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 核总分 常州市二○O三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结分人 核分人 语 文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计25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 (一)(二)(三)(→)(三)(三)(四)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得分评卷人 积累运用(共24分) (一)积累(共1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峡蓄水第一天,记者放眼瞿塘峡,只见两岸群山依旧高sng入云,雄伟险jn,只是 奔腾咆 xido的大江没有了往日的喧xiao (选自《服务导报》) 2、默写古诗文的上句或下句。(任选8句)(8分) (1)苔痕上阶绿, (2) ?雪拥蓝关 马不前。 (3)海日生残夜 (4) 梦回吹 角连营 (5)气蒸云梦泽, (6),在乎山水 之间也 (7)塞下秋来风景异, (8) 甲光向日 金鳞开 (9)江山代有才人出 (10),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 分「评卷 (二)运用(共10分) 3、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6处(不得超过6处),用规 定的符号(不必全使用)加以修改。(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总 分 核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常州市二○○三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 8 页,计 25 题。总分值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四) 得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共 24 分) (一)积累(共 10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 分) 三峡蓄水第一天,记者放眼瞿塘峡,只见两岸群山依旧高 sǒnɡ入云,雄伟险 jùn,只是 奔腾咆 xiào 的大江没有了往日的喧 xiāo。 (选自《服务导报》) 2、 默写古诗文的上句或下句。(任选 8 句)(8 分) (1)苔痕上阶绿, 。 (2) ?雪拥蓝关 马不前。 (3)海日生残夜, 。 (4) , 梦回吹 角连营。 (5)气蒸云梦泽, 。 (6) ,在乎山水 之间也。 (7)塞下秋来风景异, 。 (8) ,甲光向日 金鳞开。 (9)江山代有才人出, 。 (10) ,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 得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 10 分) 3、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 4-6 处(不得超过 ....6.处.),用规 定的符号(不必全使用)加以修改。(4 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回首,再看看那一条条路,有的崎岖,有的坎坷,有的平缓,有的通 畅。选择走哪一条 路是至关重要的,想好了就去走,不要管别人的嫌言碎语, 因为你奋斗过,所以路上的脚印便是证明: 你的汗水结出了果实,你播洒的种子泛出了嫩芽 4、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20世纪初,他提出了一种理论,任何物质都可 以转变成 为有用的能量,并推出了著名的公式: E=mc 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请用现代汉语把它准确地表述出来。(2分) 5、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段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个150字左右的语段。(不得引用本试卷 中的有关内容作为答题材料。)(4分) 有一个人去应征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放进了垃圾桶,被考试官看到了,他因此 得到了这份工作。 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 有个小弟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坏了的脚踏车,小弟除了将车修好,还把 车子擦拭得漂亮如新。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小弟被挖到他的公司当了领班。 原来出人头地很简单,吃点亏就可以了 得分评卷人(三)探究(共4分) 6、伊拉克战争以美军控制伊首都巴格达而告终。但战争初期,美军曾遇伊军顽强抵抗, 度在巴格达城外受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摆出了一副要与美军在城内决一死战的架势。对 此,各国媒体纷纷认为美军的“速胜论”遭到了挫败,有的媒体甚至干脆把巴格达称之为“萨 达姆格勒”。(人名加上“格勒”是前苏联给城市命名的常用方式。)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不 涉及战争的性质,仅就媒体对战况的预测,说出“萨达姆格勒”的含义。(4分) 材料一:列宁格勒保卫战。苏德战争期间,希特勒北方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突破苏军抵抗 后,侵入列宁格勒郊外和苏芬界河拉多湖一带。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17日, 列宁格勒被围困872天。德军参战兵力有4个集团军、一个装甲集团群和部分空军。苏联军 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困斗争,终于挫败德军封锁,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到220-280 公里外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回 首 , 再 看 看 那 一 条 条 路 , 有 的 崎 岖 , 有 的 坎 坷 , 有 的 平 缓 , 有 的 通 畅 。 选 择 走 哪 一 条 路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想 好 了 就 去 走 , 不 要 管 别 人 的 嫌 言 碎 语 , 因 为 你 奋 斗 过 , 所 以 路 上 的 脚 印 便 是 证 明 : 你 的 汗 水 结 出 了 果 实 , 你 播 洒 的 种 子 泛 出 了 嫩 芽 。 4、 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 20 世纪初,他提出了一种理论,任何物质都可 以转变成 为有用的能量,并推出了著名的公式: E=mc 2 其中 E 表示能量,m 表示质量,c 表示光速。请用现代汉语把它准确地表述出来。(2 分) 5、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段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个 150 字左右的语段。(不得引用本试卷 中的有关内容作为答题材料。)(4 分) 有一个人去应征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放进了垃圾桶,被考试官看到了,他因此 得到了这份工作。 ——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 有个小弟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坏了的脚踏车,小弟除了将车修好,还把 车子擦拭得漂亮如新。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小弟被挖到他的公司当了领班。 ——原来出人头地很简单,吃点亏就可以了。 得分 评卷人 (三)探究(共 4 分) 6、伊拉克战争以美军控制伊首都巴格达而告终。但战争初期,美军曾遇伊军顽强抵抗,一 度在巴格达城外受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摆出了一副要与美军在城内决一死战的架势。对 此,各国媒体纷纷认为美军的“速胜论”遭到了挫败,有的媒体甚至干脆把巴格达称之为“萨 达姆格勒”。(人名加上“格勒”是前苏联给城市命名的常用方式。)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不 涉及战争的性质,仅就媒体对战况的预测,说出“萨达姆格勒”的含义。(4 分) 材料一:列宁格勒保卫战。苏德战争期间,希特勒北方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突破苏军抵抗 后,侵入列宁格勒郊外和苏芬界河拉多湖一带。从 1941 年 9 月 8 日到 1944 年 1 月 17 日, 列宁格勒被围困 872 天。德军参战兵力有 4 个集团军、一个装甲集团群和部分空军。苏联军 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困斗争,终于挫败德军封锁,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到 220-280 公里外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德国不甘心 1942年初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于1942年7月放弃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主攻南线,以占 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为主要目标。7月17日,德军集中100多万优势兵力猛 攻斯大林格勒,9月中旬攻入市内,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11月19日,苏军 开始反攻。次年2月,德军第六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等全军覆灭,损失官兵近150万人 座位号 得分评卷人 阅读理解(共46分) (一)阅读下面《动物的奇特语言》一文,完成7-10题。(共10分) 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语言。那么,动物有没有“语言”呢?常言说:“人有人言,兽 有兽语。”所谓动物的“语言”,一般是指同一种动物之间为了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传递信息的 动作、气味和声音。 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 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 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 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气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昆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信息激素,这是一类挥发性的有独 特气味的化学物质。在昆虫释放的信息激素中,最普遍、最灵敏、最专一的,是吸引异性的 性引诱素”。例如,二种雌蛾在交配产卵前,能分泌只有0.1微克的“性引诱素”,但雄蛾 依靠头部的触觉,甚至在1公里外都能收到这种信号,几乎只要一个气味分子作用于雄蛾的 触角,就足以引诱雄蛾与雌蛾“约会″。蚁、蜂、蚜虫等受到伤害或惊扰时,会放出一种“警 戒素”,以告诉同类赶快逃避或奋起自卫。 高等脊椎动物也有气味“语言”。例如,人们在小狗身上抹上母猪的尿液,母猪凭着这 种体味信号,会把小狗当作自己的孩子进行哺乳。雄羚羊求偶时,也要靠嗅觉来识别雌羚羊, 当然,动物的声音更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根据动物学家研究,猪有23种声音信号 狐狸有36种声音信号,而阿拉伯狒狒发出的声音信号竟然不少于40种。在模拟声音能力方 面,一种叫库科尼亚的鹦鹉会“说”上百个单词和几十句话。 (选自《中学生阅读》 有删改作者李小合) 7、动物的“语言”除了有“报警”、“避敌”等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各用两个字回答。 (2分) 8、文中画线句举出的两个数据,有什么作用?(2分) 9、下列哪些现象是通过动物的“语言”起作用的?哪些不是?逐一简述理由。(3分) ①夜晚,在旷野上点一盏灯或燃烧一堆篝火,会引来无数的昆虫。 ②蜜蜂只有在受到侵害时才会蜇人;而人只要挨了一只蜜蜂的蜇,便很快会遭到群蜂的围攻。 ③《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将一条灌了蛇毒的鲨鱼砍死后扔入海中,不一会儿,海面上便漂 满了中毒而死的鲨鱼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德国不甘心 1942 年初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于 1942 年 7 月放弃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主攻南线,以占 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为主要目标。7 月 17 日,德军集中 100 多万优势兵力猛 攻斯大林格勒,9 月中旬攻入市内,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11 月 19 日,苏军 开始反攻。次年 2 月,德军第六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等全军覆灭,损失官兵近 150 万人。 座位号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共 46 分) (一)阅读下面《动物的奇特语言》一文,完成 7-10 题。(共 10 分) 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语言。那么,动物有没有“语言”呢?常言说:“人有人言,兽 有兽语。”所谓动物的“语言”,一般是指同一种动物之间为了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传递信息的 动作、气味和声音。 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 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 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 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气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昆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信息激素,这是一类挥发性的有独 特气味的化学物质。在昆虫释放的信息激素中,最普遍、最灵敏、最专一的,是吸引异性的 “性引诱素”。例如,一种雌蛾在交配产卵前,能分泌只有 0.1 微克的“性引诱素”,但雄蛾 依靠头部的触觉,甚至在 1 公里外都能收到这种信号,几乎只要一个气味分子作用于雄蛾的 触角,就足以引诱雄蛾与雌蛾“约会”。蚁、蜂、蚜虫等受到伤害或惊扰时,会放出一种“警 戒素”,以告诉同类赶快逃避或奋起自卫。 高等脊椎动物也有气味“语言”。例如,人们在小狗身上抹上母猪的尿液,母猪凭着这 种体味信号,会把小狗当作自己的孩子进行哺乳。雄羚羊求偶时,也要靠嗅觉来识别雌羚羊。 当然,动物的声音更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根据动物学家研究,猪有 23 种声音信号, 狐狸有 36 种声音信号,而阿拉伯狒狒发出的声音信号竟然不少于 40 种。在模拟声音能力方 面,一种叫库科尼亚的鹦鹉会“说”上百个单词和几十句话。 (选自《中学生阅读》 有删改 作者 李小合) 7、动物的“语言”除了有“报警”、“避敌”等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各用两个字回答。 (2 分) 8、文中画线句举出的两个数据,有什么作用?(2 分) 9、下列哪些现象是通过动物的“语言”起作用的?哪些不是?逐.一.简述理由。(3 分) ①夜晚,在旷野上点一盏灯或燃烧一堆篝火,会引来无数的昆虫。 ②蜜蜂只有在受到侵害时才会蜇人;而人只要挨了一只蜜蜂的蜇,便很快会遭到群蜂的围攻。 ③《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将一条灌了蛇毒的鲨鱼砍死后扔入海中,不一会儿,海面上便漂 满了中毒而死的鲨鱼
10、请你利用动物间的“语言”,设计一个不用农药而能消灭害虫的有效办法。(3分) 得分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品味遗憾》一文,完成11-14题。(共10分) 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的心理),既然如此,难道遗憾也值得 品味 是的,遗憾可品且意味极深长,不信请细品,如果没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遗憾,能有 林黛玉那悲悲切切的诗文吗?再试想,如果《红楼梦》的结局果真是宝哥哥娶了林妺妺,满 意得倒人胃口,那还叫世界名著吗? 原来,人生所有的悲剧都是在展现遗憾。荆轲刺秦王,遗憾,偏偏没有刺中;普罗米修 斯为人类盗来火种,遗憾,偏偏被宙斯钉在了高加索的山崖上: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 碰上了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遗憾,偏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了临安 靳开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大家开路死得悲壮,遗憾,却偏偏没有半个军功章!… 不是吗?细品上述遗憾的人,无一不是崇高者,而且,当人们用自己的滚滚热泪对上述 种种遗憾扼腕长叹时,不是正在展示一种人世间最纯真最崇高的感情吗? 应该说,人人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 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忘返!也许 这个追求理想的现实的人至死也未能叩开理想的大门,但,只要他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 他就无愧于人生!如果说这就是遗憾,那么,正是它,在闪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 让我们的生命进入一种积极追求的辉煌的状态吧!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意味着收 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能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说的,“倘若件件事都尽善 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 生的一种必然,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 (选自《时 文选萃》作者张玉庭 11、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遗憾”在文中的含义。(2分) 为什么说“遗憾”是值得品味的?(2分) 13、以下面事例为材料,顺着第3段的思路,在文中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论据。(直接写在 下面横线上)(3分)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投身抗击“非典”的战场,不幸染上了“非典”。为了 避免再传染他人,她拒绝了同事对自己的护理,以顽强的毅力和高昂的斗志,坚持自己给自 己接补液、听胸音,最后以身殉职,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 14、就上文所持的观点或所使用的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得分评卷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共14分)
10、请你利用动物间的“语言”,设计一个不用农药而能消灭害虫的有效办法。(3 分)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品味遗憾》一文,完成 11-14 题。(共 10 分) 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的心理),既然如此,难道遗憾也值得 品味? 是的,遗憾可品且意味极深长,不信请细品,如果没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遗憾,能有 林黛玉那悲悲切切的诗文吗?再试想,如果《红楼梦》的结局果真是宝哥哥娶了林妹妹,满 意得倒人胃口,那还叫世界名著吗? 原来,人生所有的悲剧都是在展现遗憾。荆轲刺秦王,遗憾,偏偏没有刺中;普罗米修 斯为人类盗来火种,遗憾,偏偏被宙斯钉在了高加索的山崖上;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 碰上了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遗憾,偏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了临安; 靳开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大家开路死得悲壮,遗憾,却偏偏没有半个军功章!…… 不是吗?细品上述遗憾的人,无一不是崇高者,而且,当人们用自己的滚滚热泪对上述 种种遗憾扼腕长叹时,不是正在展示一种人世间最纯真最崇高的感情吗? 应该说,人人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 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忘返!也许, 这个追求理想的现实的人至死也未能叩开理想的大门,但,只要他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 他就无愧于人生!如果说这就是遗憾,那么,正是它,在闪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 让我们的生命进入一种积极追求的辉煌的状态吧!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意味着收 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能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说的,“倘若件件事都尽善 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 生的一种必然,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 (选自《时 文选萃》 作者 张玉庭) 11、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遗憾”在文中的含义。(2 分) 12、为什么说“遗憾”是值得品味的?(2 分) 13、以下面事例为材料,顺着第 3 段的思路,在文中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论据。(直接写在 下面横线上)(3 分)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投身抗击“非典”的战场,不幸染上了“非典”。为了 避免再传染他人,她拒绝了同事对自己的护理,以顽强的毅力和高昂的斗志,坚持自己给自 己接补液、听胸音,最后以身殉职,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 14、就上文所持的观点或所使用的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 分)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 15-19 题。(共 14 分)
最美的眼神 马德 所重点中学百年校庆时,恰逢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雒(Luo)老80寿辰。雒老师极富传 奇色彩,他所教过的学生,许多已经成为蜚声海外的教授、学者。是什么原因使雒老师桃李 满天下呢?学校决定在百年校庆之际,把这个谜底揭开。 于是,学校给雒老师教过的学生发出一份问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雒老师的哪些方 面最让他们满意。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认为是他渊博的学识:有人认为是他风趣 的谈吐;有人认为是他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有人认为是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有的学生 说喜欢他营造的课堂氛围:有的学生干脆说,雒老师的翩翩风度是他们最满意的。 然而,学校对这些答案并不满意。因为这些也可能是其他老师所具有的,并没有代表性 学校又在众多的学生中,选出100位最有成就的人。为了得出较为一致的答案,这次的问题 很简单:你认为,雒老师的哪一方面对你的人生影响最大。 答案很快反馈了回来。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的答案居然惊人的一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 认为,雒老师给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眼神 这下轮到组织者为难了,眼神这个答案非但没能起到揭秘的效果,反而使事情更加扑朔 迷离了 百年校庆的日子很快到来了。校长讲完话后,便是各界名流的致辞。一位知名的教授上 台,先向端坐在中央的雒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说:“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 聚一堂,首先得感谢雒老师。我刚上这所中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差,说实话,那时我已经丧 失了信心和勇气。正是雒老师把我从困难中拯救了出来。要问雒老师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就是,他会说话的眼神。是的,那时候同学看不起我,父母对我也失去了信心。然 而,雒老师的眼神中流动着鼓励和肯定,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我自卑和沮丧的心。我就是 从他的眼神中得到了前进的信心和力量,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另一位学者致辞的时候 笑笑说:“上中学的时候,我最讨厌老师的偏袒,比如偏袒成绩好的,偏袒女生。因为讨厌 老师,导致我很厌学。雒老师公正无私的心底,像一方睛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 他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种公正的力量,使我的心也变得晴朗起来…… 后来上台的学生中,大凡雒老师教过的,无一例外地谈到了雒老师的眼神。有的认为雒 老师的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意:有人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在安静中透着温和:有的同学认为 雒老师的眼神中蕴满父亲般的慈祥:有的同学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 在不断地荡涤人的心灵 事实上,大会开到这里已经非常成功了。没想到的是,就在最后,有一位50多岁的教 师在事先没被邀请的情况下,上了大会的主席台。他说:“我也是雒老师的一名学生,而且 在一所中学也教了20多年的书。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想让自己也像雒老师一样,把最 美的眼神传递给学生。开始的时候,我总不能做好,后来我渐渐发现,能够传递这样美的眼 神的人,需要的并不多,那就是你必须有一个浸满着人间大爱的灵魂。这样的一个人,才会 生长出最人性的枝蔓,才会漫溢出爱的芳香。” 他讲完之后,台下顿时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在对人的影响上,爱的浇灌和人性的感召, 永远胜于其他形式。那一天,学校得到了他们最想要的答案。(摘自《中国青年》2003 年第6期) 15、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案不超过方格限定的字数)(2分) 16、雒老师的眼神美在哪里?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的眼神?(根据文章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最 美 的 眼 神 马 德 一所重点中学百年校庆时,恰逢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雒(Luò)老 80 寿辰。雒老师极富传 奇色彩,他所教过的学生,许多已经成为蜚声海外的教授、学者。是什么原因使雒老师桃李 满天下呢?学校决定在百年校庆之际,把这个谜底揭开。 于是,学校给雒老师教过的学生发出一份问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雒老师的哪些方 面最让他们满意。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认为是他渊博的学识;有人认为是他风趣 的谈吐;有人认为是他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有人认为是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有的学生 说喜欢他营造的课堂氛围;有的学生干脆说,雒老师的翩翩风度是他们最满意的。 然而,学校对这些答案并不满意。因为这些也可能是其他老师所具有的,并没有代表性。 学校又在众多的学生中,选出 100 位最有成就的人。为了得出较为一致的答案,这次的问题 很简单:你认为,雒老师的哪一方面对你的人生影响最大。 答案很快反馈了回来。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的答案居然惊人的一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 认为,雒老师给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眼神。 这下轮到组织者为难了,眼神这个答案非但没能起到揭秘的效果,反而使事情更加扑朔 迷离了。 百年校庆的日子很快到来了。校长讲完话后,便是各界名流的致辞。一位知名的教授上 台,先向端坐在中央的雒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说:“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 聚一堂,首先得感谢雒老师。我刚上这所中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差,说实话,那时我已经丧 失了信心和勇气。正是雒老师把我从困难中拯救了出来。要问雒老师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就是,他会说话的眼神。是的,那时候同学看不起我,父母对我也失去了信心。然 而,雒老师的眼神中流动着鼓励和肯定,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我自卑和沮丧的心。我就是 从他的眼神中得到了前进的信心和力量,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另一位学者致辞的时候, 笑笑说:“上中学的时候,我最讨厌老师的偏袒,比如偏袒成绩好的,偏袒女生。因为讨厌 老师,导致我很厌学。雒老师公正无私的心底,像一方晴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 他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种公正的力量,使我的心也变得晴朗起来……” 后来上台的学生中,大凡雒老师教过的,无一例外地谈到了雒老师的眼神。有的认为雒 老师的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意;有人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在安静中透着温和;有的同学认为 雒老师的眼神中蕴满父亲般的慈祥;有的同学认为雒老师的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 在不断地荡涤人的心灵…… 事实上,大会开到这里已经非常成功了。没想到的是,就在最后,有一位 50 多岁的教 师在事先没被邀请的情况下,上了大会的主席台。他说:“我也是雒老师的一名学生,而且 在一所中学也教了 20 多年的书。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想让自己也像雒老师一样,把最 美的眼神传递给学生。开始的时候,我总不能做好,后来我渐渐发现,能够传递这样美的眼 神的人,需要的并不多,那就是你必须有一个浸满着人间大爱的灵魂。这样的一个人,才会 生长出最人性的枝蔓,才会漫溢出爱的芳香。” 他讲完之后,台下顿时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在对人的影响上,爱的浇灌和人性的感召, 永远胜于其他形式。那一天,学校得到了他们最想要的答案。 (摘自《中国青年》2003 年第 6 期) 15、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案不超过方格限定的字数)(2 分) 16、雒老师的眼神美在哪里?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的眼神?(根据文章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