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鹳 别名:白头鹦鹳 体长约1000毫米。上体白色 覆羽具绿黑色光泽,飞羽边缘白 色,最内侧的次级飞羽粉红色 嘴长,橙黄色,基部粉红色;嘴 峰全部向下曲。鼻孔椭圆形。跗 跖红色。 栖息于沼泽、大型水域沿岸、 多草湿地。 国内主要分布于河北、江苏、 湖北、广东、海南、福建和西南 等地
彩鹳 ◼ 别名:白头鹮鹳 体长约1000毫米。上体白色, 覆羽具绿黑色光泽,飞羽边缘白 色,最内侧的次级飞羽粉红色。 嘴长,橙黄色,基部粉红色;嘴 峰全部向下曲。鼻孔椭圆形。跗 跖红色。 栖息于沼泽、大型水域沿岸、 多草湿地。 国内主要分布于河北、江苏、 湖北、广东、海南、福建和西南 等地
白鹎 k素 属于羁科,学名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大型涉禽。全长约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 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 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 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 在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鹮 属于鹮科,学名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大型涉禽。全长约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 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 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 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 在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鹎 黑鹎 Pseudibis papillosa 英文名 Black ibis 特征全长约600毫米。羽毛 几乎全为黑褐色,内侧小覆 羽白色;飞羽和尾羽暗金属 蓝绿色。头裸出,黑色 ■习性栖于干燥的平原耕地、 残茬地、干河堤等处,偶然 也至沼泽地。通常成对或 家族活动,有时则单个。以 昆虫为主食,兼食蛇、蛙, 也啄食多种成熟的农作物。 分布云南西南部(繁殖鸟)
黑鹮 ◼ 黑鹮 Pseudibis papillosa ◼ 英文名 Black Ibis ◼ 特征 全长约600毫米。羽毛 几乎全为黑褐色,内侧小覆 羽白色;飞羽和尾羽暗金属 蓝绿色。头裸出,黑色。 ◼ 习性 栖于干燥的平原耕地、 残茬地、干河堤等处,偶然 也至沼泽地。通常成对或一 家族活动,有时则单个。以 昆虫为主食,兼食蛇、蛙, 也啄食多种成熟的农作物。 ◼ 分布 云南西南部(繁殖鸟)
白琵鹭 别名篦鹭、琵琶嘴鹭,属于鹎科,学名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 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 而得名。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 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 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 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 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 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 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 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琵鹭 别名篦鹭、琵琶嘴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 眼周、颏、上喉裸皮黄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 而得名。胸及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颈、腿均 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 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 ,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 ,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 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 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 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脸琵鹭 别名黑面琵鹭,属于鹎科,学名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 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与脚趾均黑。雌雄羽色 相似,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黄色。 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 产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台湾、香港。黑脸琵鹭现存约400只,主要分 布于我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在我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无确证。我国发现 的大部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滩涂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 多时可达200只;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广东福田自然保护区及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也 曾记录有数十只的越冬小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脸琵鹭 别名黑面琵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 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与脚趾均黑。雌雄羽色 相似,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黄色。 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 产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台湾、香港。黑脸琵鹭现存约400只,主要分 布于我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在我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无确证。我国发现 的大部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滩涂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 多时可达200只;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广东福田自然保护区及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也 曾记录有数十只的越冬小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