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1)分类估算法按照用水性质分类,计算各类用水量,累计总用水量。综合生活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大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工业用水工业用水消防用水非工业用水市政用水未预见及管网漏失用水量
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 (1)分类估算法 按照用水性质分类,计算各类用水量,累计总用水量。 综合生活用水 工业企业用水 消防用水 市政用水 未预见及管网漏失用水量 居民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 非工业用水 大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
(2)单位面积法单位:万m3/km2.d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城市规模区域大城市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一区1.0~1.60.8~1.40.6~1.00.4~0.8二区0.8~1.20.6~1.00.4~0.70.3~0.6三区0.5~0.80.3~0.600.25~0.50.6~1.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3)人均综合指标法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单位:万m3/万人.d城市规模区域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区0.8~1.20.7~1.10.6~1.00.4~0.8二区0.6~1.00.5~0.80.35~0.70.3~0.6三区0.5~0.80.4~0.70.3~0.600.25~0.5
(2)单位面积法 区域 城市规模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一区 1.0~1.6 0.8~1.4 0.6~1.0 0.4~0.8 二区 0.8~1.2 0.6~1.0 0.4~0.7 0.3~0.6 三区 0.6~1.0 0.5~0.8 0.3~0.60 0.25~0.5 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 单位:万m 3/km2.d 区域 城市规模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一区 0.8~1.2 0.7~1.1 0.6~1.0 0.4~0.8 二区 0.6~1.0 0.5~0.8 0.35~0.7 0.3~0.6 三区 0.5~0.8 0.4~0.7 0.3~0.60 0.25~0.5 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 单位:万m 3/万人.d (3)人均综合指标法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4)年递增速率法Q.=Q.(1+8)起始年份平均日用水量,m/dQoQa起始年份后第年的平均日用水量,m/d8用水量年平均增长率,%;年数,a。t(5)线型回归法Q.=Q。+AQ.t△Q日平均用水量的年平均增量,m/d:其他符号同上
(4) 年递增速率法 Q0——起始年份平均日用水量,m3 /d; Qa ——起始年份后第t年的平均日用水量,m3 /d; δ ——用水量年平均增长率,%; t ——年数,a。 t Qa Q (1 ) = 0 + Q Q Q t a . = 0 + (5) 线型回归法 △Q ——日平均用水量的年平均增量,m3 /d; 其他符号同上
(6)生长曲线法而后趋于缓慢增城市用水量初始阶段发展很快长到稳定甚至适度减少阶段。大前LQbt1+aea,b一待定参数Q一预测用水量,m/d;L一预测用水量的上限值,m/d。时间生长曲线模型图
(6) 生长曲线法 城市用水量初始阶段发展很快,而后趋于缓慢增 长到稳定甚至适度减少阶段。 a,b-待定参数; Q-预测用水量, m3 /d; L-预测用水量的上限值, m3 /d。 bt ae L Q − + = 1 生长曲线模型图
2.3给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2.3.1给水管网布置原则与形式包括输水管渠和配水管网两大部分。(1)给水管网布置原则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2)分清主次,现搞好输水管渠和主干管布置,然后布置一般管线和设施;3)尽量缩短管线长度,节约工程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4)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5)保证供水具有安全性:-6)尽量减小拆迁,少占农田:7)个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8)近远期结合,留有发展余地,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2.3 给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 2.3.1 给水管网布置原则与形式 包括输水管渠和配水管网两大部分。 (1)给水管网布置原则 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进行多方案技 术经济比较; 2)分清主次,现搞好输水管渠和主干管布置,然后布置一般管 线和设施; 3)尽量缩短管线长度,节约工程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 4)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 5)保证供水具有安全性; 6)尽量减小拆迁,少占农田; 7)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8)近远期结合,留有发展余地,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