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请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 温馨提示 1.本试题卷由“积暴·运用”、“理解·癌悟”、“表达·交流”三部分构成,共6页, 23小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须用05毫米展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作答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 试题卷的指定位置。 积累运用(30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10分) (1)子曰:“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2)足蒸暑土气 《观刈麦》) (3)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 。(《迢迢牵牛星》) (6)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7)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字亦称“表字”,是古人成年后在一种仪式上命名的称呼,主要供社会称呼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获悉好友王昌龄升官之后创作的一首诗 C.散文在写法上往往从细小处落笔,在细微的描绘中见精彩,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 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D.中国汉字造字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9分) 连云港有170多公里的海岸线,弯曲的海岸线构成著名的海州湾。这里散布着7个岛 屿,像7颗明珠,镶qⅰan( )在万顷碧波之中。绵长的金色海滩,细沙平软,形 成—一个个天然海宾浴场;现代化的深水良港掘起在秀丽的海湾。伫立岸边,欣赏日岀,自然 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 欣赏高 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感悟理想的崇高。一目数景,姿态万干,景趣jong(▲ 别,使人格外心醉情怡。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4)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加以修改。(3分) 4.名著阅读题。(8分) (1)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作者都提到了衍太太,请举两例说说我为什么不 喜欢衍太太。(4分)
2015 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请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 温馨提示: 1.本试题卷由“积累·运用”、“理解·感悟”、“表达·交流”三部分构成,共 6 页, 23 小题,全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考生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作答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 试题卷的指定位置。 一、积累·运用(30 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10 分) (1)子曰:“敏而好学, ▲ ,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2)足蒸暑土气, ▲ 。( ▲ 《观刈麦》) (3)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 ▲ 。(《迢迢牵牛星》) (6)经纶世务者, ▲ 。(吴均《与朱元思书》) (7) ▲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8) ▲ ,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字亦称“表字”,是古人成年后在一种仪式上命名的称呼,主要供社会称呼。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获悉好友王昌龄升官之后创作的一首诗。 C.散文在写法上往往从细小处落笔,在细微的描绘中见精彩,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 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D.中国汉字造字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9 分) 连云港有 170 多公里的海岸线,弯曲的海岸线构成著名的海州湾。这里散布着 7 个岛 屿,像 7 颗明珠,镶 qiàn( ▲ )在万顷碧波之中。绵长的金色海滩,细沙平软,形 成一个个天然海宾浴场;现代化的深水良港掘起在秀丽的海湾。伫立岸边,欣赏日出,自然 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 ▲ , ▲ ;欣赏高 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感悟理想的崇高。一目数景,姿态万千,景趣 jiǒnɡ( ▲ ) 别,使人格外心醉情怡。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 分) (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2 分) (4)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加以修改。(3 分) 4.名著阅读题。(8 分) (1)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作者都提到了衍太太,请举两例说说我为什么不 喜欢衍太太。(4 分)
(2)农村来的祥子,在失去父母与自己的土地后跑到城里,他的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在实现这个愿望的过程中先后经历过“三起三落”,请简要概括一下。(4分)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6分)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诗句。(4分)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王翦伐楚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①不与战。 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土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土卒同食。久之,王翦使 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 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土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 胜略定③城邑。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 【注】①壁:营垒。②投石、超距:扔石头、跳远游戏训练。③略定:攻占平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王翦益军而来/曾益其所不能 B.乃悉国中兵以御之/悉以咨之 C.王翦日休士洗沐/主人日再食 D.楚师遂败走/遂不得履 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二处。(2分) 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2分) (2)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3分) 10.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王翦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语段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8分) 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 杨凡 ①人类的大脑是高塑性的,神经元和突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我们依赖电脑作 为理性世界的媒介时,大脑就会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 ②脑科专家斯茅与他的研究团队曾做过一个实验:让12名互联网老用户和12名互联
(2)农村来的祥子,在失去父母与自己的土地后跑到城里,他的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在实现这个愿望的过程中先后经历过“三起三落”,请简要概括一下。(4 分) 二、理解·感悟(60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5-6 题。(6 分) 山亭夏日 【唐】高 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诗句。(4 分)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14 分) 王翦伐楚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①不与战。 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 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 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 胜略定③城邑。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 改) 【注】①壁:营垒。②投石、超距:扔石头、跳远游戏训练。③略定:攻占平定。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王翦益.军而来/曾益.其所不能 B.乃悉.国中兵以御之/悉.以咨之 C.王翦日.休士洗沐/主人日.再食 D.楚师遂.败走/遂.不得履 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二处。(2 分) 王 翦 因 乘 胜 略 定 城 邑。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 分) (1)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2 分) (2)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3 分) 10.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王翦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语段作简要分析(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3 题。(8 分) 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 杨 凡 ①人类的大脑是高塑性的,神经元和突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我们依赖电脑作 为理性世界的媒介时,大脑就会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 ②脑科专家斯茅与他的研究团队曾做过一个实验:让 12 名互联网老用户和 12 名互联
网新手开始使用谷歌,同时对他们进行了大脑扫描。结果显示,两组硏究对象大脑之间的显 著区别在于大脑皮层一片被称为背侧前额叶皮质的区域,它的功能是处理短期记忆和决策制 定,新手的扫描结果显示这片区域活动微弱,而老手的则非常活跃 ③斯茅要求12名互联网新手在以后的5天每天使用互联网。第6天,他们重新扫描了 各组的大脑两组大脑扫描图片显示,代表大脑活跃程度的亮斑图案几乎一模一样。可见,仅 通过5天的训练,互联网新手大脑皮层前部的神经回路就被激活了。 ④实验证明从事某个特定活动的频率越高神经通路负责执行这项活动的能力就越强。 如果反复刺激同—区域,那个区域的神经回路将变得兴奋。后来的实验也证明:如果你忽略 其他区域,其他神经回路将会相应变得衰弱。由此科学家认为,互联网已经改变人类思维方 式,降低大脑集中精力的能力和深度思考的频率。 ⑤阅读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学习掌握这种能力。网上阅读从根本上 改变了人类使用大脑的方式,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一种阅 读新趋势 ⑥伦敦大学用5年时间做了一个网络研读习惯的研究。报告说:“很明显,用户们不 是在以传统方式进行在线阅读,相反,—种新'阅读′方式的迹象已经出现:用户们在标题、 内容页和摘要之间进行着视同仁的海量浏览′,以求快速得到结果。” ⑦即使不在电脑前时,上网养成的阅读习惯也会继续回荡在我们的脑细胞中。上网使我 们的神经集中在略读和多任务同时处理。以这种方式阅读时,我们充其量只是一台“信息解 码器″,而我们专注地进行深度阅读时所形成的那种理解力、那种丰富的精神联想,很大程 度上都流失掉了。 ⑧美国哈佛大学的丹尼尔·韦格纳教授曾发现,结婚时间长的夫妇会依赖对方做自己的 記记忆库”。科学家把这称为“交互记忆″。交互记忆是“外部记忆库”,就如同人们遇到 不明白的问题会向专业人土请教一样,而现在,互联网也成为交互记忆的一种途径 ⑨互联网的知识储存和查找功能助长了我们的惰性,我们不必记忆什么,因为任何知识 都可以通过“复制”加“粘贴”来完成。这种便利让人难以抗拒。但是,当我们开始利用网 络代替个人记忆,从而绕过巩固记忆的内部过程时,我们就会面临掏空大脑记忆的风险 (选自《发明与创新》) 1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网络改变了我们大脑的哪些方面。(3分) 12.文中划线句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去掉,说明理由。(2分) 1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2分) 低调 冯骥才 ①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叫人关注。高调必 须强势,不怕攻击,反过来愈被攻击愈受关注,愈成为一时舆论的主角,干出点什么都会热 销;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赢,所以有人选择高调。 ②有人以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当然,每个人 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选择什么都无可厚非。于是,另一些人就去选择另一种活法一一 低调 ③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人前显贵,更不喜
网新手开始使用谷歌,同时对他们进行了大脑扫描。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大脑之间的显 著区别在于大脑皮层一片被称为背侧前额叶皮质的区域,它的功能是处理短期记忆和决策制 定,新手的扫描结果显示这片区域活动微弱,而老手的则非常活跃。 ③斯茅要求 12 名互联网新手在以后的 5 天每天使用互联网。第 6 天,他们重新扫描了 各组的大脑两组大脑扫描图片显示,代表大脑活跃程度的亮斑图案几乎..一模一样。可见,仅 通过 5 天的训练,互联网新手大脑皮层前部的神经回路就被激活了。 ④实验证明:从事某个特定活动的频率越高,神经通路负责执行这项活动的能力就越强。 如果反复刺激同一区域,那个区域的神经回路将变得兴奋。后来的实验也证明:如果你忽略 其他区域,其他神经回路将会相应变得衰弱。由此科学家认为,互联网已经改变人类思维方 式,降低大脑集中精力的能力和深度思考的频率。 ⑤阅读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学习掌握这种能力。网上阅读从根本上 改变了人类使用大脑的方式,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一种阅 读新趋势。 ⑥伦敦大学用 5 年时间做了一个网络研读习惯的研究。报告说:“很明显,用户们不 是在以传统方式进行在线阅读,相反,一种新‘阅读’方式的迹象已经出现:用户们在标题、 内容页和摘要之间进行着一视同仁的‘海量浏览’,以求快速得到结果。” ⑦即使不在电脑前时,上网养成的阅读习惯也会继续回荡在我们的脑细胞中。上网使我 们的神经集中在略读和多任务同时处理。以这种方式阅读时,我们充其量只是一台“信息解 码器”,而我们专注地进行深度阅读时所形成的那种理解力、那种丰富的精神联想,很大程 度上都流失掉了。 ⑧美国哈佛大学的丹尼尔·韦格纳教授曾发现,结婚时间长的夫妇会依赖对方做自己的 “记忆库”。科学家把这称为“交互记忆”。交互记忆是“外部记忆库”,就如同人们遇到 不明白的问题会向专业人士请教一样,而现在,互联网也成为交互记忆的一种途径。 ⑨互联网的知识储存和查找功能助长了我们的惰性,我们不必记忆什么,因为任何知识 都可以通过“复制”加“粘贴”来完成。这种便利让人难以抗拒。但是,当我们开始利用网 络代替个人记忆,从而绕过巩固记忆的内部过程时,我们就会面临掏空大脑记忆的风险。 (选自《发明与创新》) 11.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网络改变了我们大脑的哪些方面。(3 分) 12. 文中划线句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去掉,说明理由。(2 分) 13. 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7 题。(12 分) 低 调 冯骥才 ①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叫人关注。高调必 须强势,不怕攻击,反过来愈被攻击愈受关注,愈成为一时舆论的主角,干出点什么都会热 销;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赢,所以有人选择高调。 ②有人以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当然,每个人 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选择什么都无可厚非。于是,另一些人就去选择另一种活法—— 低调。 ③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人前显贵,更不喜
欢被“狗仔队″追逐,被粉丝死死纠缠与围困,被曝光曝得—丝不挂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 费的社会里,高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没人认识, 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亨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 安稳又踏实。你问他怎么这么低调,他会一笑而已;就像自己爱一个人,需要对别人说 明吗? ④所以说: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⑤我很尊敬我的一些同行的作家。在市场称霸的社会中,恐怕作家是最沉得住气的-群 人。他们平日不知躲在什么地方,很少伸头探脑,有时一两年不见,看似在人间蒸发了,却 忽然把一本十几万或几十万字厚重的书拿了出来;他们笔尖触动的生活与人性之深,文字创 造力之强,令人吃惊。待到人们去品读去议论,他们又不声不响扎到什么地方去了。惟其这 样才能写出真正洞悉社会人生的作品来。 ⑥作家天生是低调的。他们生活在社会深深的皱折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 所以看得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以及大地深处的疼点。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 料,不会经营自己只会营造笔下的人物;任何思想者都是这样: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 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 ⑦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 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4.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3分) 15.文章第①至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这句话的理解。(3分) 17.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如何看待那些高调的炒作自我的现象?(3分) (五)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8-22题。(20分) 每一朵云彩都是天空的孩子 化 ①艾尔弗雷德出生于美国加州南部的一个农庄里。他从小酷爱音乐,并梦想长大后成为 像鲍文埃文思那样优秀的钢琴家。可是中学毕业后,他的母亲却让他留在农场干活并像他 的父亲那样将来当一个农场主。他和母亲大吵了一架并赌气离家出走,他暗自发誓:一定要 向母亲证明自己的音乐天赋 ②来到繁华的纽约城,艾尔弗雷德在一栋大厦前停下来,他想在这里歇息一会儿,然后 再去找一份工作,一边挣钱,一边学钢琴。艾尔弗雷德才在石阶上坐下,隐约听到阵钢琴 声,优美的旋律仿佛天籁之音,他从来没听过如此好听的音乐。他-个激灵从石阶上站起来 顺着声音来到旁边富丽堂皇的大厅前,原来这里在开一场音乐会。他问去哪里买票?工作人 员告诉他,门票一个星期前就已售罄。 ③艾尔弗雷德站在大厅外如痴如醉,脸紧紧贴着玻璃门。当大厅正中央悬挂的横幅上的 几个大字映入艾尔弗雷德的眼帘时,他几乎停止了呼吸,横幅上写着:著名钢琴家鲍文埃
欢被“狗仔队”追逐,被粉丝死死纠缠与围困,被曝光曝得一丝不挂;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 费的社会里,高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没人认识, 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 气,安稳又踏实。你问他怎么这么低调,他会一笑而已;就像自己爱一个人,需要对别人说 明吗? ④所以说: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⑤我很尊敬我的一些同行的作家。在市场称霸的社会中,恐怕作家是最沉得住气的一群 人。他们平日不知躲在什么地方,很少伸头探脑,有时一两年不见,看似在人间蒸发了,却 忽然把一本十几万或几十万字厚重的书拿了出来;他们笔尖触动的生活与人性之深,文字创 造力之强,令人吃惊。待到人们去品读去议论,他们又不声不响扎到什么地方去了。惟其这 样才能写出真正洞悉社会人生的作品来。 ⑥作家天生是低调的。他们生活在社会深深的皱折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 所以看得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以及大地深处的疼点。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 料,不会经营自己只会营造笔下的人物;任何思想者都是这样: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 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 ⑦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 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4.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3 分) 15.文章第①至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这句话的理解。(3 分) 17.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如何看待那些高调的炒作自我的现象?(3分) (五)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18-22 题。(20 分) 每一朵云彩都是天空的孩子 化 君 ①艾尔弗雷德出生于美国加州南部的一个农庄里。他从小酷爱音乐,并梦想长大后成为 像鲍文·埃文思那样优秀的钢琴家。可是中学毕业后,他的母亲却让他留在农场干活并像他 的父亲那样将来当一个农场主。他和母亲大吵了一架并赌气离家出走,他暗自发誓:一定要 向母亲证明自己的音乐天赋。 ②来到繁华的纽约城,艾尔弗雷德在一栋大厦前停下来,他想在这里歇息一会儿,然后 再去找一份工作,一边挣钱,一边学钢琴。艾尔弗雷德才在石阶上坐下,隐约听到一阵钢琴 声,优美的旋律仿佛天籁之音,他从来没听过如此好听的音乐。他一个激灵从石阶上站起来, 顺着声音来到旁边富丽堂皇的大厅前,原来这里在开一场音乐会。他问去哪里买票?工作人 员告诉他,门票一个星期前就已售罄。 ③艾尔弗雷德站在大厅外如痴如醉,脸紧紧贴着玻璃门。当大厅正中央悬挂的横幅上的 几个大字映入艾尔弗雷德的眼帘时,他几乎停止了呼吸,横幅上写着:著名钢琴家鲍文·埃
文思音乐会 ④当熙壤的人群陆续走出大厅时,艾尔弗雷德才从音乐里醒过来。音乐会已经结束,这 时,他突然感到嗓子眼呼呼往外冒火,肚子也咕噜咕噜叫起来。他朝路边的饭摊走去,吃饱 喝足后准备离开时,一位穿着考究的先生走过来,并温和地对卖饭的老太太说:“夫人,我 有一件事想求您帮忙。 ⑤“先生,请问我能帮您做什么? ⑥“夫人,您能不能搬到我家里去住?至于支付给您的报酬,您可以随便要。” ⑦"先生您是要雇佣我做您的全职保姆吗?或者家里有不能动弹的病人要我照顾?哦, 先生,我可不干。 ⑧“不,夫人,我想让您做我的母亲 ⑨艾尔弗雷德忍不住抬头望了那位先生一眼,这是一位生活在上层社会的人物,但他的 表情和他说话的语调样温和,而且仿佛被一层淡淡的哀愁包裹着。和艾尔弗雷德一样,老 太太也被这位先生吸引了,于是很有兴致地听他说下去。 ⑩先生望着远方的天空,仿佛自言自语地说,有一个男孩,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十 岁时从新哈勃郡山间的—处僻静村落来到纽约学习音乐。每年他的生日以及圣诞节,男孩的 母亲都催他回家,他全都当成耳旁风。二十年后的一个秋天,男孩接到老家的电报,说他母 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母亲盼望最后能见他一面。可那时,男孩正准备参加一场音乐会,这 场音乐会对他的艺术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犹豫再三,最终放弃了回家看望母亲的念 头。那场音乐会上,男孩得了冠军,可是,当他手捧金灿灿的奖杯回到那个日思夜想的村落 时,他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了,他看到的是母亲留给他的一张冷冰冰的字条:孩子,无论你 将来做什么,你都是母亲最疼爱的孩子。 ①这时,先生的眼睛里忽而闪出泪花,他把目光移向老太太接着说,那个男孩离家 出走时给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成不了钢琴家,我就永远不回来。可是,当他终于实现了 梦想要向母亲炫耀时,任凭他踏遍万水干山,哭喊到山蹦地裂,却再也没有了母亲的音讯。 ①2我刚刚举办完一场音乐会,可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夫人,您知道吗?如今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毎天回到家里能叫一声妈妈,然后和她-起坐在沙发里,静静地亨受满 屋的温馨。 ③3艾尔弗雷德鼓足勇气问,先生,请问您是 ④我叫鲍文埃文思 ⑤著名音乐家鲍文埃文思仍然絮絮地和老太太说着,艾尔弗雷德却悄悄离开了 艾尔弗雷德走在黄昏的纽约大街上,头顶的那片红烧云,一忽而白,一忽而红 忽而厚,一忽而薄,一忽而肆无忌惮地东飘西荡,但,无论怎么变化,总也飘不出广袤的天 空。艾尔弗雷徳看着看着,心里柔软极了。他掏岀手机,给母亲打电话:“亲爱的妈妈,我 终于懂了,无论我走多远,也永远飘不出您爱的天空。 《小小说选刊》2015第2期,有删改) 18.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写艾尔弗雷德“一定要向母亲证明自己的音乐天赋”的誓言 在文中有什么用意?(4分 19.请赏析句中的加点词语。(6分) (1)当熙攘的人群陆续走出大厅时,艾尔弗雷德才从音乐里醒过来。(3分)
文思音乐会。 ④当熙攘的人群陆续走出大厅时,艾尔弗雷德才从音乐里醒过来。音乐会已经结束,这 时,他突然感到嗓子眼呼呼往外冒火,肚子也咕噜咕噜叫起来。他朝路边的饭摊走去,吃饱 喝足后准备离开时,一位穿着考究的先生走过来,并温和地对卖饭的老太太说:“夫人,我 有一件事想求您帮忙。” ⑤“先生,请问我能帮您做什么?” ⑥“夫人,您能不能搬到我家里去住?至于支付给您的报酬,您可以随便要。” ⑦“先生,您是要雇佣我做您的全职保姆吗?或者家里有不能动弹的病人要我照顾?哦, 先生,我可不干。” ⑧“不,夫人,我想让您做我的母亲。” ⑨艾尔弗雷德忍不住抬头望了那位先生一眼,这是一位生活在上层社会的人物,但他的 表情和他说话的语调一样温和,而且仿佛被一层淡淡的哀愁包裹着。和艾尔弗雷德一样,老 太太也被这位先生吸引了,于是很有兴致地听他说下去。 ⑩先生望着远方的天空,仿佛自言自语地说,有一个男孩,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十 岁时从新哈勃郡山间的一处僻静村落来到纽约学习音乐。每年他的生日以及圣诞节,男孩的 母亲都催他回家,他全都当成耳旁风。二十年后的一个秋天,男孩接到老家的电报,说他母 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母亲盼望最后能见他一面。可那时,男孩正准备参加一场音乐会,这 场音乐会对他的艺术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犹豫再三,最终放弃了回家看望母亲的念 头。那场音乐会上,男孩得了冠军,可是,当他手捧金灿灿的奖杯回到那个日思夜想的村落 时,他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了,他看到的是母亲留给他的一张冷冰冰的字条:孩子,无论你 将来做什么,你都是母亲最疼爱的孩子。 ⑪这时,先生的眼睛里忽而闪出泪花,他把目光移向老太太接着说,那个男孩离家 出走时给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成不了钢琴家,我就永远不回来。可是,当他终于实现了 梦想要向母亲炫耀时,任凭他踏遍万水千山,哭喊到山蹦地裂,却再也没有了母亲的音讯。 ⑫我刚刚举办完一场音乐会,可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夫人,您知道吗?如今,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每天回到家里能叫一声妈妈,然后和她一起坐在沙发里,静静地享受满 屋的温馨。 ⑬艾尔弗雷德鼓足勇气问,先生,请问您是...... ⑭我叫鲍文·埃文思。 ⑮著名音乐家鲍文·埃文思仍然絮絮地和老太太说着,艾尔弗雷德却悄悄离开了。 ⑯艾尔弗雷德走在黄昏的纽约大街上,头顶的那片红烧云,一忽而白,一忽而红,一 忽而厚,一忽而薄,一忽而肆无忌惮地东飘西荡,但,无论怎么变化,总也飘不出广袤的天 空。艾尔弗雷德看着看着,心里柔软极了。他掏出手机,给母亲打电话:“亲爱的妈妈,我 终于懂了,无论我走多远,也永远飘不出您爱的天空。” (《小小说选刊》2015 第 2 期,有删改) 18.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写艾尔弗雷德“一定要向母亲证明自己的音乐天赋”的誓言 在文中有什么用意?(4 分) 19.请赏析句中的加点词语。(6 分) (1)当熙攘的人群陆续走出大厅时,艾尔弗雷德才从音乐里醒.过来。(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