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经济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运输生产的特点 ·运输的含义及其分类 ·运输业的性质 ·运输业生产及其产品的特殊性 ·运输业生产特点对运输活动经济分析的影响 运输的含义及其分类 ·运输: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与物的空间位移。 运输的含义及其分类 划分理由解释: ·首先,经济活动引起的物质移动有多种,但不全部是我们所说的“运输”。 ·日常的使用公共运输线路的、完成特殊工作的、使用运输工具发生的人与物位移也不是我们所说的 “运输”。 ·按各国的运输统计习惯,有些不是由现代化运输工具完成的人与物位移却是我们所说的“运输”。 运省餐普整装汉 ·运输设施一般被认为是构成社会基础结构的固定设施,如铁路、公路、车站、机场、港口、航道、 管道等。 ·运输业是指拥有和利用车辆、船舶、飞机等移动运输设备,直接提供旅客和货物运输服务的经营部 门。 运输业的性质 ·运输业的作用: 一运输生产是一切经济部门生产过程的延续。 一运输业是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 一良好的运输业可以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的配置。 ·由于运输业与社会经济间的复杂关系,认识运输业的性质,是运输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 分析运输经济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对运输业的性质的不同回答:
1 运输经济学教案 第一章:绪 论 第一节:运输生产的特点 • 运输的含义及其分类 • 运输业的性质 • 运输业生产及其产品的特殊性 • 运输业生产特点对运输活动经济分析的影响 运输的含义及其分类 • 运输: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与物的空间位移。 运输的含义及其分类 划分理由解释: • 首先,经济活动引起的物质移动有多种,但不全部是我们所说的“运输” 。 • 日常的使用公共运输线路的、完成特殊工作的、使用运输工具发生的人与物位移也不是我们所说的 “运输” 。 • 按各国的运输统计习惯,有些不是由现代化运输工具完成的人与物位移却是我们所说的“运输”。 运输活动的分类: 运输设施与运输业的概念区别: • 运输设施一般被认为是构成社会基础结构的固定设施,如铁路、公路、车站、机场、港口、航道、 管道等。 • 运输业是指拥有和利用车辆、船舶、飞机等移动运输设备,直接提供旅客和货物运输服务的经营部 门。 运输业的性质 • 运输业的作用: – 运输生产是一切经济部门生产过程的延续。 – 运输业是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 – 良好的运输业可以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的配置。 • 由于运输业与社会经济间的复杂关系,认识运输业的性质,是运输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 分析运输经济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 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对运输业的性质的不同回答:
一物质生产部门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一第三产业论 一基础设施论 ·物质生产部门论:把运输业划归物质生产部门。 一原因:劳动对象空间位置的变化属于马克思认为的物质变化。 一表现:运输改变商品的使用状态,完成消费的准备。运输业所出售的产品,是人和物在空间 场所的变动。运输业的生产活动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人,货物) ·第三产业论:按国际流行的产业分类和我国标准,运输业应列入第三产业。 -原因: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服务”又称为“劳务”,是指以劳务活动形式,而不是以实物形 式提供某种使用价值满足人们需要的经济活动过程。 一表现:服务业通过服务直接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服务同样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物:服务 劳动所创造的特殊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在消费过程中同时表现出来的。 ·基础设施论:运输业划为直接为物质生产过程服务的生产性基础设施。 一原因:运输业具有同一的服务职能和服务的公共性特点。 一表现:社会公益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级差效益:商品属性:运输业作为基础设施在经济 发展中的先行性。 ·运输基础设施的网络经济和规模经济特性 一规模经济:因生产规模变动而引起的收益的变动(一般表现为较高的收入递增): 一范围经济:是与分别生产每一种运输产品相比,共同生产多种运输产品的平均成本越低: 一网络经济:运输网络由于其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共同作用,运输产出扩大引起平均运输成本下 降的现象。 -表现:pl1。 运输业生产及其产品的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运输生产活动所处的领域、运输生产过程和运输产品等几方面: 1、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只有运输活动和商业活动的结合,才能顺利完成商品的流 通,实现社会的再生产过程。 一主要表现在运输生产活动所处的领域、运输生产过程和运输产品等几方面: 2、运输生产过程及其产品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空间大,要协调,空间位移) 3、运输产品不具有实物形态,仅仪是一种服务。 2
2 – 物质生产部门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 第三产业论 – 基础设施论 • 物质生产部门论:把运输业划归物质生产部门。 – 原因:劳动对象空间位置的变化属于马克思认为的物质变化。 – 表现:运输改变商品的使用状态,完成消费的准备。 运输业所出售的产品,是人和物在空间 场所的变动。 运输业的生产活动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人,货物) • 第三产业论:按国际流行的产业分类和我国标准,运输业应列入第三产业。 – 原因: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服务”又称为“劳务”,是指以劳务活动形式,而不是以实物形 式提供某种使用价值满足人们需要的经济活动过程。 – 表现:服务业通过服务直接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服务同样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物;服务 劳动所创造的特殊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在消费过程中同时表现出来的。 • 基础设施论:运输业划为直接为物质生产过程服务的生产性基础设施。 – 原因:运输业具有同一的服务职能和服务的公共性特点。 – 表现:社会公益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级差效益;商品属性;运输业作为基础设施在经济 发展中的先行性。 • 运输基础设施的网络经济和规模经济特性 – 规模经济:因生产规模变动而引起的收益的变动(一般表现为较高的收入递增); – 范围经济:是与分别生产每一种运输产品相比,共同生产多种运输产品的平均成本越低; – 网络经济:运输网络由于其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共同作用,运输产出扩大引起平均运输成本下 降的现象。 – 表现:p11。 运输业生产及其产品的特殊性 • 主要表现在运输生产活动所处的领域、运输生产过程和运输产品等几方面: 1 、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只有运输活动和商业活动的结合,才能顺利完成商品的流 通,实现社会的再生产过程。 – 主要表现在运输生产活动所处的领域、运输生产过程和运输产品等几方面: 2、运输生产过程及其产品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空间大,要协调,空间位移) 3、运输产品不具有实物形态,仅仅是一种服务
一运输产品与运输统计指标区别(以货物位移和吨公里为例): 区分 货物位移 吨公里 概念 空间位置变化 变化的计量单位 性质 每一件货物有具体位移 代表各种货物位移的共性 包含内容 货物运输完整过程不包含任何内容 反映质量差别 能 不能 受运输方式影响 不受 受 与单据和报表显 示一致 不一致 一致 运输产品的特点 一运输产品具有无形性和不可接触性 一运输产品具有易逝性和不可储备性 一运输服务具有社会必要性和物质属性 一运输服务具有综合性和有限性 一运输服务具有过程性 第一章:绪 论 ·作业:产品与服务区别? 运输业生产特点对运输活动经济分析的影响 一经济核算具有特殊性 一运输生产具有较高的社会成本 一运输供给与需要的不同增长带来较高的运输成本 运输能力不能调拨使生产成本增加 运输的公益性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间存在矛盾 经济核算具有特殊性 一运输业的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较小,而固定资产的有关费用所占比重较大
3 –– 运输产品与运输统计指标区别(以货物位移和吨公里为例): 不一致 一致 与单据和报表显 示一致 受运输方式影响 不受 受 反映质量差别 能 不能 包含内容 货物运输完整过程 不包含任何内容 性质 每一件货物有具体位移 代表各种货物位移的共性 概念 空间位置变化 变化的计量单位 区 分 货物位移 吨公里 不一致 一致 与单据和报表显 示一致 受运输方式影响 不受 受 反映质量差别 能 不能 包含内容 货物运输完整过程 不包含任何内容 性质 每一件货物有具体位移 代表各种货物位移的共性 概念 空间位置变化 变化的计量单位 区 分 货物位移 吨公里 运输产品的特点 – 运输产品具有无形性和不可接触性 – 运输产品具有易逝性和不可储备性 – 运输服务具有社会必要性和物质属性 – 运输服务具有综合性和有限性 – 运输服务具有过程性 第一章:绪 论 • 作业:产品与服务区别? 运输业生产特点对运输活动经济分析的影响 – 经济核算具有特殊性 – 运输生产具有较高的社会成本 – 运输供给与需要的不同增长带来较高的运输成本 – 运输能力不能调拨使生产成本增加 – 运输的公益性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间存在矛盾 – 经济核算具有特殊性 – 运输业的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较小,而固定资产的有关费用所占比重较大
一在资本和成本管理中,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安排好固定资产的折旧,提高资本使用效果。 一运输生产具有较高的社会成本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造成资源浪费。 一地方经济保护对运输业所征用的各种费用。 一运输生产空间广阔(运营部门管理水平、企业内部协调不力、规模经济与社会需求分布矛盾)。 运输供给与需要的不同增长带来较高的运输成本 一运输需求增长是持续的、周期短,运输能力增长是跳跃的、周期长: 一运输的先行性决定运输设施建成初期,能力大于需求。 一运输能力不能调拨使生产成本增加 一运输设施一经建成,就不能进行地区调剂,在空间上不均衡: 一运输需求在时间上的不均衡。 运输的公益性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间存在矛盾 一运输设施的基础公益性特性,决定运输企业更要考虑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运输业作为生产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身决策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二节: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一、运输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三、运输经济学的相关学科 四、本书内容 运输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9世纪20年代李斯特把运输作为国民生产力的一个因素进行研究,提出重视运输研究的国民生产力 理论。 ·1844年杜比特发表《论公共工程的效用》,被认为是第一篇运输经济学专著 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研究中提出了大量非常宝贵的运输经济思想。 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 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运输产业的基本理论、运输经济规律、运输需求与供给以及体现上述理 论、规律和供求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具体方法。 4
4 – 在资本和成本管理中,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安排好固定资产的折旧,提高资本使用效果。 – 运输生产具有较高的社会成本 – 市场经济条件下,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造成资源浪费。 – 地方经济保护对运输业所征用的各种费用。 – 运输生产空间广阔(运营部门管理水平、企业内部协调不力、规模经济与社会需求分布矛盾)。 – 运输供给与需要的不同增长带来较高的运输成本 – 运输需求增长是持续的、周期短,运输能力增长是跳跃的、周期长; – 运输的先行性决定运输设施建成初期,能力大于需求。 – 运输能力不能调拨使生产成本增加 – 运输设施一经建成,就不能进行地区调剂,在空间上不均衡; – 运输需求在时间上的不均衡。 – 运输的公益性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间存在矛盾 – 运输设施的基础公益性特性,决定运输企业更要考虑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 运输业作为生产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身决策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二节: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一、运输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三、运输经济学的相关学科 四、本书内容 运输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19世纪20年代李斯特把运输作为国民生产力的一个因素进行研究,提出重视运输研究的国民生产力 理论。 • 1844年杜比特发表《论公共工程的效用》,被认为是第一篇运输经济学专著。 •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研究中提出了大量非常宝贵的运输经济思想。 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 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 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 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运输产业的基本理论、运输经济规律、运输需求与供给以及体现上述理 论、规律和供求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具体方法
·运输经济规律包括的内容: 一是一般经济规律在运输业中的表现和作用: 二是运输业本身特有的经济规律 ·运输经济学研究运输生产力与运输生产关系的矛盾和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的矛盾。 运输经济学的相关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与运输经济有关的学科,可分为运输经济学、运输地理学、运输规划学、运输 工程学、运输组织学和经营管理学等领域, ·在一定程度上,运输经济学为其他运输学科提供必要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本书内容 ·运输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模式特点: 第一,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 构成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第二,市场是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舞台。 第三,政府作为社会总体利益的代表,是市场的管理者和宏观经济调节者。 其木概今( 一章 2、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章至第四章》 3、运输企业成本效益分析(第五章至第十章) 4、运输政策(第十一章) 第一章:绪 论 ·本章作业: 小组作业p20页第1、2、3、4题。 第二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筑一节,交通云始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运输业的一般意义和影响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 ·交通运输的发展,增加了人与货物的流动性,与之伴随着资金的劳动、信息的交流、文化知识 的增长、地域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类和平。 ■交通运输是全球化的载体和根据。 运输业的经济意义和影响 现代交通运输以铁路的出现为标志 ,随后公路、航空、管道迅速崛起,从此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 的关系成为了运输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之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运输大了市场范用,促进了分工和工业化的实现 从产业史的角度考察,运输是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 从供应关系的角度考察, 运输与国民经济是“交替推拉”关系 经济地理的角度考筹 经》 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运输扩大了市场范围,促进了分工和工业化的实现 ·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市场范围可以被定义为交换成本的倒数。交换成本主要由运输成本和交易成 本等构成。运输成本是交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的发展、运输成本的降低成为引发市场范 围扩大的直接诱因。现代市场范围的扩张是从铁路运输的出现开始的, 个国家的运输体系的规模和运输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经济社会在工业化过程中可以 获得的收益。 5
5 • 运输经济规律包括的内容: 一是一般经济规律在运输业中的表现和作用; 二是运输业本身特有的经济规律。 • 运输经济学研究运输生产力与运输生产关系的矛盾和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的矛盾。 运输经济学的相关学科 •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与运输经济有关的学科,可分为运输经济学、运输地理学、运输规划学、运输 工程学、运输组织学和经营管理学等领域。 • 在一定程度上,运输经济学为其他运输学科提供必要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本书内容 • 运输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模式特点: 第一,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 构成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第二,市场是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舞台。 第三,政府作为社会总体利益的代表,是市场的管理者和宏观经济调节者。 1、基本概念(第一章) 2、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章至第四章) 3、运输企业成本效益分析(第五章至第十章) 4、运输政策(第十一章) 第一章:绪 论 • 本章作业: 小组作业p20页第1、2、3、4题。 第二章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运输业的一般意义和影响 ◼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 ◼ 交通运输的发展,增加了人与货物的流动性,与之伴随着资金的劳动、信息的交流、文化知识 的增长、地域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类和平。 ◼ 交通运输是全球化的载体和根据。 二、运输业的经济意义和影响 • 现代交通运输以铁路的出现为标志,随后公路、航空、管道迅速崛起,从此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 的关系成为了运输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运输扩大了市场范围,促进了分工和工业化的实现 • 从产业史的角度考察,运输是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 • 从供应关系的角度考察,运输与国民经济是“交替推拉”关系 • 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考察,运输是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 •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运输扩大了市场范围,促进了分工和工业化的实现 ◼ 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市场范围可以被定义为交换成本的倒数。交换成本主要由运输成本和交易成 本等构成。运输成本是交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的发展、运输成本的降低成为引发市场范 围扩大的直接诱因。现代市场范围的扩张是从铁路运输的出现开始的。 ◼ 一个国家的运输体系的规模和运输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经济社会在工业化过程中可以 获得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