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 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 主要讲五个问题: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军民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 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 主要讲五个问题: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中国军民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大陆政策”: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走 向了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早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确定了对外扩张的政策。 “东方会议”和《对华政策纲要》:1927年6月,日 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了一份秘密奏折,宣称: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 征服支那。”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 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31年6月日本军部 制定了解决满蒙问题的方针大纲,确定了采取军事行动, 占领满蒙的军事方针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 “大陆政策”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走 向了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早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确定了对外扩张的政策。 ◼ “东方会议”和《对华政策纲要》:1927年6月,日 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了一份秘密奏折,宣称: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 征服支那。”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 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31年6月日本军部 制定了解决满蒙问题的方针大纲,确定了采取军事行动, 占领满蒙的军事方针
2、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日本加紧实施 其既定的侵华政策。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 东军借口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 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东北军按蒋介石不抵抗 方针,不战自退。1932年2月,东北全部沦陷。 “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 列的事端,向中国提出了使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 求,接着日本又策动华北五省即河北、察哈尔、 绥远、山西、山东,还有两市北平和天津搞所谓 的防共自治运动,这就是华北事变。 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对日不抵抗
2、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日本加紧实施 其既定的侵华政策。 ◼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 东军借口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 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东北军按蒋介石不抵抗 方针,不战自退。1932年2月,东北全部沦陷。 ◼ “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 列的事端,向中国提出了使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 求,接着日本又策动华北五省即河北、察哈尔、 绥远、山西、山东,还有两市北平和天津搞所谓 的防共自治运动,这就是华北事变。 ◼ 国民政府: “围剿红军”,对日不抵抗
(二)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6年8月,《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 1936年11月,日德《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 求进入宛平县城搜察,当地国民党驻军拒绝了 这一无理要求,正在交涉之间,日军炮轰宛平 县城并攻击卢沟桥,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战争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 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 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1938年10月, 占领广州、武汉。 日本侵华战争目的: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
(二)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6年8月,《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 1936年11月,日德《反共产国际协定》 ◼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 求进入宛平县城搜察,当地国民党驻军拒绝了 这一无理要求,正在交涉之间,日军炮轰宛平 县城并攻击卢沟桥,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战争的开始。 ◼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 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 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1938年10月, 占领广州、武汉。 ◼ 日本侵华战争目的: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