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htp://Www.pep.com.cn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教师 教学用书 说 http://www.pep.comcn/gzyw/jszx/pg/jsys/dyc/200703/ t20070314334243hm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42 1毛泽东词二首41 2中国现代诗三首40 3*中国当代诗三首39 4*外国诗三首38 综合性学习: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37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36 5荷塘月色35 6我的空中楼阁34 7*我与地坛(节选)33 8*花未眠32 第三单元单元说明31 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0 10我有一个梦想29 11*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8 12*我的呼吁27
g1 目录 http://www.pep.com.cn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教师 教学用书 说 明 http://www.pep.com.cn/gzyw/jszx/pg/jsys/dyc/200703/ t20070314_334243.htm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42 1 毛泽东词二首 41 2 中国现代诗三首 40 3* 中国当代诗三首 39 4* 外国诗三首 38 综合性学习: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 37 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36 5 荷塘月色 35 6 我的空中楼阁 34 7* 我与地坛(节选) 33 8* 花未眠 32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31 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0 10 我有一个梦想 29 11*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8 12* 我的呼吁 27
第四单元单元说明26 13《呐喊》自序25 14胡同文化24 15*《宽容》序言23 16*《名人传》序22 综合性学习:民居文化21 第五单元单元说明20 17烛之武退秦师19 18*勾践灭吴(节选)18 19邹忌讽齐王纳谏17 20*触龙说赵太后16 第六单元单元说明15 2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4 22寡人之于国也13 23*劝学12 24*秋水(节选)11
g1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26 13 《呐喊》自序 25 14 胡同文化 24 15* 《宽容》序言 23 16* 《名人传》序 22 综合性学习:民居文化 21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20 17 烛之武退秦师 19 18* 勾践灭吴(节选) 18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 17 20* 触龙说赵太后 16 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15 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4 22 寡人之于国也 13 23* 劝学 12 24* 秋水(节选) 1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 修)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说明43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 (必修)配套的,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教科书,以利于提 高教学质量。 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注意了以下几点。 1.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指导,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为依据,努力 体现大纲的各项规定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 2.从当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的实际出发,既要帮助教 师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独立钻研教材 的积极性和教学的创造性。 3.力求内容准确,重点突出
g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 修)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说明 43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 (必修)配套的,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教科书,以利于提 高教学质量。 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注意了以下几点。 1.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指导,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为依据,努力 体现大纲的各项规定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 2.从当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的实际出发,既要帮助教 师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独立钻研教材 的积极性和教学的创造性。 3.力求内容准确,重点突出
4.注意吸收语文教学研究的新成果 5.注意吸收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逐单元逐课编 每个单元有单元说明,对教科书中规定的单元学习重点作 具体阐发,并指出落实单元学习重点的方法和途径。综合性学 习专题有活动说明。 每课有课文鉴赏说明、关于练习、教学建议和有关资料四 个部分。课文鉴赏说明,简要阐述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 既引导教师掌握课文,又给教师留有进一步钻研的余地。关于 练习,说明练习设计的意图,提供可作参考的答案,并针对学 生做练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指明如何引导学生灵活答题。教 学建议,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力 求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和灵活性。有关资料,包括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文体知识、有关图表、课文赏析、作者写作体会等。 鉴于有些学校工具书、参考书不足,这部分内容较为丰富,但 只供教师参考,不要求一一教给学生。 参加本书原试验本编写工作的有:张厚感、顾之川、熊江 平、顾德希、张必锟、宋子江、梁捷、董晓平、章雪来、刘葵、 王炬。责任编辑:顾之川。审稿:黄光硕、顾振彪。 参加“试验修订本”工作的有:顾振彪、顾之川、温立三 熊江平、张厚感、宋子江、赵晓非、吕达。 参加这次修订工作的有:主编:顾振彪、顾之川、温立三。 编写者:聂鸿飞、王本华、王涧、赵晓非、顾之川、熊江平 郑晓龙。责任编辑:赵晓非。审稿:顾之川、温立三、黄成稳 审读:王存志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3年4月
g1 4.注意吸收语文教学研究的新成果。 5.注意吸收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逐单元逐课编 写。 每个单元有单元说明,对教科书中规定的单元学习重点作 具体阐发,并指出落实单元学习重点的方法和途径。综合性学 习专题有活动说明。 每课有课文鉴赏说明、关于练习、教学建议和有关资料四 个部分。课文鉴赏说明,简要阐述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 既引导教师掌握课文,又给教师留有进一步钻研的余地。关于 练习,说明练习设计的意图,提供可作参考的答案,并针对学 生做练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指明如何引导学生灵活答题。教 学建议,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力 求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和灵活性。有关资料,包括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文体知识、有关图表、课文赏析、作者写作体会等。 鉴于有些学校工具书、参考书不足,这部分内容较为丰富,但 只供教师参考,不要求一一教给学生。 参加本书原试验本编写工作的有:张厚感、顾之川、熊江 平、顾德希、张必锟、宋子江、梁捷、董晓平、章雪来、刘葵、 王炬。责任编辑:顾之川。审稿:黄光硕、顾振彪。 参加“试验修订本”工作的有:顾振彪、顾之川、温立三、 熊江平、张厚感、宋子江、赵晓非、吕达。 参加这次修订工作的有:主编:顾振彪、顾之川、温立三。 编写者:聂鸿飞、王本华、王涧、赵晓非、顾之川、熊江平、 郑晓龙。责任编辑:赵晓非。审稿:顾之川、温立三、黄成稳。 审读:王存志。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3 年 4 月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42 作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本单元选编了一些中国现 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这是这一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所选的 16首诗歌(包括其他读背诗歌5篇)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中外好诗不可胜数,所以这里的选择仅仅是举例性质的,难于 反映中外诗歌的全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延伸拓展,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更多中外名诗。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最难把握的。因为 诗以抒情为本,情感的抒发往往比较含蓄、隐晦,所以,诗歌 鉴赏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中要防止僵化、片面的解 读。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比如,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 能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知人论世,注意 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背景与内容又不必机 械地一一对应;要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技巧,等等。总之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的悟性和灵 性。可以结合单元后面朱光潜先生的文章,进一步领悟诗歌鉴 赏的技巧。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读过不少新诗,本单元即在此基础上 通过欣赏不同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的诗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 新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还可以了解一下新诗的发展历史,深 入分析诗歌意象和象征手法。但这都仅仅是手段,而不是最终
g1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42 作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本单元选编了一些中国现 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这是这一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所选的 16 首诗歌(包括其他读背诗歌 5 篇)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中外好诗不可胜数,所以这里的选择仅仅是举例性质的,难于 反映中外诗歌的全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延伸拓展,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更多中外名诗。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最难把握的。因为 诗以抒情为本,情感的抒发往往比较含蓄、隐晦,所以,诗歌 鉴赏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中要防止僵化、片面的解 读。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比如,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 能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知人论世,注意 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背景与内容又不必机 械地一一对应;要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技巧,等等。总之,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的悟性和灵 性。可以结合单元后面朱光潜先生的文章,进一步领悟诗歌鉴 赏的技巧。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读过不少新诗,本单元即在此基础上, 通过欣赏不同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的诗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 新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还可以了解一下新诗的发展历史,深 入分析诗歌意象和象征手法。但这都仅仅是手段,而不是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