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二部分 合计初计分人复计分人 题号 注得分 意: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2.考生答卷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试卷和 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小框内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2分) 注意:考生必须将所选答案的字母标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内,答在试卷上无 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花苑(yuan)焚香(fen)淳朴(chun)羡墓(m) B.执拗(ni)灼热(zhu)雕镂(1ou)翅熟(xian) C.无垠(yin)缄默(jian)漱口(si) 畸形(j) D.衣钵(b)_松涛(tao) 门(yd) 禅师(chdn)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B.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是寓含深意的 C.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D.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一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战争、流疫与经济衰退往往会干扰或全球化进程,从而威胁人类和平与繁荣,对 此不能不予以高度关注 (2)美国希望在伊拉克建立类似美国的民主制度,为在中东地区推行政治改革样板 (3)单位、社区、村镇、家庭都要承担起清洁环境、、陋习的责任 A.中止树立革除 B.终止竖立革除 C.终止树立祛除 D.中止竖立祛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说,“非典”疫苗在最近几个月内问世是不言而喻的。 B.6月1日,三峡工程下闸蓄水了,人们通过电视转播目睹了这一前所未有的壮观。 C.他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咬文嚼字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值得提倡的 D.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中考辅导资料令考生和家长应接不暇
1 泰州市 2003 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 意: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2.考生答卷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试卷和 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再用 2B 铅笔将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小框内。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2 分) 注意:考生必须将所选答案的字母标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内,答在试卷上无 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花苑(yuàn) 焚香(fén) 淳朴(chún) 羡慕(mò) B.执拗(niù) 灼热(zhuó) 雕镂 (lòu) 娴熟(xián) C.无垠(yín) 缄默(jiā n) 漱口(sù) 畸形(jī ) D.衣钵(bō ) 松涛(táo) 衙门(yá) 禅师(chán)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B.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是寓含深意的。 C.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D.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1)战争、流疫与经济衰退往往会干扰或 全球化进程,从而威胁人类和平与繁荣,对 此不能不予以高度关注。 (2)美国希望在伊拉克建立类似美国的民主制度,为在中东地区推行政治改革 样板。 (3)单位、社区、村镇、家庭都要承担起清洁环境、 陋习的责任。 A.中止 树立 革除 B.终止 竖立 革除 C.终止 树立 祛除 D.中止 竖立 祛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说,“非典”疫苗在最近几个月内问世是不言而喻的。 B.6 月 1 日,三峡工程下闸蓄水了,人们通过电视转播目睹了这一前所未有的壮观。 C.他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咬文嚼字,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值得提倡的。 D.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中考辅导资料令考生和家长应接不暇。 第二部分 合计 初计分人 复计分人 题号 一 二 三 得分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她那一湾秋水闪耀着诗一般的深情,显然被这清幽的夜晩深深地吸引住了 B.凡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C.用尺规作三角形,在许多书中是作为基本作图的 D.新华书店派出的流动售书车和大批科技方面的书籍,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 动的书 B.《老杨同志》中的村长刘广聚,《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 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D.《婴儿》《竞选州长》的作者都是美国的马克·吐温,《松鼠》《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 是法国的布丰、都德。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略无阙处(同“缺”) 陶后鲜有闻(少) 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B.人之学也,不志其大(有志于)而尝极东方(游遍) 皆生寒树(寒冷) C.天下独绝(断绝) 极其言(推究) 虽乘奔御风(奔驰的快马) D.不耻下问(以…为耻 开张圣听(扩大)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到)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它们)其亦欲推其事(难道)其间千二百里(其中的) B.向为身死而不受(为了)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因为)辙生好为文(写) C.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如果)何陋之有(助词,无实义)择其善者血从之(就) D.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比)以塞忠谏之路也(来 或置酒而招之(有时) 9.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冋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 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 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 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0.将①一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2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 分) A.她那一湾秋水闪耀着诗一般的深情,显然被这清幽的夜晚深深地吸引住了。 B.凡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C.用尺规作三角形,在许多书中是作为基本作图的。 D.新华书店派出的流动售书车和大批科技方面的书籍,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 活动的书。 B.《老杨同志》中的村长刘广聚,《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 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D.《婴儿》《竞选州长》的作者都是美国的马克·吐温,《松鼠》《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 是法国的布丰、都德。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略无阙处(同“缺”) 陶后鲜有闻(少) 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B.人之学也,不志其大(有志于) 而尝极东方(游遍) 皆生寒树(寒冷) C.天下独绝(断绝) 极其言(推究) 虽乘奔御风(奔驰的快马) D.不耻下问(以……为耻) 开张圣听(扩大)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到)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它们) 其亦欲推其事(难道) 其间千二百里(其中的) B.向为身死而不受(为了)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因为) 辙生好为文(写) C.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如果) 何陋之有(助词,无实义) 择其善者而从之(就) D.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比)以塞忠谏之路也(来) 或置酒而招之(有时) 9.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 喜爱。 B. 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 自然常理。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 苦的人们的祝福。 D. 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0.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青得如同镜子一般 实在奇绝。 ①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 ②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 ③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 ④现在正是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 个山的垫子 A.②④①③B.①③④4②C.②④③①D.①③②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28分) 注意:考生必须将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 得分评卷人 按要求答题(共32分) 11.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书 写工整、规范、美观可另加1分) (1)瑰宝 (2)玉树琼枝 (3)错落有至 (4)碌碌无为 (5)骄健 (6)眼花缭乱 (7)漫不经心 (8)顶力相助 (9)祈祷 (10)辨伪去妄 (11)敷衍塞职 (12)众志成城 改正 12.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6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非天成也 佳木秀而繁阴。(4)落红不是无情物, 直挂云帆济沧海。(6) ,蜡炬成灰泪始干。 13.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3句)。 (1)衣带渐宽终不悔 (2)江山代有才人出 可以攻玉 盛必虑衰 14.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4分) 15.请你回忆一下课本中要求开展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回答下列问 (3分) (1)你所在的小组调查的内容是什么?(1分) (2)用一句话概括出你参加这次活动的收获。(不超过20个字)(2分)
3 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清得如同镜子一般, ,实在奇绝。 ① 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 ② 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 ③ 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 ④ 现在正是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 个山的垫子。 A.②④①③ B. ①③④② C. ②④③① D. ①③②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128 分) 注意:考生必须将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 一.按要求答题(共 32 分) 11.下列词语中共有 4 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4 分,书 写工整、规范、美观可另加 1 分) (1)瑰宝 (2)玉树琼枝 (3)错落有至 (4)碌碌无为 (5)骄健 (6)眼花缭乱 (7)漫不经心 (8)顶力相助 (9)祈祷 (10)辨伪去妄 (11)敷衍塞职 (12)众志成城 改 正 12.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6 分) (1) 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2) ,非天成也。 (3) ,佳木秀而繁阴。 (4)落红不是无情物, 。 (5) ,直挂云帆济沧海。(6) ,蜡炬成灰泪始干。 13.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 3 句)。 (1)衣带渐宽终不悔, 。 (2)江山代有才人出, 。 (3) ,可以攻玉。 (4) ,盛必虑衰。 14.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4 分) 15.请你回忆一下课本中要求开展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回答下列问 题。(3 分) (1)你所在的小组调查的内容是什么?(1 分) (2)用一句话概括出你参加这次活动的收获。(不超过 20 个字)(2 分) 得 分 评 卷 人
16.仿照示例,造两个句子。(4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 香的阳光: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17.自网上“叶欣纪念馆”(htp:∥ yexin. chinaspirit.net.cn)开通后,人们纷纷在网 上向叶欣献花、留言。为此,学校团委向全体同学发出“向叶欣留言”的倡议,以表达 青少年学生对这位在抗击“非典”前线以身殉职的白衣战士的缅怀与敬意。试将你的留 言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要求简明、连贯、得体)(4分) 18.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增加了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有的歌手演 唱水平很高,但因不知陶潜、施耐庵为何许人,或将闰土、骆驼祥子混为一谈而痛失大奖 对此,观众评说不一。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陈述理由。(4分) 阅读理解(共36分) (一)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濚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 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攴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鮮肥滋味之亨。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 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6分) 19.用斜线划出下列句子中的停顿。(1分)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句 21.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叙述了求学之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二)读书是一种德性(丁国强) 读书是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一个人强迫着自己作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
4 16.仿照示例,造两个句子。(4 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 香的阳光;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 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 17. 自网上“叶欣纪念馆”(http:∥yexin﹒chinaspirit﹒net﹒cn)开通后,人们纷纷在网 上向叶欣献花、留言。为此,学校团委向全体同学发出“向叶欣留言”的倡议,以表达 青少年学生对这位在抗击“非典”前线以身殉职的白衣战士的缅怀与敬意。试将你的留 言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要求简明、连贯、得体)(4 分) 18. 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增加了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有的歌手演 唱水平很高,但因不知陶潜、施耐庵为何许人,或将闰土、骆驼祥子混为一谈而痛失大奖。 对此,观众评说不一。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陈述理由。(4 分) 二.阅读理解(共 36 分) (一)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 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 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6 分) 19.用斜线划出下列句子中的停顿。(1 分) 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 20.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成现代汉语。(2 分) 译句: 21.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叙述了求学之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怀?(3 分) (二)读书是一种德性(丁国强) 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一个人强迫着自己作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 得 分 评 卷 人
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种心灵义务。一个人,如果没有把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 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心灵的塑造,错过了在读书 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的机缘。这一机缘,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当你回过头来,重 新拾起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的陌生!古人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更何 况是错过了一段读书的岁月呢? 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亨有的。它是无条件的,完全是自我 选择的结果。曾国藩有言:“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 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亦不能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 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这段话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去理解,说白了,之所以 不读书,首先是因为你不想渎书,而并非客观条件不具备。 我读故我思。表面上看来,思想者与无知者的差别或许就在一本书。一本书所产生的精 神距离是无法测量的。思想者的沉默,本身就昭示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越是喋喋不休 越发暴露其内心的苍白。但是读书并不意味着手不释卷,阅读是种内在的精神仪式,它的 存在不依赖于外在的表演。一个曾经有过一段疯狂的阅读史的人,一个对过去的读书生活心 怀依恋的人,即便不能拥有—个书房,一面书橱,一盏书灯,一个畅游书海的安静夜晚,我 们依然相信他那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读书是种德性。在理性的引导下,读书人在灿烂星空与神圣道德律之间,获得了灵性 和自由,以及诗意的生存。(12分) 2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读书是一种德性”的?(用文中的话简要回答)(2分) 23.读读第2段中引用的曾国藩的一段话,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2分)
5 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心灵义务。一个人,如果没有把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 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心灵的塑造,错过了在读书 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的机缘。这一机缘,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当你回过头来,重 新拾起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的陌生!古人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更何 况是错过了一段读书的岁月呢? 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它是无条件的,完全是自我 选择的结果。曾国藩有言:“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 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亦不能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 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这段话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去理解,说白了,之所以 不读书,首先是因为你不想读书,而并非客观条件不具备。 我读故我思。表面上看来,思想者与无知者的差别或许就在一本书。一本书所产生的精 神距离是无法测量的。思想者的沉默,本身就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越是喋喋不休, 越发暴露其内心的苍白。但是读书并不意味着手不释卷,阅读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仪式,它的 存在不依赖于外在的表演。一个曾经有过一段疯狂的阅读史的人,一个对过去的读书生活心 怀依恋的人,即便不能拥有一个书房,一面书橱,一盏书灯,一个畅游书海的安静夜晚,我 们依然相信他那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读书是一种德性。在理性的引导下,读书人在灿烂星空与神圣道德律之间,获得了灵性 和自由,以及诗意的生存。(12 分) 2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读书是一种德性”的?(用文中的话简要回答)(2 分) 23.读读第 2 段中引用的曾国藩的一段话,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