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宁省,山区人口多于平原地区 我们也有两只手 A.①② 不在城市里吃闲饭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3.B4.A 解析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有 利于耕作,虽开发较晚,但发展较快,集聚人口较多,人口 较周边地区稠密。第4题,东北地区南部沿海的气候条 件、交通条件、经济基础等更加优越,人口更加稠密:东北 地区所处纬度较高,纬度较低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人 口密度较高。所以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有明显的集聚于沿 利 海的趋势,且大致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 7.甲图反映的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 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 “上山下乡”运动,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成第56题。 ( 距河流距离km A.自然灾害 B.国家政策 1098,7654,321+0 C.就业形势 D.经济发展 10 8.有关乙图所示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20 A.严格的户籍制度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30 B.户籍制度不利于国内人口的移动 40 50 C.户籍制度的改革会导致我国人才流向国外 60 D.国家政策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70< 答案7.B8.B 5.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解析第7题,20世纪60年代,大量城镇知识青年在国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家号召下到农村、边疆等地区参加生产劳动,影响该时期 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政策。第8题,户籍制度是 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千米范围内 我国一项重要的人口管理政策。受户籍制度的影响,人 D.距河1千米人口密度最大 口迁移活动减少,不利于国内不同地区间的人口流动。 6.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 ①水能资源分布②矿产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 “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父母到子女工作的 ④取水便利程度 城市过年而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完成第9~ A.①② 10题。 B.③④ c.①③ 资手餐阁保青儿令伞 D.②④ 答案5.D6.B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 人口密度较小:由图可知,距河流1千米人口密度最大, 距河流7一10千米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推断该范围内 9.“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人口分布少。第6题,水能资源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②老年人收入不断提高 小:根据图示推断,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流较近的河谷 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低地,该处并不一定有矿产资源,说明矿产资源并非该流 A.①③④ B.①②③ 战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河谷低地海拔较低且地势 C.②③④ D.①②④ 平坦,说明地形地势是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距离 10.“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河流趣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是因为取水 A.环境负担加重 方便。 B.加剧节假日“用工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经历了不 C.房租价格上涨 同的发展阶段,甲、乙、丙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三个不同时期的 D.拉动春节旅游消费 人口迁移。据此完成第7~8题。 答案9.A10.D 26
地 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宁省,山区人口多于平原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有 利于耕作,虽开发较晚,但发展较快,集聚人口较多,人口 较周边地区稠密。第4题,东北地区南部沿海的气候条 件、交通条件、经济基础等更加优越,人口更加稠密;东北 地区所处纬度较高,纬度较低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人 口密度较高。所以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有明显的集聚于沿 海的趋势,且大致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 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 成第5~6题。 5.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千米范围内 D.距河1千米人口密度最大 6.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水能资源分布 ②矿产资源分布 ③地形地势状况 ④取水便利程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 人口密度较小;由图可知,距河流1千米人口密度最大, 距河流7~10千米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推断该范围内 人口分布少。第6题,水能资源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小;根据图示推断,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流较近的河谷 低地,该处并不一定有矿产资源,说明矿产资源并非该流 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河谷低地海拔较低且地势 平坦,说明地形地势是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距离 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是因为取水 方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经历了不 同的发展阶段,甲、乙、丙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三个不同时期的 人口迁移。据此完成第7~8题。 7.甲图反映的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运动,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灾害 B.国家政策 C.就业形势 D.经济发展 8.有关乙图所示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严格的户籍制度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B.户籍制度不利于国内人口的移动 C.户籍制度的改革会导致我国人才流向国外 D.国家政策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案 7.B 8.B 解析 第7题,20世纪60年代,大量城镇知识青年在国 家号召下到农村、边疆等地区参加生产劳动,影响该时期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政策。第8题,户籍制度是 我国一项重要的人口管理政策。受户籍制度的影响,人 口迁移活动减少,不利于国内不同地区间的人口流动。 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 “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父母到子女工作的 城市过年而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完成第9~ 10题。 9.“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 ②老年人收入不断提高 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 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环境负担加重 B.加剧节假日“用工荒” C.房租价格上涨 D.拉动春节旅游消费 答案 9.A 10.D 26
第一章人口 解析第9题,“反向春运”是指老年人到子女工作地过 甲区城 年的现象,改变了传统的回老家到父母家里过年的传统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观念改变的表现之一:该现象的 发生需要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并且城乡间的交通 等基础设施完善:该现象与老年人收入关联性不大。第 10题,“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造成一定的环境负 担,还有可能导致房租价格上涨,这些是负面影响:春节 放假会加剧“用工荒”:但“反向春运”有利于拉动子女工 乙区域 作城市春节期间的旅游消费,这是有利影响。 美国本土产业区域分布图 下表为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读表,完成第 13.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大量人口从甲区域向乙区域转 11~12题。 移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域气候变冷 年龄段/岁 男性人口/万人 女性人口/万人 B.乙区域资源开发 C.乙区域教育先进 0-14 5.04 3.84 D.产业布局的调整 14.大量人口迁出对甲区域各州的影响是() 15-29 25.14 37.00 A.环境污染加剧 B.经济增长乏力 3044 14.68 11.63 C.人地矛盾突出 D.产品品质下降 45-59 4.94 4.01 答案13.D14.B ≥60 1.76 1.78 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推断,20世纪70年代后,甲区 域的传统制造业逐渐衰落,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减 1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少,导致人口迁出:而乙区域发展新兴工业,就业机会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 多,吸引人口迁入,所以大量人口从甲区域迁往乙区域。 素影响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 第14题,大量人口迁出会使甲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人地 龄构成相似 矛盾缓和:但会导致甲区域劳动力短缺,经济增长乏力: A.①② B.②③ 人口迁出对甲区域的产品品质影响不大。 C.①④ D.②④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 1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经济 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第15~16题。 发展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④加大了城市基础 设施的压力 人均地区生产 城镇化 人口对水资人口对耕地 A.①② 地区 总值与全国平 水平/%源压力指数 压力指数 B.②③ 均值之比 C.③④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D.②④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答案11.B12.C 解析第11题,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5~29岁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30~44岁年龄段的迁入人口最多,说明以青壮年人口迁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入为主,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第12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题,迁入人口中包括0~14岁、60岁及以上人口,说明增 15.四省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同时,由于人口的大量迁入,加大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 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越大 甲区域各州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集聚地,而乙区域的几 B.城镇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个州则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下图)。1970年 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镇化水平越高 后,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崛起,美国传统制造业逐渐走向 D.城镇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衰落,大量人口从甲区域向乙区域转移。据此完成第13一 16.下列关于四省产业发展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14题。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27
第一章 人口 解析 第9题,“反向春运”是指老年人到子女工作地过 年的现象,改变了传统的回老家到父母家里过年的传统,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观念改变的表现之一;该现象的 发生需要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并且城乡间的交通 等基础设施完善;该现象与老年人收入关联性不大。第 10题,“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造成一定的环境负 担,还有可能导致房租价格上涨,这些是负面影响;春节 放假会加剧“用工荒”;但“反向春运”有利于拉动子女工 作城市春节期间的旅游消费,这是有利影响。 下表为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读表,完成第 11~12题。 年龄段/岁 男性人口/万人 女性人口/万人 0~14 5.04 3.84 15~29 25.14 37.00 30~44 14.68 11.63 45~59 4.94 4.01 ≥60 1.76 1.78 1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 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 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 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 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11.B 12.C 解析 第11题,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5~29岁、 30~44岁年龄段的迁入人口最多,说明以青壮年人口迁 入为主,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第12 题,迁入人口中包括0~14岁、60岁及以上人口,说明增 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同时,由于人口的大量迁入,加大 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甲区域各州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集聚地,而乙区域的几 个州则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下图)。1970年 后,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崛起,美国传统制造业逐渐走向 衰落,大量人口从甲区域向乙区域转移。据此完成第13~ 14题。 美国本土产业区域分布图 13.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大量人口从甲区域向乙区域转 移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域气候变冷 B.乙区域资源开发 C.乙区域教育先进 D.产业布局的调整 14.大量人口迁出对甲区域各州的影响是( ) A.环境污染加剧 B.经济增长乏力 C.人地矛盾突出 D.产品品质下降 答案 13.D 14.B 解析 第13题,根据材料推断,20世纪70年代后,甲区 域的传统制造业逐渐衰落,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减 少,导致人口迁出;而乙区域发展新兴工业,就业机会 多,吸引人口迁入,所以大量人口从甲区域迁往乙区域。 第14题,大量人口迁出会使甲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人地 矛盾缓和;但会导致甲区域劳动力短缺,经济增长乏力; 人口迁出对甲区域的产品品质影响不大。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 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 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15~16题。 地区 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与全国平 均值之比 城镇化 水平/% 人口对水资 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15.四省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 越大 B.城镇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镇化水平越高 D.城镇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16.下列关于四省产业发展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27
地理 必修第二册 配人教版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规划提出的北京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 市人口数量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答案15.C16.D 满足经济发展,雏持 2010年人口 解析第15题,据表判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与人 0.31% 较好的环境和生活2300 自然增长率 口对水资源压力之间无相关关系,水资源压力大小与当 质量 地水资源总量和人口多少有关:城镇化水平高低与人口 2000-2010年常 对耕地压力大小无相关关系,耕地资源压力大小与当地 604 住人口增加量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 耕地资源总量和人口多少有关: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对水 3000 种资源、最多可容纳 资源压力之间无相关关系。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 2016年常住人口数2172.9 高,第二、第三产业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第16题, 四省中,青海经济水平较低,教育、科技落后,发展高科 19.从表中可知,北京市() 技产业条件差:河南水资源压力最大,发展耗水较多的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产业条件最差:浙江耕地压力最大,发展用耕地多的产 B.人口合理容量为2172.9万人 业条件最差。黑龙江地广人稀,耕地压力最小,所以发 C.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20.目前下列影响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相当于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 “短板效应”中短板的是() 指数,它们分别是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或资源人口容量 A.水力资源 B.交通状况 之比。读某年我国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7一 C.地形地势 D.水资源 18题。 答案19.C20.D 解析第19题,由表可知,北京市的区域资源环境承栽 力、人口合理容量分别为3000万人、2300万人。第20 题,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了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 载力。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0.758 21.(10分)读我国人口分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0.700 0.670 0.600 0.500 ▣0.400 海南省、台湾省资料暂缺 17.下列有关该年份我国人口压力指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浙江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人口密度大 B.西藏人口压力指数大是因为经济落后 C.黑龙江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资源不足 D.我国各区域人口压力指数已达饱和状态 18.江苏人口压力指数较山东小的主要原因是( 黑河一腾冲一线东南、西北部地区比较表 A.资源更加丰富 B.经济水平更高 占当时陆地 占当时全国 地区 C.土地面积更小 面积的比例 总人口的比例 D.人口密度更大 东南部地区 36% 96% 答案17.B18.B 解析第17题,浙江经济发达,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 西北部地区 64% 4% 经济人口容量较大;西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人口压 (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 力指数较大:黑龙江人口压力指数较小是因为资源丰 富:我国有些地区人口压力指数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第 18题,江苏经济发展水平比山东高,人口压力指数较小。 (2)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入手,分析我国人口分布这一 读北京市有关人口数据表(表中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现状存在的合理性。 完成第19~20题。 答案(1)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西北部内陆地区人 28
地 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答案 15.C 16.D 解析 第15题,据表判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与人 口对水资源压力之间无相关关系,水资源压力大小与当 地水资源总量和人口多少有关;城镇化水平高低与人口 对耕地压力大小无相关关系,耕地资源压力大小与当地 耕地资源总量和人口多少有关;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对水 资源压力之间无相关关系。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 高,第二、第三产业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第16题, 四省中,青海经济水平较低,教育、科技落后,发展高科 技产业条件差;河南水资源压力最大,发展耗水较多的 产业条件最差;浙江耕地压力最大,发展用耕地多的产 业条件最差。黑龙江地广人稀,耕地压力最小,所以发 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 指数,它们分别是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或资源人口容量 之比。读某年我国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7~ 18题。 17.下列有关该年份我国人口压力指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浙江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人口密度大 B.西藏人口压力指数大是因为经济落后 C.黑龙江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资源不足 D.我国各区域人口压力指数已达饱和状态 18.江苏人口压力指数较山东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更加丰富 B.经济水平更高 C.土地面积更小 D.人口密度更大 答案 17.B 18.B 解析 第17题,浙江经济发达,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 经济人口容量较大;西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人口压 力指数较大;黑龙江人口压力指数较小是因为资源丰 富;我国有些地区人口压力指数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第 18题,江苏经济发展水平比山东高,人口压力指数较小。 读北京市有关人口数据表(表中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完成第19~20题。 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 2010年人口 自然增长率 0.31% 2000—2010年常 住人口增加量 604 2016年常住人口数 2172.9 规划提出的北京 市人口数量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 较好的环境和生活 质量 2300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 种资源、最多可容纳 3000 19.从表中可知,北京市( )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2172.9万人 C.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20.目前下列影响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相当于 “短板效应”中短板的是( ) A.水力资源 B.交通状况 C.地形地势 D.水资源 答案 19.C 20.D 解析 第19题,由表可知,北京市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 力、人口合理容量分别为3000万人、2300万人。第20 题,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了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 载力。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0分)读我国人口分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西北部地区比较表 地区 占当时陆地 面积的比例 占当时全国 总人口的比例 东南部地区 36% 96% 西北部地区 64% 4% (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 。 (2)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入手,分析我国人口分布这一 现状存在的合理性。 答案 (1)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西北部内陆地区人 28
第一章人口 口稀少 (2)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地平坦 肥沃,交通方便,科技水平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可 之比设人日流间示宣图 养育的人口多:而西北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 垦殖率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科技水平低,区域 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可养育的人口少。所以,我国人口分 布现状是合理的。 解析从我国东南、西北部地区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 区域差异入手分析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受自然、社 会经济(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区域资源环境 (1)图中显示“泛珠三角”区域人口负担最轻的省级行政 承载力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主要受资源、 区是 ,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 科技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制约。 素入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分析图中省级行政区之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 秘鲁是世界矿产出口大国,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分布 原因。 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区。2018年秘鲁人口净迁出约4万, 答案(1)广东省气候宜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 2019年秘鲁人口约3300万。下图为秘鲁人口和矿产分 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 布示意图。 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2)①地区间收入差距(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 异)大: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③户籍制度的 改革。 解析第(I)题,图中显示“泛珠三角”区域战人口负担最轻 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省。原因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图中省级行政区之间人 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收入差距大:农业机 械化水平提高,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国家户籍制 度的改革,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便利。 1石油◆韶 ■煤。0鹤 2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二 材料一2020年美国人口数量达到3.31亿,为世界上 合 810-49 人口总数排名第三的国家且人口数量仍在持续增长。 材料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 (1)描述秘鲁人口分布特点。 地区,面积为40多万平方千米,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 (2)甲地区人口稀少,试分析原因。 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图。 (3)秘鲁为人口净迁出国,试分析原因。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部 人口稀少,西部人口密集。 (2)甲地区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 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雨林广布,开发难度大:地处内 陆,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 (3)秘鲁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低 就业机会少,人口压力大。 解析第(1)题,从整体特点和地区差异两方面描述。第 (2)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 (1)指出美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东北部人口稠密的 林气候,气候湿热,经济发展水平低,因而人口稀少。第 地理原因。 (3)题,从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等方面分析。 (2)简述近三十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 为人口大州的原因。 23.(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3)说明美国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从地理角度评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 价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和全球的主要影响。 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泛珠三角(9十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答案(1)特点:东北部(东北沿海和五大湖区)人口稠 成立的。 密:南部和西部沿海人口较多: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原因:煤、铁资源丰富;开发时间长;工业、金融贸易发达, 经济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 (2)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 29
第一章 人口 口稀少 (2)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地平坦 肥沃,交通方便,科技水平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可 养育的人口多;而西北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 垦殖率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科技水平低,区域 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可养育的人口少。所以,我国人口分 布现状是合理的。 解析 从我国东南、西北部地区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 区域差异入手分析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受自然、社 会经济(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区域资源环境 承载力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主要受资源、 科技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制约。 2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秘鲁是世界矿产出口大国,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分布 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区。2018年秘鲁人口净迁出约4万, 2019年秘鲁人口约3300万。下图为秘鲁人口和矿产分 布示意图。 (1)描述秘鲁人口分布特点。 (2)甲地区人口稀少,试分析原因。 (3)秘鲁为人口净迁出国,试分析原因。 答案 (1)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部 人口稀少,西部人口密集。 (2)甲地区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 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雨林广布,开发难度大;地处内 陆,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 (3)秘鲁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低, 就业机会少,人口压力大。 解析 第(1)题,从整体特点和地区差异两方面描述。第 (2)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 林气候,气候湿热,经济发展水平低,因而人口稀少。第 (3)题,从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等方面分析。 23.(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 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成立的。 (1)图中显示“泛珠三角”区域人口负担最轻的省级行政 区是 ,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 素入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图中省级行政区之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 原因。 答案 (1)广东省 气候宜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 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 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2)①地区间收入差距(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 异)大;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③户籍制度的 改革。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泛珠三角”区域人口负担最轻 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省。原因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图中省级行政区之间人 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收入差距大;农业机 械化水平提高,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国家户籍制 度的改革,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便利。 2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0年美国人口数量达到3.31亿,为世界上 人口总数排名第三的国家且人口数量仍在持续增长。 材料二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 地区,面积为40多万平方千米,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 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图。 (1)指出美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东北部人口稠密的 地理原因。 (2)简述近三十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 为人口大州的原因。 (3)说明美国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从地理角度评 价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和全球的主要影响。 答案 (1)特点:东北部(东北沿海和五大湖区)人口稠 密;南部和西部沿海人口较多;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原因:煤、铁资源丰富;开发时间长;工业、金融贸易发达, 经济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 (2)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 29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阳光充足,环境优美。 源、开发历史、经济、交通等方面分析东北大西洋沿岸和 (3)原因:外来移民多:人口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寿命 五大湖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第(2)题,从经济、环境 提高。影响:增强本国综合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 等方面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 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移民迁入促进创新技 大州的原因。第(3)题,从死亡率、平均寿命、移民等方面 术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交流: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 说明美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评 口快速增长会给全球能源安全和环境带来巨大挑战。 价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和全球的主要影响。 解析第(1)题,据图概括美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从资 第一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3.由图可知,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 因素是( ) 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读我国新疆部 A.地形 B.气候 分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第1~2题。 C.河流 D.土壤 4.该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人口密度(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A4.D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聚落分布 与地形的关系。第4题,由图可知,④处人口与聚落分布 相对数量最大。 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 1.影响新疆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的多少。读图,完成第56题。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气候 D.地形 2.新疆人口分布与经济有一定的关联性,推测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新疆经济呈现北强南弱的趋势 B.新疆的经济与人口一直呈现正相关性 C.新疆生态环境不影响人口与经济变化 D.新疆各地区人口与经济分布匹配均匀 答案1.B2.A 5.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解析第1题,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人们生 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产、生活用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水源并不稳定,因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此水资源是影响新疆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第2题,结 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 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得出,新疆经济发展呈现北 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强南弱的趋势。新疆经济与人口分布不一定呈正相关: 6.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经济发展与生态具有相关性:据图推测,各地区的经济与 A.地形 B.气候 人口分布不均匀。 C.矿产资源 D.交通 下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 答案5.A6.B 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第3一4题。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 低纬地区。第6题,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气候温和湿润, 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 海拔/m -① -④ 适宜人类居住。 400 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五大矿产国 300 之一,黄金和钻石产量居世界首位。读南非人口密度示意 200 河流 图,完成第7~8题。 100 0 15 水平距离km 30
地 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阳光充足,环境优美。 (3)原因:外来移民多;人口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寿命 提高。影响:增强本国综合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 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移民迁入促进创新技 术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交流;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 口快速增长会给全球能源安全和环境带来巨大挑战。 解析 第(1)题,据图概括美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从资 源、开发历史、经济、交通等方面分析东北大西洋沿岸和 五大湖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第(2)题,从经济、环境 等方面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 大州的原因。第(3)题,从死亡率、平均寿命、移民等方面 说明美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评 价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和全球的主要影响。 第一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 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读我国新疆部 分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影响新疆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气候 D.地形 2.新疆人口分布与经济有一定的关联性,推测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新疆经济呈现北强南弱的趋势 B.新疆的经济与人口一直呈现正相关性 C.新疆生态环境不影响人口与经济变化 D.新疆各地区人口与经济分布匹配均匀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人们生 产、生活用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水源并不稳定,因 此水资源是影响新疆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第2题,结 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得出,新疆经济发展呈现北 强南弱的趋势。新疆经济与人口分布不一定呈正相关; 经济发展与生态具有相关性;据图推测,各地区的经济与 人口分布不均匀。 下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 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由图可知,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 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4.该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聚落分布 与地形的关系。第4题,由图可知,④处人口与聚落分布 相对数量最大。 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 的多少。读图,完成第5~6题。 5.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 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6.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矿产资源 D.交通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 低纬地区。第6题,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气候温和湿润, 适宜人类居住。 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五大矿产国 之一,黄金和钻石产量居世界首位。读南非人口密度示意 图,完成第7~8题。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