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 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 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 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三、纯朴的人情 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在小说中,每个人 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古君子遗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 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边城》第三节)美好的道德情操仍 在这里发扬光大。 1.翠翠 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 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 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 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节选部分以后,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 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 2.外公 外公保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他对孙女翠翠亲情无限。为 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 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 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 笑话、唱歌。 3.天保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 摆渡人的孙女。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 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 弟先唱;弟弟“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 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 既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
g2 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 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 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 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三、纯朴的人情 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在小说中,每个人 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古君子遗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 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边城》第三节)美好的道德情操仍 在这里发扬光大。 1.翠翠 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 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 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 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节选部分以后,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 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 2.外公 外公保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他对孙女翠翠亲情无限。为 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 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 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 笑话、唱歌。 3.天保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 摆渡人的孙女。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 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 弟先唱;弟弟“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 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 既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
“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他是为了亲 情和爱情而死。 四、孤寂的内心 作为封闭的农业文明社会的湘西,人们的身上也流露出孤 寂的色彩。 1.翠翠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 地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 怀。她“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 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 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奈的生活 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她说:“不许 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 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 太不切实际了。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 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无相干。最 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 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 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 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 2.外公 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 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 事,更让孙女感动不已。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 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他对翠翠“温和 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 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 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 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g2 “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他是为了亲 情和爱情而死。 四、孤寂的内心 作为封闭的农业文明社会的湘西,人们的身上也流露出孤 寂的色彩。 1.翠翠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 地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 怀。她“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 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 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奈的生活 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她说:“不许 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 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 太不切实际了。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 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无相干。最 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 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 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 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 2.外公 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 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 事,更让孙女感动不已。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 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他对翠翠“温和 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 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 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 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 天保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冋来,他不知道翠 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纠葛 中。最后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独地离开伤心之地。 最后死于意外,也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 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 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飘 泊到什么地方。 可以说,《边城》中的每个人都在孤独中挣扎着,最后“也 许明天回来”不过是孤寂中的自慰罢了。 五、文化内涵 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 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那么“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相对于什么而 言呢? 作者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 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 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 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 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 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 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 的心灵之明净。 作者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 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 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 格
g2 3.天保兄弟 天保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 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纠葛 中。最后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独地离开伤心之地。 最后死于意外,也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 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 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飘 泊到什么地方。 可以说,《边城》中的每个人都在孤独中挣扎着,最后“也 许明天回来”不过是孤寂中的自慰罢了。 五、文化内涵 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 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那么“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相对于什么而 言呢? 作者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 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 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 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 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 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 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 的心灵之明净。 作者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 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 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 格
●解题指导 这道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题。可从作者这篇小 说写作动机引导学生思考本题。 可参考“课文鉴赏说明” 、这道题意在让学生了解文章情节发展的线索。 中国的小说喜欢用“草灰蛇线”的手法,前后情节往往有 定的照应,前文为后文埋下伏笔。如这篇小说中以下的几段 情节照应(后——前) 1.翠翠梦见自己在山崖摘虎耳草一—外公给翠翠讲父母 的往事。 翠翠情窦初开,听到外公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 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耳草。“平 时攀折不到手”的虎耳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内心里以前 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 2.翠翠问外公:“我万一跑了呢”——翠翠想“坐船下 桃源县过洞庭湖”,让外公“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翠翠问外公:“我万一跑了呢?”其实是要说:“爷爷, 我一定不走。”翠翠以前想出走让爷爷惊慌,是因为她心里觉 得委屈。她看着薄薄的红云,“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母亲 早死,自己女儿家的心事不知向谁诉说。所以她怪外公不懂她 的感情,想让外公着急,“惩罚”一下外公;而现在翠翠知道 外公是关心她的,外公知道她喜欢傩送,她感到很安慰,所以 说自己不走了,而且反而担心不能和外公长相厮守。 3.翠翠梦中听歌,“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一—外公讲 翠翠父母唱歌相恋,“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翠翠梦中听见傩送的歌声“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 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梦得真有趣!”没有听
g2 ●解题指导 一、这道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题。可从作者这篇小 说写作动机引导学生思考本题。 可参考“课文鉴赏说明”。 二、这道题意在让学生了解文章情节发展的线索。 中国的小说喜欢用“草灰蛇线”的手法,前后情节往往有 一定的照应,前文为后文埋下伏笔。如这篇小说中以下的几段 情节照应(后──前): 1.翠翠梦见自己在山崖摘虎耳草──外公给翠翠讲父母 的往事。 翠翠情窦初开,听到外公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 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耳草。“平 时攀折不到手”的虎耳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内心里以前 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 2.翠翠问外公:“我万一跑了呢”──翠翠想“坐船下 桃源县过洞庭湖”,让外公“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翠翠问外公:“我万一跑了呢?”其实是要说:“爷爷, 我一定不走。”翠翠以前想出走让爷爷惊慌,是因为她心里觉 得委屈。她看着薄薄的红云,“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母亲 早死,自己女儿家的心事不知向谁诉说。所以她怪外公不懂她 的感情,想让外公着急,“惩罚”一下外公;而现在翠翠知道 外公是关心她的,外公知道她喜欢傩送,她感到很安慰,所以 说自己不走了,而且反而担心不能和外公长相厮守。 3.翠翠梦中听歌,“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外公讲 翠翠父母唱歌相恋,“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翠翠梦中听见傩送的歌声“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 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梦得真有趣!”没有听
外公讲父母唱歌的故事,翠翠心里的爱情是不会清晰和坚定起 来的。听了父母的故事,翠翠真正明白爱情是什么,所以她梦 见“得到了虎耳草 4.最后翠翠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翠翠梦 见摘虎耳草,“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 翠翠最后听外公唱歌,就是傩送昨晚唱的情歌,心里踏实 了,她知道傩送也像自己爱他一样,爱着自己。她说:“我又 摘了一把虎耳草了。”这时她已经知道虎耳草要交给谁了。而 以前她梦见摘了虎耳草,却“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 正表现了她内心的忐忑不安 5.外公为翠翠唱的十首歌,“原来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 ——傩送唱了一夜的歌 外公唱的十首歌,原来就是傩送夜里唱的歌。傩送的夜歌 翠翠并没有听见,她以为是一场梦。而外公把傩送的情歌又唱 了一遍,翠翠“闭着眼睛听下去”,心里很踏实。如果没有外 公的复唱,翠翠就不能了解傩送对自己的情意。 三、环境往往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很重要的联系。完成这 道题,一要注意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这样 个闭塞但人情质朴的环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会和生活在城 市中的少女一样。 1.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 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 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 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 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 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 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
g2 外公讲父母唱歌的故事,翠翠心里的爱情是不会清晰和坚定起 来的。听了父母的故事,翠翠真正明白爱情是什么,所以她梦 见“得到了虎耳草”。 4.最后翠翠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翠翠梦 见摘虎耳草,“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 翠翠最后听外公唱歌,就是傩送昨晚唱的情歌,心里踏实 了,她知道傩送也像自己爱他一样,爱着自己。她说:“我又 摘了一把虎耳草了。”这时她已经知道虎耳草要交给谁了。而 以前她梦见摘了虎耳草,却“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 正表现了她内心的忐忑不安。 5.外公为翠翠唱的十首歌,“原来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 ──傩送唱了一夜的歌。 外公唱的十首歌,原来就是傩送夜里唱的歌。傩送的夜歌 翠翠并没有听见,她以为是一场梦。而外公把傩送的情歌又唱 了一遍,翠翠“闭着眼睛听下去”,心里很踏实。如果没有外 公的复唱,翠翠就不能了解傩送对自己的情意。 …… 三、环境往往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很重要的联系。完成这 道题,一要注意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这样 一个闭塞但人情质朴的环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会和生活在城 市中的少女一样。 1.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 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 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 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 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 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 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