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 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 宏观经济学研究 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同遮孕峰决的问道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五问遥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货源利用 中心理论不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景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分 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围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渴 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 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 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 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经济学 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 效的 是不合 效的。例 不 工整体 都节约 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三 和就业就会零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 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竞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 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 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竞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血粉 果面包由 店卖给消费 者,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 指 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向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言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 GDP 比方说买 答.购买公 是贷钱公可用公可光从人们手中到的钱用作生而 太这要系提供生 丹防通 的利息可看作是 价Dr 可具 府的公债利息被看 ,因为政府借 而往往是用于弥 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 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为什么人们胸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木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 设 人们 为,而人们购买债券 和 种证券交易活动, 司人们手单取了出5位或胶菜的改丽金去买载机誉受公能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闲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 GDP? 解答:致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 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 ,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 GD 火或 人群提日 了服多 分 是因为他们 玫府转移文付 手斗 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 何接税 然不形成要系所有 而是 府的收 但华克 面 为了使支 到 美元以支 10 价 把这5美元和3美 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8.下列项目是香计入GDP,为什么? 一辆用过的卡车: 购买普通 块地 移 付不 计 物或劳务的 发放救济 人 不是因 相反 是因为他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我疾人创造贸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 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 (③)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DP,例如我买实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 并不是价值的生产 (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DP。 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 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 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 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能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程 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 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 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10.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能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解答:如果甲乙两因合并成 个国家 GDp急和 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 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 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乙国看,计入 GD图务两因贸品纸交蓝给和种人Pe的价列 区间的贸 果这两国并成 台机 10万美 相 地 地 无论州吃人不是专看p的价酒而投 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 千克银卖给 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T 批项链实 8海警品产法 GD 计算GD 在生产活南 赚得的工资 解 价值 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项链为最终 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元-10万美元 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③)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7.5+5=12.5(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 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 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1998年 1999年 数量 价格 数量 价格 书木 100 10美元 110 10美 元 面包(条) 200 美元 200 1.5美元 菜豆(千克) 500 美元 450 1美元 1)1 98年名义GDP 21999年名义GDP】 写度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 少百分比?
⑤)“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 对否 18年 GD 200x1十500x0. 1450美元) 200 1850 +4500.5=1525/ 这两年 GDP变化百分 >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850美元.1998年的实际GDP=100x10+ 200x1.5+500x1=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1800/1800=2.78% 5GDp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 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景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 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 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 100%,1999年GDP折7指数=1850/1525=121.3%.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 4800 息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致玫府预算盆余 30 试计算:()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⑤)个人储蓄: 解答:()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一资木消耗补偿,而资木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 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 元) i计g+nx中可知nx=GDP-c-i一g,因此,净出口nx=48O0-3000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诚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 BS=T-g,从而有-B5十g30+960 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木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 接税、公司利涧、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ya=NNP-T=4300-990=3310(亿美元). (⑤)个人储蓄S=y为-c=3310-3000=310亿美元)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 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2) (③)政府支出 解答:()用s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用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y4-c=4100-3800=300(亿元) (2)用i代表投资,用s、s、s,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
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 i=5p++4=300+(-200)+100=200(亿元) (3)从GDP=c十i+g十(x-m)中可知,政府支出 8=5000-3800-200-(-100)=1100(亿元) 5储投路等式为什久不音状若计的储等干的投路?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 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 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 经济的总供给(C十S)和总需求(C十)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 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 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 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 十划资和划储帝的不 致,形成总需 济扩张和收 态这和的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生的 投资总等 第十三登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在两部门经济中, 发生于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 部门的收入 解答:C 2当消费雨数为a+by>0,0<h这表明,平均消费向(上 项网 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解答:D 4在均产出水平上,是否什别在货投资和是计存货投资都必然为无? 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 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 资就小于零。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景,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在 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 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 衡产出了。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死 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5.能否说边际消费颂向和平均消费领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 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景和收入变动录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 向(可以用公式MPC或MPC表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