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二008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 文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 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16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页,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 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第Ⅰ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 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请 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一、基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 1.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zhuo),无论是令人厌恶(w)的苍蝇蚊 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B.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yue),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的热 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qi)里它们彼此呼唤,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ha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x)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 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zhi)比,庄严肃(su)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 浓阴中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黄土高原啊,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博击! B.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一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枯干的 C.读书的要决,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D.不管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概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 宝藏。 ②在这次为汶川大地震举行的各种赈灾活动中,人们点燃一支支贮满真情的蜡烛, 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1页(共 12 页) 成都市二008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 语 文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 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 卷 ( 共 100 分 ) 第 I 卷 ( 选择题共 16 分 ) 注意事项: 1. 第I卷共2页,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 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 第I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 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请 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一、基础知识 (10分,每小题2分) 1.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zhuō),无论是令人厌恶.(wù)的苍蝇蚊 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B.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yuè),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 它们的热 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qì)里它们彼此呼唤,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xī)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 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zhì)比,庄严肃.(sù)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 浓阴中。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 黄土高原啊,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博击! B.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枯干的 心灵。 C. 读书的要决,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D. 不管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概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 宝藏。 ②在这次为汶川大地震举行的各种赈灾活动中,人们点燃一支支贮满真情的蜡烛,_________
受灾的人们渡过难关,走出灾难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只要拥有希望,一切都 将过去。 A.寻找祈求尽管 B.寻求乞求尽管 C.寻找乞求但是 D.寻求祈求但是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C.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5.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 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 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A.痛苦和快乐是相生相成的 B.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C.在生命中痛苦总是相伴的 D.在生命中快乐总是相伴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6分,每小题2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日:“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日:“请献十金。” 公输盘日:“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日:“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 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 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输盘日:“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日:“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日:“诺。 (节选自《公输》)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借子杀之 愿:希望 B.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C.吾义固不杀人 固:坚决 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2页(共 12 页) 受灾的人们渡过难关,走出灾难。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只要拥有希望,一切都 将过去。 A. 寻找 祈求 尽管 B. 寻求 乞求 尽管 C. 寻找 乞求 但是 D. 寻求 祈求 但是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 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 ....,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C.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的科学家:邓稼先。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 5.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 。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 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A. 痛苦和快乐是相生相成的 B. 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C. 在生命中痛苦总是相伴的 D. 在生命中快乐总是相伴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 (6分,每小题2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 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 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愿.借子杀之 愿:希望 B. 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C .吾义固.不杀人 固:坚决
然胡不已乎 已:停止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将以攻宋 B.子墨子闻之 扶苏以数谏故 辍耕之垄上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知而不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 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墨子辩术髙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 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 墨子去劝说楚王 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 明的性格特征 成都市二00八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 题号三 五 总分 总分人编号 A卷 分数 B卷题号 三三四总分总分人编号 分数 第Ⅱ卷(共84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5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语文试卷第3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3页(共 12 页) D. 然胡不已.乎 已:停止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将以.攻宋 B.子墨子闻之. 扶苏以.数谏故 辍耕之.垄上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知而.不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 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 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 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 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 墨子去劝说楚王。 D. 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 明的性格特征。 成都市二OO八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 文 A卷 B卷 第Ⅱ卷 (共84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5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三 四 五 总分 总分人编号 分数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总分人编号 分数 号
分评卷人 三、(12分) 9.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2分) 译文 (2)胡不见我于王?(2分) 译文 10.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四句)(4分) (1)风烟俱净, 。(吴均《与朱元思书》)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 (5)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6)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根据下面提示或语境填空。(任选两题)(4分) (1)在《<论语〉十则》里,孔子提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就是:“ (2)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 这句话表达了对梅花虽遭摧残,却仍保持高洁、坚贞品格的赞颂。 (3)朋友即将远行,依依惜别。为表达你对朋友的不舍、宽慰或祝愿等感情,请你从所积累的送 别诗中选出一句(含上下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得分评卷人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2分 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 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土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 发愤著书写岀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 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萓,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个 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 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4页(共 12 页) 三、 (12分) 9.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胡不见我于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课文原句填空。 (任选四句)(4分) (1) 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2)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 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5)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根据下面提示或语境填空。 ( 任选两题 )(4 分 ) (1)在《 < 论语 > 十则》里,孔子提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就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对梅花虽遭摧残,却仍保持高洁、坚贞品格的赞颂。 (3) 朋友即将远行,依依惜别。为表达你对朋友的不舍、宽慰或祝愿等感情,请你从所积累的送 别诗中选出一句(含上下句), 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题。 (12 分 ) 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 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 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 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 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 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 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 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岀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 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 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 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有删改) 12.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答 13.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 删去?为什么?(3分) 答 14.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和“垫脚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答:绊脚石 垫脚石: 15.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得分评卷人 五、作文(60分) 16.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选一题。(60分) (1)请以“震撼心灵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 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
语文试卷第5页(共 12 页) 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 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 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 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 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 ...,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 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 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 有删改 ) 12.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一句中“往往” 一词能否 删去?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分) 答: 绊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垫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4 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60 分 ) 16.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选一题。 (60 分 ) (1) 请以“震撼心灵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 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得分 评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