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 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 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本方案含有物理学类I、物理学类Ⅱ(地球与空间物理 学)和物理学类ⅢI(应用物理学)三套培养方案,由物理学 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承担培养工作 物理学类I 一、基本情况 1.专业简介 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始于1913年设立的物理门,已有百年 历史,是我国最早的物理学本科专业。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 后,北大物理系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物理人才培养基地。1991 年北大物理系被评定为全国首批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 培养基地,历次被评为优秀基地。北大物理学科设有理论物 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等离子体等5 个二级学科,包含物理学的众多研究方向,百廿年来北大物 理学为国家发展不断培养优秀人才,深刻影响并推动了中国 物理教育的进步。在2017年底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北大物理学被评为A+,继续保持了北大物理位列国内领先 的学科地位
1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 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 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 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本方案含有物理学类 I、物理学类 II(地球与空间物理 学)和物理学类 III(应用物理学)三套培养方案,由物理学 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承担培养工作。 物理学类 I 一、基本情况 1. 专业简介 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始于 1913 年设立的物理门,已有百年 历史,是我国最早的物理学本科专业。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 后,北大物理系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物理人才培养基地。1991 年北大物理系被评定为全国首批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 培养基地,历次被评为优秀基地。北大物理学科设有理论物 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等离子体等 5 个二级学科,包含物理学的众多研究方向,百廿年来北大物 理学为国家发展不断培养优秀人才,深刻影响并推动了中国 物理教育的进步。在 2017 年底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北大物理学被评为 A+,继续保持了北大物理位列国内领先 的学科地位
2.师资队伍 北大物理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气氛浓厚,吸引和 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顶尖学者,目前物理学方向有138名教 授、87名副教授和33名讲师。北大物理学科已初步建立了 支老中青结合紧密的具有国际研究和教学水平的教师队 伍,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水平和层次在国内高校中最好 3.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合 北大物理学院下设2个教学实体单位(基础物理教学中 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8个硏究系所(理论物理研究 所、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硏究所、现代光学研究所、重离 子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研究所、技术物理系、 天文学系、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同时依托学院建立了人工 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 点实验室、医学物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李政道高能物理研 究中心、国际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 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研究方向涵盖了物理科学及相关的主 要领域,并建有北京大学电子显微镜专业实验室,为本科生 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优越的平合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渴求逐渐成为共识 作为中国物理学科优秀人才培养的重镇,物理学院将本科生 定位为处于实习阶段的学者和研究者,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是将其培养为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基础研
2 2. 师资队伍 北大物理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气氛浓厚,吸引和 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顶尖学者,目前物理学方向有 138 名教 授、87 名副教授和 33 名讲师。北大物理学科已初步建立了 一支老中青结合紧密的具有国际研究和教学水平的教师队 伍,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水平和层次在国内高校中最好。 3. 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 北大物理学院下设 2 个教学实体单位(基础物理教学中 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8 个研究系所(理论物理研究 所、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现代光学研究所、重离 子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研究所、技术物理系、 天文学系、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同时依托学院建立了人工 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 点实验室、医学物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李政道高能物理研 究中心、国际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 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研究方向涵盖了物理科学及相关的主 要领域,并建有北京大学电子显微镜专业实验室,为本科生 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优越的平台。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渴求逐渐成为共识。 作为中国物理学科优秀人才培养的重镇,物理学院将本科生 定位为处于实习阶段的学者和研究者,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是将其培养为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基础研
究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每一位同学都成为物理学及其交 叉学科、高新技术开发和相关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的领 军人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走 在科学研究前沿的物理学顶尖科学家 设立未名物理学子班,支持所有有意进行本科生科研训 练的学生;设置物理英才班,选拔志在从事物理学术研究的 少部分学生。物理英才班遴选委员会根据申请学生的物理竞 赛成绩/高考成绩、课程成绩、笔试成绩、面试表现以及班 主任意见,全方位考察学生,加强对偏才、怪才学生的全面 考察,确保“优中选优”。该班实行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 管理,本人随时主动提出申请进入/退出,退出后不影响后 续正常学习。每学期开学初提交学术研修进展报告,根据课 程成绩以及学术研修进展综合审核,审核不合格者将被淘汰, 确保遴选志向远大、学术潜力大、综合能力强、心理素质高 的最优秀学生 对于优秀同学,实施“3+X”贯通式培养,打通本科和 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如果有优秀本科学生在大二或大三(部 分优异或坚定信念的同学们甚至可以在大一时)就确定自己 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这部分已经明确科研之路的同学们量身 定制一套课程体系,在满足教育部对本科学位要求的同时,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本科生和研究生过渡,深入科学前沿做出 创新性工作 强基计划毕业生应该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 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所需的数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
3 究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每一位同学都成为物理学及其交 叉学科、高新技术开发和相关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的领 军人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走 在科学研究前沿的物理学顶尖科学家。 设立未名物理学子班,支持所有有意进行本科生科研训 练的学生;设置物理英才班,选拔志在从事物理学术研究的 少部分学生。物理英才班遴选委员会根据申请学生的物理竞 赛成绩/高考成绩、课程成绩、笔试成绩、面试表现以及班 主任意见,全方位考察学生,加强对偏才、怪才学生的全面 考察,确保“优中选优”。该班实行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 管理,本人随时主动提出申请进入/退出,退出后不影响后 续正常学习。每学期开学初提交学术研修进展报告,根据课 程成绩以及学术研修进展综合审核,审核不合格者将被淘汰, 确保遴选志向远大、学术潜力大、综合能力强、心理素质高 的最优秀学生。 对于优秀同学,实施“3+X”贯通式培养,打通本科和 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如果有优秀本科学生在大二或大三(部 分优异或坚定信念的同学们甚至可以在大一时)就确定自己 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这部分已经明确科研之路的同学们量身 定制一套课程体系,在满足教育部对本科学位要求的同时,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本科生和研究生过渡,深入科学前沿做出 创新性工作。 强基计划毕业生应该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 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所需的数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
知识,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具有 探索、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 不断创新的能力。总而言之,学生应具有从事物理学及其交 叉学科科研和教学、高新技术应用开发以及大型工程项目管 理等多种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 内容,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学校颁 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学位授予按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的相关规定执行,由院系提 出授予学士学位的建议名单,教务部汇总后报校学位委员会 批准 物理学院实行多模式的培养方案,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 自主灵活选择,培养方案的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41-147学分,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42-48学分,专业必修课程72学分, 选修课程为27学分 此外,物理学方向设立荣誉学位(强基计划同学自动参 选),要求在达到上述学分要求基础上,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核心课程至少33学分,其中近代物理实验模块至少6学 分;2)通识与自主选修类中专业必修课程至少18学分;3) GPA在物理学专业的排名位于前30%;4)毕业论文或本科生 科研成绩优秀
4 知识,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具有 探索、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 不断创新的能力。总而言之,学生应具有从事物理学及其交 叉学科科研和教学、高新技术应用开发以及大型工程项目管 理等多种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 内容,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学校颁 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学位授予按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的相关规定执行,由院系提 出授予学士学位的建议名单,教务部汇总后报校学位委员会 批准。 物理学院实行多模式的培养方案,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 自主灵活选择,培养方案的毕业总学分要求为 141-147 学分,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 42-48 学分,专业必修课程 72 学分, 选修课程为 27 学分。 此外,物理学方向设立荣誉学位(强基计划同学自动参 选),要求在达到上述学分要求基础上,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核心课程至少 33 学分,其中近代物理实验模块至少 6 学 分;2)通识与自主选修类中专业必修课程至少 18 学分;3) GPA 在物理学专业的排名位于前 30%;4)毕业论文或本科生 科研成绩优秀
四、培养方式 物理学院根据本院教师队伍普遍学术造诣高深、科研能 力和水平高超、全院科硏条件和资源雄厚等特点,提出并实 施了“多种措施并举、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和人才培养优 势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的方案,形成了“三位一体 以(1)灵活的课程体系、(2)科研训练与实践、(3)全球 课堂为核心一一的培养模式。这既为本科生培养提供了多元 化选择,也使本科科研训练与实践真正地成为创新型优秀人 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对于学习超前的学生,可申请参加免修考试(普通物理 的力学、电磁学、光学和热学等)。通过免修考试的学生可 以把宝贵时间用于研修后续的高级课程,为本科生科研早打 基础。物理学科还实施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打通的措施,为 本科生同学提供了多门研究生课程,并可以选择把学分带到 研究生阶段 物理学院不断开拓创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综合学术 素质训练和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多项措施并举,根据学生的 知识储备,不同的年级侧重点不同。一年级同学以“国际青 年物理学家锦标赛和“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的题目为 课题,以实验探索和理论诠释为手段进行初步科硏实践. 年级训练是基于“研讨型小班讨论课”,在导师参与的小班 (不超过15人)内通过对具体课题讨论培养文献评述和报 告的能力;高年级时则进行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实践,基于物 理学院学科齐全的研究课题组,以具体科研课题立项来实施;
5 四、培养方式 物理学院根据本院教师队伍普遍学术造诣高深、科研能 力和水平高超、全院科研条件和资源雄厚等特点,提出并实 施了“多种措施并举、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和人才培养优 势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的方案,形成了“三位一体”—— 以(1)灵活的课程体系、(2)科研训练与实践、(3)全球 课堂为核心——的培养模式。这既为本科生培养提供了多元 化选择,也使本科科研训练与实践真正地成为创新型优秀人 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对于学习超前的学生,可申请参加免修考试(普通物理 的力学、电磁学、光学和热学等)。通过免修考试的学生可 以把宝贵时间用于研修后续的高级课程,为本科生科研早打 基础。物理学科还实施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打通的措施,为 本科生同学提供了多门研究生课程,并可以选择把学分带到 研究生阶段。 物理学院不断开拓创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综合学术 素质训练和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多项措施并举,根据学生的 知识储备,不同的年级侧重点不同。一年级同学以“国际青 年物理学家锦标赛和“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的题目为 课题,以实验探索和理论诠释为手段进行初步科研实践。二 年级训练是基于“研讨型小班讨论课”,在导师参与的小班 (不超过 15 人)内通过对具体课题讨论培养文献评述和报 告的能力;高年级时则进行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实践,基于物 理学院学科齐全的研究课题组,以具体科研课题立项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