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为Tilletia controversa.k<hn 冬孢子淡黄色至浅棕色,呈球形,表面也具有网纹,但网脊要高些,网目 要阔些。 (二)小麦颗枯病(Glume boltch of wheat0 1、症状 颖枯病主要危害颖壳,大多数在颖壳尖端先发病,初产生深褐色斑点,后 变枯白色病斑,其上散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2、病原物 小麦颖枯病菌为Septoria nodorum Berk 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暗褐色,顶端有孔口,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至圆 简形,直或略弯,初为单胞,成熟时有3个隔膜。 (三)大麦网斑病(Barley net blotch) 1、症状 叶片上初生淡褐色斑点,后呈黑褐色,因病斑上有纵横交织的深褐色细线, 而色泽深浅不一,略呈网状,故称网斑病,病斑上霉层不明显。 2、病原物 大麦网斑病菌为Drechslera teres(Sacc)Shoom. 分生孢子梗褐色,直或弯曲,基部较膨大,大多数是单生,也有23枝丛 生的,分生孢子圆简形,无色或淡黄褐色,有2-10个横隔。 (四)小麦全蚀病(Wheat take-al训 1、症状 叶片、茎、穗褪色,根部及茎基部干腐变黑,叶鞘内侧有褐色菌丝层(俗 称黑膏药)内生有突起的小黑点(子囊壳) 2、病原物 小麦全蚀病菌为Gaeumannomyees graminis vartritici J.walker.(禾顶囊壳小 麦变种) 子囊壳褐色梨形,具须、四周有栗褐色的毛茸状物,子囊棍棒状,无色透 明,子囊孢子丝状稍弯,无色透明,有37个分隔。 三、作业
(7)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为 Tilletia controversa.k<hn. 冬孢子淡黄色至浅棕色,呈球形,表面也具有网纹,但网脊要高些,网目 要阔些。 (二)小麦颖枯病(Glume boltch of wheat) 1、症状 颖枯病主要危害颖壳,大多数在颖壳尖端先发病,初产生深褐色斑点,后 变枯白色病斑,其上散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2、病原物 小麦颖枯病菌为 Septoria nodorum Berk 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暗褐色,顶端有孔口,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至圆 筒形,直或略弯,初为单胞,成熟时有 3 个隔膜。 (三)大麦网斑病(Barley net blotch) 1、症状 叶片上初生淡褐色斑点,后呈黑褐色,因病斑上有纵横交织的深褐色细线, 而色泽深浅不一,略呈网状,故称网斑病,病斑上霉层不明显。 2、病原物 大麦网斑病菌为 Drechslera teres(Sacc) Shoom. 分生孢子梗褐色,直或弯曲,基部较膨大,大多数是单生,也有 2-3 枝丛 生的,分生孢子圆筒形,无色或淡黄褐色,有 2-10 个横隔。 (四)小麦全蚀病(Wheat take-all) 1、症状 叶片、茎、穗褪色,根部及茎基部干腐变黑,叶鞘内侧有褐色菌丝层(俗 称黑膏药)内生有突起的小黑点(子囊壳) 2、病原物 小麦全蚀病菌为 Gaeumannomyees graminis var.tritici J.walker.(禾顶囊壳小 麦变种) 子囊壳褐色梨形,具须、四周有栗褐色的毛茸状物,子囊棍棒状,无色透 明,子囊孢子丝状稍弯,无色透明,有 3-7 个分隔。 三、作业
1、绘小麦秆黑粉病菌冬孢子团图 2、绘小麦光腥、网腥、散黑穗病菌冬孢子图 3、田间如何诊断小麦散黑穗病与腥黑穗病?
1、绘小麦秆黑粉病菌冬孢子团图。 2、绘小麦光腥、网腥、散黑穗病菌冬孢子图 3、田间如何诊断小麦散黑穗病与腥黑穗病?
实验六旱粮作物病害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甘薯黑斑病、根腐病、甘薯瘟、软腐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症状及病原物 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 (一)甘薯黑斑病 1、症状 薯块病斑浅黑褐色,稍凹陷,坚实,薯肉黑褐色,周缘略带绿色,味苦,有 刺鼻的臭味。薯苗受害,多在幼苗茎基的白嫩部分产生黑色病斑,潮湿时在病斑 上可产生黑色刺毛状物(病菌子囊壳的长喙部分),病重的种薯和幼茎变黑,腐 烂,造成烂床死苗。观察时注意病斑的形态,颜色和气味。 2、病原物 甘薯黑斑病菌为Ceratocystis fimbriata(甘薯长喙壳)。子囊壳烧瓶状,具长 颈,基部膨大呈球形,子囊壁在子囊成熟时溶解:子囊孢子无色单胞,钢盔状, 圆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杆状,厚垣孢子黑褐色,圆形。 (二)甘薯根腐病 1、症状 根、茎、叶、著都可受害,但根是主要的受害部分,须根受害,产生褐色的 病斑,严重的整个须根变褐枯死。根茎受害,产生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 病斑表皮疏松,病株节间缩短,叶腋处可现蕾开花,薯块呈柴根状,形似腊肠。 2、病原物 甘薯根腐病菌无性态为Fusarium solani f.sp.batatas(腐皮镰孢甘薯专化型)。 有性态为Nectria haematococca(血红丛赤壳菌)。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杆状, 多数单胞,少数有一分隔: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纺锤形,有3一7个分隔,多 数5个隔膜:厚垣孢子近球形,无色或淡黄色。 (三)甘薯遮 1、症状 苗期感病,全株迅速菱蔫。茎基感病,呈黄褐色水渍状,茎剖面维管束变黄
实验六 旱粮作物病害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甘薯黑斑病、根腐病、甘薯瘟、软腐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症状及病原物 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 (一)甘薯黑斑病 1、症状 薯块病斑浅黑褐色,稍凹陷,坚实,薯肉黑褐色,周缘略带绿色,味苦,有 刺鼻的臭味。薯苗受害,多在幼苗茎基的白嫩部分产生黑色病斑,潮湿时在病斑 上可产生黑色刺毛状物(病菌子囊壳的长喙部分),病重的种薯和幼茎变黑,腐 烂,造成烂床死苗。观察时注意病斑的形态,颜色和气味。 2、病原物 甘薯黑斑病菌为 Ceratocystis fimbriata(甘薯长喙壳)。子囊壳烧瓶状,具长 颈,基部膨大呈球形,子囊壁在子囊成熟时溶解;子囊孢子无色单胞,钢盔状, 圆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杆状,厚垣孢子黑褐色,圆形。 (二)甘薯根腐病 1、症状 根、茎、叶、薯都可受害,但根是主要的受害部分,须根受害,产生褐色的 病斑,严重的整个须根变褐枯死。根茎受害,产生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 病斑表皮疏松,病株节间缩短,叶腋处可现蕾开花,薯块呈柴根状,形似腊肠。 2、病原物 甘薯根腐病菌无性态为 Fusarium solani f. sp. batatas(腐皮镰孢甘薯专化型)。 有性态为 Nectria haematococca(血红丛赤壳菌)。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杆状, 多数单胞,少数有一分隔;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纺锤形,有 3-7 个分隔,多 数 5 个隔膜;厚垣孢子近球形,无色或淡黄色。 (三)甘薯瘟 1、症状 苗期感病,全株迅速萎蔫。茎基感病,呈黄褐色水渍状,茎剖面维管束变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