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语文试题 2012.4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 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 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圈养/终成眷属堤坝/提心吊胆作祟/崇山峻岭 B.鸟瞰/不堪一击玷污/拈轻怕重模仿/装模作样 C.禅让/潺潺流水评估/怙恶不俊搪塞/敷衍塞责 D.媲美/鞭辟入里龃龉/咀嚼品味看守/看家本领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从药家鑫到李昌奎案,再到现在引发民间热议的吴英案,最近,废除死刑这一原本看起 来遥不可及的法律命题,开始在普通民众层面引起了争议。如果说几年前,废除死刑的观点 还被人道路以目的话,那么近几年来,“少杀、慎杀”的观点已陆续成为各地法院在实践中遵 循的原则,也在民众层面被逐步接受,不再被视为天方夜谭。 A.热议 B.遥不可及 C.道路以目 D.天方夜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代表们认为,政府只有不断改善民生,社会才能真正保持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 的幸福指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B.苹果是一家充满了乔布斯基因的公司,虽然也是一家完整的I公司,并不会因为乔布 斯的离开而轰然倒下,人亡政息不适应苹果。 C.林书豪在短短的时间里,连续掀起了篮球场上的传奇,在对阵猛龙的比赛当中得到27 分,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成为了他的狂热粉丝 D.3月4日,李长春来到广东代表团住地看望出席“两会”的广东代表,希望广东吸取 小悦悦事件的教训,在学雷锋活动中走在全国前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中常常将“树叶”写作“木叶”,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木叶”就自然 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第1页共14页
第 1 页 共 14 页 2012 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语文试题 2012.4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 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 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圈.养/终成眷.属 堤.坝/提.心吊胆 作祟./崇.山峻岭 B.鸟瞰./不堪.一击 玷.污/拈.轻怕重 模.仿/装模.作样 C.禅.让/潺.潺流水 评估./怙.恶不悛 搪塞./敷衍塞.责 D.媲.美/鞭辟.入里 龃.龉/咀.嚼品味 看.守/看.家本领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从药家鑫到李昌奎案,再到现在引发民间热议的吴英案,最近,废除死刑这一原本看起 来遥不可及的法律命题,开始在普通民众层面引起了争议。如果说几年前,废除死刑的观点 还被人道路以目的话,那么近几年来,“少杀、慎杀”的观点已陆续成为各地法院在实践中遵 循的原则,也在民众层面被逐步接受,不再被视为天方夜谭。 A.热议 B.遥不可及 C.道路以目 D.天方夜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代表们认为,政府只有不断改善民生,社会才能真正保持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 的幸福指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B.苹果是一家充满了乔布斯基因的公司,虽然也是一家完整的 IT 公司,并不会因为乔布 斯的离开而轰然倒下,人亡政息不适应苹果。 C.林书豪在短短的时间里,连续掀起了篮球场上的传奇,在对阵猛龙的比赛当中得到 27 分,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成为了他的狂热粉丝。 D.3 月 4 日,李长春来到广东代表团住地看望出席“两会”的广东代表,希望广东吸取 小悦悦事件的教训,在学雷锋活动中走在全国前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中常常将“树叶”写作“木叶”,这是为什么呢?______于是“木叶”就自然 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①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 是湿润的。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属性。 ③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④“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 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⑤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⑥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A.②⑤③⑥①④ B.⑤②①④③⑥ C.②⑤①③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白沙逸事 屈大均(清) ①白沙先生尝戴玉台巾,扶青玉杖,插花帽檐,往来山水之间,风流潇洒,油然自得。 身在万物之中,而心出万物之外,斯乃造化之徒。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所谓古之狂 者非耶。王青萝云:“白沙之学,从孔颜之乐而得。”然乐有虚实,颜子之乐实,曾点之乐虚, 白沙其得颜子之实者耶。 ②白沙初应聘至广,车由城南至藩台,观者数千万人,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市井妇孺 皆称为陈道统,其感人若是。其人身长八尺,面方而玉润,左脸有七黑子,如北斗状。耳长 贴垂,两目炯然如星,望而知为非常人。洪觉山云:“先生生相甚异,颡中双颅隆然若辅弼, 两耳旁各有黑子,左七类北斗,右六类南斗。噫,天之生有道君子,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 ③邓制府之于白沙,尝令本县月给白米一石,岁致僮仆二名。白沙辞之曰:“执事所称逋 野,诚隐逸士。如今日之赐,使逋、野受之,宜也。其不受,未见其让之过也。献章何敢自 列于古之名流哉?献章无寸善可以及人,有田二顷,耕之足以自养,未敢受赐于当道焉。自 列于古之名流,其怠于自修亦甚矣。”李副使又欲为买园池,亦辞之,其介如此。 ④嘉鱼李世卿,三从白沙,其始也居七月,继也一岁,又继则居二岁矣。某日,师弟子 相与登高望远,追逐云月,赋诗饮酒以为欢。至于何物而为道,何物而为学,白沙不言。曰: 吾以待世卿之自得也。”世意亦待意自得之也自思与世卿朝幻天所不意所未意煮此 心通褰往来之机失生化化之妙非见闻之所及煮将以待世贱深思而自很之非敢有爱于意也此自 沙深无爱世叟煮也。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 【注】①白沙:陈献章,广东新会人,明代思想家。②孔颜:孔子与弟子颜渊的并称。③逋、野:林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 图:描画 B.左七类北斗 类:类别 第2页共14页
第 2 页 共 14 页 ①至于“木”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 是湿润的。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属性。 ③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④“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 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⑤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⑥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A.②⑤③⑥①④ B.⑤②①④③⑥ C.②⑤①③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9 题。 白沙①逸事 屈大均(清) ①白沙先生尝戴玉台巾,扶青玉杖,插花帽檐,往来山水之间,风流潇洒,油然自得。 身在万物之中,而心出万物之外,斯乃造化之徒。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所谓古之狂 者非耶。王青萝云:“白沙之学,从孔颜②之乐而得。”然乐有虚实,颜子之乐实,曾点之乐虚, 白沙其得颜子之实者耶。 ②白沙初应聘至广,车由城南至藩台,观者数千万人,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市井妇孺 皆称为陈道统,其感人若是。其人身长八尺,面方而.玉润,左脸有七黑子,如北斗状。耳长 贴垂,两目炯然如星,望而.知为非常人。洪觉山云:“先生生相甚异,颡中双颅隆然若辅弼, 两耳旁各有黑子,左七类.北斗,右六类南斗。噫,天之.生有道君子,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 ③邓制府之于白沙,尝令本县月给白米一石,岁致.僮仆二名。白沙辞之曰:“执事所称.逋、 野 ③,诚隐逸士。如今日之赐,使逋、野受之,宜也。其不受,未见其让之过也。献章何敢自 列于古之名流哉?献章无寸善可以及人,有田二顷,耕之足以自养,未敢受赐于当道焉。自 列于古之名流,其怠于.自修亦甚矣。”李副使又欲为买园池,亦辞之,其介如此。 ④嘉鱼李世卿,三从白沙,其始也居七月,继也一岁,又继则居二岁矣。某日,师弟子 相与登高望远,追逐云月,赋诗饮酒以.为欢。至于何物而为道,何物而为学,白沙不言。曰: “吾以待世卿之.自得也。”世卿曰吾亦待吾自得之也白沙曰吾与世卿朝夕无所不言所未言者此 心通塞往来之机生生化化之妙非见闻之所及者将以待世卿深思而自得之非敢有爱于言也此白 沙深于爱世卿者也。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 【注】①白沙:陈献章,广东新会人,明代思想家。②孔颜:孔子与弟子颜渊的并称。③逋、野:林逋、 魏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 图:描画 B.左七类.北斗 类:类别
岁致僮仆二名 致:给予 D.执事所称逋、野 称:赞扬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 赋诗饮酒以为欢 B.其怠于自修亦甚矣 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 C.面方而玉润 望而知为非常人 D.天之生有道君子 吾以待世卿之自得也 7.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白沙先生尝戴玉台巾,扶青玉杖,插花帽檐,往来山水之间。 B.身在万物之中,而心出万物之外,斯乃造化之徒 C.执事所称逋、野,诚隐逸士 D.如今日之赐,使逋、野受之,宜也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白沙先生风流潇洒、自然随性,只能通过精神感知的方法认识他。 B.白沙先生面相奇特,洪觉山因此发出有道君子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的感慨 C.邓制府、李副使给了白沙先生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先生诚恳地表示了谢意 D.李世卿三次从学白沙先生,白沙先生在教授他时,很注重让世卿自我领悟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世卿曰吾亦待吾自得之也白沙曰吾与世卿朝夕无所不言所未言者 此心通塞往来之机生生化化之妙非见闻之所及者将以待世卿深思 而自得之非敢有爱于言也此白沙深于爱世卿者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市井妇孺皆称为陈道统,其感人若是。(3分) ②有田二顷,耕之足以自养,未敢受赐于当道焉。(3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梅花落:乐曲名。 (1)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3分) (2)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求之不得 优哉游哉, (《诗经》)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第3页共14页
第 3 页 共 14 页 C.岁致.僮仆二名 致:给予 D.执事所称.逋、野 称:赞扬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 赋诗饮酒以.为欢 B.其怠于.自修亦甚矣 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 C.面方而.玉润 望而.知为非常人 D.天之.生有道君子 吾以待世卿之.自得也 7.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白沙先生尝戴玉台巾,扶青玉杖,插花帽檐,往来山水之间。 B.身在万物之中,而心出万物之外,斯乃造化之徒。 C.执事所称逋、野,诚隐逸士 D.如今日之赐,使逋、野受之,宜也。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白沙先生风流潇洒、自然随性,只能通过精神感知的方法认识他。 B.白沙先生面相奇特,洪觉山因此发出有道君子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的感慨。 C.邓制府、李副使给了白沙先生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先生诚恳地表示了谢意。 D.李世卿三次从学白沙先生,白沙先生在教授他时,很注重让世卿自我领悟。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 分) 世 卿 曰 吾 亦 待 吾 自 得 之 也 白 沙 曰 吾 与 世 卿 朝 夕 无 所 不 言 所 未 言 者 此 心 通 塞 往 来 之 机 生 生 化 化 之 妙 非 见 闻 之 所 及 者 将 以 待 世 卿 深 思 而自得之非敢有爱于言也此白沙深于爱世卿者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市井妇孺皆称为陈道统,其感人若是。(3 分) ②有田二顷,耕之足以自养,未敢受赐于当道焉。(3 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梅花落:乐曲名。 (1)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3 分) (2)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求之不得,_________。优哉游哉,_________。(《诗经》)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如是 而已。(韩愈《师说》)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大巧若拙 朱良志 ①拙道,即天道,大巧若拙,体现了崇尚自然的中国哲学思想。“大巧若拙”由老子提出 人的一生必然会追求巧,巧,即技巧、技能。老子所说的巧,却不是一般的巧,一般的巧是 凭借人工可以达到的,而大巧作为最高的巧,是对一般巧的超越,它是绝对的巧、完美的巧。 大巧就是不巧,故老子以“拙”来表达。 ②老子为什么将笨拙的状态作为最高、最完美的巧?这涉及到老子关于天工和人为关系 的思想。老子认为,最高的巧,就是不巧,不巧之巧,可以称之为“天巧”,自然而然,不劳 人为。从人的技术性角度看,它是笨拙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从天的角度看,它又蕴 涵着不可逾越的美感,它是道之巧,有纯全之美。在老子看来,一般意义上的技术之巧,其 实是真正的拙劣,是小巧,是出自人机心的巧。机心即伪饰,伪饰即不能自然而然。如果说 它有什么巧的话,也是局部的巧、矫情的巧。这样的巧是对自然状态的破坏,也是对人和谐 生命的破坏 ③大巧若拙,强调的是素朴纯全的美,自然天成,不强为,无机心,不造作,朴素而不 追求浮华。如《二十四诗品·冲淡》中所说的:“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那就是:不刻意求取,一刻意即落有为,一有为就破坏物我之间玲珑微妙的契会,破坏冲和 淡雅的意致。放弃目的、理智、欲望的追求,也即放弃对“巧”的追求。诗人是以心去“遇 一无意乎相求,不期然相遇,而不是去“即”一一孜孜以追求。拙,在老子看来,就是素 朴。道家认为,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④大巧若拙,突出了中国哲学以天为徒(徒:同类)的思想。在老子的宇宙论思想中, 赋予天一一自然作为创造性本体的特性,老子哲学中的天取代了原始宗教中的至上神地位, 成为人的文化创造永恒的范本。老子大巧若拙的思想,就是要回到天的角度来讨论问题,从 天的角度寻找智慧的根源、生生的根源 ⑤大巧若拙,突出了道家哲学在其源头就存在的“反智主义”倾向。老子说:“慧智出, 有大伪。”在老子看来,人企图运用知识改变世界,是一种愚蠢的文化冲动。老子强调拙,是 因机心流行、文明发展所带来的虚伪性而提出的。老子看透了五色、五味、五声等对人的真 性破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他倡导一种自然而然的哲学。老子时代的繁 缛虚华当然和现今无法相比,但相对而言,那个时代也有了很高的文明。文明所带来的虚荣 奢华席卷着这个时期,声色犬马之乐,虚与委蛇之势,乃至繁缛的礼节,巧言令色的风行, 第4页共14页
第 4 页 共 14 页 (陶渊明《桃花源记》) (3)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如是 而已。(韩愈《师说》)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大巧若拙 朱良志 ①拙道,即天道,大巧若拙,体现了崇尚自然的中国哲学思想。“大巧若拙”由老子提出。 人的一生必然会追求巧,巧,即技巧、技能。老子所说的巧,却不是一般的巧,一般的巧是 凭借人工可以达到的,而大巧作为最高的巧,是对一般巧的超越,它是绝对的巧、完美的巧。 大巧就是不巧,故老子以“拙”来表达。 ②老子为什么将笨拙的状态作为最高、最完美的巧?这涉及到老子关于天工和人为关系 的思想。老子认为,最高的巧,就是不巧,不巧之巧,可以称之为“天巧”,自然而然,不劳 人为。从人的技术性角度看,它是笨拙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从天的角度看,它又蕴 涵着不可逾越的美感,它是道之巧,有纯全之美。在老子看来,一般意义上的技术之巧,其 实是真正的拙劣,是小巧,是出自人机心的巧。机心即伪饰,伪饰即不能自然而然。如果说 它有什么巧的话,也是局部的巧、矫情的巧。这样的巧是对自然状态的破坏,也是对人和谐 生命的破坏。 ③大巧若拙,强调的是素朴纯全的美,自然天成,不强为,无机心,不造作,朴素而不 追求浮华。如《二十四诗品·冲淡》中所说的:“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那就是:不刻意求取,一刻意即落有为,一有为就破坏物我之间玲珑微妙的契会,破坏冲和 淡雅的意致。放弃目的、理智、欲望的追求,也即放弃对“巧”的追求。诗人是以心去“遇” ——无意乎相求,不期然相遇,而不是去“即”——孜孜以追求。拙,在老子看来,就是素 朴。道家认为,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④大巧若拙,突出了中国哲学以天为徒(徒:同类)的思想。在老子的宇宙论思想中, 赋予天——自然作为创造性本体的特性,老子哲学中的天取代了原始宗教中的至上神地位, 成为人的文化创造永恒的范本。老子大巧若拙的思想,就是要回到天的角度来讨论问题,从 天的角度寻找智慧的根源、生生的根源。 ⑤大巧若拙,突出了道家哲学在其源头就存在的“反智主义”倾向。老子说:“慧智出, 有大伪。”在老子看来,人企图运用知识改变世界,是一种愚蠢的文化冲动。老子强调拙,是 因机心流行、文明发展所带来的虚伪性而提出的。老子看透了五色、五味、五声等对人的真 性破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他倡导一种自然而然的哲学。老子时代的繁 缛虚华当然和现今无法相比,但相对而言,那个时代也有了很高的文明。文明所带来的虚荣 奢华席卷着这个时期,声色犬马之乐,虚与委蛇之势,乃至繁缛的礼节,巧言令色的风行
等等。其实,这也可以说是‘欲望的时代”,重视人的欲望享受,将世界客体化、对象化、异 己化。老子反思这样的“流行文化”,这样的所谓文明,是不是符合人的真性?老子提倡的“为 腹”,如王弼说:“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就是融于世界中,与世界悠游,不是 靠机心去破坏这个世界,而是与世界同在,以“大是懵懂”的智慧滋养生命。 ⑥守拙的哲学,是一种存在之道,它促进了中国人关于人的存在状况的思考。“拙”是人 的本性,是人的本来面目,一切技巧都是为了某种欲望而启动的破坏本性的行为。人的本性 是生活在“拙”的状态中,而不是在巧中展示的,不是在绚烂的色相世界中展示的 ⑦守拙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比如,陶渊明不仅以其诗垂范后世,而且也以他的人格风标 衣被百世,这并不在于他选择了退隐,不为官,而在于他树立了一种本然素朴的精神风范。“开 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去的是他生命的园田。并不是农耕牧歌更适合他,而是自然率真 的境界更适合他的生命栖居 ⑧大巧若拙,明道若昧,见小若明,糊涂中有聪明,痴心中有智慧 (选自《中国美学十五讲》,有删改) 12一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 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一般的巧凭借人工可以达到,大巧也可以通过不断努力来达到纯全之美。 B.要达到物我之间的契合无间就要放弃对巧的刻意求取、孜孜追求。 C.老子所说的巧,不是一般的巧,但是却包含了一般的巧的内涵 D.“反智主义”倾向就是指反对人运用知识去改变世界,用机心去破坏世界。 E.“守拙”即守住人的本性,在色相世界中展示自己的行为与“守拙”是相悖的。 13.在人们的艺术欣赏和追求里都体现了不同的哲学思想,下列现象,不符合“大巧若拙” 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对枯藤、残荷、老木、顽石的欣赏 B.人们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容一个人的美 C.中国书法理论提倡“生”,反对“熟”。 D.西方园林多几何构制,讲求典雅、华丽、严整。 14.本文阐述了“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请分点概述这种哲学思想的基本主张。(4分) 15.为什么老子会认为“慧智(聪慧机智)出,有大伪(虚伪欺诈)”?请根据上下文作答。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 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谁偷走了我的影子 第5页共14页
第 5 页 共 14 页 等等。其实,这也可以说是‘欲望的时代”,重视人的欲望享受,将世界客体化、对象化、异 己化。老子反思这样的“流行文化”,这样的所谓文明,是不是符合人的真性?老子提倡的“为 腹”,如王弼说:“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就是融于世界中,与世界悠游,不是 靠机心去破坏这个世界,而是与世界同在,以“大是懵懂”的智慧滋养生命。 ⑥守拙的哲学,是一种存在之道,它促进了中国人关于人的存在状况的思考。“拙”是人 的本性,是人的本来面目,一切技巧都是为了某种欲望而启动的破坏本性的行为。人的本性 是生活在“拙”的状态中,而不是在巧中展示的,不是在绚烂的色相世界中展示的。 ⑦守拙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比如,陶渊明不仅以其诗垂范后世,而且也以他的人格风标 衣被百世,这并不在于他选择了退隐,不为官,而在于他树立了一种本然素朴的精神风范。“开 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去的是他生命的园田。并不是农耕牧歌更适合他,而是自然率真 的境界更适合他的生命栖居。 ⑧大巧若拙,明道若昧,见小若明,糊涂中有聪明,痴心中有智慧。 (选自《中国美学十五讲》,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项 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一般的巧凭借人工可以达到,大巧也可以通过不断努力来达到纯全之美。 B.要达到物我之间的契合无间就要放弃对巧的刻意求取、孜孜追求。 C.老子所说的巧,不是一般的巧,但是却包含了一般的巧的内涵。 D.“反智主义”倾向就是指反对人运用知识去改变世界,用机心去破坏世界。 E.“守拙”即守住人的本性,在色相世界中展示自己的行为与“守拙”是相悖的。 13.在人们的艺术欣赏和追求里都体现了不同的哲学思想,下列现象,不符合“大巧若拙” 的一项是(3 分) A.人们对枯藤、残荷、老木、顽石的欣赏。 B.人们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容一个人的美。 C.中国书法理论提倡“生”,反对“熟”。 D.西方园林多几何构制,讲求典雅、华丽、严整。 14.本文阐述了“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请分点概述这种哲学思想的基本主张。(4 分) 15.为什么老子会认为“慧智(聪慧机智)出,有大伪(虚伪欺诈)”?请根据上下文作答。 (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 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谁偷走了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