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四)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 1、症状 危害水稻茎基及根部:茎基呈褐色至灰黑色,渐腐烂有恶臭,茎节上有倒生 根,重病株心叶青卷,后枯黄,似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枯孕穗”或“白穗”。 挤压病株基部有乳白色菌溢。 2、病原物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为Erwinia chrysanthemi pv.eas(sabet)victoria,. Arboleda et Munoz镜检方法同稻白叶枯病。 (五)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 1、症状 观察叶鞘、叶片、茎秆上的症状,注意病部菌丝、菌核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病原物 水稻纹枯病菌的无性态为立枯丝菌Rhizocitonia solani K<hn,有性态为 Thanatephoru cucumeris(Frank)Donk. 从病部或培养菌株上挑取少许菌丝体制片。观察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菌丝体 除为无色,后变淡褐色,主枝或分枝近似于直角,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 分隔:菌核扁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外颜色一致,褐色,表面粗糙。担子无色倒棍 棒状,顶端有4个小梗,各产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卵圆形或椭圆形。 (六)稻菌核秆腐病(Rice sclerotium stem rot) 1、症状 稻菌核秆腐病包括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球状菌核病、褐色菌核病、灰 色菌核病等。这些病害的发病部位和症状很相似,主要危害稻株基部,致使茎秆 腐烂。其中以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最常见。 小球菌菌核病与小黑菌核病的症状相似,合称为稻小粒菌核病,侵染稻株下 部叶鞘合茎秆,造成茎秆腐烂倒伏,后期茎基部和叶鞘内可见许多细小的黑色菌 核。 2、病原物 稻小黑菌核病菌为Helminthosporium sigmoideum Cavara vat..irregulare
病。 (四)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 1、症状 危害水稻茎基及根部;茎基呈褐色至灰黑色,渐腐烂有恶臭,茎节上有倒生 根,重病株心叶青卷,后枯黄,似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枯孕穗”或“白穗”。 挤压病株基部有乳白色菌溢。 2、病原物 水稻细菌性基腐 病菌为 Erwinia chrysanthemi pv. zeas (sabet) victoria, Arboleda et Munoz 镜检方法同稻白叶枯病。 (五) 稻纹枯病 (Rice sheath blight) 1、症状 观察叶鞘、叶片、茎秆上的症状,注意病部菌丝、菌核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病原物 水稻纹枯病菌的无性态为立枯丝菌 Rhizocitonia solani K<hn,有性态为 Thanatephoru cucumeris(Frank) Donk。 从病部或培养菌株上挑取少许菌丝体制片。观察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菌丝体 除为无色,后变淡褐色,主枝或分枝近似于直角,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 分隔;菌核扁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外颜色一致,褐色,表面粗糙。担子无色倒棍 棒状,顶端有 4 个小梗,各产生 1 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卵圆形或椭圆形。 (六) 稻菌核秆腐病(Rice sclerotium stem rot) 1、症状 稻菌核秆腐病包括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球状菌核病、褐色菌核病、灰 色菌核病等。这些病害的发病部位和症状很相似,主要危害稻株基部,致使茎秆 腐烂。其中以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最常见。 小球菌菌核病与小黑菌核病的症状相似,合称为稻小粒菌核病,侵染稻株下 部叶鞘合茎秆,造成茎秆腐烂倒伏,后期茎基部和叶鞘内可见许多细小的黑色菌 核。 2、病原物 稻小黑菌核病菌为 Helminthosporium sigmoideum Cavara var.irregulare
Crakkey et Tullis.稻小球菌核病菌为Helmintho,porium sigmoideum Cavara。 挑取病部的菌核于低倍镜下观察,注意两种菌核病的形状、大小和光泽区别。 (七)稻恶苗病 1、症状 病株徒长,茎秆淡黄绿色,茎基部节上倒生许多不定根,枯死茎秆表面可产 生淡红色或白色莓层。 2、病原物 倒恶苗病菌无形态为Fusarium monilifome sheld,有性态为Gibberlla fujikuroi(Saw)Wo. 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无色单胞或双胞。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基部 有足胞,有3一5个隔膜。 (八)叶鞘腐败病(Rice sheath rot) 1、症状 观察叶鞘上产生的虎斑状大型斑纹,病斑四周深褐色,中央浅褐色,严重时 病斑遍及整个叶鞘,形成包穗或半包穗 2、病原物 稻叶鞘腐败病菌为Acrocylindrium oryzae Sawada. 分生孢子梗主轴圆柱形或椭圆形,分枝1一2次,每次分枝3一4根,顶枝细 长呈轮生状,分生孢子单生于顶端枝端部,单胞,无色,圆柱形或椭圆形,很细 小。 (九)稻叶鞘网斑病(Rice sheath net-一blotch) 1、症状 观察稻株基部近水面叶鞘上产生的黄褐色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边缘不明 显,在近中心部有褐色或深褐色网纹。剥开叶鞘,可见病组织内生有白色菌丝块、 后变淡褐色圆形小颗粒即病菌菌核。 2、病原物 稻叶鞘网斑病菌为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 Morgan。. 三、思考题 稻纹枯病菌无性时期的形态有何特征?
Crakkey et Tullis.稻小球菌核病菌为 Helminthosporium sigmoideum Cavara。 挑取病部的菌核于低倍镜下观察,注意两种菌核病的形状、大小和光泽区别。 (七)稻恶苗病 1、症状 病株徒长,茎秆淡黄绿色,茎基部节上倒生许多不定根,枯死茎秆表面可产 生淡红色或白色霉层。 2、病原物 倒恶苗病菌无形态为 Fusarium monilifome sheld . 有性态为 Gibberlla fujikuroi(Saw) Wo. 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无色单胞或双胞。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基部 有足胞,有 3-5 个隔膜。 (八) 叶鞘腐败病(Rice sheath rot) 1、症状 观察叶鞘上产生的虎斑状大型斑纹,病斑四周深褐色,中央浅褐色,严重时 病斑遍及整个叶鞘,形成包穗或半包穗。 2、病原物 稻叶鞘腐败病菌为 Acrocylindrium oryzae Sawada. 分生孢子梗主轴圆柱形或椭圆形,分枝 1-2 次,每次分枝 3-4 根,顶枝细 长呈轮生状,分生孢子单生于顶端枝端部,单胞,无色,圆柱形或椭圆形,很细 小。 (九)稻叶鞘网斑病(Rice sheath net-blotch) 1、症状 观察稻株基部近水面叶鞘上产生的黄褐色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边缘不明 显,在近中心部有褐色或深褐色网纹。剥开叶鞘,可见病组织内生有白色菌丝块、 后变淡褐色圆形小颗粒即病菌菌核。 2、病原物 稻叶鞘网斑病菌为 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 Morgan。 三、思考题 稻纹枯病菌无性时期的形态有何特征?
四、作业 1、绘稻纹枯病菌菌丝图,稻恶苗病菌大小分生孢子图。 2、稻纹枯病、叶鞘腐败病何稻小粒菌核病在症状上有何区别? 3、在田间如何诊断稻白叶枯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和细菌性 基腐病? 4、稻普通型白叶枯病与生理性枯黄有何区别?
四、作业 1、绘稻纹枯病菌菌丝图,稻恶苗病菌大小分生孢子图。 2、稻纹枯病、叶鞘腐败病何稻小粒菌核病在症状上有何区别? 3、在田间如何诊断稻白叶枯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和细菌性 基腐病? 4、稻普通型白叶枯病与生理性枯黄有何区别?
实验三水稻病害(三) 一、目的要求: 识别稻普通矮缩病,稻黄矮病和稻赤枯病的病状,熟悉稻曲病、稻粒黑粉病 稻谷枯病、稻棉腐病的症状及病原菌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 (一)稻普通矮缩病(Rice dwarf) 1、症状 病株矮缩,叶色浓绿,叶片僵硬,分蘖增多,叶片和叶鞘的叶脉间有排列成 虚线状的黄白色条点。 2、病原物 水稻普通矮缩病毒为Rice dwarfvirus(RDV) (二)稻黄倭病(Rice yellow stunt) 1、症状 发病初期,病株顶叶或其下1、2叶叶尖褪色,出现碎绿斑,后自叶尖渐向 叶基变橙黄色,叶脉保持绿色,叶肉变黄,病叶平摆,株形松散,分蘖减少,最 后病叶枯卷,此病有“隐症现象”和“恢复现象”。 2、病原物 稻黄矮病毒为Riee yollow stunt virus(RYSV) (三)稻赤枯病(Rice akagare disease) 1、病状 此病多发生在排水不良或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料的田块中,移栽后2-3周出现 病状。植株下部叶尖产生铁锈状斑点,或不产生斑点而全叶呈红褐色,并逐渐 向心叶扩展,最后病株生长停滞,严重时全株枯死。观察标本的病状,注意病叶 斑点的颜色。 (四)稻生理性条斑病(Rice white stripe) 1、病状 此病自秧苗到大田的植株均可感病。主要病状是在叶片上形成1至数条黄白 色的长条斑。病害由遗传因素引起,防治此病的最好办法是换种
实验三 水稻病害(三) 一、目的要求: 识别稻普通矮缩病,稻黄矮病和稻赤枯病的病状,熟悉稻曲病、稻粒黑粉病、 稻谷枯病、稻棉腐病的症状及病原菌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 (一)稻普通矮缩病(Rice dwarf) 1、症状 病株矮缩,叶色浓绿,叶片僵硬,分蘖增多,叶片和叶鞘的叶脉间有排列成 虚线状的黄白色条点。 2、病原物 水稻普通矮缩病毒为 Rice dwarf virus(RDV) (二)稻黄矮病(Rice yellow stunt) 1、症状 发病初期,病株顶叶或其下 1、2 叶叶尖褪色,出现碎绿斑,后自叶尖渐向 叶基变橙黄色,叶脉保持绿色,叶肉变黄,病叶平摆,株形松散,分蘖减少,最 后病叶枯卷,此病有“隐症现象”和“恢复现象”。 2、病原物 稻黄矮病毒为 Riee yollow stunt virus (RYSV). (三)稻赤枯病(Rice akagare disease) 1、病状 此病多发生在排水不良或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料的田块中,移栽后 2-3 周出现 病状。植株下部叶尖产生 铁锈状斑点,或不产生斑点而全叶呈红褐色,并逐渐 向心叶扩展,最后病株生长停滞,严重时全株枯死。观察标本的病状,注意病叶 斑点的颜色。 (四)稻生理性条斑病(Rice white stripe) 1、病状 此病自秧苗到大田的植株均可感病。主要病状是在叶片上形成 1 至数条黄白 色的长条斑。病害由遗传因素引起,防治此病的最好办法是换种
(五)稻曲病(Rice false smut) 1、症状 病粒内形成菌丝块,菌丝块逐渐增大,从内外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块状孢 子座,后包裹颖壳,同时色泽转为墨绿色,表面龟裂,布满墨绿色粉状的厚垣孢 子。孢子座中的黄色部分常形成菌核。落入土中的菌核,越冬后,其上可长出1 至数枚锣锤状子座。 2、病原物 稻曲病菌有性态为Claviceps orzae-sativae Has.无形态为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 用挑针挑取病粒表面的黑绿色粉末,制片镜检,厚垣孢子墨绿色,球形或椭 圆形,表面有状突起。 (大)稻粒黑粉病(Rice kernel smut) 1、症状 病粒外表污绿色或污黄色,内部隐约为黑色,成熟时内处颗壳缝开裂露出黑 粉或在裂缝处伸出白色或黑色的舌状物。 2、病原物 稻粒黑粉病菌为Tilletia barclayana(Bret.)Sacc.&Syd, 挑取颗壳内的黑粉制片镜检,冬孢子球形,暗褐色,表面密生无色或淡色齿 状突起,外围常有一透明的尾状残余物。 (七)稻谷枯病(颖枯病)(Glume blight of rice) 1、症状 发病初期,在谷粒尖端侧面产生褐色圆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大至谷粒的大半 部或全部,病斑边缘不清晰,后期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上生许多黑色小点。 2、病原物 稻谷枯病菌为Phoma glumarum Ell.et Tracy. 切取病斑中的黑色小点制片镜检,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分生孢子 单胞,无色,椭圆形或卵圆形。 (八)稻棉腐病(Seed and seeling rot of rice plant) 1、症状
(五)稻曲病(Rice false smut) 1、症状 病粒内形成菌丝块,菌丝块逐渐增大,从内外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块状孢 子座,后包裹颖壳,同时色泽转为墨绿色,表面龟裂,布满墨绿色粉状的厚垣孢 子。孢子座中的黄色部分常形成菌核。落入土中的菌核,越冬后,其上可长出 1 至数枚锣锤状子座。 2、病原物 稻曲病菌有性态为 Claviceps orzae –sativae Has.无形态为 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 用挑针挑取病粒表面的黑绿色粉末,制片镜检,厚垣孢子墨绿色,球形或椭 圆形,表面有状突起。 (六)稻粒黑粉病(Rice kernel smut) 1、症状 病粒外表污绿色或污黄色,内部隐约为黑色,成熟时内处颖壳缝开裂露出黑 粉或在裂缝处伸出白色或黑色的舌状物。 2、病原物 稻粒黑粉病菌为 Tilletia barclayana(Bret.)Sacc.&Syd. 挑取颖壳内的黑粉制片镜检,冬孢子球形,暗褐色,表面密生无色或淡色齿 状突起,外围常有一透明的尾状残余物。 (七)稻谷枯病(颖枯病)(Glume blight of rice) 1、症状 发病初期,在谷粒尖端侧面产生褐色圆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大至谷粒的大半 部或全部,病斑边缘不清晰,后期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上生许多黑色小点。 2、病原物 稻谷枯病菌为 Phoma glumarum Ell.et Tracy. 切取病斑中的黑色小点制片镜检,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分生孢子 单胞,无色,椭圆形或卵圆形。 (八)稻棉腐病(Seed and seeling rot of rice plant) 1、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