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更使翠翠感到孤独寂寞,所以哭 了起来。 3.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却没有来。“一片草虫的清音复 奏”,更使翠翠的心乱,连芦管也吹不好了。祖父吹了“长长 的曲子”,婉转的曲调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 清澈温柔起来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较长,教师不要过多讲解,先让学生预习, 了解翠翠的心理发展过程。 二、《边城》在艺术形式上很有特色,如它的散文化倾向, 它的乡土意味。这些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但不要作为教学重点。 作者不满意庸俗化的现代城市文明,把湘西这样质朴的乡村作 为他理想的世界。因此,我们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小说所表现 的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三、《边城》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应该鼓励学生 阅读全文。 ●有关资料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 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 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 乡土著军队当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镌》 《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 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7年到上海,曾与 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了新月社。1930年在 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及 天津《益州报》副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 教。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 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年后曾在中
g2 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更使翠翠感到孤独寂寞,所以哭 了起来。 3.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却没有来。“一片草虫的清音复 奏”,更使翠翠的心乱,连芦管也吹不好了。祖父吹了“长长 的曲子”,婉转的曲调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 清澈温柔起来。 ●教学建议 一、这篇课文较长,教师不要过多讲解,先让学生预习, 了解翠翠的心理发展过程。 二、《边城》在艺术形式上很有特色,如它的散文化倾向, 它的乡土意味。这些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但不要作为教学重点。 作者不满意庸俗化的现代城市文明,把湘西这样质朴的乡村作 为他理想的世界。因此,我们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小说所表现 的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三、《边城》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应该鼓励学生 阅读全文。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 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 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苗族。1918 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 乡土著军队当兵。1923 年到北京。1926 年开始在《晨报副镌》 《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 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7 年到上海,曾与 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了新月社。1930 年在 青岛大学任教,1934 年在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及 天津《益州报》副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 教。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 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 年后曾在中
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 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 究员。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 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子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 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 城》《长河》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 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 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 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 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 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 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 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这 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理想,也 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读《边城》(汪曾祺) 请许我先抄一点沈先生写给三姐张兆和(我的师母)的信 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 我心中忽然好像彻悟了一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 多智慧。三三,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识。我轻 轻地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 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 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 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 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三,我不知为什 么,我感动得很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 自己的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 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
g2 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 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1978 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 究员。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 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子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 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 城》《长河》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 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 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 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 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 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 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 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这 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理想,也 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读《边城》(汪曾祺) 请许我先抄一点沈先生写给三姐张兆和(我的师母)的信。 三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 我心中忽然好像彻悟了一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 多智慧。三三,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识。我轻 轻地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 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 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 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 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三三,我不知为什 么,我感动得很!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 自己的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 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
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 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 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 了世界,爱了人类。三三,倘若我们这时正是两人同在一处 你瞧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 这是一封家书,是写给三三的“专利读物”,不是宣言 用不着装样子,作假,每一句话都是真诚的,可信的。 从这封信,可以理解沈先生为什么要写《边城》,为什么 会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爱世界,爱人类。 从这里也可以得到对沈从文的全部作品的理解。也许你会 觉得这样的解释有点不着边际。不吧。 《边城》激怒了一些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因为沈从文 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规定的模式写作 第一条罪名是《边城》没有写阶级斗争,“掏空了人物的 阶级属性”。 是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要写阶级斗争? 他们认为被掏空阶级属性的人物第一个大概是顺顺。他们 主观先验地提高了顺顺的成分,说他是“水上把头”,是“龙 头大哥”,是“团总”,恨不能把他划成恶霸地主才好。事实 上顺顺只是一个水码头的管事。他有一点财产,财产只有“大 小四只船”。他算个什么阶级?他的阶级属性表现在他有向上 爬的思想,比如他想和王团总攀亲,不愿意儿子娶一个弄船的 孙女,有点嫌贫爱富。但是他毕竟只是个水码头的管事,为人 正直公平,德高望重,时常为人排难解纷,这样人很难把他写 得穷凶极恶
g2 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 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 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 了世界,爱了人类。三三,倘若我们这时正是两人同在一处, 你瞧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 这是一封家书,是写给三三的“专利读物”,不是宣言, 用不着装样子,作假,每一句话都是真诚的,可信的。 从这封信,可以理解沈先生为什么要写《边城》,为什么 会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爱世界,爱人类。 从这里也可以得到对沈从文的全部作品的理解。也许你会 觉得这样的解释有点不着边际。不吧。 《边城》激怒了一些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因为沈从文 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规定的模式写作。 第一条罪名是《边城》没有写阶级斗争,“掏空了人物的 阶级属性”。 是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要写阶级斗争? 他们认为被掏空阶级属性的人物第一个大概是顺顺。他们 主观先验地提高了顺顺的成分,说他是“水上把头”,是“龙 头大哥”,是“团总”,恨不能把他划成恶霸地主才好。事实 上顺顺只是一个水码头的管事。他有一点财产,财产只有“大 小四只船”。他算个什么阶级?他的阶级属性表现在他有向上 爬的思想,比如他想和王团总攀亲,不愿意儿子娶一个弄船的 孙女,有点嫌贫爱富。但是他毕竟只是个水码头的管事,为人 正直公平,德高望重,时常为人排难解纷,这样人很难把他写 得穷凶极恶
至于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向下行船时,多随 了自己的船只充伙计,甘苦与人相共,荡桨时选最重的一把, 背纤时拉头纤二纤”,更难说他们是“阶级敌人”。 针对这样的批评,沈从文作了挑战性的答复:“你们多知 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泪’,且要求一个作品具 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言语上,甚至一本书的封 面上,目录上。你们要的事多容易办!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 我存心放弃你们……” 第二条罪名,与第一条相关联,是说《边城》写的是一个 世外桃源,脱离现实生活。 《边城》是现实主义的还是浪漫主义的?《边城》有没有 把现实生活理想化了?这是个非常叫人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小说叫做《边城》?这是个值得想一想的问题。 “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 小城。这同时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 外一种事情”(《边城题记》)。沈先生从乡下跑到大城市, 对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 恶痛绝,这引发了他的乡愁,使他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 文明所摧毁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 便是在湘西,这种古朴的民风也正在消失。沈先生在《长 河·题记》中说:“1934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 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 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 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最明显的 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 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惟实 惟利的人生观。”《边城》所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 《边城》写作时(1933-1934)已经几乎不复存在。《边城》
g2 至于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向下行船时,多随 了自己的船只充伙计,甘苦与人相共,荡桨时选最重的一把, 背纤时拉头纤二纤”,更难说他们是“阶级敌人”。 针对这样的批评,沈从文作了挑战性的答复:“你们多知 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泪’,且要求一个作品具 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言语上,甚至一本书的封 面上,目录上。你们要的事多容易办!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 我存心放弃你们……” 第二条罪名,与第一条相关联,是说《边城》写的是一个 世外桃源,脱离现实生活。 《边城》是现实主义的还是浪漫主义的?《边城》有没有 把现实生活理想化了?这是个非常叫人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小说叫做《边城》?这是个值得想一想的问题。 “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 小城。这同时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 外一种事情”(《边城题记》)。沈先生从乡下跑到大城市, 对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 恶痛绝,这引发了他的乡愁,使他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 文明所摧毁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 便是在湘西,这种古朴的民风也正在消失。沈先生在《长 河·题记》中说:“1934 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 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 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 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最明显的 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 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惟实 惟利的人生观。”《边城》所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 《边城》写作时(1933—1934)已经几乎不复存在。《边城》
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边城》是 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 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 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 了的现实 为什么要浪漫主义,为什么要理想化?因为想留驻一点美 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 《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说: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 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 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 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 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喔!“人性”,这个倒霉的名词 沈先生对文学的社会功能有他自己的看法,认为好的作品 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 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 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小说的作者与 读者》)沈先生的看法“太深太远”。照我看,这是文学功能 的最正确的看法。这当然为一些急功近利的理论家所不能接 受 《边城》里最难写,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人物,是翠翠, 翠翠的形象有三个来源。 个是泸溪县绒线铺的女孩子
g2 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边城》是一 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 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 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 了的现实。 为什么要浪漫主义,为什么要理想化?因为想留驻一点美 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 《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说: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 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 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 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 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喔!“人性”,这个倒霉的名词! 沈先生对文学的社会功能有他自己的看法,认为好的作品 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 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 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小说的作者与 读者》)沈先生的看法“太深太远”。照我看,这是文学功能 的最正确的看法。这当然为一些急功近利的理论家所不能接 受。 《边城》里最难写,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人物,是翠翠。 翠翠的形象有三个来源。 一个是泸溪县绒线铺的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