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 实践愈有效,就愈能被广大教师所运用,其应用价值也就 愈强。而无论是理论系统还是操作系统,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 标: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热爱专业教 育,给予他们在教育教学及整个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功的知识和 能力。 四、语文课程/教学论的内容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 联系 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学科体系有两项具体任务:一是根 据学科研究的对象确定学科内容的基本要素,二是找出各要素 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核心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的内在联 系,然后按照这些固有的本质的内在联系,把这些要素组合成 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稳定结构。目前各师范院校使用的各种不同 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教材,主要的不是内容不同,而是体系 不同。 究竟怎样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教材体系呢?大家 都在探索,有多种设计方案。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改造》 一文中说:“教学做合一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 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我 们对陶行知先生教导的体会是:(1)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是教法与学法的共同依据,(2)学法是教法的依据,(3)教法 是学法的示范。陶行知先生的话能够统一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 ①《陶行知文集》,第471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
6 器。 实践愈有效,就愈能被广大教师所运用,其应用价值也就 愈强。而无论是理论系统还是操作系统,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 标: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热爱专业教 育,给予他们在教育教学及整个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功的知识和 能力。 四、语文课程/教学论的内容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 联系 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学科体系有两项具体任务:一是根 据学科研究的对象确定学科内容的基本要素,二是找出各要素 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核心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的内在联 系,然后按照这些固有的本质的内在联系,把这些要素组合成 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稳定结构。目前各师范院校使用的各种不同 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教材,主要的不是内容不同,而是体系 不同。 究竟怎样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教材体系呢?大家 都在探索,有多种设计方案。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改造》 一文中说:“教学做合一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 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①我 们对陶行知先生教导的体会是:(1)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是教法与学法的共同依据,(2)学法是教法的依据,(3)教法 是学法的示范。陶行知先生的话能够统一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 ① 《陶行知文集》,第 471 页,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践、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员的智能结构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 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体现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其基本理论 “不是拿事物来附和自己的概念”,而是“拿自己的概念去符 合事物”。所以,我们把“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作为构建教 材体系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内在逻辑线索。 那么,那些实践着的语文教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首先 要在理论层面上,认识语文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树立语 文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其次要在实践层面上,把握语文课 程/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原则要求,掌握识字写字、阅读作文、 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还要站在教育哲 学的高度,认识语文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 语文教育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研究教师自身的教学 活动和个性发展。 五、“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 我们设计和编写的《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材,就是依据 “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这条线索来选择和组织材料的。全书 的理论系统和技能训练序列,按照一个未来的语文教师或在职 的语文教师掌握和发展语文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实 际过程来安排序列的。其概要如下: 第一章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学习和研究,认识语文课程/教学论的实质,明确学科的 任务和学习研究方法。 第二章语文课程/教学的发展演变。通过学习和研究,树 1
7 践、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员的智能结构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 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体现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其基本理论 “不是拿事物来附和自己的概念”,而是“拿自己的概念去符 合事物”。所以,我们把“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作为构建教 材体系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内在逻辑线索。 那么,那些实践着的语文教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首先 要在理论层面上,认识语文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树立语 文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其次要在实践层面上,把握语文课 程/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原则要求,掌握识字写字、阅读作文、 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还要站在教育哲 学的高度,认识语文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 语文教育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研究教师自身的教学 活动和个性发展。 五、“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 我们设计和编写的《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材,就是依据 “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这条线索来选择和组织材料的。全书 的理论系统和技能训练序列,按照一个未来的语文教师或在职 的语文教师掌握和发展语文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实 际过程来安排序列的。其概要如下: 第一章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学习和研究,认识语文课程/教学论的实质,明确学科的 任务和学习研究方法。 第二章语文课程/教学的发展演变。通过学习和研究,树
立语文教育史观。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欲知大道必先 明史。鉴往可以知今,溯其渊源才能察其流向。 第三章语文课程/教学的性质和目标。通过学习和研究, 认识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性质和重要地位,掌握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分析认识的方法。 第四、五章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指课 程/教学结构的编制,包括课程/教学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和 具体课程/教学的编制。本书只涉及具体的语文课程/教学结 构的编制。在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语文教学设计, 涉及语文教学中的目标明确、内容安排、方法选择、过程构成、 评价组织等等。 第六、七章语文课程/教学实施。研究语文教学五个领域 的教学实施,即分别研究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与写 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重点研究这些教学活动的具体操 作问题。 第八章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通过 学习和研究,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及相互关系的变化,认识教学过程的运动状态和发展变化;重 点研究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要从哪些方面发展自身。 为使本书同时成为一个操作系统,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讨 论、作业、课外实践活动,每章之后设“思考与练习”。 就这门学科来说,没有实践活动训练,是无法让学生掌握 ①《培根论说文集》,第72页,水天同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8
8 立语文教育史观。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①欲知大道必先 明史。鉴往可以知今,溯其渊源才能察其流向。 第三章语文课程/教学的性质和目标。通过学习和研究, 认识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性质和重要地位,掌握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分析认识的方法。 第四、五章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指课 程/教学结构的编制,包括课程/教学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和 具体课程/教学的编制。本书只涉及具体的语文课程/教学结 构的编制。在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语文教学设计, 涉及语文教学中的目标明确、内容安排、方法选择、过程构成、 评价组织等等。 第六、七章语文课程/教学实施。研究语文教学五个领域 的教学实施,即分别研究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与写 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重点研究这些教学活动的具体操 作问题。 第八章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通过 学习和研究,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及相互关系的变化,认识教学过程的运动状态和发展变化;重 点研究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要从哪些方面发展自身。 为使本书同时成为一个操作系统,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讨 论、作业、课外实践活动,每章之后设“思考与练习”。 就这门学科来说,没有实践活动训练,是无法让学生掌握 ① 《培根论说文集》,第 72 页,水天同译,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
实际教学能力的。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我们要通过 实践训练活动,把单一的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主动发展 的生动活泼的“学堂”,变成师生共同研讨的“论坛”,把语文 课程/教学论中的原理,运用于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包括: (1)制订学期教学计划:(2)制订单元教学设计;(3)制订 篇章教学设计,编写课时教案;(4)通过观摩教学和模拟试教 活动,把握识字和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说教学、 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5)语文试卷的编拟,评分和讲 析;(6)语文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 作业批改和课堂板书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化 教学手段的能力等。 在经历了跋涉的艰辛和岐路的困惑之后,才真正看清了距 离目标的遥远。于今决定出版此书的目的在于:见见世面,以 便能更好地探求。孤陋寡闻顶多只能是一孔之见的固执,浅尝 辄止顶多只能有轻浮浅薄的猎奇。只有将自己的点点滴滴汇入 波涛滚滚的大潮,才会感受到共同事业的汹涌澎湃之势,才能 获得继续探求的动力。 谨以此求教于同仁。 编者2002年2月27日
9 实际教学能力的。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我们要通过 实践训练活动,把单一的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主动发展 的生动活泼的“学堂”,变成师生共同研讨的“论坛”,把语文 课程/教学论中的原理,运用于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包括: (1)制订学期教学计划;(2)制订单元教学设计;(3)制订 篇章教学设计,编写课时教案;(4)通过观摩教学和模拟试教 活动,把握识字和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说教学、 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5) 语文试卷的编拟,评分和讲 析;(6) 语文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 作业批改和课堂板书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化 教学手段的能力等。 在经历了跋涉的艰辛和岐路的困惑之后,才真正看清了距 离目标的遥远。于今决定出版此书的目的在于:见见世面,以 便能更好地探求。孤陋寡闻顶多只能是一孔之见的固执,浅尝 辄止顶多只能有轻浮浅薄的猎奇。只有将自己的点点滴滴汇入 波涛滚滚的大潮,才会感受到共同事业的汹涌澎湃之势,才能 获得继续探求的动力。 谨以此求教于同仁。 编者 2002 年 2 月 27 日
第一章语文课程/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教学是什么”、“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样教 学”,这是教育学经常讨论的四个问题。“教学是什么”侧重研 究教学的本质问题,“为什么教学”侧重研究教学目标问题, “教学什么”侧重研究教学内容问题,“怎样教学”侧重研究 教育培养人的形式或途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课程(论)和教 学(论)问题。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宝库,有许多关于“教学是 什么”、“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样教学”的论述。这 些论述虽未形成系统完整的语文课程/教学论,但语文课程研 究和语文教学研究已初见端倪。20世纪语文单独设科后,我 国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研究迅速经过萌芽、发展阶段,走向兴 盛时期。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研究也日渐深入,进入到语文课 程(论)与教学(论)统一时期。从一般课理论和我国语文课 程(论)和教学(论)研究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明确语文课程 /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把握其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第一节课程(论)和教学(论) 语文课程/教学论和一般课程/教学论之间是个性和共 性的关系,一般课程/教学论是从具体的学科课程/教学中抽 象概括出来的,而语文学科课程/教学论则是一般课程/教学 论的基本原理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明了一般课程(论)
10 第一章 语文课程/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教学是什么”、“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样教 学”,这是教育学经常讨论的四个问题。“教学是什么”侧重研 究教学的本质问题,“为什么教学”侧重研究教学目标问题, “教学什么”侧重研究教学内容问题,“怎样教学”侧重研究 教育培养人的形式或途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课程(论)和教 学(论)问题。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宝库,有许多关于“教学是 什么”、“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样教学”的论述。这 些论述虽未形成系统完整的语文课程/教学论,但语文课程研 究和语文教学研究已初见端倪。20 世纪语文单独设科后,我 国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研究迅速经过萌芽、发展阶段,走向兴 盛时期。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研究也日渐深入,进入到语文课 程(论)与教学(论)统一时期。从一般课理论和我国语文课 程(论)和教学(论)研究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明确语文课程 /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把握其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第一节 课程(论)和教学(论) 语文课程/教学论和一般课程/教学论之间是个性和共 性的关系,一般课程/教学论是从具体的学科课程/教学中抽 象概括出来的,而语文学科课程/教学论则是一般课程/教学 论的基本原理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明了一般课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