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为基础,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 六日,在大庸县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员会,任弼时任书 记,又成立了湘鄂川黔省苏维埃政府,贺龙任主席;还成立了 湘鄂川黔军区,贺龙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关向应、肖 克、王度、张子意等均为省委委员。接着,以四十九团、五十 三团、十六团为主,分兵于永顺、大庸、桑植一带,发动群 众,建立革命政权,发展党团员及建立群众组织,成立地方革 命武装,肃清地主武装和土匪。十二月一日,省委颁发了没收 和分配土地的条令。不久,永顺、桑植、大庸、龙山、古丈、 慈利等县,相继建立了县、区、乡革命改权。十二月十日,湘 鄂川黔省委等机关迁至永领的塔卧,领导湘鄂黔边区开展土 地革命斗争。 在建立湘鄂川黔根据地过程中,任弼时十分重视广泛地宣 传群众、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并领导于部、战士,开展了大规 模的宣传运动。从解放后还保留在各地农村的一些标语、宣传 画和布告来看,当时的宣传教商工作确实是非常广泛和深入 的。在这些宣传标语和宣传画中,有号召建立苏维埃政权的, 如“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苏维埃政权”,“只有苏维埃 才能救中国”等,有号召拥护、支援和参加红军的,如“红军 是工农的军队,白军是衰绅地主的军队”,“要得安居乐业, 必须拥护红军”,“工农穷苦群众大家起来当红军,打土 豪,分田地,打倒帝国主义国民党走狗”等;有宜传党的政 策的,如“佃户不交地主租!”“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土地和 富农所余出租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及失业的农 民”等,有宣传红军战果的,如“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 团,在陈家河、桃子溪胜利打倒五十八师全部,在宗保打倒四 82
十一师、四十八师、保安一二三团、新三旅消灭几部分”, “活捉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等,有告诫入们不要去为白军做事 的,.如“不要替白军带路,当伕子,起炮台,修马路。谁安心 情愿去帮助白军的,他便是我们工农的敌人”等,有号召农民 组织农会、同反动派作斗争的,如“农民们团结起来,组织赤 色农会”,“工农劳苦群众起来,茶尽压迫你们的军闲官僚土 豪劣绅!”等。这些标语,分别署有“中国红军第二军团第六 军团政治部”、“红军十六师四十六团直传队”、“中国红军 第六军十七师政治部”、“中国共产党大蒲县委员会”、“红 二政”等单位。此外,还有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图中央革命军事 委员会湘鄂川黔分会主席贺龙、委员任弼时、肖克、关向应、 王展、张子意联合署名的《宣言》,有整篇抄写的《中国共产 党十大政纲》①。这些标语、传单,对当时扩大红军影响,巩 固革命根据地,无疑发挥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为了搞好苏区大规模的土改运动,任弼时用了大量时间, 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他根据调查来的材料,领导省委作出了关 于土地问题的决议,并以湘鄂川黔边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公布 有关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条例。这个地区的土地状况也和全厨其 他地区一祥,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豪绅地主手里,广大劳动 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没有土地。如龙家亲乡,约百分之五十七 点八的土地都为豪绅地主所有,而占全乡人口百分之七十五的 贫鹿农,却只有百分之六点三的土地,加上封建军阅陈渠珍的 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更使群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分配士地 ①上述标语、传单、布告,均见《红军长征在湖南文物图录,湖 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 33
条例的颁布,符合广大贫苦农民的迫切要求,因而大大激发了 群众保卫苏区,保卫胜利,参加红军,巩固和建设革命根据地 的积极性。任弼时还让省委宜接指导塔卧、龙家塞、颗沙、大 庸等乡村的土地改革斗争。在斗争中,各地的党组织建立起来 了,工会、农会、妇女会、儿童团等各种群众组织也都建立起 来了。在进行土地革命的同时,主力红军的各个机关、连队, 还组成了无数扩红小组,深入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参加 红军。地方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也发出了“保卫分粮分田 胜利果实”、“工农武装上前线”的号召。各地很快出现了一 个“参加红军,保卫苏区”的高潮,不少乡衬,父子兄弟一起 报名,要求参加红军。这次扩红高潮,不仅使红二、六军团原 有建制的兵员得到大大的充实,而且新组建了三个团。一些与 巩固红军有关的机构如红军学校、医院、被服厂、小型兵工厂 等,也相继兴建起来。土改运动和扩红运动的颗利进展,为发 展和巩固湘鄂川黔边苏区,提供了人力物力最可靠的保证。 这期间,任弱时还用了很大精力,来纠正“左”的错误在 湘鄂西所造成的危害,保护了许多好千部,也教育了那些犯了 严宜错误的干部。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红二、六军团攻下永顺 之后,任弼时就召开于部会议,批判了夏曦的错误。一九三五 年一月二十七日,他又在大庸县的丁家溶召开党的积极分子会 议,把批判夏曦错误的问题在党内公开,使全党从夏曦执行 “左”的错误所造成的危害经历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对于这 一教育,任弼时强调要抓好以下两点:第一、要彻底肃清这些 错误的影响,第二、要从这些错误中引出经验教训,找出根 源,以利于在今后工作中不致再犯。中央同意了这些措施。夏 曦也承认了自已的错误,党组织仍要他担任边区省委委员。对那 34
些被拘押在“特别连”的干部,任弼时一一探望,同他们谈 话,鼓励他们要继续发扬忍辱负重的精神,把革命热忱发挥在 为创建苏区、创建红军的革命事业上,并很快把这些干部解放 出来,安排了工作。如当伙夫的余家海重新当了军团的训练科 科长,险些被杀的贺炳炎重新被任命为团长。 任弼时很注意新干部的培养教育。有这样一件事:新担任 永(顺)保(靖)县苏维埃主席的铁匠田永祥,把打土豪分来 的皮大衣、绒帽、金戒指、皮靴都穿戴在身上,来参加各县苏 维埃负责人的联席会议。经王麗介绍给任窍时认识后,任拐时 笑着说:“还真象当过县长的样子呢!”会后,任弼时留田永 祥谈话,向他进行了不要忘本的教有,并送了儿本书给他看。 田永祥深受教育。再次来开会时,他恢复了劳动人民的穿戴,任 蜀时看见他又笑着说:“这才像个人民县长的样子了!” 任时对于革命干部极其热爱,对变节投敌的叛徒则是无 比增恨。曾经当过湘赣省委副书记的刘士杰,借口“去长江 带侦察”,阴谋投敌,被侦察连长押了回来。任弼时根据广大 干部、战士的要求,毫不犹豫地下令将这个叛徒枪毙了。 湘鄂川黔边区的建立和胜利发展,迫使蒋介石不得不调巢 二十多万兵力对边区的大庸、永顺、桑植等地区进行长达六个 多月的“围剿”。任弼时等根据中央的指示,在领导边区红军不 失时机消灭敌人的同时,还特别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把 主要力量放在湘西、鄂西,加强根据地和红军的巩固和建设 扩大川黔部分地区的工作。另一方面根据敌我形势的变化,发 挥红军积极防御和运动战的优势,加强外围作战的部暑。因 此,当敌人重兵再次压境,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候,红二、六军 团才能够突图长征,胜利地走上了北上抗日的道路。 35
(五) 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蒋介石调集了一 百三十个团,向湘鄂川黔根据地压来。当时,把持红军总部的 张国焘,曾两次来电指示,要红二、六军团在“敌人包围线外 原有苏区附近”,向据有堡垒阵地的强大敌人实行所谓“进女 路线”。任弼时等没有波照这个错误的指示去做,而是根据实 际情况,凳不迟疑地改变战略方针,坚决实行战略转移。为了 带领二、六军团实现战略转移,任弼时同贺龙等战友一起,详 尽地分析了敌我形势,决定选择东南方向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 湘中地区突围。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四日,任弼时在桑植刘家坪召 开会议,进一步就组织突围的各项准备工作,作了周密的部 署:向全体指战员进行反“围剿”特点的教商;把散处在各地的 红军、游击队、独立团(营)集中桑植休整,编成第五和第十 六两个师,列入军团建制;抽调机关入员充实部队,安置好伤 病员及妇女小孩,开始练习夜战等科目的军事训练,制造固守 假象,迷惑致人,清除革命队伍内部的奸细等。同时,要求每 个战士准备几天的粮食和三、五双草鞋,将不器要的笨重物件 一一处理或埋藏好。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八日,总部下达了突围命令。十九日, 又分别在刘家坪的干田坝和瑞塔铺的枫树塔,举行了暂师大 会。会后连夜出发,向湘中挺进。在任弼时等的常领下,红二、 六军团飞被禮水,连克老鸦口、关门岩、杨家溪一带的碉堡 群,突被了敌人在遭水沿岸布置的约二、三十里的所谓“双层 封锁线”,再以每天一百四五十里的急行军,直袭沅陵的远水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