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9年,中国经过数世纪的分裂之后,又由隋朝(590-617年)统一起来 。可是不久隋朝又被唐朝(618-906年)取代,唐朝是一个强大的高度集中的皇朝 。唐代在文化上、政治上都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媲美汉代,在某些方面超过了汉代 儒家经典占支配地位的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于622年重建起来。62s年,唐 太宗(627-649年在位)命令在太学内建孔庙;630年,他又命令学者们准备出儒 家经典的官方版。这项工作的一部分,是从前代浩繁的注释中选出标准的注释,再 为标准注释作疏。然后皇帝以命令颁布这些经典正文及其官方注疏,在太学里讲授 以这种方式,儒家又被重新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教义 这时候,儒家表现在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人著作中的活力早已丧失
文件格式: DOC大小: 62KB页数: 15
“禅”或“禅那”是梵文 Dhyana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佛教禅宗的起 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除佛教经典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 ,不立文字”的教义,从释迦牟尼佛直接传下来,传到菩提达摩,据说已经是第二 十八代。达摩于梁武帝时,约520-526年,到中国,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禅宗传述的宗系 达摩将心传传给慧可(486-593年),为中国禅宗二祖。如此传到五祖弘忍 (605—675年),他有两个大弟子,分裂为南北二宋。神秀(706年卒)创北宗,慧 能(638-713)创南宗
文件格式: DOC大小: 47KB页数: 11
佛教传入中国,是中国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从它传入以后,它就是中国 文化的重要因素,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方面有其特殊影响。 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佛教传入的确切年代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历史家们仍未解决,大概是发生在 公元一世纪上半叶。传统的说法是在东汉明帝(8—75年在位)时,但是现在有证 据说明在明帝以前在中国已经听说有佛教了。尔后佛教的传播是一个漫长而逐步的 过程。从中国的文献资料看,在公元一、二世纪,佛教被人认为是有神秘法术的宗 教,与阴阳家的和后来道教的神秘法术没有多大不同
文件格式: DOC大小: 60KB页数: 15
在《庄子注》中,向秀与郭象对于具有超越事物差别之心,“弃彼任我而生 的人,作出了理论的解释。这种人的品格,正是中国的人叫做“风流”的本质。 “风流”和浪漫精神 为了理解“风流”,我们就要转回到《世说新语》(简称《世说》)上。这部书 是刘义庆(403444年)撰,刘峻(463521)作注。魏晋的新道家和他们的佛 教朋友,以“清谈”出名。清谈的艺术在于,将最精粹的思想,通常就是道家思想 ,用最精粹的语言,最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所以它是很有讲究的,只能在智力 水平相当高的朋友之间进行,被人认为是一种最精妙的智力活动
文件格式: DOC大小: 47KB页数: 11
“新道家”是一个新名词,指的是公元三、四世纪的“玄学”。“玄”是黑色 又有微妙、神秘等意思。《老子》第一章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以“ 玄学”这个名称表明它是道家的继续。 名家兴趣的复兴 在本书第八、九、十章,我们看到,名家将“超乎形象”的观念,贡献给道家 在三、四世纪,随着道家的复兴,名家的兴趣也复兴了。新道家研究了惠施、公 孙龙,将他们的玄学与他们所谓的名理结合起来,叫做“辩名析理”(此语见郭象 《庄子注》的《天下篇注》)。我们在第八章已经看到,公孙龙也就是这样做的。 《世说新语》这部书,下一章将更多地提到,其中说:“客问乐令指不至 者
文件格式: DOC大小: 59.5KB页数: 14
汉朝不仅在年代上继承秦朝,而且在许多方面也是继承秦朝。它巩固了秦朝首 次实现的统一。 统一思想 为达到巩固统一的目的,秦采取了许多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统一思想的政策 秦统一六国之后,丞相李斯上书始皇帝,说:“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人 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辨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 法教之制。…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文件格式: DOC大小: 55.5KB页数: 14
孟子说过,不喜欢杀人的人能够统一天下(《孟子。梁惠王上》。他似乎说错 了,因为数百年后正是秦国统一了全中国。秦国在“耕战”两方面、也就是经济 上、军事上,都超过其他国家。当时秦国是出名的“虎狼之国”。它全靠武力、又 加上法家残忍的意识形态,胜利地征服了一切敌国
文件格式: DOC大小: 56KB页数: 14
有句话说:“历史决不会重演”。又有句话说:“日光之下无新事”。这两句 话结合起来也许含有全面的真理。从中国的观点看,在国际政治的范围内,当代的 世界史以及近几百年的世界史就像是重演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史: 秦统一前的政治状况 春秋时代(公元前722一前481年)是由《春秋》所包括的年代而得名。战国时 代是由当时各国战争激烈而得名。我们已经知道,封建时代人的行为受礼的约束 其实,礼不仅约柬个人行为,而且约束各国行为。有些礼适用于和平时期,有些礼 适用于战争时期
文件格式: DOC大小: 55KB页数: 14
第十二章说过,《易经》本来是一部占卜的书。到后来,儒家为它作出了宇宙 论的、形上学的、伦理学的解释,构成了“易传”,附在现在通行的《易经》后面 “易传”的宇宙论学说已经在第十二章讲到了。往后在第二十三章还要讲到 这一章我们只限于讲“易传”和《中庸》中的形上学、伦理学学说。 《中庸》是《礼记》的一篇。传统的说法是。《中庸》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 但是实际上它的大部分是较晚的著作。“易传”和《中庸》代表先秦儒家形上学发 展的最后阶段
文件格式: DOC大小: 51.5KB页数: 13
西周封建社会根据两条原则办事:一条是“礼”,一条是“刑”。礼是不成文 法典,以褒贬来控制“君子”即贵族的行为。刑则不然、它只适用于“庶人”或 小人”即平民。这就是《礼记》中说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曲礼 》上) 法家的社会背景 这样做,是可能的,因为小国封建社会的结构比较简单。天子、诸侯和大夫都 是以血亲或姻亲互相联系着。在理论上,各国诸侯都是天子的臣,各国内的大夫又 是各国诸侯的臣
文件格式: DOC大小: 48.5KB页数: 12
©2025 mall.hezhiquan.com 和泉文库
帮助反馈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