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境时,才跟着队伍走上了山路,把隐约可见的敌人甩在后 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下旬,经过艰苦征战的红六军团与长期在 湘鄂川黔边区进行限苦游击战的红三军,终于在黔东木黄地区 胜利会师了。任弼时和红六军团的到来,给了红三军以极大的 鼓舞。正如贺龙所说的:“一、恢复了和党中央的联系,二、 传授中央红军斗争的经验,三、使许多重大政策问题获得了解 决。”事实也是如此。这两支红军的汇合,宜告长征先渣队的 胜利,宣告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开始。会师后,队伍当 晚转移到松桃县的石梁场。两天后,在四酉阳县南腰界的猫 洞举行了会师庆祝大会。 怎样确定两支红军下一步的行动方向,这是关系到整个红 军实现战略转移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央红军刚刚退出根据 地,正在湘粤桂边境与敌人苦战,谁备向西转移。蒋介石对中 央红军设置了四道封锁线,调集了四十万兵力,前诸后迫,企 图将中央红军消灭在湘江之侧。在这种严重的情况下,红三军 和红六军团采取怎样的进攻方式,才能既保存自己,又积极策 应中央红军的转移呢?中央军委的“左”倾错误领导者发来电报, 要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分开活动:红六军团向凤凰、乾城(今青 首)一带前进,红三军仍留黔东地区,两军只保持战略关系。 这是一个不颇客观实际的错误指示。因为当时的红六军团与红 三军都不过三、四干人,总共只有三千多支枪,每支枪都不到 十发子弹。如果两军分并活动,力量都很薄弱,不仅不能取得 对战局具有重大影响的胜利,而且还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 险。凤凰、乾城一带,是军阀陈渠珍盘踞数十年的中心地区, 义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反动统治根深蒂固,民团枪枝很 27
多,群众基础又较差。红六军团如果单独向这样的地区进军, 不但要付出很大牺性,甚至不能立足。黔东一带也是个山区, 人烟稀少,物资奇缺,部队无法补充,红三军继续留在这里, 也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根据这些情况,任弼时同贺龙、关 向应等慎重研究后,向中央提出了两军集中一起行动,返回湘 西,向敌人侧后的永顺、桑植、龙山等地发动进攻的建议。这 样做的好处,一、湖南军阀这时正倾其全力在湘南一带阻击中 央红军,桑植一带敢军兵力空虚,有利于我牢的行动,二、桑 植地区是原湘鄂西老根据地的一部分,党和红军在群众中有很 深的影响;三、贺龙在这里有崇高的威望,对于地理、社会情 况又极熟悉。如果运用上述有利条件,在这一带重新创造湘哪 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完全有可能的。它不仅可以使红军立稳脚 跟,还可以威胁沅陵、常德等重要城市,影响长江水上交通, 创造有利于开辟根据地的大好形势,牵制湘鄂两省敌人,更有 利于策应中央红军作成。中央批准了他们的建议,并命令红三 军恢复原红二军团的番号,任弼时兼二军团政治委员。根据中 央的命令,还从六军团抽调大批政治干部,如衰任远、余秋里 等,加强红二军团的政治领导,两军在武器上也作了调整。中 央还批准:两军在政治上,确定以中央代表任弼时为首的党的 领寻,在军事上,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统一指挥,从而 形成了两个军团的领导核心。这些有力措施,使得来自两个战 略区的红军,结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形成了一支强大的 战略突击力量,为进军湘西,展开湘西攻势,创建湘鄂川黔革 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①。 ①肖克:$红二、六军团会师前后一献给任鹨时、贺龙、关向应 同志》。 28
任弼时在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从一九三四 年十月起到一九三五年十月突围长征时止,先后刚好一年。这 一年中,他无论在军事指挥,干部培养,群众工作,根据地建 设等方面,都建立了重大的功绩。 红二、六军团向湘西进攻过程中,打了许多漂亮的大胜 仗。尤其是十万坪一役,首战告捷,威度湘西。当时,湖南敌 人的主力何键部正被中央红军吸引于湘南,湖北敌人主力徐源 泉部远赴鄂西,湘西只有军阀陈渠珍的部队和粪仁杰、周燮 卿、杨其昌的三个旅,共万余人。军阀陈渠珍害怕红军返回湘 西,慌忙纠集周燮卿、龚仁杰两个旅和贵州军阀皮培德、杨其昌 两个师约十个团的兵力,由永绥、保靖向北移动,妄图阻止红 军向湘西的进攻。当他们得知红军已于十一月七日攻占永预 后,又急急忙忙向永顺逼来。十一月十四日,红军主动撒离永 顶县城,摆出“败退”的态势,诱敌深入。敌人以为红军无力 抵抗,由害怕变为骄纵,大摇大摆地向前推进,终于陷入了红 军设在十万坪地区的伏击圈。据参加这次战斗的袁福生回忆 说:“十一月十六日,由(六军团)肖克军团长和王避政委亲 率四十九、五十一、五十三三个主力团为第一梯队,在十万坪 的碑里坪、衫木村之间的山坡埋伏,并亲临第一线指挥。王巖 政委下令,他不开枪,任何人都不准先开枪,违者枪毙。我军 埋伏后,尾追我军之敌皮德培、杨其属两个师、龚仁杰一个旅 和周矮子亲率的一个团先钻进我口袋。待敌离我埋伏阵地二十 米,王候政委才开第一枪。顿时,我机枪、步枪、迫击炮和手 榴弹一齐压向敢人。紧接着,王震政委把手一挥,六军团象潮 水一殷,冲向敌阵,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这时,作 为二梯队的红二军团,一见红六军团打得这样好,无不叫好, 29
他们也象猛虎一样冲下山来,紧跟着敌人穷追痛击,一直追到 永顺县城,将其克复。这一仗是红二、六军团会师后打的第一 仗,是打开湘鄂川黔局面建立革命根据地带关键性的一仗。这一 仗除周矮子、龚仁杰、皮德培、杨其昌几个家伙带一些残兵败 将逃走外,我军活捉了龚仁杰的参谋长,歼敌三千余人,缴获 枪枝二千余支和大批弹药,补充和改善了我军装备.。”① 十万坪大捷后,红二、六军团又攻克了桑植、大庸等县城 镇,直通沅陵。十二月十六日,红军经过慈利时,在浯溪河消 灭了刚从湖北调来进行防守的敌独立第三十四旅罗启疆部大 半,紧接占领了桃源。第二天,又乘胜猛追,一度攻入常德 城内,因援军未及赶到而被迫退出。红军在常德、桃源活动了 七天,扩红数千,并筹集了大批物资,顺利地打开了重建根据 地的局面。 此后,湘鄂川黔边区的军民,在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 指挥下,同数十倍前来“围剿”的敌人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战 斗,前后牵住了近三十万敌军。例如,一九三五年一月中旬, 为了粉辟敌人从四面八方对以大庸、桑植为中心的边区的包 围,红军在永顺之高梁坪,用五个小时的速决战,歼灭了孤军 深入的章亮基师的戴鼎甲团和两个保安团,三月间,又在鸡公 垭同敌军李觉、郭汝栋两个师大战了一整天,红军虽伤亡五、 六百人,有的团长、政委光荣栖牲,但取得了毙伤敌军三干余 人的重大战果,初步打破敌人合围的战略部署。四月,红军又 包围敌军张万信旅于桑植陈家河,激战一昼夜,将其全部歼 ①装福生:创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片断回亿,载峰嵘岁 月第4辑,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
灭,张万信亦被击毙。接着,红十七师的五十团,以急行军插 向桃子溪,奇袭从桑植向驻在塔卧的李觉、陶广敌军推拢的陈 耀汉部五十八师,战斗结果,除陈玀汉和他的特务连逃走外,五 十八师师部和一七四旅全部被歼,俘敌师参谋长周先桂以下宫 兵约二千人,缴获钢炮两门,枪枝二千余件,还有电台一部。 五月六日,红军收复塔卧,所敌钟仁光部一八四旅三六八团及 补充第五团。五月七日,在茶林坡歼灭了敌六十二师一个整 营。五月中旬,在湖北来凤县之中堡,包围张振汉部和三个 团,并将其全部歼灭,活捉了师长张振汉。六月十八日,红二 军团的一个师,围困龙山敌人师兴吾、刘文华两个团影二十兰 日又围攻了龙山县城;七月三日。红军在永顺小井击败增援龙 山之敌陶广纵队的一个师,并歼灭其大半,七月十日,红二军 团在象鼻岭击溃增援龙山的潘善斋部独立三十四旅,歼敌五百 余入七月十五日,在胡家沟打垮增援龙山之另一股敌人黄新纵 队,并将龙山围因三十五天,完成了围城打援的任务。撤围龙山 后,红六军团又在招头褰与前来增援的陈渠珍部进行了一天的 战斗;八月三日,在板栗园全部围歼敌八十五师并击毙师长谢 彬:八月八日,在芭蕉托打垮了敌陶广纵队十个团,八月二十 七日,在津市、澄县击溃了孙仲连部、庄文枢旅、王育英团, 并先后攻占了石门、遭县、临澶及津市等城镇:九月上旬,在 大烟塘王家厂附近与敌二十六军及樊松甫纵队作战。这一连串 军事上的胜利,记裁着红二、六军团的光辉战绩,记载着任弼 时、贺龙、关向应等的不朽功助。 任弱时与贺龙、关向应等率领红二、六军团进军湘西,攻 克了永顺县城,并取得十万坪战役胜利后,即着手以原湘鄂西 苏区之永顺、桑植、大庸、龙山、来凤、鶴棒、古丈、慈利等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