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 答案(1)流水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 处环境的喜爱、自豪 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解析(1中紧紧抓住“温润柔美”和“飘逸渺远”,框定前四句,沿特点找意象。(2中 要明白是借景抒情的写法,要从景物中分析作者的感情。还要调动学过的知识来理解 【评注】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该题的难点就在于只可意会而 不可言答,掌握鉴赏技巧,明白解题规律,应该是重点。 3.(05上海春招)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3)题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舂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飖, 笙歌喧闹,飞上玉棧腰。 (1)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 的盛况。 (2)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答 (3)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两段场景描写。(80字左右) 答 答案(1)元宵 (2)如:“涌”首先将灯光比喻为“波”,花灯层出不穷,就像“涌动”的美景。“飞”字 将无形之声形象化,写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3)如:“万家灯火,十里江岸,华丽明亮。水上浮灯,五光十色:船上花灯,龙飞凤舞。 灯火倒映江中,随 着水波闪动变幻,江岸水上,交相辉映。美丽可爱的元宵之夜啊,灯船在水上闪现、巡 游,使人如入蓬莱仙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⑵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 答案 ⑴流水 白云 ⑵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 处环境的喜爱、自豪 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解析 ⑴中紧紧抓住“温润柔美”和“飘逸渺远”,框定前四句,沿特点找意象。 ⑵中 要明白是借景抒情的写法,要从景物中分析作者的感情。还要调动学过的知识来理解。 【评注】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该题的难点就在于只可意会而 不可言答,掌握鉴赏技巧,明白解题规律,应该是重点。 3.(05 上海春招)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3)题。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 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⑴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 的盛况。 ⑵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答: ⑶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两段场景描写。(80 字左右) 答: 答案 ⑴元宵 ⑵如:“涌”首先将灯光比喻为“波”,花灯层出不穷,就像“涌动”的美景。“飞”字 将无形之声形象化,写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⑶如:“万家灯火,十里江岸,华丽明亮。水上浮灯,五光十色;船上花灯,龙飞凤舞。 灯火倒映江中,随 着水波闪动变幻,江岸水上,交相辉映。美丽可爱的元宵之夜啊,灯船在水上闪现、巡 游,使人如入蓬莱仙
境。香烟缭绕弥溢,笙歌喧闹震天,整座城市如在祥云之中,真是如幻如梦的世界。 解析(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推断。从诗歌的题目“江岸水灯”和句子“万家灯火闹春桥” “可怜宵”可以推断 (2)本题題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词语的赏析,试题所选的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要从内容和表 达两方面阐明。 (3)本题查考理解和想像能力,是对文意的个性化表达,是一个创新的题目。突出重点词 语,如“灯火”“闹” “桥”,想像合理,描写生动流畅 第二部分四年联考题汇编 2010年联考题 2010年6月更新 1.(湖北省八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微雪 无名氏 朔风寒吹下银沙,蠹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鵝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数片琼葩,点缀槎丫。孟浩然 容易寻梅,陶学士不够烹茶。 【注】①槎丫:树木枝杈歧出貌。②陶学士即陶谷,五代时名士。性好茶事,曾 得党太尉(党进)姬,命掬雪水烹茶,并戏之日:“党家应不识此?”姬日:“彼粗人 安知此,但能于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耳。哪有这种风味。”后“陶学士”遂 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1)作者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下雪的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蠹砌穿帘,拂柳惊鸦 (2)这首元曲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1)运用比喻、拟人,写细小的雪子撒落在台阶,就好像蛀虫蛀蚀过一样,在 寒冷的北风中,雪子穿进屋帘。雪子飘过柳枝惊动了树上的乌鸦。描写生动、细腻,表 现了作者宁静闲适的情趣。(答对雪景的喜爱之情也算对) (2)①对贫苦百姓的怜悯和农家丰收的喜悦。②对雪景的喜爱。③安贫守己的恰然自 得。④对风雅之士的 调侃。 2.(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0届高三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子客况 宋方壶 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无火拨残垦。 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今夜冷? (1)“【中吕】朝天子客况”中“客况”是这首元曲的标题,“【中吕】”和“朝天子” 分别是这首元曲的 和 (2)作者不说“半点灯明昏惨惨”,而说“昏惨惨半点灯明”,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
境。香烟缭绕弥溢,笙歌喧闹震天,整座城市如在祥云之中,真是如幻如梦的世界。 解析 ⑴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推断。从诗歌的题目“江岸水灯”和句子“万家灯火闹春桥” “可怜宵”可以推断。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词语的赏析,试题所选的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要从内容和表 达两方面阐明。 ⑶本题查考理解和想像能力,是对文意的个性化表达,是一个创新的题目。突出重点词 语,如“灯火”“闹” “桥”,想像合理,描写生动流畅。 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 2010 年联考题 2010 年 6 月更新 1.(湖北省八市 2010 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微雪 无名氏 朔风寒吹下银沙,蠹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数片琼葩,点缀槎丫 ①。孟浩然 容易寻梅,陶学士 ②不够烹茶。 【注】① 槎丫:树木枝杈歧出貌。②陶学士即陶谷,五代时名士。性好茶事,曾 得党太尉(党进)姬,命掬雪水烹茶,并戏之日:“党家应不识此?”姬日:“彼粗人, 安知此,但能于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耳。哪有这种风味。”后“陶学士”遂 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1)作者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下雪的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蠹砌穿帘,拂柳惊鸦”。 (2)这首元曲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 (1)运用比喻、拟人,写细小的雪子撒落在台阶,就好像蛀虫蛀蚀过一样,在 寒冷的北风中,雪子穿进屋帘。雪子飘过柳枝惊动了树上的乌鸦。描写生动、细腻,表 现了作者宁静闲适的情趣。(答对雪景的喜爱之情也算对) (2)①对贫苦百姓的怜悯和农家丰收的喜悦。②对雪景的喜爱。③安贫守己的怡然自 得。④对风雅之士的 调侃。 2.(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 2010 届高三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子 客况 宋方壶 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无火拨残垦。 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今夜冷? (1)“【中吕】朝天子客况”中“客况”是这首元曲的标题,“【中吕】”和“朝天子” 分别是这首元曲的 和 。 (2) 作者不说“半点灯明昏惨惨”,而说“昏惨惨半点灯明”,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