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oh) ◆幼虫■ 初孵乳白色、取食后淡红色,头部褐色。老熟幼虫体 带黄色,长约50mm,头宽约5mm,头盖172缩入胸腔、 其前端黑褐色。前胸大而长,背板后半部“凸字形区色较 深,其前沿无深色细边。腹部背面9节、第10节变为乳头状 突起,1~7腹节背腹面各有步泡突一个,背面的步泡突中央 具横沟二条、腹面的为一条。 蛹乳白色至黄白色。体长3037mm,宽约11mm,触 角前端卷曲呈环形。前胸背板两侧各有侧刺突一个,背面中 央压痕。羽化前复眼、上颚、跗肢及翅芽均黑色。 卵乳白色,长椭圆形,长 5.5~7mm,两端略弯曲, 将孵化时黄色
光肩星天牛的成虫及产卵刻痕
光肩星天牛的羽化孔及危害状
生物学及习性 ◆ 年1代或两年1代,以13龄幼虫或卵及卵壳内发育完全的幼虫 越冬,越冬的老熟幼虫翌年直接化蛹,越冬幼虫3月下旬开始 活动取食,4月底5月初开始在隧道上部作略向树干外倾斜的椭 圆形蛹室化蛹;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13~24天。成 虫羽化后在蛹室停留约6~15天,6月上旬开始在侵入孔的上方 咬约10mm的羽化孔飞出、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盛期,10月 上旬还可见成虫活动,6月中旬至7月下旬产卵,每雌产卵约32 粒,9~10月产的卵第2年孵化。 成虫白天活动,取食杨、柳叶柄、叶片、和直径18mm以下的 嫩枝皮层补充营养,嫩枝受害后易风折或枯死;补充营养后 2~3天交尾、可交尾数次。以12~14时产卵较多,产卵刻槽椭 圆形、每槽有卵1粒,产卵后分祕胶状物堵塞刻槽;从树干根 际直至直径4c的树梢处均分布刻槽,但以树干枝杈处多,约 20%的空槽外无胶状堵塞物。幼虫孵出后取食腐坏的韧皮部, 排泄物褐色;2龄幼虫取食健康树皮和木质部,褐色粪便、蛀 屑和白色木丝从蛀孔中排出;隧道初横向稍有弯曲、然后向 上,隧道随虫体增大而扩大,直径约9.6cm
◆该虫最喜危害杨、柳和糖槭。杨树中大官杨、 加杨和美杨受害最重,株被害率可达100%; 其次是元宝枫、榆等,但不危害毛白杨和苹果 树。同种林木则喜食多枝条的立木和疏林,所 以林缘被害重。在立地条件好、林木生长旺 盛、卵和初龄幼虫死亡率高、受害轻,反之则 重。修枝抚育可矫正干形,修去不必要的枝 叶,促进树木健康生长,减轻天牛寄生危害。 花绒坚甲和斑啄木鸟对发生有较好的抑制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