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2015年初三三模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文言文阅读(共39分) (一)默写(15分) 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2.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3.终日不成章, (《迢迢牵牛星》) 场主积薪其中 (《狼》) 5.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二)阅读古诗,完成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首联中的“巴山楚水”是指 (2分) 7.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以同情感伤的情怀,回顾友人二十三年的凄凉贬谪生活 B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充满无限惆怅之情 C.颈联运用比喻抒发诗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事物此消彼长的发展哲理 D尾联点明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2分 9.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来表达什么意思。(3分) 10.选文按照 顺序描绘狼牙山美丽景色,先写 变化之美,再写 变化之美, 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周敦顾为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乜。”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 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 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委:抛弃,扔弃。④手版:即笏(hu)板,是古 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1.解释加点词语。(4分) (1)有狱久不决( (2)有狱久不决
杨浦区 2015 年初三三模 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 文言文阅读(共 39 分) (一) 默写(15 分) 1. ,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2.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3.终日不成章, 。(《迢迢牵牛星》) 4.场主积薪其中, 。(《狼》) 5.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二)阅读古诗,完成 6—7 题(4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首联中的“巴山楚水”是指 (2 分) 7.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以同情感伤的情怀,回顾友人二十三年的凄凉贬谪生活。 B.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充满无限惆怅之情。 C.颈联运用比喻抒发诗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事物此消彼长的发展哲理。 D.尾联点明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三)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8 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选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2 分) 9.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来表达什么意思。(3 分) 10.选文按照 顺序描绘狼牙山美丽景色,先写 变化之美,再写 变化之美, 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四)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12 分) 周敦颐为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 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 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 ②主簿:官名。 ③委:抛弃,扔弃。 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 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1.解释加点词语。(4 分) ⑴ 有狱 . 久不决 ( ) (2)有狱久不决 .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13.文中,敦颐“将弃官去”的根本原因是:( A.有囚法不当死,王逵却欲深治之。 B.王奎乃酷悍吏也,众莫敢与之争。 C.敦颐与王奎辩,王奎不听。 D.敦颐不愿为杀人以媚人之事 14.以下对周敦颐为官处世评价分析最不恰当的是 (3分) A.富有才能B.机敏灵活C.刚正不阿D.不媚权贵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9分) 开卷有益 曾纪鑫 ①提及开卷,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开卷有益”。但到了科技发达、媒体多元、信息密 集的今天,其实,只要我们稍加审视,便不难发现,开卷未必全有益, ②那些诲淫诲盗、低级趣味、观点偏颇、知识错误的书,开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身心健康。 对此,俄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道:“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 更无知。”又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可见开卷之时,选择十分 重要,既要避开引人误入歧途的坏书,又得挑选适合自己的好书。 ③不同的书籍,于不同年龄、不同阋历、不同层次的读者而言,其作用大相径庭。过去一直 流行“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仔细想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水浒传》中的英雄一百 单八将,肝胆侠义,动不动就舞棒弄枪、打打杀杀,热血沸腾的少年时期,看得多了,自然会跃跃 欲试,弄不好会惹出一身麻烦;而《三国演义》中的争斗较量,多以智慧、权谋、计策取胜,年纪 一大,激情减少,阳刚渐失,血性不再,长期浸润其中,年迈之人会变得更加阴柔内敛,对身体、 生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 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如果错位,青少年看了适合 老年人读的书,要么不得要领,要么染上暮气,这种开卷,即便无害,也谈不上多么有益。 ④况且不少书籍,良莠不齐,利害参半,即使优秀名著,也要注意摄取的角度。比如《红楼 梦》,鲁迅先生便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们阅后,也不妨问问自己究竟看见了 些什么。答案自然不一,若与鲁迅先生所说的不同人物看见的那些物事作一比较,便可衡量一个 人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以及心理健康程度。 ⑤还有一种书籍,虽然无害,但信息过时、内容芜杂,徒增大脑负担。这样的书偶一涉之, 当然无所谓,但看得多了,就会增加大脑负荷,影响工作生活,使自己变得平庸落伍 ⑥开卷有益,在于理解消化,将外在的知识、学问转化为内在的血肉。如果买椟还珠、盲目 吸收,丢西瓜捡芝麻,或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辨滋味,或拘泥其中、运用不当,这种开卷不仅 无益,反而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乃至恶果。 ⑦开卷不能本末倒置。如果登岸舍筏,为知识而知识,将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 ⑧开卷不要贪多求全。如果东翻一本西翻一册,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就永远是“开卷”,是快餐,是速食,会导致营养不良。 ⑨开卷不能盲目跟风。如果流行什么就读什么,不仅变得平面、平庸、没有个性,肯定也成 不了多大“气候”……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13.文中,敦颐“将弃官去”的根本原因是:( ) A.有囚法不当死,王逵却欲深治之。 B.王奎乃酷悍吏也,众莫敢与之争。 C.敦颐与王奎辩,王奎不听。 D.敦颐不愿为杀人以媚人之事 14.以下对周敦颐为官处世评价分析最不恰当 ....的是 (3 分) A.富有才能 B.机敏灵活 C.刚正不阿 D.不媚权贵 二、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5-18 题(19 分) 开卷有益 曾纪鑫 ① 提及开卷,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开卷有益”。但到了科技发达、媒体多元、信息密 集的今天,其实,只要我们稍加审视,便不难发现,开卷未必全有益。 ② 那些诲淫诲盗、低级趣味、观点偏颇、知识错误的书,开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身心健康。 对此,俄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道:“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 更无知。”又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可见开卷之时,选择十分 重要,既要避开引人误入歧途的坏书,又得挑选适合自己的好书。 ③ 不同的书籍,于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层次的读者而言,其作用大相径庭。过去一直 流行“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仔细想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水浒传》中的英雄一百 单八将,肝胆侠义,动不动就舞棒弄枪、打打杀杀,热血沸腾的少年时期,看得多了,自然会跃跃 欲试,弄不好会惹出一身麻烦;而《三国演义》中的争斗较量,多以智慧、权谋、计策取胜,年纪 一大,激情减少,阳刚渐失,血性不再,长期浸润其中,年迈之人会变得更加阴柔内敛,对身体、 生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 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如果错位,青少年看了适合 老年人读的书,要么不得要领,要么染上暮气,这种开卷,即便无害,也谈不上多么有益。 ④ 况且不少书籍,良莠不齐,利害参半,即使优秀名著,也要注意摄取的角度。比如《红楼 梦》,鲁迅先生便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们阅后,也不妨问问自己究竟看见了 一些什么。答案自然不一,若与鲁迅先生所说的不同人物看见的那些物事作一比较,便可衡量一个 人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以及心理健康程度。 ⑤ 还有一种书籍,虽然无害,但信息过时、内容芜杂,徒增大脑负担。这样的书偶一涉之, 当然无所谓,但看得多了,就会增加大脑负荷,影响工作生活,使自己变得平庸落伍。 ⑥ 开卷有益,在于理解消化,将外在的知识、学问转化为内在的血肉。如果买椟还珠、盲目 吸收,丢西瓜捡芝麻,或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辨滋味,或拘泥其中、运用不当,这种开卷不仅 无益,反而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乃至恶果。 ⑦ 开卷不能本末倒置。如果登岸舍筏,为知识而知识,将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 ⑧ 开卷不要贪多求全。如果东翻一本西翻一册,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就永远是“开卷”,是快餐,是速食,会导致营养不良。 ⑨ 开卷不能盲目跟风。如果流行什么就读什么,不仅变得平面、平庸、没有个性,肯定也成 不了多大“气候”……
⑩一个人的思想内涵、素质修养、行事风格等,与阅读密切相关。读什么样的书,如何开卷, 不仅有学问,且学问甚大,不可不慎!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16.第@段运用俄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的话的用意是 (2分) (1)第⑦、③段顺序不能调换,其理由是① 。(4分) (2)下面的事实论据放在本文的哪一段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后来,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接受了忠告,毎读一段书 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要求,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挂,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 学问的人。 放在段。因为 (3分) 18.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开卷是有学问的: 一是我们选择书籍时应该注意: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要点) 二是我们要注意读书的方法,要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1分) 一朵一朵的阳光 海亮 1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他穿过一条 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趴着一座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 口气,轻轻叩响铁锈斑斑的门环。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嘠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壳出现在 他的面前。 ②“你找谁?”男孩扶着斑驳的木门,打量着他。 ③“我经过这里,迷路了。”男人专注地看着男孩,“能不能给我一碗水?”他目送着男孩 进屋。然后在门前的树墩坐下。 ④男孩端来了水。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那是井水,清冽,甘甜,喝下去, 顿消。 男人满足地抹抹嘴,问男孩:“只有你一个人吗?你娘呢?” ⑤“她下地了。”男孩说,“她扛了锄头,那锄头比她还高:她说太阳太毒,正好可以晒死 刚刚锄下来的杂草:她得走上半个小时才能到地头,她带了满满一壶水;她天黑才能回来,回来的 路上她会打满一筐猪草;她回来后还得做饭,她坐在很高的凳子上往锅里贴玉米饼,她说他太累 了,站不住;吃完饭她还得喂猪,或者去园子里浇莱……除了睡觉,她一点儿空闲都没有……·我想 帮她做饭,可是我不会,我只能帮她烧火……今天我生病了,我没陪她下地……” “你生病了吗?”男人关切地问他。 “早晨拉肚子。不过现在好了。”男孩眨眨眼睛说。 ⑧“你今年多大?”男人问他,“七岁?” ⑨“你怎么知道我七岁了?”男孩盯着男人。 ⑩男人探了採身子,他想摸摸男孩青色的脑壳。男孩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11“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尴尬地笑,收回手。 12“本来是住在村子里的,后来我爹跑了,我们就搬到山上来……娘说她在村子里抬不起 头,所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我爹和别人打架,把人打残……他跑了……娘说他的罪,顶多够
⑩ 一个人的思想内涵、素质修养、行事风格等,与阅读密切相关。读什么样的书,如何开卷, 不仅有学问,且学问甚大,不可不慎!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分) 16.第○2 段运用俄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的话的用意是 (2 分) 17.(1)第○7 、○8 段顺序不能调换,其理由是○1 ; ○2 。(4 分) (2)下面的事实论据放在本文的哪一段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后来,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接受了忠告,每读一段书, 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要求,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挂,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 学问的人。 放在 段。因为 (3 分) 18.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开卷是有学问的: 一是我们选择书籍时应该注意: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要点) 二是我们要注意读书的方法,要 ,不能 、 、 。(8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9-23 题(21 分) 一朵一朵的阳光 周海亮 ①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他穿过一条 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趴着一座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 口气,轻轻叩响铁锈斑斑的门环。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壳出现在 他的面前。 ② “你找谁?”男孩扶着斑驳的木门,打量着他。 ③ “我经过这里,迷路了。”男人专注地看着男孩,“能不能给我一碗水?”他目送着男孩 进屋。然后在门前的树墩坐下。 ④ 男孩端来了水。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那是井水,清冽,甘甜,喝下去, 顿消。 男人满足地抹抹嘴,问男孩:“只有你一个人吗?你娘呢?” ⑤ “她下地了。”男孩说,“她扛了锄头,那锄头比她还高;她说太阳太毒,正好可以晒死 刚刚锄下来的杂草;她得走上半个小时才能到地头,她带了满满一壶水;她天黑才能回来,回来的 路上她会打满一筐猪草;她回来后还得做饭,她坐在很高的凳子上往锅里贴玉米饼,她说他太累 了,站不住;吃完饭她还得喂猪,或者去园子里浇菜……除了睡觉,她一点儿空闲都没有……我想 帮她做饭,可是我不会,我只能帮她烧火……今天我生病了,我没陪她下地……” ⑥ “你生病了吗?”男人关切地问他。 ⑦ “早晨拉肚子。不过现在好了。”男孩眨眨眼睛说。 ⑧ “你今年多大?”男人问他,“七岁?” ⑨ “你怎么知道我七岁了?”男孩盯着男人。 ⑩ 男人探了探身子,他想摸摸男孩青色的脑壳。男孩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11 “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尴尬地笑,收回手。 12 “本来是住在村子里的,后来我爹跑了,我们就搬到山上来……娘说她在村子里抬不起 头,所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我爹和别人打架,把人打残……他跑了……娘说他的罪,顶多够
判三年,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就出来了……可是他跑了。他怕坐牢。他不要娘了,不要我 13男孩又给男人一碗水,男人再次喝得精光 顿消,久违的舒适从牙齿直贯脚底。男 人将空碗放在树墩上,问男孩:“你和你娘,打算就这样过下去吗?”男孩仰起头:“娘说,在这 里等爹。” 14“可是他逃走了。他怕坐牢,逃走了……你们还能等到他吗?” 15“不知道。”男孩说,“我和我娘都不知道。可是娘说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有希望。如果 他真的回来,如果他回来以后连家都没有了,他肯定会继续逃亡。那么,这一辈子,每一天,他都 会提心吊胆……” 16“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 17“是的。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男人。”男孩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 和我娘,都会原谅他的。 18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要砍 掉门前这些树?” 19“因为树挡住了房子。”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 来,站在山腰,却看不到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 掉这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 20男人沉默良亼。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以 来,男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 21他低下头,问男孩:“我能再喝一碗水吗?” 2这一次,他随男孩进到屋里。他站在角落里,看阳光透过窗棂爬上灶台。 23“看到了吗?”男孩说,“灶台上,有一朵阳光。” 朵? 25“是的,娘这么说的。娘说阳光都是一朵一朵的,聚到一起,抱成团,就连成了片,就有 了春天。分开,又变成一朵一朵,就有了冬天。一朵一朵的阳光聚聚合合,就像世上的人们,就像 家。”男孩把盛满水的碗递给男人,“娘还说,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 呢 6男人喝光第三碗水。他蹲下来,细细打量男孩的脸。男人终于流下一滴泪,为男孩,为男 孩的母亲,也为自己。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他说:“从此以后,你和你 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27照片上,有年轻的男人、年轻的女人,以及年幼的男孩 8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一朵一朵的阳光 了团,连 让男人不想再逃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大意。(2分) 20.根据文意,请分别为第4段和第13段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6分) 第④段 顿消 第⑥段:顿消 A:酷热 B:燥热
判三年,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就出来了……可是他跑了。他怕坐牢。他不要娘了,不要我 了……” 13 男孩又给男人一碗水,男人再次喝得精光。 顿消,久违的舒适从牙齿直贯脚底。男 人将空碗放在树墩上,问男孩:“你和你娘,打算就这样过下去吗?”男孩仰起头:“娘说,在这 里等爹。” 14 “可是他逃走了。他怕坐牢,逃走了……你们还能等到他吗?” 15 “不知道。”男孩说,“我和我娘都不知道。可是娘说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有希望。如果 他真的回来,如果他回来以后连家都没有了,他肯定会继续逃亡。那么,这一辈子,每一天,他都 会提心吊胆……” 16 “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 17 “是的。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男人。”男孩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 和我娘,都会原谅他的。” 18 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要砍 掉门前这些树?” 19 “因为树挡住了房子。”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 来,站在山腰,却看不到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 掉这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 20 男人沉默良久。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以 来,男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 21 他低下头,问男孩:“我能再喝一碗水吗?” 22 这一次,他随男孩进到屋里。他站在角落里,看阳光透过窗棂爬上灶台。 23 “看到了吗?”男孩说,“灶台上,有一朵阳光。” 24 “一朵?” 25 “是的,娘这么说的。娘说阳光都是一朵一朵的,聚到一起,抱成团,就连成了片,就有 了春天。分开,又变成一朵一朵,就有了冬天。一朵一朵的阳光聚聚合合,就像世上的人们,就像 家。”男孩把盛满水的碗递给男人,“娘还说,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 呢。” 26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他蹲下来,细细打量男孩的脸。男人终于流下一滴泪,为男孩,为男 孩的母亲,也为自己。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他说:“从此以后,你和你 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27 照片上,有年轻的男人、年轻的女人,以及年幼的男孩。 28 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连成了片,让男人不想再逃 了……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大意。(2 分) 20.根据文意,请分别为第 4 段和第 13 段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6 分) 第○4 段: 顿消 第○13 段: 顿消 A:酷热 B:燥热
21.第①段和第@段中,男人对七月的阳光有着截然不同的反映,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①段中“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 句采用 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3分) (②)请你谈谈对第ω段中“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 以来,男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一句的理解。(3分) 22.以下对男人描写及作用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划线句属动作描写,传神地描绘出男人由于天气炎热以及长时间奔波后的疲累情态。 B.第ω段划线句属动作描写,写出男人见到多年未见的儿子时情不自禁流露的喜爱、关切之情。 C.第ω段划线句属肖像描写,反衬男人内心的极不平静,体现亲情的召唤和内心怯懦斗争的激烈。 D.第ω段划线句属动作描写,写出此时男人内心的沉重,心疼、感动、愧疚、懊悔……百感交集。 23.文中男人和男孩的对话将一个女人的美丽心灵充分展现,文中的女人是 个 心中有爱的美好女子。(4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24、给下面这则消息选择一个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记者从我区招生办获悉:今年我区普通高中招生体检工作于4月上旬展开以来,近5000名中考 参考学生的体检工作,正在指定的区工人医院有序进行。 据介绍,为了搞好今年的体检工作,区卫生系统、区招办提前做了大量工作,体检医院克服任 务重、时间紧、经费少的困难,抽调技术过硬、经验丰富、贲任心强的医护人员,全力保障体检工 作顺利进行。区招办干部也分别深入到体检医院,现场听取考生、家长、学校的意见,解答和宣传 考试招生政策,帮助他们解读继续的问题 预计体检工作将于5月初结束。 A.我区今年4月上旬起开展普通高中招生体检工作 B.我区中考学生体检工作正在工人医院有序进行 C.我区全力保障体检工作顺利进行 D.我区今年中考体检工作有序进行 25.记者在采访体检工作中了解到,学生健康状况面临着体能(如肺活量等)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 营养过剩等问题,这和中学生平时体育锻炼不足有很大关系。为此,某校开展了中学生体育锻炼不 足的原因调查,汇总如下
21.第○1 段和第○20 段中,男人对七月的阳光有着截然不同的反映,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1 段中“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一 句采用 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3 分) (2)请你谈谈对第○20 段中“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 以来,男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一句的理解。(3 分) 22.以下对男人描写及作用的分析,最恰当 ... 的一项是( )(3 分) A.第○1 段划线句属动作描写,传神地描绘出男人由于天气炎热以及长时间奔波后的疲累情态。 B.第○10 段划线句属动作描写,写出男人见到多年未见的儿子时情不自禁流露的喜爱、关切之情。 C.第○20 段划线句属肖像描写,反衬男人内心的极不平静,体现亲情的召唤和内心怯懦斗争的激烈。 D.第○26 段划线句属动作描写,写出此时男人内心的沉重,心疼、感动、愧疚、懊悔……百感交集。 23. 文 中 男 人 和 男 孩 的 对 话 将 一 个 女 人 的 美 丽 心 灵 充 分 展 现 , 文 中 的 女 人 是 一 个 、 、 、 、心中有爱的美好女子。(4 分) 三、综合运用(11 分) 24、给下面这则消息选择一个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记者从我区招生办获悉:今年我区普通高中招生体检工作于 4 月上旬展开以来,近 5000 名中考 参考学生的体检工作,正在指定的区工人医院有序进行。 据介绍,为了搞好今年的体检工作,区卫生系统、区招办提前做了大量工作,体检医院克服任 务重、时间紧、经费少的困难,抽调技术过硬、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全力保障体检工 作顺利进行。区招办干部也分别深入到体检医院,现场听取考生、家长、学校的意见,解答和宣传 考试招生政策,帮助他们解读继续的问题。 预计体检工作将于 5 月初结束。 A.我区今年 4 月上旬起开展普通高中招生体检工作。 B.我区中考学生体检工作正在工人医院有序进行。 C.我区全力保障体检工作顺利进行。 D.我区今年中考体检工作有序进行。 25.记者在采访体检工作中了解到,学生健康状况面临着体能(如肺活量等)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 营养过剩等问题,这和中学生平时体育锻炼不足有很大关系。为此,某校开展了中学生体育锻炼不 足的原因调查,汇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