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物态:CH,O为气体;C2一C12醛、酮为液体;C13以上醛、酮为固体。 沸点:与分子量相近的醇、醚、烃相比,有b.p:醇>醛、酮>醚>烃。 原因:a.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醛、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b.醛、酮的偶极矩大于醚、烃的偶极矩: >0 R-0 R 十 十 u=2.8D ÷1.3D 溶解度:与醇相似。低级醛、酮可溶于水;高级醛、酮不溶于水。 因为醇、醛、酮都可与水形成氢键: R-0H-0 Rc-0- H H
(四)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物态:CH2O为气体;C2-C12醛、酮为液体;C13以上醛、酮为固体。 沸点:与分子量相近的醇、醚、烃相比,有b.p:醇>醛、酮>醚>烃。 原因:a. 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醛、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b. 醛、酮的偶极矩大于醚、烃的偶极矩: C=O O R R' m=2.8D m=1.3D 溶解度:与醇相似。低级醛、酮可溶于水;高级醛、酮不溶于水。 因为醇、醛、酮都可与水形成氢键: R-O H H H-O C=O H R C=O R H-O H H-O H R
R光谱: vc=o:1680-1850cm-1(很强峰); 注意:丙酮的vc=o为1715cm-,乙醛的vc=o为1730cml。 Vc-H(醛):~2720cm1(中等强度尖峰)。 讨论: ①不同羰基的大致吸收位置: 化合物 酸酐 酰氯 酯 醛 酮 羧酸 酰胺 波数/cm1 ~1830、 ~1790 ~1740 ~1730 1715 ~1710 ~1680 ~1770 ②-I效应、环张力等使vc=o波数升高:共轭效应使vc=O波数波数降低 化合物 苯乙酮 丙酮 环己酮 环丁酮 环丙酮 波数/cm 1680 1715 1710 1780 1810 例1:正辛醛的红外光谱 例2:苯乙酮的红外光谱
IR光谱: νC=O:1680-1850cm-1(很强峰); 注意:丙酮的νC=O为1715 cm-1 ,乙醛的νC=O为1730 cm-1。 νC-H(醛):2720cm-1(中等强度尖峰)。 讨论: ①不同羰基的大致吸收位置: ②-I效应、环张力等使νC=O波数升高;共轭效应使νC=O波数波数降低 例1:正辛醛的红外光谱 例2:苯乙酮的红外光谱
NMR谱 0 0 CHg-C- R-CH2-C R-C-H 8-2.1 δ÷2.3 δ=8-10 例1:丁酮的核磁共振谱 例2:苯甲醛的核磁共振谱
NMR谱 CH3 -C- R-CH2 -C- R-C-H O O O d=2.1 d=2.3 d=8−1 例1:丁酮的核磁共振谱 例2:苯甲醛的核磁共振谱
(五)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羰基的亲核加成 (2)-氢原子的反应 (甲)与氢氰加成 (甲)卤化反应 (乙)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乙)缩合反应 (丙)与醇加成 (丙)Mannich反应 (丁)与金属有机试剂加 (3)氧化和还原 成 (甲)氧化反应 (戊)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乙)还原反应 缩合 (丙)Cannizzaro反应岐 (己)与Wittig试剂加成 化反应) 国
(五)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 羰基的亲核加成 (甲) 与氢氰加成 (乙)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丙) 与醇加成 (丁) 与金属有机试剂加 成 (戊)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缩合 (己) 与Wittig试剂加成 (2) α-氢原子的反应 (甲) 卤化反应 (乙) 缩合反应 (丙) Mannich反应 (3) 氧化和还原 (甲) 氧化反应 (乙) 还原反应 (丙) Cannizzaro反应(岐 化反应)
(五)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羰基的亲核加成 从司 的结构考虑: Nu a.有双键,可以加成: b.稳定性 所以亲核试剂首先进攻!即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其通式为: Nu Nu 心0+Nu→R0 (R)H88 (R')H 国
(五)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 羰基的亲核加成 从 C=O 的结构考虑: d + d − a.有双键,可以加成; b.稳定性 C O C O Nu E - > + 所以亲核试剂首先进攻!即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其通式为: R (R')H + NuR OH Nu (R')H C C (R')H R Nu O - H2 O C=O d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