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三十六中04——05学年度上期初06级半期考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A卷100分B卷50分 A卷(共100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阻遏(e)地窖(jiao)尴尬(ga)撬开(ao) B荒谬(miu)吊唁(yan)嫉妒(j)糟蹋(ta) C仄歪(ze)琐屑(xie)取缔(di)请问(jie) D瓦砾(li)沉淀(dian)震悚( shong)鲜有闻(xian)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是 A惧惮寒噤烦燥触目伤怀 B制裁悠闲焦灼大庭广众 C狼籍交御颓唐怡然自乐 D脏物俨然蹒跚锐不可挡 ()3、句中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她虽然占领了全床,但也有情有可原的地方,于是我开始退让她。 B他穷愁潦倒,当了几年的车夫,现在也是一无所有 C小红长得低眉顺眼、乖巧伶俐,很逗人喜欢 D圆明园,在丕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煞是美丽。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A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是多少人知道呢? B“七千多人呀!”莫马继续告诉我,“一天之内,全杀光了!” C她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D白菜、土豆、东瓜……等蔬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营养 ()5、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首先安庆、芜湖线。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便往往触他之怒 那个苏联人孤零零地躺在那』的方场上。 回言在倾泄的雨中 天地亦与人同哀 A越过琐屑一无所有缭绕不绝 B突破烦琐毫无遮掩连续不断 C冲过小事孤苦伶仃经久不绝 D突破琐屑毫无遮掩缭绕不绝 ()6、下列句子与原文一致的是 A南阳刘子骥,髙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百丁。可以弹素琴,阅金经。 C沿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花缤纷 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粟许。中轩敝者为舱,箬蓬覆之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成都市三十六中 04——05 学年度上期初 06 级半期考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A 卷 100 分 B 卷 50 分 A 卷 (共 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 )1、 下列选项中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 阻遏( e ) 地窖(jiao) 尴尬( ga ) 撬开( ao ) B 荒谬( miu )吊唁(yan ) 嫉妒( ji ) 糟蹋( ta ) C 仄歪( ze ) 琐屑( xie ) 取缔( di ) 诘问(jie) D 瓦砾( li ) 沉淀(dian) 震悚(shong) 鲜有闻(xian) (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是 A 惧惮 寒噤 烦燥 触目伤怀 B 制裁 悠闲 焦灼 大庭广众 C 狼籍 交御 颓唐 怡然自乐 D 脏物 俨然 蹒跚 锐不可挡 ( )3、 句中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她虽然占领了全床,但也有情有可原的地方,于是我开始退让她。 B 他穷愁潦倒,当了几年的车夫, 现在也是一无所有。 C 小红长得低眉顺眼、乖巧伶俐,很逗人喜欢。 D 圆明园,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煞是美丽。 ( )4、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A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是多少人知道呢? B“七千多人呀!”莫马继续告诉我,“一天之内,全杀光了!” C 她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D 白菜、土豆、东瓜……等蔬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营养。 ( )5、 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首先 安庆、芜湖线。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 便往往触他之怒。 那个苏联人孤零零地躺在那 的方场上。 回言在倾泄的雨中 。天地亦与人同哀。 A 越过 琐屑 一无所有 缭绕不绝 B 突破 烦琐 毫无遮掩 连续不断 C 冲过 小事 孤苦伶仃 经久不绝 D 突破 琐屑 毫无遮掩 缭绕不绝 ( )6、 下列句子与原文一致的是 A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百丁。可以弹素琴,阅金经。 C 沿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花缤纷。 D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粟许。中轩敝者为舱,箬蓬覆之。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从矣。 以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蓬蕃:多 B濯清涟而不妖妖:美丽而不端庄。 C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 D花之隐逸者也隐逸:隐藏、逃逸 ()8、下列语句中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 法相同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9、以下翻译错误的是 A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B牡丹之爱,宜乎从矣: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什么人才能像我一样啊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1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的哲学家 B作者写莲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品格。 C文中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和观点的语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作者虽然写了菊花,也写了牡丹,但只是用它们的外形特点来对比莲的高雅与 美丽。 二、填空(4分)。 1、长途涉2、大广众3、张皇失4、精力竭 5、眼花乱6、无人问7、躬尽瘁8、然开朗 三、背诵与默写(6分)。 l、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览丛山小。 ,城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 4、存者且偷生 四、阅读知识(20分) 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在走到铁道 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太难。②可是他 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③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 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了。④我赶紧拭干了泪。⑤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⑥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从矣。 ( )7、 以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可爱者甚蕃 蕃:多。 B 濯清涟而不妖 妖:美丽而不端庄。 C 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D 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隐藏、逃逸。 ( )8、 下列语句中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 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 何陋之有。 D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9、 以下翻译错误的是 A 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B 牡丹之爱,宜乎从矣: 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C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什么人才能像我一样啊? D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 )10、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的哲学家。 B 作者写莲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品格。 C 文中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和观点的语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作者虽然写了菊花,也写了牡丹,但只是用它们的外形特点来对比莲的高雅与 美丽。 二、填空(4 分)。 1、长途 涉 2、大 广众 3、张皇失 4、精 力竭 5、眼花 乱 6、无人问 7、 躬尽瘁 8、 然开朗 三、背诵与默写(6 分)。 1、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 2、 ,一览丛山小。 3、 ,城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 4、存者且偷生, 。 四、阅读知识(20 分) 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在走到铁道 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太难。②可是他 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③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 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了。④我赶紧拭干了泪。⑤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⑥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
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⑦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⑧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⑨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 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⑩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O过了一会儿 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6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 说:“进去吧,里边没人。”妇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 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7、文中横线上的词,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2分) A、探穿攀缩 B、弯横扯伸 侧走抓爬 D、弓钻勾蹬 8、文中写父亲背影的是哪三句话?请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 A、①③⑥ B、⑥⑦姓 C、①③l D、①⑦1 、选出能表明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2分) A、父子情 B、父亲的背影 C、惜别 D、买橘送别 10、①句从哪两方面描绘了父亲的形象?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 A、外貌心理 B、动作语言 C、外貌动作 D、语言心理 1、文章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2分) A、表达对父亲非凡经历的赞叹。 B、表达对父亲的深挚的怀念 C、表达对父亲自暴自弃的惋惜。 D、表达对父亲碌碌无为的感慨 12、“进去吧,里边没人”的含义是()(2分 A、进去车内凑热闹 B、进去坐下,安静舒服 C、担心车上的人都走了 D、怕儿子离开座位会丢失行李 13、分析父亲说的两句话:(4分)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蕴含的情感 是 (2)“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句话蕴含的情感 14、“我赶紧拭干了泪”的一方面是因为 另一方面是因为 。(2分) 15、文中共两次写“我流泪了”,分别是因为和而流泪。(2分) 五、作文 生活中处处有关爱,时时有关爱,只因为有时它太普通、太平常,或许有时 它仅仅是一声声唠叨,或许是一次默默的注目,或许是你疲惫时的一声问候 然而因为它平常,却常常被我们忽略,因为它普通而又常常被我们所淡忘。其实
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⑦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⑧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⑨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 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⑩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11过了一会儿 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12我望着他走出去。○13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 说:“进去吧,里边没人。”○14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 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7、文中横线上的词,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2 分) A、探 穿 攀 缩 B、弯 横 扯 伸 C、侧 走 抓 爬 D、弓 钻 勾 蹬 8、文中写父亲背影的是哪三句话?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2 分) A、①③⑥ B、⑥⑦○14 C、①③○14 D、①⑦○14 9、选出能表明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 )(2 分) A、父子情 B、父亲的背影 C、惜别 D、买橘送别 10、①句从哪两方面描绘了父亲的形象?选出正确的一项( )(2 分) A、外貌 心理 B、动作 语言 C、外貌 动作 D、语言 心理 11、文章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2 分) A、表达对父亲非凡经历的赞叹。 B、表达对父亲的深挚的怀念。 C、表达对父亲自暴自弃的惋惜。 D、表达对父亲碌碌无为的感慨。 12、“进去吧,里边没人”的含义是( )(2 分) A、进去车内凑热闹 B、进去坐下,安静舒服 C、担心车上的人都走了 D、怕儿子离开座位会丢失行李 13、分析父亲说的两句话:(4 分) (1) “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 这 句 话 蕴 含的情感 是 。 (2) “ 进 去 吧 , 里 边 没 人 。 ” 这 句 话 蕴 含 的 情 感 是 。 14、“我赶紧拭干了泪”的一方面是因为 , 另一方面是因为 。(2 分) 15、文中共两次写“我流泪了”,分别是因为 和 而流泪。(2 分) 五、 作文。 生活中处处有关爱,时时有关爱,只因为有时它太普通、太平常,或许有时 它仅仅是一声声唠叨,或许是一次默默的注目,或许是你疲惫时的一声问候…… 然而因为它平常,却常常被我们忽略,因为它普通而又常常被我们所淡忘。其实
当我们失去这一切时,才会恍然大悟。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点点滴滴的关爱是何等 重要。请以“关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①题目自拟,不能以话题作题目。 ②文体自选,以叙述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③要有真情实感;但文中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④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当我们失去这一切时,才会恍然大悟。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点点滴滴的关爱是何等 重要。请以“关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①题目自拟,不能以话题作题目。 ②文体自选,以叙述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③要有真情实感;但文中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④作文字数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