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膜电位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膜电位 membrane potential 膜电导 membrane conductance 电紧张电位 electrotonic potential 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极化 polarization 超极化 去极化 depolarization 超射 overshoot 复极化 平衡电位 equilibriam potential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锋电位 pike p 全或无 阅值 threshold 内向电流 inward current 外向电流 utward current 再生性循环 generative cycle 膜片钳 钾漏通道 K leak channel 关闭 close 激活 失活 复活 recovery from inactivation 去激活 deactivation 波前 wave front 跳跃式传导 aleatory conduction 缝隙连接 gap junction 缝隙连接通道 gap junction channel 阙电位 eshold(membrane) potential 局部电位 local potential 电紧张扩布 空间性总和 spatial summation 时间性总和 temporal summation 兴奋 可兴奋细胞 excitable cell 兴奋收缩耦联 兴奋-分泌耦联 xcitation-secretion coupling 兴奋性 刺激 stimulus 阈强度 阈刺激 threshold stimulus 绝对不应期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相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超常期 低常期 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 N2-ACh receptor cation channel 乙酰胆碱酯酶 tyIcholinesterase, AChE 终板电位 end-plate potential 量子式释放 微终板电位 miniature endplate potential, MEPP ryanodine受体 yanodine receptor, RYR 肌丝滑行理论 myofilament sliding theory 单收缩 single twitch 钙触发钙释放 calcium-induced Cat release. CICR 收缩效能 performance of contraction 等长收缩 Isometric contraction 等张收缩 Isotonic contraction 前负荷 最适初长 optimal initial length 后负荷 肌肉收缩能力 contractility 大小原则 sIze princip 强直收缩 tetanus 【复习思考题】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的转运机制如何? 2.参与细胞物质转运的膜蛋白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帮助物质跨膜转运的 3.钠泵属于哪种类型的膜蛋白?钠泵活动对细胞维持正常功能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4.何谓细胞信号转导?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路径有哪几条?各自机制如何? 5.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有何特点?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实验依据? 6.假如膜安静时对Na的通透性大于K,膜电位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7.何谓动作电位?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8.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9.何谓阈值和阙电位?两者在引发动作电位时所起的作用有何区别?
6 跨膜电位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膜电导 membrane conductance 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膜电位 membrane potential 电紧张电位 electrotonic potential 极化 polarization 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 超射 overshoot 平衡电位 equilibriam potential 锋电位 spike potential 阈值 threshold 外向电流 outward current 膜片钳 patch clamp 关闭 close 失活 inactivation 去激活 deactivation 跳跃式传导 saltatory conduction 缝隙连接通道 gap junction channel 局部电位 local potential 空间性总和 spatial summation 兴奋 excitation 兴奋-收缩耦联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兴奋性 excitability 阈强度 threshold intensity 绝对不应期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超常期 supranormal period 去极化 depolarization 复极化 repolarization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全或无 all or none 内向电流 inward current 再生性循环 regenerative cycle 钾漏通道 K+ leak channel 激活 activation 复活 recovery from inactivation 波前 wave front 缝隙连接 gap junction 阈电位 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 电紧张扩布 electrotonic propagation 时间性总和 temporal summation 可兴奋细胞 excitable cell 兴奋-分泌耦联 excitation-secretion coupling 刺激 stimulus 阈刺激 threshold stimulus 相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低常期 subnormal period N2 型 ACh 受体阳离子通道 N2-ACh receptor cation channel 乙酰胆碱酯酶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量子式释放 quantal release ryanodine 受体 ryanodine receptor, RYR 单收缩 single twitch 收缩效能 performance of contraction 等张收缩 isotonic contraction 初长度 initial length 后负荷 afterload 大小原则 size principle 终板电位 end-plate potential 微终板电位 miniature endplate potential, MEPP 肌丝滑行理论 myofilament sliding theory 钙触发钙释放 calcium-induced Ca2+ release, CICR 等长收缩 isometric contraction 前负荷 preload 最适初长度 optimal initial length 肌肉收缩能力 contractility 强直收缩 tetanus 【复习思考题】 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的转运机制如何? 2. 参与细胞物质转运的膜蛋白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帮助物质跨膜转运的? 3. 钠泵属于哪种类型的膜蛋白?钠泵活动对细胞维持正常功能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4. 何谓细胞信号转导?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路径有哪几条?各自机制如何? 5. 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有何特点?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实验依据? 6. 假如膜安静时对 Na+ 的通透性大于 K+ ,膜电位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7. 何谓动作电位?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8. 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9. 何谓阈值和阈电位?两者在引发动作电位时所起的作用有何区别?
10.何谓局部兴奋?它有哪些特点?与动作电位的特点相比,有哪些不同? 11.何谓兴奋性?与兴奋有何区别?组织兴奋时和兴奋恢复过程中兴奋性有何变化? 12.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加以证明? 13.何谓肌丝滑行理论?其主要内容和证据是什么 14.何谓兴奋-收缩耦联?它包括哪些过程?其结构基础和耦联因子是什么? 5.肌肉收缩有哪些形式?横纹肌收缩效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 第三章血液 【教学目的】 1.掌握血细胞比容,血量,血液的理化特性,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的概念。 2.掌握红细胞生理和各类血细胞的数量 3.掌握血型的概念,红细胞凝集的原理,ABO血型系统。 4.熟悉白细胞生理和血小板生理。 5.熟悉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与抗凝,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6.熟悉输血的原则、交叉配血试验和成分输血。 7.了解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Rh血型系统 【教学内容】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蛋白的组成和主要功 能。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及正常值。正常人的血量。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和粘度,血 浆渗透斥(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血浆的pH和缓冲系统。 2.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个体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的变迁,造血干细胞的特 点和造血过程,造血微环境的概念。 3.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和形态,贫血的概念。红细胞的生 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滲透脆性:红细胞沉降率及红细胞下沉原因,等渗滘液 和等张溶液的概念。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和辅助因 子,内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红细胞生成的过程和调节:爆式促进活性物质、促红细胞生成素、 性激素,红细胞的寿命和破坏 4.白细胞生理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各类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白细胞的生成 和调节,白细胞的破坏。 血小板生理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黏附、释放、聚集、收缩 和吸附。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促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的寿命和破坏。 6.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和出血时间的概念,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管收缩, 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血清、凝血因子、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 途径的概念,血液凝固过程;血液凝固的调控(抗凝系统和抗凝物质):血管内皮的抗凝作 用,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生理性抗凝物质(丝氨酸 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等)。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 溶解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的基本过程,纤溶抑制物及其作用。 7.血型和输血原则血型、红细胞凝集、凝集原和凝集素的概念,白细胞和血小板血 型。红细胞血型: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成分输血 【专业英语词汇】 血细胞比容 血量 粘度 晶体渗透压 rystal osmotic pressure 胶体渗透压 等渗溶液 iso-osmotic solution
7 10. 何谓局部兴奋?它有哪些特点?与动作电位的特点相比,有哪些不同? 11. 何谓兴奋性?与兴奋有何区别?组织兴奋时和兴奋恢复过程中兴奋性有何变化? 12.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加以证明? 13. 何谓肌丝滑行理论?其主要内容和证据是什么? 14. 何谓兴奋-收缩耦联?它包括哪些过程?其结构基础和耦联因子是什么? 15. 肌肉收缩有哪些形式?横纹肌收缩效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 第三章 血 液 【教学目的】 1. 掌握血细胞比容,血量,血液的理化特性,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的概念。 2. 掌握红细胞生理和各类血细胞的数量。 3. 掌握血型的概念,红细胞凝集的原理,ABO 血型系统。 4. 熟悉白细胞生理和血小板生理。 5. 熟悉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与抗凝,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6. 熟悉输血的原则、交叉配血试验和成分输血。 7. 了解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Rh 血型系统。 【教学内容】 1.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液的组成,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蛋白的组成和主要功 能。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及正常值。正常人的血量。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和粘度,血 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血浆的 pH 和缓冲系统。 2.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个体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的变迁,造血干细胞的特 点和造血过程,造血微环境的概念。 3. 红细胞生理 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和形态,贫血的概念。红细胞的生 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红细胞沉降率及红细胞下沉原因,等渗溶液 和等张溶液的概念。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和辅助因 子,内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红细胞生成的过程和调节:爆式促进活性物质、促红细胞生成素、 性激素,红细胞的寿命和破坏。 4. 白细胞生理 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各类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白细胞的生成 和调节,白细胞的破坏。 5. 血小板生理 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黏附、释放、聚集、收缩 和吸附。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促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的寿命和破坏。 6. 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和出血时间的概念,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管收缩, 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血清、凝血因子、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 途径的概念,血液凝固过程;血液凝固的调控(抗凝系统和抗凝物质):血管内皮的抗凝作 用,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生理性抗凝物质(丝氨酸 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 C 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等)。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 溶解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的基本过程,纤溶抑制物及其作用。 7. 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型、红细胞凝集、凝集原和凝集素的概念,白细胞和血小板血 型。红细胞血型:ABO 血型系统和 Rh 血型系统。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成分输血。 【专业英语词汇】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粘度 viscosity 胶体渗透压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血量 blood volume 晶体渗透压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等渗溶液 iso-osmotic solution
等张溶液 isotonic solution 造血 造血干细胞 tem cells 造血微环境 hem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 可塑变形性 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红细胞叠连 bureaux formatio (红细胞)渗透脆性 osmotic fragility 转铁蛋白 内因子 intrinsic factor 爆式活性促进 burst promoting activity,BPA 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PO 低氧诱导因子-1 hypoxia-inducible factors-1,HF-1 白细胞滲出 diapedesis 趋化性 趋化因子 chemokine 吞噬 phagocytosis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血小板黏附 thrombocyte adhesion 血小板释放 血小板分泌 血栓烷A sane A,, TXA 血小板聚集 前列环素 血小板生成素 thrombopoietin, TPO 止血 出血时间 time 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 凝血因子 blood clotting factor 凝血酶 纤维蛋白 内源性凝血途径 intrinsIc( coagulation) pathway 外源性凝血途径 extrinsIc( coagulation) pathway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prothrombinase complex 凝血时间 clotting time, CT 血清 抗凝血酶 凝血酶调节蛋白 thrombomodulin,TM 蛋白质C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l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 ator. t-PA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l,PAI1 肝素 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原) plasminogen 纤溶酶(血浆素) plasmin 纤溶酶原激活物 plasminogen activator 血型 blood group (红细胞)凝集 agglutination 凝集原 agglutinogen 凝集素 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交叉配血试验 成分输血 transfusion of blood components 【复习思考题】 1.血液由哪些成分所组成?这些组分各有什么功能? 2.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什么生理意义? 3.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是多少?过高或过低将对机体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红细胞具有哪些生理特性?各有什么生理意义? 5.何谓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在某些疾病时血沉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6.红细胞的生成必须具有哪些原料和辅助因子?并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 7.试述白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和各类白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8.血小板具有哪些生理特性?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凝血中具有什么作用? 9.血液凝固有哪几个基本步骤?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有哪两条途径? 10.为什么正常人血管中的血液不发生凝固? 11.试述血液凝固、红细胞凝集和红细胞叠连三者的区别 12.何谓ABO血型系统?如何确定ABO血型? 13.为什么说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系统?有何临床意义? 14.需要输血时,在输血前须给病人做什么试验?并如何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输血治疗?
8 等张溶液 isotonic solution 造血干细胞 hemopoietic stem cells 可塑变形性 plastic deformation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红细胞)渗透脆性 osmotic fragility 造血 hemopoiesis 造血微环境 hem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 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红细胞叠连 rouleaux formation 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内因子 intrinsic factor 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 白细胞渗出 diapedesis 趋化因子 chemokine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血小板释放 platelet release 血栓烷 A2 thromboxane A2, TXA2 前列环素 prostacyclin, PGI2 止血 hemostasis 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 凝血酶 thrombin 内源性凝血途径 intrinsic (coagulation) pathway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prothrombinase complex 血清 serum 凝血酶调节蛋白 thrombomodulin, TM 爆式活性促进 burst promoting activity, BPA 低氧诱导因子-1 hypoxia-inducible factors-1, HIF-1 趋化性 chemotaxis 吞噬 phagocytosis 血小板黏附 thrombocyte adhesion 血小板分泌 platelet secretion 血小板聚集 thrombocyte aggregation 血小板生成素 thrombopoietin, TPO 出血时间 bleeding time 凝血因子 blood clotting factor 纤维蛋白 fibrin 外源性凝血途径 extrinsic (coagulation) pathway 凝血时间 clotting time, CT 抗凝血酶 antithrombin 蛋白质 C protein C, PC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 PAI-1 肝素 heparin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原) plasminogen 纤溶酶原激活物 plasminogen activator (红细胞)凝集 agglutination 凝集素 agglutinin 交叉配血试验 cross-match test 纤维蛋白溶解 fibrinolysis 纤溶酶(血浆素) plasmin 血型 blood group 凝集原 agglutinogen 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成分输血 transfusion of blood components 【复习思考题】 1. 血液由哪些成分所组成?这些组分各有什么功能? 2.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什么生理意义? 3. 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是多少?过高或过低将对机体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 红细胞具有哪些生理特性?各有什么生理意义? 5. 何谓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在某些疾病时血沉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6. 红细胞的生成必须具有哪些原料和辅助因子?并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 7. 试述白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和各类白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8. 血小板具有哪些生理特性?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凝血中具有什么作用? 9. 血液凝固有哪几个基本步骤?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有哪两条途径? 10. 为什么正常人血管中的血液不发生凝固? 11. 试述血液凝固、红细胞凝集和红细胞叠连三者的区别。 12. 何谓ABO血型系统?如何确定ABO血型? 13. 为什么说 Rh 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系统?有何临床意义? 14. 需要输血时,在输血前须给病人做什么试验?并如何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输血治疗?
第四章血液循环 【教学目的】 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心泵功能的评价和影响因素。 2.掌握各类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形成机制。 3.掌握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及其意义。 4.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静脉血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 5.掌握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6.掌握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7.掌握冠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8熟悉第一、第二心音的特点、成因及意义。 9.熟悉心肌的生理特性。 10.了解心房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心泵功能的储备。 11.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动脉脉搏,淋巴的生成和回流。 12.了解肺循环、脑循环的特点及其血流量的调节,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教学内容】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 中的作用。心音和心音图的概念,第一、第二心音的特点、产生机制及意义。心脏泵血功能 的评定:每榑输岀量、射血分数、心输岀量、心指数、心脏的效率、每榑功、每分功。影响 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2.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分类和特殊传导系统。工作细胞(心室和心房肌)和 自律细胞(主要是浦肯野细胞和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心肌兴奋 性变化的特点,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自律性:自律性、窦性节律、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潜 在起搏点和异位起搏点的概念,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机制,影响自律性的因素;传导 性: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特点和意义,影响传导性的因素;收缩性:心肌收缩的特点和 影响因素。 4.体表心电图体表心电图的概念,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形态及其意义。 5.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概念及相互关系(血 流动力学)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循环系统平均充压、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平均 动脉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脉搏。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 血量:外周静脉压及其特点,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生理意义,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概念、组成、通路、血流动力学和基本功能。血液和 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及其影响因素。淋巴的生成与回流,淋巴回流 的生理意义。 6.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纤维的起源、递质 和受体,以及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心交感紧张、心迷走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的概念和作 用;交感舒血管纤维的支配组织、递质和受体、特点和作用;其他心血管神经纤维。心血管 中枢的概念;心血管中枢紧张性活动的概念和作用。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 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血管 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7.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 压素,其他体液因素(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内皮素、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钠尿肽等)
9 第四章 血液循环 【教学目的】 1. 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心泵功能的评价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各类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 P 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形成机制。 3. 掌握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及其意义。 4. 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静脉血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 5. 掌握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6. 掌握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7. 掌握冠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8. 熟悉第一、第二心音的特点、成因及意义。 9. 熟悉心肌的生理特性。 10. 了解心房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心泵功能的储备。 11. 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动脉脉搏,淋巴的生成和回流。 12. 了解肺循环、脑循环的特点及其血流量的调节,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教学内容】 1.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 中的作用。心音和心音图的概念,第一、第二心音的特点、产生机制及意义。心脏泵血功能 的评定: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指数、心脏的效率、每搏功、每分功。影响 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2.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心肌细胞分类和特殊传导系统。工作细胞(心室和心房肌)和 自律细胞(主要是浦肯野细胞和窦房结 P 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 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心肌兴奋 性变化的特点,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自律性:自律性、窦性节律、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潜 在起搏点和异位起搏点的概念,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机制,影响自律性的因素;传导 性: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特点和意义,影响传导性的因素;收缩性:心肌收缩的特点和 影响因素。 4. 体表心电图 体表心电图的概念,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形态及其意义。 5. 血管生理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概念及相互关系(血 流动力学)。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平均 动脉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脉搏。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 血量:外周静脉压及其特点,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生理意义,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概念、组成、通路、血流动力学和基本功能。血液和 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及其影响因素。淋巴的生成与回流,淋巴回流 的生理意义。 6.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纤维的起源、递质 和受体,以及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心交感紧张、心迷走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的概念和作 用;交感舒血管纤维的支配组织、递质和受体、特点和作用;其他心血管神经纤维。心血管 中枢的概念;心血管中枢紧张性活动的概念和作用。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 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血管 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7.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 压素,其他体液因素(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内皮素、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钠尿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