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前化雪电子兼黄 新最大季化季化王季院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使用的教材:《分析化学》(第五版)武汉大学主编 教学参考书: 教学课时安排:共18周每周3学时共54学时 1.第一章绪论(4学时) 2.第二章分析试样采集与制备(2学时) 3.第三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6学时) 4.第四章分析化学中的质量控制(2学时) 5.第五章酸碱滴定法(8学时) 6.第六章络合滴定法(10学时) 7.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6学时) 8.第八章重量分析法(4学时) 9.第九章沉淀滴定法(2学时) 10.第十章吸光光度法(6学时) 11.第十一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4学时)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使用的教材:《分析化学》(第五版) 武汉大学主编 教学参考书: 教学课时安排:共 18 周 每周 3 学时 共 54 学时 1. 第一章 绪论(4 学时) 2. 第二章 分析试样采集与制备(2学时) 3.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6 学时) 4. 第四章 分析化学中的质量控制(2 学时) 5.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8 学时) 6.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10学时) 7.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6 学时) 8. 第八章 重量分析法(4 学时) 9. 第九章 沉淀滴定法(2 学时) 10.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6学时) 11.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4 学时)
多折化季电子最素 新服大雪化季化工零就 论 §1.1概述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是研究测定物质组成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关理论的科学 其他定义:HA.Laitinen:化学表征与测量的科学。 欧洲化学联合会(FECS)化学部(DAC)定义:“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 仪器、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组成的信息的科学。” 2、任务: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定性分析 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定量分析 确定物质的结构 结构分析 3、作用 a21世纪是生命和信息科学的世纪,科技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要求分析化学尽 可能快速、全面和准确地提供丰富地信息和有用的数据, b.现代分析化学正在把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精密仪器制 造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 C,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国防建设等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d.在各学科的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的眼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社会 其他科学技术领域 (社会需要 研究与发 (分析问题】 应用领域: 分析化学 环境分析 食品分析生化分析 药物分析 临床分析 材料分析 毒物分析 法医分析 地质分析 星际分析 在线分析 表面分析 分析化学对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对工业生产、人类健康领域和环境保护中质量控制 系统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环境分析:分析化学在更低浓度水平上和更复杂基质中检测和在分子水平上分析的能 力,能够鉴别出环境样品中更多的组分,从而提供对即将发生的对人类和生物群的环境 威胁或危害的早期预报 分析化学发展简史 人类有科学就有化学,化学从分析化学开始。 1661 Boyle "The Sceptional Chemistry' Lavoisier 发明天平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社会 其他科学技术领域 分析化学 绪 论 §1.1 概述 一、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是研究测定物质组成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关理论的科学。 其他定义:H.A.Laitinen:化学表征与测量的科学。 欧洲化学联合会(FECS)化学部(DAC)定义:“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 仪器、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组成的信息的科学。” 2、任务: 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定性分析 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定量分析 确定物质的结构 结构分析 3、 作用: a. 21 世纪是生命和信息科学的世纪,科技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要求分析化学尽 可能快速、全面和准确地提供丰富地信息和有用的数据。 b. 现代分析化学正在把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精密仪器制 造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 c. 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国防建设等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d. 在各学科的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的眼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社会需要 研究与发展 分析问题 应用领域: 环境分析 食品分析 生化分析 药物分析 临床分析 材料分析 毒物分析 法医分析 地质分析 星际分析 在线分析 表面分析 分析化学对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对工业生产、人类健康领域和环境保护中质量控制 系统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环境分析:分析化学在更低浓度水平上和更复杂基质中检测和在分子水平上分析的能 力,能够鉴别出环境样品中更多的组分,从而提供对即将发生的对人类和生物群的环境 威胁或危害的早期预报。 二、 分析化学发展简史 人类有科学就有化学,化学从分析化学开始。 1661 Boyle “The Sceptional Chemistry” Lavoisier 发明天平
台新化雪业器最量 新腰女雪化季化工学院 1841 Fresenius定性分析导论定量分析导论 1885/1886Mohr 化学分析滴定法专论 1862 Fresenius“Zeitschrift fur analystische Chemie"-第一本分析化学杂志 1874 英国Analyst 1887 美国 Analytical Chemistry-一第一本物理化学杂志问世 1894 Ostward“分析化学科学基础”莫定经典分析的科学基础 三次重大变革: 经典分析化学:19世纪末一20世纪30年代 溶液中四大平衡理论,使分析化学从一门技术转变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近代分析化学:20世纪30年代一70年代 开创了仪器分析的新时代 一物理方法大发展 现代分析化学:20世纪70年代一现代 以计算机应用谓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 也提出了更多的课颗和要求 在确定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基础上,提供物质更全面的信总。因此, 些新技术和新方法 也就应运而生。 进展:常量(1%)→微量(0.01%~1%)一痕量(<0.01% 常量一 一微量及微粒分析 静态一快速反应追踪分析 组成 一形态分析 宏观组分 一一微观结构分析 破坏试样一一一活体内(in vivo)、原位分析:无损分析 总体一一一微区表面分析及逐层分析 离线(offline)一在线(on line)、小实时(real time)) 总趋势:向快速、准确、灵敏度高(达原子级、分子级水平)、选择性好(复杂体系)的 方向发展。向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仪器联用(色质谱联用、与计算机联用) 等纵深方向发展。 三、分析方法的分类 1、按任务分:结构分析组成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2、按研究对象分: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按试样用量和操作方法分: 常量分析 0.1克 >10毫升 半微量分析0.01-0.1克 1-10毫升 微量分析 0.1-10毫克 0.01-1毫升 超微量分析<0.1毫克 <0.01毫升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 1841 Fresenius 定性分析导论 定量分析导论 1885/1886 Mohr 化学分析滴定法专论 1862 Fresenius “Zeitschrift fur analystische Chemie”―第一本分析化学杂志 1874 英国 Analyst 1887 美国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一本物理化学杂志问世 1894 Ostward “分析化学科学基础”奠定经典分析的科学基础 三次重大变革: 经典分析化学:19 世纪末-20 世纪 30 年代 溶液中四大平衡理论,使分析化学从一门技术转变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近代分析化学: 20 世纪 30 年代-70 年代 开创了仪器分析的新时代――物理方法大发展 现代分析化学: 20 世纪 70 年代-现代 以计算机应用谓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 也提出了更多的课题和要求 在确定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基础上,提供物质更全面的信息。因此,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 也就应运而生。 进展:常量(>1%)→微量(0.01%~1%)→痕量(<0.01%); 常量―――微量及微粒分析 静态―快速反应追踪分析 组成―――形态分析 宏观组分―――微观结构分析 破坏试样―――活体内(in vivo)、原位分析;无损分析 总体―――微区表面分析及逐层分析 离线(off line)→在线(on line)、实时(real time); 总趋势: 向快速、准确、灵敏度高(达原子级、分子级水平)、选择性好(复杂体系)的 方向发展。向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仪器联用(色-质谱联用、与计算机联用) 等纵深方向发展。 三、分析方法的分类 1、按任务分:结构分析 组成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2、按研究对象分: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按试样用量和操作方法分: 常量分析 >0.1 克 >10 毫升 半微量分析 0.01-0.1 克 1-10 毫升 微量分析 0. 1-10 毫克 0.01-1 毫升 超微量分析 <0. 1 毫克 <0.01 毫升
多折化季电子最素 新服大雪化季化工零就 4、按方法原理分千化学分析法「重量分析法 酸碱滴定法(酸碱、络合、沉淀、氧化还原)】 仪器分析法: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热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分类示意图 (光化学分析)》 配位酸碱 气电化学分析) 远淀了 、滴定分析 氧化还 基础一发展 (色谱分析 (重量分析 务精 (质谱分析) 分析化学 、热分析 常量分析 微量、痕量分析 【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又分为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1)重量分析法:通过化学反应及一系列操作步骤将试样中的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具有 固定化学组成的化合物,然后通过称量该化合物的质量求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2)滴定分析法:将己知浓度的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使其与待测组分发生反应,直 到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加入试剂的浓度和加入的准确体积,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这样的分析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又称容量分析法)。 依据反应类型的不同,滴定分析法又分为酸碱滴定法、配位(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 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3)滴定分析与重量分析的异同点: 共同点:适于测定高含量或中含量的组分,即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在%以上,方法 准确度高: 不同点:滴定分析操作简便,快速,仪器设备简单,实用性强。方法相对误差为02%。 重量分析法操作烦琐,分析速度慢,耗时多,其准确度比较高,有一些测定仍以重量分析为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 4、 按方法原理分:化学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酸碱滴定法(酸碱、络合、沉淀、氧化还原) 仪器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热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分类示意图 酸碱 配位 沉淀 氧化还原 滴定分析 重量分析 化学 分析 仪器 分析 基础发展 分析化学 常量分析 微量、痕量分析 质谱分析 热分析 电化学分析 光化学分析 色谱分析 Ⅰ 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又分为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1)重量分析法:通过化学反应及一系列操作步骤将试样中的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具有 固定化学组成的化合物,然后通过称量该化合物的质量求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2)滴定分析法:将已知浓度的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使其与待测组分发生反应,直 到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加入试剂的浓度和加入的准确体积,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这样的分析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又称容量分析法)。 依据反应类型的不同,滴定分析法又分为酸碱滴定法、配位(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 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3)滴定分析与重量分析的异同点: 共同点:适于测定高含量或中含量的组分,即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在 1%以上,方法 准确度高; 不同点:滴定分析操作简便,快速,仪器设备简单,实用性强。方法相对误差为 0.2%。 重量分析法操作烦琐,分析速度慢,耗时多,其准确度比较高,有一些测定仍以重量分析为
分将化季电子章常 新腰大零化季化工零就 标准方法 Ⅱ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化学、电化学、热、 磁、声等)需要精密仪器 5、其他特殊命名的方法 仲裁分析、例行分析、微区分析、表面分析、在线分析等。 四、分析化学在各学科中的作用及研究近况简介 1、在各学科中发挥的作用 美国科学院350多位专家综合出版的《0 pportunities in Chemistry》(化学中的机会) ~书中指出,分析化学在推动我们弄清环境中的化学问题起着关键作用,并认为在认识环境 过程及保护环境中,分析化学将与反应动力学起若“核心”作用。 例如:分析、检测环境污染物,为环境评估、决策提供依据 2、最新研究成果简介 五、本课程的特点及要求 §1.2滴定分析概述 一,滴定分析方法及其特点 滴定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中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将一种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称为标准溶被)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时为止,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 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或称容量分析法)。 方法特点: 1.加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 2.此法适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各种物质的测定 3.该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4.用途广泛。 二.基本术语 标准溶液(standardotion):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滴定(titration上滴加标准溶液的操作过程. 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 滴定终点(end point)): 终点误差(end point error)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5 标准方法 Ⅱ 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化学、电化学、热、 磁、声等)需要精密仪器; 5、 其他特殊命名的方法 仲裁分析、例行分析、微区分析、表面分析、在线分析等。 四、分析化学在各学科中的作用及研究近况简介 1、在各学科中发挥的作用 美国科学院 350 多位专家综合出版的《Opportunities in Chemistry》(化学中的机会) 一书中指出,分析化学在推动我们弄清环境中的化学问题起着关键作用,并认为在认识环境 过程及保护环境中,分析化学将与反应动力学起着“核心”作用。 例如: 分析、检测环境污染物,为环境评估、决策提供依据 . 2、 最新研究成果简介 五、本课程的特点及要求 §1.2 滴定分析概述 一. 滴定分析方法及其特点 滴定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中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将一种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称为标准溶被)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 直到化学反应完全时为止, 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 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 这种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或称容量分析法) 。 方法特点: 1. 加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 2. 此法适于组分含量在 1%以上各种物质的测定; 3. 该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4.用途广泛。 二. 基本术语 标准溶液( standard solution): 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滴定( titration ): 滴加标准溶液的操作过程. 化学计量点( stoichiometric point) :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 滴定终点( end point): 终点误差( end point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