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环境史下定义 《什么是环境史》第一章 [美]J.唐纳德·休斯著 梅雪芹译 载《什么是环境史》 引言 什么是环境史?它是一门历史,通过研究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人类如何随着时 间的变迁,在与自然其余部分互动的过程中生活、劳作与思考,从而推进对人类 的理解。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与其他大多数物种相比,我们已经让大地、海 洋和天空改头换面,让共享地球的鲜活的动植物面目全非。人类所造成的环境变 迁,反过来又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和历史。环境史学家往往认为,人类社会和个人 与环境相互联系,彼此改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这在历史编撰中应该始终 予以承认。谈到环境史对其他历史学分支的贡献,唐纳德·沃斯特,一位卓越的 美国环境史家说,它是“修正派扩大史学范围之努力的一部分,以使历史的叙述 比传统的做法具有更大的包容性”。[1]历史学家应当认识到,人类事件的背景 即它们真正发生的场所,是整个的自然环境。正如美国环境史家威廉·克罗农所 说的,历史叙述必须“具备生态意识”。[2]从人类诞生到今天,人类事件和生 态进程相互作用的主题在各编年时期一直在起作用。 环境问题在20世纪最后40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其重要性在21世纪反而 进一步增长,这显示了环境史的必要性;环境史将有助于人们认识,人类怎样在 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环境问题,对环境问题作出反应,并试图加以解决。环境史的 一个有价值的贡献是,它使史学家的注意力转移到时下关注的引起全球变化的环 境问题上来,譬如:全球变暖,气候类型的变动,大气污染及对臭氧层的破坏, 包括森林与矿物燃料在内的自然资源的损耗,因核武器试验和核动力设施事故而 传播的辐射的危险,世界范围的森林滥伐,物种灭绝及其他的对生物多样性的威 胁,趁机而入的外来物种对远离其起源地的生态系统的入侵,垃圾处理及其他城 市环境问题,河流与海洋的污染,荒野的消失及欣赏自然美与享用娱乐等宜人场 所的丧失,以及包括旨在影响敌手的资源与环境的武器和手段在内的武装冲突所
给环境史下定义 ——《什么是环境史》第一章 [美]J.唐纳德·休斯 著 梅雪芹 译 载《什么是环境史》 引 言 什么是环境史?它是一门历史,通过研究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人类如何随着时 间的变迁,在与自然其余部分互动的过程中生活、劳作与思考,从而推进对人类 的理解。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与其他大多数物种相比,我们已经让大地、海 洋和天空改头换面,让共享地球的鲜活的动植物面目全非。人类所造成的环境变 迁,反过来又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和历史。环境史学家往往认为,人类社会和个人 与环境相互联系,彼此改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这在历史编撰中应该始终 予以承认。谈到环境史对其他历史学分支的贡献,唐纳德·沃斯特,一位卓越的 美国环境史家说,它是“修正派扩大史学范围之努力的一部分,以使历史的叙述 比传统的做法具有更大的包容性”。[1]历史学家应当认识到,人类事件的背景 即它们真正发生的场所,是整个的自然环境。正如美国环境史家威廉·克罗农所 说的,历史叙述必须“具备生态意识”。[2]从人类诞生到今天,人类事件和生 态进程相互作用的主题在各编年时期一直在起作用。 环境问题在 20 世纪最后 40 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其重要性在 21 世纪反而 进一步增长,这显示了环境史的必要性;环境史将有助于人们认识,人类怎样在 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环境问题,对环境问题作出反应,并试图加以解决。环境史的 一个有价值的贡献是,它使史学家的注意力转移到时下关注的引起全球变化的环 境问题上来,譬如:全球变暖,气候类型的变动,大气污染及对臭氧层的破坏, 包括森林与矿物燃料在内的自然资源的损耗,因核武器试验和核动力设施事故而 传播的辐射的危险,世界范围的森林滥伐,物种灭绝及其他的对生物多样性的威 胁,趁机而入的外来物种对远离其起源地的生态系统的入侵,垃圾处理及其他城 市环境问题,河流与海洋的污染,荒野的消失及欣赏自然美与享用娱乐等宜人场 所的丧失,以及包括旨在影响敌手的资源与环境的武器和手段在内的武装冲突所
造成的环境影响等。虽然这足以表明构成当代环境危机的变迁的多样性和严重 性,但令人遗憾的是,上面列的单子仍不完整。许多这样的问题可能似乎只是近 来才出现,但毫无疑问,它们的巨大影响贯穿了整个20世纪,其中大部分在先 前所有历史时期都有重要的先例。环境史学家已注意到了当代这些问题,然而他 们也认识到,从古至今,人与环境的关系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图1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附近的爪哇,农民在稻田耕作。农 业史是与环境史有密切关系的一个主题。(作者拍摄于1994年) 环境史的主题 环境史学家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他们的个人兴趣和研究途径、他们对历史 学的方法和主题以及对环境的见解都存在着差异。他们所选择的主题可以宽泛地 划分为三大类:(1)环境因素对人类历史的影响:(2)人类行为造成的环境变化, 以及这些变化反过来在人类社会变化进程中引起回响并对之产生影响的多种方 式:(3)人类的环境思想史,以及人类的各种态度藉以激起影响环境之行为的方 式。关于环境史的许多研究主要强调这些主题中的一个或两个,但很有可能会涉 及所有这三个主题
造成的环境影响等。虽然这足以表明构成当代环境危机的变迁的多样性和严重 性,但令人遗憾的是,上面列的单子仍不完整。许多这样的问题可能似乎只是近 来才出现,但毫无疑问,它们的巨大影响贯穿了整个 20 世纪,其中大部分在先 前所有历史时期都有重要的先例。环境史学家已注意到了当代这些问题,然而他 们也认识到,从古至今,人与环境的关系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环境史的主题 环境史学家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他们的个人兴趣和研究途径、他们对历史 学的方法和主题以及对环境的见解都存在着差异。他们所选择的主题可以宽泛地 划分为三大类:(1)环境因素对人类历史的影响;(2)人类行为造成的环境变化, 以及这些变化反过来在人类社会变化进程中引起回响并对之产生影响的多种方 式;(3)人类的环境思想史,以及人类的各种态度藉以激起影响环境之行为的方 式。关于环境史的许多研究主要强调这些主题中的一个或两个,但很有可能会涉 及所有这三个主题
例如,有一本涉及这三大主题的书,即瓦伦·迪安的《因为大斧和火把:巴 西大西洋沿岸森林的毁灭》[3],它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环境史著作的典范。迪 安一开始讨论了森林自身的进化,继而谈了它对来此地居住的人们的影响。他描 述了森林的移除及其被农业和工业所取代的连续阶段,分析了欧洲殖民前后,包 括种植园主、科学家、政治家、工业家和资源保护者之类的群体在内的居民对森 林及其发展的态度。他基本上在每一章都融合了这些主题。 我们简要考察一下这三类主题中的每一类。第一类主题考虑的是环境本身及 其对人类的影响。环境可以作如下理解:它包括地球,连同它拥有的土壤和矿产 资源、咸水和淡水、大气、气候和天气、生物,即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动物和植 物,以及最终来自太阳的能源。从事环境史研究,理解这些因素及其变化是十分 重要的,但环境史并非只是环境的历史(the history of the environment)。这 对关系中常常包含了人类一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关注的是人类进化之前地球这 颗行星的年表的那一大段,但环境史只有在这些主题影响到人类事务之时,才将 它们纳入自己叙述的部分。这意味着环境史不可避免地具有一种以人类为中心的 态度,然而,环境史家敏锐地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依赖于生态系 统,并且不能完全操纵自己的命运。的确,针对人类将自己视为脱离自然、高于 自然并主导自然这一盛行的思想倾向来说,环境史可能是一种矫正。 关于环境对人类历史之影响的研究包括这样一些题目,譬如气候和天气、海 平面的变化、疾病、野火、火山活动、洪水、动植物的分布和迁徙,以及其他在 起因上通常被视为非人为、至少主要部分不是人力所致的变化。通常,环境史家 在研究这些因素的影响时必须依靠科学家的报告作为背景资料,而地理学家或其 他科学家在探讨他们的工作的含义时,常常也在实际上成为了环境史学家。一些 人,比如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和钢铁》[4幻中认为,正是总体的环境 状况、陆地和海洋的范围和分布、资源的有效性、适于驯化的动植物以及相关的 微生物和病媒的存在或缺失,使得人类文化的发展成为可能,甚至预设了发展的 方向。对环境在人类历史中的塑造作用的近乎排它性的强调被称为“环境决定 论”,这一观念由来已久,在后面会得到更充分的讨论。 疾病在历史中的作用是有关环境影响这一主题的一个例子。至少自古希腊医 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时代以来,人们一直持有各种疾病皆因环境状况而引发的观 念。[5]诚然,人类活动在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们对未 感染人群的可怕的侵袭以及大瘟疫导致的生命的丧失表明,疾病是一种自然力 量,其运作常常超出人类的控制。威廉·H.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对这一主 题做了广泛的考察。[6]在一本环境史的杰作《哥伦布交流》[7]中,艾尔弗雷德克 罗斯比提出,美洲的欧洲征服者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经意间随身带来
例如,有一本涉及这三大主题的书,即瓦伦·迪安的《因为大斧和火把:巴 西大西洋沿岸森林的毁灭》[3],它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环境史著作的典范。迪 安一开始讨论了森林自身的进化,继而谈了它对来此地居住的人们的影响。他描 述了森林的移除及其被农业和工业所取代的连续阶段,分析了欧洲殖民前后,包 括种植园主、科学家、政治家、工业家和资源保护者之类的群体在内的居民对森 林及其发展的态度。他基本上在每一章都融合了这些主题。 我们简要考察一下这三类主题中的每一类。第一类主题考虑的是环境本身及 其对人类的影响。环境可以作如下理解:它包括地球,连同它拥有的土壤和矿产 资源、咸水和淡水、大气、气候和天气、生物,即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动物和植 物,以及最终来自太阳的能源。从事环境史研究,理解这些因素及其变化是十分 重要的,但环境史并非只是环境的历史(the history of the environment)。这 对关系中常常包含了人类一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关注的是人类进化之前地球这 颗行星的年表的那一大段,但环境史只有在这些主题影响到人类事务之时,才将 它们纳入自己叙述的部分。这意味着环境史不可避免地具有一种以人类为中心的 态度,然而,环境史家敏锐地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依赖于生态系 统,并且不能完全操纵自己的命运。的确,针对人类将自己视为脱离自然、高于 自然并主导自然这一盛行的思想倾向来说,环境史可能是一种矫正。 关于环境对人类历史之影响的研究包括这样一些题目,譬如气候和天气、海 平面的变化、疾病、野火、火山活动、洪水、动植物的分布和迁徙,以及其他在 起因上通常被视为非人为、至少主要部分不是人力所致的变化。通常,环境史家 在研究这些因素的影响时必须依靠科学家的报告作为背景资料,而地理学家或其 他科学家在探讨他们的工作的含义时,常常也在实际上成为了环境史学家。一些 人,比如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和钢铁》[4]中认为,正是总体的环境 状况、陆地和海洋的范围和分布、资源的有效性、适于驯化的动植物以及相关的 微生物和病媒的存在或缺失,使得人类文化的发展成为可能,甚至预设了发展的 方向。对环境在人类历史中的塑造作用的近乎排它性的强调被称为“环境决定 论”,这一观念由来已久,在后面会得到更充分的讨论。 疾病在历史中的作用是有关环境影响这一主题的一个例子。至少自古希腊医 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时代以来,人们一直持有各种疾病皆因环境状况而引发的观 念。[5]诚然,人类活动在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们对未 感染人群的可怕的侵袭以及大瘟疫导致的生命的丧失表明,疾病是一种自然力 量,其运作常常超出人类的控制。威廉· H.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对这一主 题做了广泛的考察。[6]在一本环境史的杰作《哥伦布交流》[7]中,艾尔弗雷德·克 罗斯比提出,美洲的欧洲征服者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经意间随身带来
了传染性疾病,对于这些疾病,他们因长期暴露其中而产生了抗体,但新世界“从 未受感染”的人们却遭受了灾难性影响。土著美洲人大批死亡,欧洲人发现,他 们很少遇到抵抗,但是这一大批人口本来可能会提供的劳动力也丧失了。他们试 图从非洲进口奴隶来填补后者所需,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人与欧洲人一样,都有 抵挡旧世界疾病的抗体。 第二类主题,根据环境史家撰写的著作数量来看,无疑也在环境史中居首位 的主题是评价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在自然环境中的影响,以及反过来人类社会及 其历史所受到的影响。在所涉及的人类活动的种类中,有些是提供基本的生活资 料的,如打猎、采集、捕鱼、放牧和农业。另外一些则是为从村庄到大城市的日 益复杂的人类定居组织提供生计的,这包括由水管理、林业、采矿和治金所决定 的基本物质供应。技术和工业影响着包括战争在内的大部分人类活动,它们因世 纪更替而日益复杂,并占去了人类更多的精力。从人类的观点来看,所有这些都 在许多方面影响了自然环境,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其中许多活动使 得环境更听从人类的遣用,但所有活动都引起了可能具有损害性的其他变化,比 如森林滥伐,导致的结果是侵蚀、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随灭绝而来、沙漠化、盐碱 化以及污染。在最近几十年,新认识到的有害变化包括放射性沉降物、酸沉降, 以及因大气中日益聚集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影响而出现的全球变暖。 这些变化反过来使环境不太能为人类持续地利用。一些环境史家描述了社会如何 试图通过污染控制和自然资源保护而加强积极影响并限制消极影响,包括对作为 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所选地区的维护,以及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另外一 些人追溯了有关环境的政治决策过程,以及环保运动与其势力不容小觑的反对者 之间的斗争。 环境史研究可能会关注一类或几类影响环境的人类行为,其中许多在本书接 下来的部分中会提到。应当指出,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历史研 究,比如城市史、技术史、农业史、森林史等,它们中的大多数有着与环境史一 样的问题和兴趣。例如,森林史和环境史在方法上有许多共通之处,因此,美国 森林史学会和美国环境史学会自1996年以来共同出版了一份名为《环境史》的 专门杂志。 强调第二类主题的著作数量众多,大部分都非常优秀,很难在这里选出其中 的一两部加以论述,不过,接下来提到的两本研究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的著作可以 作为例子。在《老虎、大米、丝绸和淤泥》[8]一书中,马立博描述了水稻种植 的发展如何改变了中国南部一片重要地区的景观,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 帝国的一项政策,目的在于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要,并销售包括丝绸出口货 在内的替换物。约翰·奥佩在其研究大平原蓄水层的专题著作《奥加拉拉:供应
了传染性疾病,对于这些疾病,他们因长期暴露其中而产生了抗体,但新世界“从 未受感染”的人们却遭受了灾难性影响。土著美洲人大批死亡,欧洲人发现,他 们很少遇到抵抗,但是这一大批人口本来可能会提供的劳动力也丧失了。他们试 图从非洲进口奴隶来填补后者所需,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人与欧洲人一样,都有 抵挡旧世界疾病的抗体。 第二类主题,根据环境史家撰写的著作数量来看,无疑也在环境史中居首位 的主题是评价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在自然环境中的影响,以及反过来人类社会及 其历史所受到的影响。在所涉及的人类活动的种类中,有些是提供基本的生活资 料的,如打猎、采集、捕鱼、放牧和农业。另外一些则是为从村庄到大城市的日 益复杂的人类定居组织提供生计的,这包括由水管理、林业、采矿和冶金所决定 的基本物质供应。技术和工业影响着包括战争在内的大部分人类活动,它们因世 纪更替而日益复杂,并占去了人类更多的精力。从人类的观点来看,所有这些都 在许多方面影响了自然环境,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其中许多活动使 得环境更听从人类的遣用,但所有活动都引起了可能具有损害性的其他变化,比 如森林滥伐,导致的结果是侵蚀、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随灭绝而来、沙漠化、盐碱 化以及污染。在最近几十年,新认识到的有害变化包括放射性沉降物、酸沉降, 以及因大气中日益聚集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影响而出现的全球变暖。 这些变化反过来使环境不太能为人类持续地利用。一些环境史家描述了社会如何 试图通过污染控制和自然资源保护而加强积极影响并限制消极影响,包括对作为 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所选地区的维护,以及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另外一 些人追溯了有关环境的政治决策过程,以及环保运动与其势力不容小觑的反对者 之间的斗争。 环境史研究可能会关注一类或几类影响环境的人类行为,其中许多在本书接 下来的部分中会提到。应当指出,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历史研 究,比如城市史、技术史、农业史、森林史等,它们中的大多数有着与环境史一 样的问题和兴趣。例如,森林史和环境史在方法上有许多共通之处,因此,美国 森林史学会和美国环境史学会自 1996 年以来共同出版了一份名为《环境史》的 专门杂志。 强调第二类主题的著作数量众多,大部分都非常优秀,很难在这里选出其中 的一两部加以论述,不过,接下来提到的两本研究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的著作可以 作为例子。在《老虎、大米、丝绸和淤泥》[8]一书中,马立博描述了水稻种植 的发展如何改变了中国南部一片重要地区的景观,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 帝国的一项政策,目的在于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要,并销售包括丝绸出口货 在内的替换物。约翰·奥佩在其研究大平原蓄水层的专题著作《奥加拉拉:供应
一片干旱之地的水》中指出,美国西部对水的需求如何导致开采并耗尽内陆大草 原那一大块地区之下的地下水贮藏。[9] 环境史的第三类主题是对人类有关自然环境的思想和观念的研究,包括自然 研究、生态科学,以及诸如宗教、哲学、政治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等思想体系如 何影响人类对待自然的各个方面。不关注这方面的社会史和思想史,就无法理解 地球及其生命系统发生了什么,正如唐纳德·沃斯特所指出的,这是一种独特的 人类经历,“其中,观念、伦理、法律、神话和其他的意义体系成为个体或群体 与自然对话的组成部分。”[10] 罗德里克·纳什的《荒野与美国精神》是一本考察对环境之态度的名著[11], 在美国的环境研究课程中常常会用到,这本书在1967年首次出版,在2001年发 行了第四版。纳什从其在欧洲的起源开始,探讨了20世纪前欧裔美国人对待自 然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各种态度,以及它们对北美的荒野地区的保存和发展的影 响。必须指出,他虽然描述了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向欧裔美国人显示了对待自然的 方式,但并不打算考察他们自己的自然观。而J.唐纳德·休斯则在《北美印第 安人的生态》一书中对美洲印第安人的环境观进行了探索。[12] 许多环境史家主张,就人们将如何对待自然界而言,他们的思想和信仰是一 种原动力。另一些人指出,无论是受戒律的责令还是出于个人的世界观,人们为 了他们的需求和欲望,而惯于调整他们的态度;与其他任何领域一样,这在环境 领域也是千真万确的。 与各学科的比较 正如约翰·麦克尼尔扼要指出的,环境史“涉及的学科之多,达到了知识追 求所能达到的地步”。[13]有许多问题常常超越了通常的学科界限,包括人文科 学和自然科学之间难以克服且很少弥合的鸿沟,环境史家出于对这类问题的兴 趣,不知不觉地广泛搜集着专门研究的资料,阅读着史家一贯忽视或回避的书籍。 同时,就像我们已指出的,许多学科的学者都被环境史迷住了,他们亲自撰写环 境史,常常做得很出色。环境史的编撰其实一直不囿于史学家。地理学、哲学、 人类学和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学者也撰写了环境史专著,这对于其他许多历史科 目来说,是不同凡响的。接下来的部分将说明环境史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 包括生态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的关系。 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联
一片干旱之地的水》中指出,美国西部对水的需求如何导致开采并耗尽内陆大草 原那一大块地区之下的地下水贮藏。[9] 环境史的第三类主题是对人类有关自然环境的思想和观念的研究,包括自然 研究、生态科学,以及诸如宗教、哲学、政治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等思想体系如 何影响人类对待自然的各个方面。不关注这方面的社会史和思想史,就无法理解 地球及其生命系统发生了什么,正如唐纳德·沃斯特所指出的,这是一种独特的 人类经历,“其中,观念、伦理、法律、神话和其他的意义体系成为个体或群体 与自然对话的组成部分。”[10] 罗德里克·纳什的《荒野与美国精神》是一本考察对环境之态度的名著[11], 在美国的环境研究课程中常常会用到,这本书在 1967 年首次出版,在 2001 年发 行了第四版。纳什从其在欧洲的起源开始,探讨了 20 世纪前欧裔美国人对待自 然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各种态度,以及它们对北美的荒野地区的保存和发展的影 响。必须指出,他虽然描述了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向欧裔美国人显示了对待自然的 方式,但并不打算考察他们自己的自然观。而 J.唐纳德·休斯则在《北美印第 安人的生态》一书中对美洲印第安人的环境观进行了探索。[12] 许多环境史家主张,就人们将如何对待自然界而言,他们的思想和信仰是一 种原动力。另一些人指出,无论是受戒律的责令还是出于个人的世界观,人们为 了他们的需求和欲望,而惯于调整他们的态度;与其他任何领域一样,这在环境 领域也是千真万确的。 与各学科的比较 正如约翰·麦克尼尔扼要指出的,环境史“涉及的学科之多,达到了知识追 求所能达到的地步”。[13]有许多问题常常超越了通常的学科界限,包括人文科 学和自然科学之间难以克服且很少弥合的鸿沟,环境史家出于对这类问题的兴 趣,不知不觉地广泛搜集着专门研究的资料,阅读着史家一贯忽视或回避的书籍。 同时,就像我们已指出的,许多学科的学者都被环境史迷住了,他们亲自撰写环 境史,常常做得很出色。环境史的编撰其实一直不囿于史学家。地理学、哲学、 人类学和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学者也撰写了环境史专著,这对于其他许多历史科 目来说,是不同凡响的。接下来的部分将说明环境史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 包括生态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的关系。 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