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黄冈、荆州、襄阳 2011年宜昌孝感、十堰、恩施高三联合考试 语文 命题单位:孝感、荆州、宜昌、襄阳 本试题卷共8页,七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非网评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 考号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将考号最后两位填在登分栏的座位号内。网评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贴好条形码或将考号对应数字凃黑。用2B铅笔将 答题卷上的试卷类型B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每小題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霈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題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宇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 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清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柑橘 笔杆子 宵衣旰食 立竿见影 B.穿梭 浚泥船 怙恶不悛 山势峻峭 C.挣揣 喘口气 水流湍急 惴惴不安 D.弹劾 细胞核 骇人听闻 言简意赅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斥责/叱责 曝光/爆冷门 巨笔如掾/不容置喙 B.忧伤/滥殇 扁舟/偏心眼 筚路蓝缕/衣衫褴缕 C.聒噪/急躁 带孝/戴高帽 满腹经纶/语无轮次 D.抱负/报复 摹拟/模仿秀 好高骛远/趋之若鹜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就球迷的个性、风釆而言,吹喇叭、敲鼓、喊破嗓子远不如特制的装扮显得头角峥嵘。 B.“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 传媒大学共同综合、汇总,于2010年12月30日在北京语言大学发布。 C.朝韩炮击事件恶化了朝鲜半岛的安全态势。目前,两国边境数千门大炮对峙,前方局势 紧张,双方兵土都枕戈待旦,不敢有丝毫松懈 D.周杰伦的歌曲《兰亭序》,作词古朴典雅,意境优美,作曲萦绕低徊,犹如天籁,许多听 众听了之后赞不绝口。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题B卷第1页(共8页)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第1页(共11页)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第 1页(共 11页)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武汉铁路局介绍,按照“火车票实名制”的规定,旅客须持车票与票面所线身份信息 相符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站上车。 B.中国女性导演李少红和她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拍摄到如今在各地方台播出,坊 间各种质疑、批评乃至谩骂从未停止。 C.如何避免农民工不要“老无所依”,不要在城市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然后“悄然离去”, 是所有有良知、对公平正义心怀向往的人无法漠视的问题。 D.记者走访发现,交通拥堵,停车位、POS机等配套设施不到位等因素,使得身处 武昌交通要塞、周边高校林立的广埠屯电脑一条街患上了“开学综合症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有专家称,自主招生应真正打破按计划投档、按计划录取的集中录取模式,赋予学校 完全的自主招生权(至少在5%自主招生范围内拥有决定权),扩大学生的学校选择权。 B.2010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即将启动,理想的“中国价格”能不能谈成?世界最大买家的 利益能不能得到维护?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C·英国女作家罗琳所写的长篇系列小说 《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廑 法石》等,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 D.近几年的名人故里之争,让大家看得眼花缭乱。正如一网友所言,“伏羲东奔西走,黄 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6-9题。 还回被割断的地名历史 刘洪波 据测算,湖北果樊更名为襄阳,仅更改公幸、牌匾、地图、证底等用将不下亿元。这说 的只是更名成本,而且是直接可见的成本。还有另一个看不见的成本在心理:对一些出生和成 长于“襄樊”时代的人來说,地名的变化,会产生一种“被掏空了的感觉”。然而,无论直接的 经济成本也好,还是间接的心理成本也好,如果更名是合理的,那么长远而言,不是大问题, 只是提醒人们地名更改总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襄樊有60年历史,襄阳的历史是2000多年。襄樊源于寝阳与樊城,得名于1950年,那正 是一个政权的初生期,襄樊隶属襄阳行署。此时襄樊为市名,或有区别子行署名称之意,但当 时及后来很长时间,行署与治所名称相同的并不少见。两地各取一字以成新名,其实使我更容 易想到“晋绥”“鄂豫皖”“湘赣”等裉据地命名之法,这算是一种新的地名文化吧。尽管馋武 吕与汉口、汉阳合称“武汉”,这种情况也前已有之,但几个地名各取一字合成新名,确比根据 地名一旦生效,影响当然巨大。一切历史,在新地名下书写;更重要的是,生老病死在断 地名下完成,从而地名也变成很多人个人的历史。然而,每一次新地名生效,这样的事情都会 发生,“寝樊”从无到有,同样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在政权初生期的兴奋中,人们对这个地名确 曾有过“非驴非马”的感受。 但无论如何,行署寝阳仍然作为一个大地名存在,尚可使地名的历史温情延续。后来撤销 行署,襄樊驾乎其上,襄阳仅为城市的一个区名。历史地看,襄樊替代襄阳,可视为地方命名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题B卷第2页(共8页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第2页(共11页)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第 2页(共 11页)
上的一次篡夺,时任市委书记表示当时“缺乏文化传承理念”,就是这个意思。而另一个考虑, 即“为了照顾襄阳和樊堿两地干部的情绪”,作为曾经发生的历史,可令人哑然无语。在湖北, 考虑两地情绪的地名,更荒唐的无过于“荆沙市”。这个在荆州与沙市的地市合并中专为照顾情 绪而搞出的非驴非马的怪物,很快终止。两年之内,招牌两换,直接成本可谓高昂;但还是要 看到,毕竟迅速变回“荆州市”,尚不至于如“襄樊市”这样,又制造了几代人的心理代价。 湖北襄樊复名襄阳,与其说是引起地名更名的新一轮风潮,不如说是引起人们对地名文化 的关注。地名作为一个地方的标志,被视为最便捷、最具影响力的名片,从而成为不少地方用 心琢靡的对象。更名本身有改旧布新的快感,一个简单的理由就能产生改名行动,我的家乡 原称沔阳县,县改市时,更名为仙桃市,据说是因为“沔”字难写,而且音近“绵阳”。更多的 地方为“擦亮旅游名片”而改名,确实收效可观,而且旅游地点本身也大多具有文化内涵,这 类改名中只有“黄山”替代“徽州”使人有些怅然若失。 換名需要多少成本,会带来多少收益,不足以街量改名是否合理,而只能证明改名需要慎 重。地名,更重要的是传承一份历史的溫情。每一片土地,都會经有无数代人生活,诗文歌赋 地方史志、记忆积淀、乡关所寄,依托于此,使人知道历史的厚度、大地的坚实,并产生地方 当然,每个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不一致,不是所有改过名的都需要复归。但总体上说, 如果可能,应该尽量还回被割断的地名历史,不成功的改名比比皆是,不能受制于几十年、十 几年的误植而怕花钱。没有改朝換代,地名天翩地覆,这样的情况,历史上怕是少有。几十年 前,张奚若指責“轻视历史,迷信将来”,近些年的地名乱象,也算是一个表现。 选自2011年1月28日《凤凰博报·刘洪波的博客》) 6.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首段所说“巨大的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如今“襄樊”复名“襄阳”,但此前却因为已经“制造了几代人的心理代价”,所 以心理成本的付出远比经济成本的付出更为高昂 B.在新中国政权初生期,“襄樊”这个地名从无到有,让当时的人们付出了心理成本,产 生“非驴非马”的感受。 C.当年荆州与沙市合并时改名“荆沙市”,两年之内又复名“荆州市”,所付出的直接成 本是高昂的。 D.“巨大的代价”是指一个地方更名时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包括高昂的直接可见的经济成 本和当地民众因地名变更所要承担的使之产生“被掏空的感觉”的心理成本。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饔阳行署撤销后,“襄樊”驾乎其上,“襄阳”仅为城市的一个区名。历史地看,“裏樊” 替代“襄阳”,是“缺乏文化传承理念”的,可视为地方命名上的一次篡夺 B.为照顾两地情绪,荆州市两年之内,两易其名,招牌两换,直接成本可谓高昂,但毕 竞迅速变回了“荆州市”,尚不至于如“襄樊市”这样,制造几代人的心理代价 C·“沔”字难写,而且“两阳”音近“绵阳”,据说这个简单的理由就促成了“我”的家 乡沔阳县在县改市时更名为“仙桃市”。 D·为“擦亮旅游名片”,“徽州”改名“黄山市”,尽管收效可观,而且该旅游地点本身也 具有文化内涵,但多少还是让人有些怅然若失。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题B卷第3页(共8页)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第3页(共11页)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第 3页(共 11页)
文中说“改名需要慎重”。下列不属于“要慎重”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一个地方更名后,必须更改公章、牌匾、地图、证照等,这些必然耗费大量人力、物 力,花费动辄上亿元,经济成本昂贵 B.从当地民众的角度上看,个体的生老病死都是在特定地名下完成的,地名也是很多人 个人的历史。一旦改名会让人产生“被掏空了的感觉”,民众付出的心理成本巨大 总体上说,过去改过名的城市,如果可能,应该尽量复名,以恢复被割断的地名历史, 不能受制于几十年、十几年的误植而怕花钱 .每一片土地,都曾经有无数代人生活,诗文歌赋、地方史志、记忆积淀、乡关所寄, 都依托于地名。地名,是历史传承的载体。更改地名往往会割断该地的历史文脉 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作者在本文中的主要观点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 〔明〕归有光 进士同榜者,其始数百人常相聚。自春官进于冢宰°,而后分送诸曹,各随所隶以去,谓之 办事。今年赐第者,三百九十有四人。既分曹,则余所同工部办事者四十有六人。而五人者 选入史馆。今夏首选,凡若干人皆得外补。夫同年而又同部,宜日相聚,以观其德业。然每晨 入部,升堂只揖而退,卒无所事事。而当选者,亡何又各得官以去。是所谓同榜者,亦若率相 值而已。此余于诸同年,未尝不叹其相聚之难也。是选也,龙阳丁君得嘉兴之平湖。故事,同 部送行,余次当为序,故余道其于同年之情如此。 嘉兴本古会稽吴郡之地,唐时犹隶苏州为县。其后乃割于吴,然凤土民俗犹一也。余故吴 人,敢以其所知者告之。凡今之选为令吴中者,人之忧之,未尝不以赋税之难。夫以天下财赋, 悉在东南,欲其办集,诚难矣。田租之入,率数十倍于天下,然父子祖孙二百年来以为当然 因无望其减,而独畏其日加也。历三纪以来,民间未尝放赦,而水旱之灾,蠲贷之令亦少矣。 又经岛夷焚剽之后,海上之戍不撖,而加编海防,岁增月益,江、淮以南,益骚然矣。军府之 乾没,动敖百万,此皆生民之膏脂也。凡为大吏,其势与民日远,一切以趋办为能。民之疾苦, 非有关于其心也。若为令者,则民皆吾之赤子,朝夕见之。亦何忍使之逮系鞭笞,流离僵仆而 不之恤也?夫额供之数,固民之所乐输者。其他水早流冗,荒菜奸蠹之所积逋“,与今权宜一切 之征求,谓宜有调停委曲于其间,此令宰之所宜留意者也。 余历观前政,有不以催科为事,而事亦未尝不办集,往往为大官以去者。而其急于催科者 其功名反或不逮。然则独以催科为东南之吏告者,其流祸于生民多矣。传曰:“如保赤子。心诚 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庄子论解牛曰:“彼节者有间,而刀刃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 其于游刃有余地矣。”夫如是,天下事夫何忧共难!余固为吾丁君告,亦开以为诸同年之吏于东 南者告也。 注释】①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②春官:礼部官员;冢宰:主管朝 中事务的部门或官员。③蠲(juan)貸:免除赋税、劳役等④岛夷:此处指代倭寇或海 盜。③乾没:贪求、贪得⑥积逋:指累欠的赋税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题B卷第4页(共8页)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第4页(共11页)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第 4页(共 11页)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春官进于冢宰 进:举荐 B.敢以其所知者告之 其:代词,他 C.而加编海防,岁增月益 益:增加 D.固民之所乐输者 输:缴纳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作者“同情百姓”的一组是 ①此余于诸同年,未尝不叹其相聚之难也 ②历三纪以来,民间未尝放赦 ③军府之乾没,动数百万,此皆生民之膏脂也 ④夫额供之数,固民之所乐输者 ⑤而其急于催科者,其功名反或不逮 ⑥然则独以催科为东南之吏告者,其流祸于生民多矣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榜中第的人因为分到不同的部门,或者虽然在同部门但毎天没有在一起好好办事, 加之有部分人被分派到外地做官去了,所以作者感叹大家相聚一起很难。 B.作者认为因为自已是吴郡人,所以有必要把在吴郡做官的难处告诉到那里做官的同年, 让他们多留意百姓的疾苦。 C.作者发现以前在昊郡做官的人,有的因为不抓紧征收赋税而被大官撤职离开了,而有 的抓紧征收赋税也没有得到功名 D.收取赋税是在东南一带做官的官员最难办的一件事,因为这里的田赋最多,又地处海 边常受海盗的侵扰,加上水旱灾害以及官员贪腐等原因,百姓负担太重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固无望其减,而独畏其日加也。(3分) (2)谓宜有调停委曲于其间,此令宰之所宜留意者也。(4分) (3)亦并以为诸同年之吏于东南者告也。(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来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救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唐代诗人秦韬玉,男,生卒年不详,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先为一宦官 做幕僚,后从唐僖宗避难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賜进士及笫,编入春榜,著有《投知小录》 三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六首,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题B卷笫5页(共8页)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第5页(共11页)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第 5页(共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