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开卷) (试题分书写、阅读、写作三部分卷面分数:120分考试时限: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交卷时只交答卷。 书写 请将下边几句话写在书写格子内: 读美文悟精妙品其情善思考 写真情思路清抄袭敢创新 阅读(40分) (注意: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后边的答题文字都要认真书写) 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然后答题.(共4小题,计8分) 宜都记(节选)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两岸高山重嶂(1)已许自 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干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点山牛 及余来践跻此境,即至,欣欣然,始信耳闫之不如亲矣. , 相关链接 A,医 ●本文选自清代杨守敬书法珍品《宜都记》(见图)。 杨守敬;湖北宣都人,清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大书法家。所著《水经峡 注疏》倍受世人推崇:其书法独拔艺林,自成一格,享誉海内外。 早守 1、根据画线(1)句,写出一个所学文言课文中与其意思相同的名句。(2分) 2、根据画线(2)句,写出一个你所联想到的古诗名句。(2分)。 3、解释文中加点的“书记”和相关链接中加点的“疏”。(2分) ①书记 ②疏: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10页 2003 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开卷) (试题分书写、阅读、写作三部分 卷面分数:120 分 考试时限:150 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交卷时只交答卷。 请将下边几句话写在书写格子内: 读美文 悟精妙 品其情 善思考 写真情 思路清` 忌抄袭 敢创新 (注意: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后边的答题文字都要认真书写) 一、 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然后答题.(共 4 小题,计 8 分) 宜都记(节选)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两岸高山重嶂,(1) 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 略尽冬春,(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即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 1、 根据画线(1)句,写出一个所学文言课文中与其意思相同的名句。(2 分) 2、 根据画线(2)句,写出一个你所联想到的古诗名句。(2 分)。 3、 解释文中加点的“书记”和相关链接中加点的“疏”。(2 分) ①书记: ②疏: 书 写 (4 分) 阅 读 (46 分) 相关链接: ● 本文选自清代杨守敬书法珍品《宜都记》(见图)。 ● 杨守敬:湖北宜都人。清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大书法家。所著《水经 注疏.》倍受世人推崇;其书法独拔艺林,自成一格,享誉海内外
4、根据原文行文思路,请你判断,“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之后文章将会写些什么内容。你不 妨试补写出两句。白话亦可,文言亦可,文白夹杂亦可。(2分) 二、阅读《昆虫与音乐》,然后答题。(共5小题,计11分) 昆虫与音乐 ①无论是在深深的幽谷,还是花木柳映的河边;无论是瓜棚连着豆架的茅舍,还是窗明几 净的校园,处处可闻虫呜。蝉的歌声嘹亮,蟋蟀叫声悠扬,螽斯嗓音清脆,蝗虫声音深沉;蜜 蜂飞响热烈,使人感到欢欣! ②温煦的春,炎热的夏,凉爽的秋,不知疲倦的昆虫歌手们总是在廉价地演奏。甚至在那 寂静的寒冬,在室内,尤其是在厨房里你也会偶尔欣赏到灶蟋动听的歌声。其实很多昆虫都能 歌唱。据不完全统计,发音昆虫有16目之多。有人曾经灌有一盘名为《昆虫》的音乐磁带,听 着其作品,自然地便把人溶入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笔下克利斯朵夫躺在万物滋长的草地上, 闭着眼睛,听那个看不见的乐队合奏”的情景:“一道阳光底下,一群飞虫绕着清香的柏树发 狂似地打转,嗡嗡的苍蝇奏着军乐,黄蜂的声音像大风琴,大队的野蜜蜂好比在树林上飘过的 钟声…”昆虫的歌,如果加以放大,那就更有意思了。有的似马嘶,有的像鸟鸣,有的如 风吹,有的又像……。北京农业大学杨集昆教授那里有一盒飞虱发音的磁带,若把它们用声音分 析摄象仪转变成波形图,则可以进行昆虫的分类。 ③昆虫不仅自身产生音乐,而且也使无数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关于昆虫的词牌名有“蝶恋花 曲牌名则有“扑灯蛾、粉蝶儿″等。关于昆虫的曲有:(1)笛曲——《花香蜂舞》,又名《一架 蜂》、《一江风》,原传于山东苘泽地区,旋律优美,节奏富于跳动,再现了蜜蜂采花飞舞的神态, 此曲灌有唱片。(2)唢呐曲——《蜜蜂过江》,流行于云大理白族自治州,旋律中较多地运用了 四度、九度以至十二度的音程大跳,加上锣鼓伴奏,显得格外热烈欢快,当然也被录成了唱片。(3) 琴曲——《神化引》,又名《蝴蝶游》,意与《庄周梦蝶》相同,常作为其引序。戏曲越剧“梁山伯 与祝英台(又名《双蝴蝶》)”的结尾以男女主人公化为对蝴蝶作为忠贞爱情青的象征。由梁山伯与 祝英台的爱情悲居故輖写郕的曲《》,感动了全世界不知多少人。其中“化蝶”一段的旋 律更是优美动听,感人脂腑。《》已成为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链接 ●本文摘自“中华科普博览网”(htp/www.kepu.ac.cn)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的昆虫令我们赏心悦目。例如蝴蝶被人们比喻为会飞的花朵 蝉被誉为大自然中的歌星:蟋蟀被称为忠勇大将军:还有酿蜜的蜜蜂、吐丝的蚕儿 发光的萤火虫、空中巡逻的蜻蜓、漂亮的花大姐等等。 1、本文介绍了昆虫与音乐的关系,如果将第②段内容概括为“昆虫自身能产生音乐”,那 么,第③段内容应怎样概括?(概括文字不超过15个)(2分) 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10页 4、 根据原文行文思路,请你判断,“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之后文章将会写些什么内容。你不 妨试补写出两句。白话亦可,文言亦可,文白夹杂亦可。(2 分) 二、阅读《昆虫与音乐》,然后答题。(共 5 小题,计 11 分) 昆虫与音乐 ①无论是在深深的幽谷,还是花木柳映的河边;无论是瓜棚连着豆架的茅舍,还是窗明几 净的校园,处处可闻虫鸣。蝉的歌声嘹亮,蟋蟀叫声悠扬,螽斯嗓音清脆,蝗虫声音深沉;蜜 蜂飞响热烈,使人感到欢欣! ②温煦的春,炎热的夏,凉爽的秋,不知疲倦的昆虫歌手们总是在廉价地演奏。甚至在那 寂静的寒冬,在室内,尤其是在厨房里你也会偶尔欣赏到灶蟋动听的歌声。其实很多昆虫都能 歌唱。据不完全统计,发音昆虫有 16 目之多。有人曾经灌有一盘名为《昆虫》的音乐磁带,听 着其作品,自然地便把人溶入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笔下克利斯朵夫躺在万物滋长的草地上, “闭着眼睛,听那个看不见的乐队合奏”的情景:“一道阳光底下,一群飞虫绕着清香的柏树发 狂似地打转,嗡嗡的苍蝇奏着军乐,黄蜂的声音像大风琴,大队的野蜜蜂好比在树林上飘过的 钟声……。” 昆虫的歌,如果加以放大,那就更有意思了。有的似马嘶,有的像鸟鸣,有的如 风吹,有的又像……。北京农业大学杨集昆教授那里有一盒飞虱发音的磁带,若把它们用声音分 析摄象仪转变成波形图,则可以进行昆虫的分类。 ③昆虫不仅自身产生音乐,而且也使无数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关于昆虫的词牌名有“蝶恋花”, 曲牌名则有“扑灯蛾”、“粉蝶儿”等。关于昆虫的曲有:(1)笛曲——《花香蜂舞》,又名《一架 蜂》、《一江风》,原传于山东荷泽地区,旋律优美,节奏富于跳动,再现了蜜蜂采花飞舞的神态, 此曲灌有唱片。(2)唢呐曲——《蜜蜂过江》,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旋律中较多地运用了 四度、九度以至十二度的音程大跳,加上锣鼓伴奏,显得格外热烈欢快,当然也被录成了唱片。(3) 琴曲——《神化引》,又名《蝴蝶游》,意与《庄周梦蝶》相同,常作为其引序。戏曲越剧“梁山伯 与祝英台(又名《双蝴蝶》)”的结尾以男女主人公化为一对蝴蝶作为忠贞爱情的象征。由梁山伯与 祝英台的爱情悲剧故事写成的一曲《 》, 感动了全世界不知多少人。 其中“化蝶”一段的旋 律更是优美动听,感人肺腑。《 》已成为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 本文介绍了昆虫与音乐的关系,如果将第②段内容概括为“昆虫自身能产生音乐”,那 么,第③段内容应怎样概括?(概括文字不超过 15 个)(2 分) 相关链接: ●本文摘自“中华科普博览网”(http://www.kepu.ac.cn)。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的昆虫令我们赏心悦目。例如蝴蝶被人们比喻为会飞的花朵; 蝉被誉为大自然中的歌星;蟋蟀被称为忠勇大将军;还有酿蜜的蜜蜂、吐丝的蚕儿、 发光的萤火虫、空中巡逻的蜻蜓、漂亮的花大姐等等
2、第②段描写了克利斯朵夫躺在草地上听昆虫音乐的情景。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请把 你听到某一昆虫歌唱的情景和感受描述出来。(字数在60字左右)(3分) 3、请根据上下文提示,在第③段的两道横线上填上同一著名曲名。(1分) 4、昆虫能使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也能给我们的语言发展以启示。请填写下面的阅读积累 卡。(2分) 读积累 取材昆虫的成语 成语的大致意思 5、宜昌市科技馆将专为中小学生开设一个昆虫馆,并在入口处立一宣传牌。请你为此宣传 牌写一段语言活泼生动的话,吸引、鼓励同学们前来参观和学习。(字数在50个以内) (3分) 、阅读刘墉的《山水之歌》,然后答题。(共5小题,计15分) 水之歌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 我非悲天的仁者,但我爱山,我爱大山的巍峨、壮阔,山。”作者以山入画,以水载情, 也爱小山的险峻、耸峙;我爱那峰林的奇峭、砥柱的岑危、青道出山水中历史的幽深与文化的 城的神奇、剑门的天险和那半屏的如障、群峦的绵延;我爱那绵延。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沉浸 氤氲( yinyu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缥缈的晨山,也爱那风起云于山水的意蕴美境之中 涌的暮山;我爱看那尺寸干里、缵(zuan:继承)簇萦纡、阴 阳割昏晓的A,也爱那云龙远岫、横岭侧峰或悠然见到的◆“横岭侧峰”语出苏轼诗句 山在我生命中,是枕,是“梦回山枕隐花钿";是砚,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水笔山砚入案来”。不知是哪位朋友说:“你的话语,环绕着各不同”,表现从不同角度看 我,如同远远近近的小山。”我则要说:“远远近近的小山,环山所显现的千姿百态。 绕着我,如同喁喁的私语。 我爱山,以山为友,以山为灵,以山纳入我的画境,更 终日向山,对语卿卿,如那“相看两不厌”的C 水 我非智者,但我爱水 我爱水的柔,柔如蓝色的秀发;我爱水的刚,刚如白色 的奔马。我爱那石浅水潺潺的抒情,也爱那惊涛裂岸的壮阔; 我爱那深山的冷冽、濯足的清流、浣纱的小溪,也爱那帆影的 秋江、飞花的春水和惊涛的海洋。 ◆苏子,即北宋文学家苏轼。 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 ◆这浪里有诗,这水中含情。好 幅“临海观潮图
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10页 2、 第②段描写了克利斯朵夫躺在草地上听昆虫音乐的情景。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请把 你听到某一昆虫歌唱的情景和感受描述出来。(字数在 60 字左右)(3 分) 3、 请根据上下文提示,在第③段的两道横线上填上同一著名曲名。(1 分) 4、 昆虫能使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也能给我们的语言发展以启示。请填写下面的阅读积累 卡。(2 分) 阅 读 积 累 卡 取材昆虫的成语 成语的大致意思 1 2 5、 宜昌市科技馆将专为中小学生开设一个昆虫馆,并在入口处立一宣传牌。请你为此宣传 牌写一段语言活泼生动的话,吸引、鼓励同学们前来参观和学习。(字数在 50 个以内) (3 分) 三、阅读刘墉的《山水之歌》,然后答题。(共 5 小题,计 15 分) 山水之歌 山 我非悲天的仁者,但我爱山。我爱大山的巍峨、壮阔, 也爱小山的险峻、耸峙;我爱那峰林的奇峭、砥柱的岑危、青 城的神奇、剑门的天险和那半屏的如障、群峦的绵延;我爱那 氤氲(yinyu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缥缈的晨山,也爱那风起云 涌的暮山;我爱看那尺寸千里、缵(zuan:继承)簇萦纡、阴 阳割昏晓的 A ,也爱那云龙远岫、横岭侧峰 ....或悠然见到的 B 。山在我生命中,是枕,是“梦回山枕隐花钿”;是砚,是 “水笔山砚入案来”。不知是哪位朋友说:“你的话语,环绕着 我,如同远远近近的小山。”我则要说:“远远近近的小山,环 绕着我,如同喁喁的私语。” 我爱山,以山为友,以山为灵,以山纳入我的画境,更 终日向山,对语卿卿,如那“相看两不厌”的 C 。 水 我非智者,但我爱水。 我爱水的柔,柔如蓝色的秀发;我爱水的刚,刚如白色 的奔马。我爱那石浅水潺潺的抒情,也爱那惊涛裂岸的壮阔; 我爱那深山的冷冽、濯足的清流、浣纱的小溪,也爱那帆影的 秋江、飞花的春水和惊涛的海洋。 批 注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 山。”作者以山入画,以水载情, 道出山水中历史的幽深与文化的 绵延。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沉浸 于山水的意蕴美境之中…… ◆ “横岭侧峰”语出苏轼诗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各不同”,表现从不同角度看 山所显现的千姿百态。 ◆ 苏子,即北宋文学家苏轼。 ◆ 这浪里有诗,这水中含情。好 一幅“临海观潮图”!
如果在夜晩,看明月松间清泉石上,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村妇砳杵,而浮光耀金、静 影沉璧,将是何等地闲适 如果在黄昏,楼观沧海,石钓钱塘,看潮升汐涌、淘浪排 空、孤檣危舟、乍隐乍现,而临海古朝的钟声依然,将佛陀的灵 悟,送过山门,将是何其地悲壮 我也爱那烟冲九霄、水流干丈,把那江河拦腰截断,再顿 时倾注下去的巨瀑,那是大地的震撼、川流的怒吼,使我置身其 间,变得如此渺小 我更爱那穿云线、悬岩坠落,范宽《山行旅图》中的 窈远,那水如琴弦,在群峰的共鸣箱上,弹奏悠扬,清风飒飒、 溪水潺潺、僧行踽踽(jju:形容独行而孤单的样子)旅者匆匆 “斜晖脉脉”语出温庭筠《梦 而半角红墙、一楼楹瓦,隔着干重树影,面对满目青山,该是多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么地悠然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 我爱水,愿以水裁衣,以云织绵,做一条弯弯的川流,在 悠,肠断白苹洲。” 斜晖脉脉时,送干帆天际;愿以山切割,以石磋磨,做一涧高高 低低的疾流,在猿啼虎啸中,将一叶轻舟,载过万重山 相关链 ●作者刘墉,画家,作家。1949年出生于台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曾任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美国水墨画 协会国际展主审。著作有《萤窗小语》等50余种 1、请将“南山”、“敬亭”、“岱宗”三座山名分别填入第①、②段中“A”、“B”、“C”处。(3分) 2、第①段中作者写道:山在我生命中,是枕,是“梦回山枕隐花钿";是砚,是“水笔山砚 入案来”。请你也用一个比喻,一个诗文名句,仿写一句。(2分) 3、第④段中作者写道:我爱水的柔,柔如蓝色的秀发;我爱水的刚,刚如白色的奔马。请你也 从两个方面(如水的静,水的动;水的缓,水的急:水的)仿写两句。(4分) 4、在文章旁加批注,能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请你也来做做这项工作。在原文中选择一处内 容,加上批注。(3分) 批注 5、本文语言极有特色。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简要谈谈。(提示:可参阅批注及相关链接) (3分) 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10页 批 注 ◆“斜晖脉脉”语出温庭筠《梦 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 悠,肠断白苹洲。” 如果在夜晚,看明月松间、清泉石上,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村妇砧杵,而浮光耀金、静 影沉璧,将是何等地闲适。 如果在黄昏,楼观沧海,石钓钱塘,看潮升汐涌、淘浪排 空、孤樯危舟、乍隐乍现,而临海古朝的钟声依然,将佛陀的灵 悟,送过山门,将是何其地悲壮。 我也爱那烟冲九霄、水流千丈,把那江河拦腰截断,再顿 时倾注下去的巨瀑,那是大地的震撼、川流的怒吼,使我置身其 间,变得如此渺小。 我更爱那穿云一线、悬岩坠落,范宽《 山行旅图》中的 窈远,那水如琴弦,在群峰的共鸣箱上,弹奏悠扬,清风飒飒、 溪水潺潺、僧行踽踽(juju:形容独行而孤单的样子)、旅者匆匆, 而半角红墙、一楼楹瓦,隔着千重树影,面对满目青山,该是多 么地悠然。 我爱水,愿以水裁衣,以云织绵,做一条弯弯的川流,在 斜晖脉脉时,送千帆天际;愿以山切割,以石磋磨,做一涧高高 低低的疾流,在猿啼虎啸中,将一叶轻舟,载过万重山。 1、 请将“南山”、“敬亭”、“岱宗”三座山名分别填入第①、②段中“A”、“B”、“C”处。(3 分) 2、 第①段中作者写道:山在我生命中,是枕,是“梦回山枕隐花钿”;是砚,是“水笔山砚 入案来”。请你也用一个比喻,一个诗文名句,仿写一句。(2 分) 3、 第④段中作者写道:我爱水的柔,柔如蓝色的秀发;我爱水的刚,刚如白色的奔马。请你也 从两个方面(如水的静,水的动;水的缓,水的急;水的……)仿写两句。(4 分) 4、 在文章旁加批注,能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请你也来做做这项工作。在原文中选择一处内 容,加上批注。(3 分) 原 文 批 注 5、本文语言极有特色。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简要谈谈。(提示:可参阅批注及相关链接) (3 分) 相关链接: ●作者刘墉,画家,作家。1949 年出生于台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曾任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美国水墨画 协会国际展主审。著作有《萤窗小语》等 50 余种
四、阅读邓拓的《不求甚解》(有删节),然后答题。(共4小题,计12分) 不求甚解 ①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 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 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 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 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1)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 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 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 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 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 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2)说不求甚解 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 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 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 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 著作却作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 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 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 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 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 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 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 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 相关链嫠 ●●●●●●
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10页 四、阅读邓拓的《不求甚解》(有删节),然后答题。(共 4 小题,计 12 分) 不求甚解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 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 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 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 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1)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 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 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 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 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 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2)说不求甚解 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 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 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 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 著作却作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 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 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 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 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 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 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 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 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相关链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