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①句观察顺序由上而下,更好衔接下文;接下来 令人屏息”的风景的美的程度,宜选④;再接下来是“视 线”的拓展,⑤比⑥的主语更明确。 答案:D 第11页共57页
第11页共 57 页 解析:①句观察顺序由上而下,更好衔接下文;接下来 “令人屏息”的风景的美的程度,宜选④;再接下来是“视 线”的拓展,⑤比⑥的主语更明确。 答案: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动人的艺术形象,不论是诗还是画,它对客观事物的描 写,必须“别具一样心肠”。据史料记述,画家李龙眠画李 广射“胡”的画面,有一种打破时间条件限制的特点—箭 还在弦上,“胡”兵已从马上跌落下来。从事物狭小范围的 再现来说,李龙眠这一画面很不合理,作为抵抗破坏国家统 一的奴隶主势力的英雄李广的歌颂,这一画面正如李广的箭 可以射入石头的传说,有其合理的根据。 第12页共57页
第12页共 57 页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动人的艺术形象,不论是诗还是画,它对客观事物的描 写,必须“别具一样心肠” 。据史料记述,画家李龙眠画李 广射“胡”的画面,有一种打破时间条件限制的特点——箭 还在弦上, “胡”兵已从马上跌落下来。从事物狭小范围的 再现来说,李龙眠这一画面很不合理,作为抵抗破坏国家统 一的奴隶主势力的英雄李广的歌颂,这一画面正如李广的箭 可以射入石头的传说,有其合理的根据
不论如何,这种画面较之误解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 为照葫芦画瓢就是“现实主义”,把任何虚构都当作形式主 义的照相般的画面,是更现实主义的画面。任何作品都会引 起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的争执。欧阳修认为:“诗人贪 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针对臣子带着章疏草稿见 皇帝的诗句有语病,他的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但他认为“唐 人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亦 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捶钟时何?”这种论断值得商量。唐人 张继所描写的“对愁眠”的旅人,在感受上把天晓与三更这 两个时间的距离混淆起来,当然是“理有不通”的。 第13页共57页
第13页共 57 页 不论如何,这种画面较之误解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 为照葫芦画瓢就是“现实主义” ,把任何虚构都当作形式主 义的照相般的画面,是更现实主义的画面。任何作品都会引 起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的争执。欧阳修认为:“诗人贪 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针对臣子带着章疏草稿见 皇帝的诗句有语病,他的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但他认为“唐 人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亦 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捶钟时何?”这种论断值得商量。唐人 张继所描写的“对愁眠”的旅人,在感受上把天晓与三更这 两个时间的距离混淆起来,当然是“理有不通”的
可是“对愁眠”的旅人可能混淆了时间观念,这“不通” 正是旅人特殊心境的合理描写。运用这种想象化的表现形式, 应当说是可以允许的吧?这种对作品求全责备的批评,恐怕 也是古人那种不肯“高抬贵手”的风气的继承,这对社会主 义文艺的繁荣是不利的。 第14页共57页
第14页共 57 页 可是“对愁眠”的旅人可能混淆了时间观念,这“不通” 正是旅人特殊心境的合理描写。运用这种想象化的表现形式, 应当说是可以允许的吧?这种对作品求全责备的批评,恐怕 也是古人那种不肯“高抬贵手”的风气的继承,这对社会主 义文艺的繁荣是不利的
5.作者认为,“从事物狭小范围的再现来说,李龙眠 这一画面很不合理”,其中“事物狭小范围”指的是() A.李广射“胡”的具体事件的直接描述 B.对历史典故的推导和考证。 C.胡人入侵中原的历史事件。 D.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 答案:A 第15页共57页
第15页共 57 页 5.作者认为, “从事物狭小范围的再现来说,李龙眠 这一画面很不合理” ,其中“事物狭小范围”指的是( ) A.李广射“胡”的具体事件的直接描述。 B.对历史典故的推导和考证。 C.胡人入侵中原的历史事件。 D.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