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红河州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两干多年的中国古代文明中经学始终是中国学术中最重要的学科门类之 ,这是不争的事实 经学是以儒家经典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最早是“五经”,唐为“九经”, 到宋朝增益为“十三经”。经学研究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两汉有师法、家法,古 文、今文;其后有笺注、正义,读若、读如等等,并且形成了以文字、音韵、训 诂为主体,旨在为解经服务的小学,学科边界清晰。众所周知,历代的科举考试 无不以经学为主要科目。1905年,晚清政府废除科举,采用西方教育体制,但 在许多学校依然有经学与小学的课程。朱自清撰《经典常谈》,认为对国民进行 经典教育依然有必要。 早在两汉,中国学术就萌生了以经、史、子、集四部为大纲的独特的学科体 系,这是中国文化自发形成的,反映了本位文化的面貌。到清代修撰《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定式。时至今日,日本有些著名大学的图书 馆,依然沿用四部分类法。 经、史、子、集四部,不是并驾齐驱的关系,经学处于主导地位,是领军的 学术。儒家经典的主旨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走
2012 年红河州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语 文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明中,经学始终是中国学术中最重要的学科门类之 一,这是不争的事实。 经学是以儒家经典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最早是“五经”,唐为“九经”, 到宋朝增益为“十三经”。经学研究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两汉有师法、家法,古 文、今文;其后有笺注、正义,读若、读如等等,并且形成了以文字、音韵、训 诂为主体,旨在为解经服务的小学,学科边界清晰。众所周知,历代的科举考试, 无不以经学为主要科目。1905 年,晚清政府废除科举,采用西方教育体制,但 在许多学校依然有经学与小学的课程。朱自清撰《经典常谈》,认为对国民进行 经典教育依然有必要。 早在两汉,中国学术就萌生了以经、史、子、集四部为大纲的独特的学科体 系,这是中国文化自发形成的,反映了本位文化的面貌。到清代修撰《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定式。时至今日,日本有些著名大学的图书 馆,依然沿用四部分类法。 经、史、子、集四部,不是并驾齐驱的关系,经学处于主导地位,是领军的 学术。儒家经典的主旨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走
向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儒家提倡的道德伦理的学说、礼乐兴邦的理念、仁爱义 利的思想等主导了古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方向并且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层面, 无论读过书还是没有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不受其影响的。历史上最著名的 史家,如司马迁、班固、欧阳修、司马光等,受儒家思想浸润尤深,他们的史著 写谁不写谁,如何褒贬臧否,背后都有儒家的价值体系在左右。历史上的迁客骚 人,其作品文风不同,妙趣各异,但大多不脱儒家的人文情怀。可以说,不了解 经学,就不能透彻地读懂古代的史著,乃至文学作品。甚至还可以说,不了解经 学,就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 既然经学是自古就独立存在的重要学科,我们就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就应该 在学科体系上给它以应有的位置。当年提出“打倒尊孔读经”,取消经学,有其 特殊的历史背景。如今,那种令人痛心的背景已经不复存在,孔子对中国文化的 贡献,为越来越多的民众所认识。在学术层面,北京每五年举办次纪念孔子诞 生的国际学术硏讨会,规模盛大,国家最高层领导必接见与会学者。近几年,孔 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凡此皆表明,尊孔,已经不再是问题,上下都认同。读经, 社会中近些年累积的共识日益厚重,有些大学将“四书”“五经”作为必修课, 就是最好的例证。既然在尊孔与读经的问题上,上下都在回归理性,尊重前贤, 在学科体系上恢复经学的学术地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摘编自彭林《经学应该成为独立的学科》) 1.下列关于“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学是中国学术中最重要的学科门类之一,它以儒家“五经”“九经”为 研究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 B.经学研究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小学是为解经服务的,它以文字、音韵、训 诂为主体,学科边界清晰 C.经学是历代科举考试的主要考查科目,对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起了重要作 用,在科举废除后,对学校教育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向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儒家提倡的道德伦理的学说、礼乐兴邦的理念、仁爱义 利的思想等,主导了古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方向,并且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层面, 无论读过书还是没有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不受其影响的。历史上最著名的 史家,如司马迁、班固、欧阳修、司马光等,受儒家思想浸润尤深,他们的史著, 写谁不写谁,如何褒贬臧否,背后都有儒家的价值体系在左右。历史上的迁客骚 人,其作品文风不同,妙趣各异,但大多不脱儒家的人文情怀。可以说,不了解 经学,就不能透彻地读懂古代的史著,乃至文学作品。甚至还可以说,不了解经 学,就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 既然经学是自古就独立存在的重要学科,我们就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就应该 在学科体系上给它以应有的位置。当年提出“打倒尊孔读经”,取消经学,有其 特殊的历史背景。如今,那种令人痛心的背景已经不复存在,孔子对中国文化的 贡献,为越来越多的民众所认识。在学术层面,北京每五年举办一次纪念孔子诞 生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规模盛大,国家最高层领导必接见与会学者。近几年,孔 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凡此皆表明,尊孔,已经不再是问题,上下都认同。读经, 社会中近些年累积的共识日益厚重,有些大学将“四书”“五经”作为必修课, 就是最好的例证。既然在尊孔与读经的问题上,上下都在回归理性,尊重前贤, 在学科体系上恢复经学的学术地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摘编自彭林《经学应该成为独立的学科》) 1.下列关于“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经学是中国学术中最重要的学科门类之一,它以儒家“五经”“九经”为 研究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 B.经学研究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小学是为解经服务的,它以文字、音韵、训 诂为主体,学科边界清晰。 C.经学是历代科举考试的主要考查科目,对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起了重要作 用,在科举废除后,对学校教育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D.经学自古以来就独立存在,在中国文化自发形成的以经、史、子、集四部 为大纲的学科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是领军的学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体现了儒家道德理 性的要求,是儒家经典的主旨。 儒家提倡的道德伦理的学说、礼乐兴邦的理念、仁爱义利的思想等,主导 了古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方向,并且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层面 C.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十分广泛,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受到 儒家提倡的道德伦理等思想的影响 D.北京每五年举办一次纪念孔子诞生的国际研讨会,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 这些都表明尊孔已成社会共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晚清政府废除科举,采用西方教育体制,但在许多学校仍然设置经学与小 学的课程,可见对国民进行经典教育依然有必要。 B.不了解经学,就不能读懂古代的史著乃至文学作品,因为历史上的史学家 和文学家大多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C.当年取消经学,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今天有些大学将“四书”“五经 作为必修课,也是时代发展使然。 D.倡导在学科体系上恢复经学的学术地位,体现了现代人尊重前贤的思想, 是对尊孔与读经问题的理性认识。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 立白。太祖喜,字之日“鼎石” 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 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 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 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 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干人出城诈降。燕王 大喜,军中皆欢呼。 铉伏壮上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 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 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
D.经学自古以来就独立存在,在中国文化自发形成的以经、史、子、集四部 为大纲的学科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是领军的学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体现了儒家道德理 性的要求,是儒家经典的主旨。 B.儒家提倡的道德伦理的学说、礼乐兴邦的理念、仁爱义利的思想等,主导 了古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方向,并且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层面。 C.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十分广泛,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受到 儒家提倡的道德伦理等思想的影响。 D.北京每五年举办一次纪念孔子诞生的国际研讨会,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 这些都表明尊孔已成社会共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晚清政府废除科举,采用西方教育体制,但在许多学校仍然设置经学与小 学的课程,可见对国民进行经典教育依然有必要。 B.不了解经学,就不能读懂古代的史著乃至文学作品,因为历史上的史学家 和文学家大多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C.当年取消经学,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今天有些大学将“四书”“五经” 作为必修课,也是时代发展使然。 D.倡导在学科体系上恢复经学的学术地位,体现了现代人尊重前贤的思想, 是对尊孔与读经问题的理性认识。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 立白。太祖喜,字之曰“鼎石”。 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 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 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 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 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 大喜,军中皆欢呼。 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 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 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
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 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 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 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 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 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 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 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 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 连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 亦溃。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 市。年三十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 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 偕:和 B.南北日寻干戈 寻:挑起 C.凡三阅月 阅:查看 D.铉屯淮上 屯:驻扎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铁铉“足智多谋”的一组是()(3分) ①铉督饷无乏 ②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③又遣千人出城诈降 ④铉屯淮上,兵亦溃 ⑤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⑥反背坐廷中嫚骂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 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 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 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 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 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 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 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 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 连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 亦溃。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 市。年三十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 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 偕:和……一起 B.南北日寻.干戈 寻:挑起 C.凡三阅.月 阅:查看 D.铉屯.淮上 屯:驻扎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铁铉“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3 分) ①铉督饷无乏 ②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③又遣千人出城诈降 ④铉屯淮上,兵亦溃 ⑤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 ⑥反背坐廷中嫚骂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铁铉机智灵敏善决疑狱,太祖朱元璋赐字“鼎石”。建文初年,他被任 命为山东参政。 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 城守军皆望风而溃,铁铉与参军髙巍感奋涕泣,从临邑赶到济南,偕盛庸、 宋参军等誓死守卫。 C.燕王朱棣连续三月攻打济南,主要是企图攻占济南后,即可割断南北,占有 整个中原地区,进而图谋金陵,但是没料到被铁铉挫败,只好兵退北平 D.朱棣攻济南时,筑堤挡水,引河水灌城。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 但可惜计划失败,引发了燕军更加疯狂的攻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5分) (2)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上片第一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9.下片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少焉, 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苏轼《赤壁 (2)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周敦颐《爱莲 说》) (3)夕阳西下几时回? 小园香径独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由于铁铉机智灵敏善决疑狱,太祖朱元璋赐字“鼎石”。建文初年,他被任 命为山东参政。 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 城守军皆望风而溃,铁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从临邑赶到济南,偕盛庸、 宋参军等誓死守卫。 C.燕王朱棣连续三月攻打济南,主要是企图攻占济南后,即可割断南北,占有 整个中原地区,进而图谋金陵,但是没料到被铁铉挫败,只好兵退北平。 D.朱棣攻济南时,筑堤挡水,引河水灌城。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 但可惜计划失败,引发了燕军更加疯狂的攻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5 分) (2)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8—9 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上片第一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 分) 9.下片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少焉, ,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 (苏轼《赤壁 赋》) (2)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 (周敦颐 《爱莲 说》) (3)夕阳西下几时回? , 。小园香径独徘 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