990年在我国仅见到3只,其中1只在台湾,1992年则仅在台湾见到10只, 此外还在东南亚见到24只。因此也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 岩鹭是典型的海岸鸟类,而且是一种留鸟,主要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的 岛屿和沿海海岸一带,尤其喜欢栖息在多岩礁的海岛和海岸岩石上,只有非繁 殖期才偶尔四处游荡,这也是它与其他鹭类在习性上的区别之一。大多在白天 活动,但以黄昏时分活动更为频繁。性情羞怯,孤独好静,不易接近,除了繁 殖期外,常常单独活动,多在沿海边的岩礁上静静地觅食或者缓慢地走动,有 时也伫立在较为隐蔽的水边岩礁上,身体呈驼背状,长时间站着不动。活动时 通常极为小心谨慎,常常轻轻的、无声无响地移动和觅食。有时也在低空中飞 翔于岩礁与浪花之间,飞行时颈部也缩成“S”形,两翅鼓动缓慢,从容不迫, 不慌不忙。但当它受到威胁时,也能飞得相当快。 岩鹭主要以鱼类、虾、蟹、甲壳类、昆虫和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通常沿岸边岩石慢步行走觅食。觅食时身蹲得很低,缩脖驼背,轻轻的、甚至 有点偷偷摸摸地接近被猎物,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岩鹭还是一个很熟练 的“小偷”,常常到成群繁殖的鸥类中间偷吃亲鸟带给雏鸟的鱼类等食物。 岩鹭每年4—6月繁殖,营巢于海岛岩壁的缝隙或平台上,也在树上或低矮 的灌木上营巢。营巢时也成群,但并不象其他鹭类那样密集,而是在海岛的岩 石上分散开来。它的巢也较为简陋,通常由枯枝和草茎构成盘状。每窝产卵2一 5枚,卵的颜色为淡青色或淡绿色。 岩鹭的数量也很稀少,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隆冬水鸟 调查,1990年在我国仅见到3只,其中1只在台湾,1992年则仅在台湾见到10只, 此外还在东南亚见到24只。 因此也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海南虎斑鳽 海南虎斑鳽 Gorsachius magnificus 英文名 Chimese Night Heron 特征全长605-656毫米。头部暗栗 冠羽黑色;眼后有白色条纹,向后 达耳羽上方。上体暗褐色。颏、喉 白色,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体侧 胸、腹白色,杂以棕褐色花纹 习性栖于河谷、溪流、及其它水域 边。以小型动物和昆虫为食 ■分布广东、海南岛、(留鸟)
海南虎斑鳽 ◼ 海南虎斑鳽 Gorsachius magnificus ◼ 英文名 Chimese Night Heron ◼ 特征 全长605-656毫米。头部暗栗色; 冠羽黑色;眼后有白色条纹,向后 达耳羽上方。上体暗褐色。颏、喉 白色,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体侧、 胸、腹白色,杂以棕褐色花纹。 ◼ 习性 栖于河谷、溪流、及其它水域 边。以小型动物和昆虫为食。 ◼ 分布 广东、海南岛、(留鸟)
海南虎斑鳽也叫海南夜鳽、海南鳽,是中型的鹭科鸟类,体长为51-60厘米,雌 鸟较小,尾羽的数目与鹭类相同,都是12枚。但它的体形肥胖而粗短,颈部和腿 也比较脚亦短,外形和典型的鹭类明显不同,眼先和胫下部裸露.站立和飞行时 也将颈部收缩,但没有鹭类明显,黑色的嘴较为粗短,嘴的基部和眼先为绿色 前额、头顶、头侧、枕部和长长的冠羽均为黑色,眼后有一条白色条纹向后延伸 至耳羽上方的羽冠处,白纹下面的耳羽为黑色,眼下有一个白斑。上体的羽毛为 暗褐色,飞羽呈石板灰色,并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翅膀上的覆羽为暗褐色,具 有少许白色的斑点。颏部、喉部和前颈为白色,中央有一条黑线直通到下喉部, 颈部的两侧具有棕红色的斑纹,前颈下部中央为暗红褐色,两边为黑色,其余 体均为白色,胸部及体侧杂有灰粟色的斑纹。腋部的羽毛为葡萄褐色,还具有白 色的中央纹。虹膜为黄色,脚为绿黑色 海南虎斑鳽是我国特产的鸟类,没有亚种分化,仅见于安徽霍山、广西武鸣 隆安、瑶山、浙江杭州市、临安、天目山、福建西北部邵武、建阳、广东英德和 海南白沙、乐东、琼中、五指山等地。其中在海南为留鸟,其他地方为夏候鸟或 旅鸟 海南虎斑鳽主要栖息于亚热带高山密林中的山沟河谷和其他有水域的地方, 夜行性,白天多隐藏在密林中,早晚活动和觅食。食性以小鱼、蛙和昆虫等动物 性食物为主。关于它的繁殖情况目前尚一无所知。 海南虎斑鳽的数量非常稀少,分布区域也十分狭窄,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的状 态,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我国将其列为国 家∏级保护动物
◼ 海南虎斑鳽也叫海南夜鳽、海南鳽,是中型的鹭科鸟类,体长为51—60厘米,雌 鸟较小,尾羽的数目与鹭类相同,都是12枚。但它的体形肥胖而粗短,颈部和腿 也比较脚亦短,外形和典型的鹭类明显不同,眼先和胫下部裸露.站立和飞行时 也将颈部收缩,但没有鹭类明显,黑色的嘴较为粗短,嘴的基部和眼先为绿色。 前额、头顶、头侧、枕部和长长的冠羽均为黑色,眼后有一条白色条纹向后延伸 至耳羽上方的羽冠处,白纹下面的耳羽为黑色,眼下有一个白斑。上体的羽毛为 暗褐色,飞羽呈石板灰色,并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翅膀上的覆羽为暗褐色,具 有少许白色的斑点。颏部、喉部和前颈为白色,中央有一条黑线直通到下喉部, 颈部的两侧具有棕红色的斑纹,前颈下部中央为暗红褐色,两边为黑色,其余下 体均为白色,胸部及体侧杂有灰粟色的斑纹。腋部的羽毛为葡萄褐色,还具有白 色的中央纹。虹膜为黄色,脚为绿黑色。 ◼ 海南虎斑鳽是我国特产的鸟类,没有亚种分化,仅见于安徽霍山、广西武鸣、 隆安、瑶山、浙江杭州市、临安、天目山、福建西北部邵武、建阳、广东英德和 海南白沙、乐东、琼中、五指山等地。其中在海南为留鸟,其他地方为夏候鸟或 旅鸟。 ◼ 海南虎斑鳽主要栖息于亚热带高山密林中的山沟河谷和其他有水域的地方, 夜行性,白天多隐藏在密林中,早晚活动和觅食。食性以小鱼、蛙和昆虫等动物 性食物为主。关于它的繁殖情况目前尚一无所知。 ◼ 海南虎斑鳽的数量非常稀少,分布区域也十分狭窄,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的状 态,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我国将其列为国 家II级保护动物。(
黄嘴白鹭 中等体型(68厘米)的白色鹭。腿偏绿色,嘴黑而下颚基部黄色。冬季与白鹭 区别在体型略大,腿色不同;与岩鹭的浅色型的区别在腿较长,嘴色较暗。成繁 殖羽时嘴黄色,腿黑色。繁殖期脸部裸露皮肤蓝色。虹膜一黄褐;嘴一黑色,下 基部黄色;脚一黄绿至蓝绿色。叫声:通常无声。受惊时发出低音的呱呱叫声 分布范围:全球性濒危( Collar et al.,1994)。繁殖于北朝鲜西部沿海岛屿及 中国东部岛屿。越冬主要在菲律宾,极少至婆罗洲及马来半岛。分布状况:过 去分布广泛,现已稀少,繁殖于辽东半岛、山东及江苏的沿海岛屿。过去曾有记 录在海南岛繁殖,在香港的繁殖于1980年已停止。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上世纪末 期人们采集其丝状羽,但至今种群数量尚未完全恢复。有记录迷鸟见于东部沿海 远及河北和辽宁。迁徙时见于西沙群岛。习性:似白鹭,不停地在浅水中追逐 猎物 white morph
黄嘴白鹭 ◼ 中等体型(68厘米)的白色鹭。腿偏绿色,嘴黑而下颚基部黄色。冬季与白鹭 区别在体型略大,腿色不同;与岩鹭的浅色型的区别在腿较长,嘴色较暗。成繁 殖羽时嘴黄色,腿黑色。繁殖期脸部裸露皮肤蓝色。虹膜-黄褐;嘴-黑色,下 基部黄色;脚-黄绿至蓝绿色。 叫声:通常无声。受惊时发出低音的呱呱叫声。 分布范围:全球性濒危(Collar et al., 1994)。繁殖于北朝鲜西部沿海岛屿及 中国东部岛屿。越冬主要在菲律宾,极少至婆罗洲及马来半岛。 分布状况:过 去分布广泛,现已稀少,繁殖于辽东半岛、山东及江苏的沿海岛屿。过去曾有记 录在海南岛繁殖,在香港的繁殖于1980年已停止。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上世纪末 期人们采集其丝状羽,但至今种群数量尚未完全恢复。有记录迷鸟见于东部沿海 远及河北和辽宁。迁徙时见于西沙群岛。 习性:似白鹭,不停地在浅水中追逐 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