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诱导契合学说 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的结合部位(活性中心)的空间 构像和底物的空间构像,在它们结合以前,并不是互相弥 合得很好。但它们一旦以一个结合点结合后,会引起其他 结合点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使它们能与底物的对应部分 充分结合。即酶在与底物的结合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个诱 导—空间构像改变—契合这样一个连续的过程。 锁钥学说与诱导契合学说的本质区别在于: 锁钥学说认为酶的构像是始终不变的,即活性中心被 假设为预先定形的,像锁一样,具有刚性; 诱导契合学说则认为酶的活性中心是柔性的,具有可 塑性或可变性,刚中有柔。在诱导契合学说看来,酶的活 性中心起始时可能并不完全适合于底物分子的构像,但其 可以被底物的诱导而发生变化,形成一种对底物结合部位 完全互补的空间构像
2 诱导契合学说 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的结合部位(活性中心)的空间 构像和底物的空间构像,在它们结合以前,并不是互相弥 合得很好。但它们一旦以一个结合点结合后,会引起其他 结合点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使它们能与底物的对应部分 充分结合。即酶在与底物的结合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个诱 导 ——空间构像改变——契合这样一个连续的过程。 锁钥学说与诱导契合学说的本质区别在于: 锁钥学说认为酶的构像是始终不变的,即活性中心被 假设为预先定形的,像锁一样,具有刚性; 诱导契合学说则认为酶的活性中心是柔性的,具有可 塑性或可变性,刚中有柔。在诱导契合学说看来,酶的活 性中心起始时可能并不完全适合于底物分子的构像,但其 可以被底物的诱导而发生变化,形成一种对底物结合部位 完全互补的空间构像
11.1.3核酸及其相关化合物 核酸是生物遗传连续性及性状表达的基础,与蛋白质 起构成了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 从化学结构上讲,核酸是由嘌呤和嘧啶碱基、糖以及 磷酸所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根据结构中戊糖2'位有无氧原子而将核酸区分为脱氧 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脱氧核糖核酸(DNA)由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以及 胸腺嘧啶等碱基和脱氧核糖组成。 核糖核酸(RNA)则是由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 嘧啶等碱基和核糖组成
11.1.3 核酸及其相关化合物 核酸是生物遗传连续性及性状表达的基础,与蛋白质 一起构成了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 从化学结构上讲,核酸是由嘌呤和嘧啶碱基、糖以及 磷酸所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根据结构中戊糖2'位有无氧原子而将核酸区分为脱氧 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脱氧核糖核酸(DNA)由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以及 胸腺嘧啶等碱基和脱氧核糖组成。 核糖核酸(RNA)则是由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 嘧啶等碱基和核糖组成
NH2 碱基配位部位 磷酸根配位部位 HO Pz0-P0 Beo-5 OH OH OH 32' 糖配位部位 OH OH 腺(嘌呤核)苷(核苷) 腺(嘌呤核)苷酸 或腺苷一磷酸(AMP) 腺苷二磷酸(ADP) 核苷酸 腺苷三磷酸ATP) 核苷与核苷酸的结构及核酸潜在的配位位点 腺嘌呤和鸟嘌呤9位的N一般用N(9)表示,胞嘧啶、胸腺嘧 啶、尿嘧啶的N①与核糖(或脱氧核糖)相结合,构成核苷,核苷再 与磷酸形成核苷酸。碱基为腺嘌呤时的核苷酸结构如上图所示
腺嘌呤和鸟嘌呤9位的N[一般用N(9)表示],胞嘧啶、胸腺嘧 啶、尿嘧啶的N(l)与核糖(或脱氧核糖)相结合,构成核苷,核苷再 与磷酸形成核苷酸。碱基为腺嘌呤时的核苷酸结构如上图所示。 腺(嘌呤核)苷(核苷) 腺(嘌呤核)苷酸 或腺苷一磷酸(AMP) 腺苷二磷酸(ADP) 腺苷三磷酸(ATP) 核苷与核苷酸的结构及核酸潜在的配位位点 N N N N NH2 O OH OH P O OH O P O OH O P O OH O HO 5 6 7 2' 1' 3' 4' 5' 8 碱基配位部位 磷酸根配位部位 糖配位部位 1 9 3 2 4 核苷酸 腺(嘌呤核)苷(核苷) 腺(嘌呤核)苷酸 或腺苷一磷酸(AMP) 腺苷二磷酸(ADP) 腺苷三磷酸(ATP) 核苷与核苷酸的结构及核酸潜在的配位位点 N N N N NH2 O OH OH P O OH O P O OH O P O OH O HO 5 6 7 2' 1' 3' 4' 5' 8 碱基配位部位 磷酸根配位部位 糖配位部位 1 9 3 2 4 核苷酸
核酸中,糖环上的C(5)羟基及相邻核苷酸C3)羟基与 同一磷酸分子形成磷酸酯,依次延续,形成一条长链。真 正的DNA分子是由两条多核苷酸长链彼此互补,以双螺旋 结构形成的。DNA是遗传基因携带者。当DNA分子中的脱 氧核糖以核糖代替,胸腺嘧啶以尿嘧啶代替,即成为RNA。 从生物机能上看,RNA有核糖体RNA、信使RNA和转 移RNA之分,在生命过程中各自都有其重要作用。从化学 观点看,上述生物分子中都存在有良好的配位环境,因而 在体内作用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对无机离子的结合或争夺
核酸中,糖环上的C(5')羟基及相邻核苷酸C(3')羟基与 同一磷酸分子形成磷酸酯,依次延续,形成一条长链。真 正的DNA分子是由两条多核苷酸长链彼此互补,以双螺旋 结构形成的。DNA是遗传基因携带者。当DNA分子中的脱 氧核糖以核糖代替,胸腺嘧啶以尿嘧啶代替,即成为RNA。 从生物机能上看,RNA有核糖体RNA、信使RNA和转 移RNA之分,在生命过程中各自都有其重要作用。从化学 观点看,上述生物分子中都存在有良好的配位环境,因而 在体内作用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对无机离子的结合或争夺
11.2细胞 生命的本质是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与其他化学 反应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是在生命过程中的反应是高度有 序的组合。正是这些有序组合的化学反应才使得生命得以存 在,才能实现由低级运动形式向高级运动形式的转化
11.2 细胞 生命的本质是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与其他化学 反应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是在生命过程中的反应是高度有 序的组合。正是这些有序组合的化学反应才使得生命得以存 在,才能实现由低级运动形式向高级运动形式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