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测量精度一般为1~2m D、可能存在整周模糊度 34、下列关于伪距差分,描述正确的有( A、基准站要提供所有卫星的伪距改正数: B、用户接收机观测任意4颗卫星,利用改正后的伪距就可完成定位: C、比单点定位精度和位置差分定位的精度要高,一般点位误差约±2.0m: D、实施简单: E、差分精度随基准站到用户的距离增加而降低,作用距离一般不能超过20km F、观测过程中不出现失锁现象,虽经过外推可以获得失锁历元的位置,但精 度较差。 35、下列关于伪距差分,描述正确的有( A、基准站仅提供用户接收机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改正数: B、用户接收机观测至少4颗卫星,利用改正后的伪距就可完成定位: C、比单点定位精度高,但比位置差分定位的精度要低,一般点位误差约士2.0m: D、实施简单: E、差分精度随基准站到用户的距离增加而降低,作用距离一般不能超过20km: 下、观测过程中不出现失锁现象,虽经过外推可以获得失锁历元的位置,但精 度较差。 36、下列关于伪距差分,描述正确的有( A、基准站要提供所有卫星的伪距改正数: B、用户接收机观测任意4颗卫星,利用改正后的伪距就可完成定位: C、比单点定位精度高,但比位置差分定位的精度要低,一般点位误差约士2.0m: D、实施简单: E、差分精度不随基准站到用户的距离而变化: 下、观测过程中不出现失锁现象,虽经过外推可以获得失锁历元的位置,但精 度较差。 37、下列关于相位平滑伪距差分的基本原理,描述正确的有( A、基准站要提供所有卫星的伪距改正数: B、流动站观测任意至少4颗卫星,利用伪距改正数改正其伪距观测值: C、利用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对其改正后的伪距观测值进行平滑,得到流 动站平滑后的伪距观测值: D、按伪距差分方法利用流动站平滑后的伪距观测值解算流动站坐标。 38、下列关于相位平滑伪距差分的基本原理,描述正确的有( A、基准站要提供所有卫星的伪距改正数; B、流动站观测任意至少4颗卫星,利用伪距改正数改正其伪距观测值: C、利用改正后的伪距观测值按伪距差分方法解算流动站坐标:
C、测量精度一般为 1~2mm D、可能存在整周模糊度 34、下列关于伪距差分,描述正确的有( ) A、基准站要提供所有卫星的伪距改正数; B、用户接收机观测任意 4 颗卫星,利用改正后的伪距就可完成定位; C、比单点定位精度和位置差分定位的精度要高,一般点位误差约±2.0m; D、实施简单; E、差分精度随基准站到用户的距离增加而降低,作用距离一般不能超过 20km; F、观测过程中不出现失锁现象,虽经过外推可以获得失锁历元的位置,但精 度较差。 35、下列关于伪距差分,描述正确的有( ) A、基准站仅提供用户接收机观测到的卫星的伪距改正数; B、用户接收机观测至少 4 颗卫星,利用改正后的伪距就可完成定位; C、比单点定位精度高,但比位置差分定位的精度要低,一般点位误差约±2.0m; D、实施简单; E、差分精度随基准站到用户的距离增加而降低,作用距离一般不能超过 20km; F、观测过程中不出现失锁现象,虽经过外推可以获得失锁历元的位置,但精 度较差。 36、下列关于伪距差分,描述正确的有( ) A、基准站要提供所有卫星的伪距改正数; B、用户接收机观测任意 4 颗卫星,利用改正后的伪距就可完成定位; C、比单点定位精度高,但比位置差分定位的精度要低,一般点位误差约±2.0m; D、实施简单; E、差分精度不随基准站到用户的距离而变化; F、观测过程中不出现失锁现象,虽经过外推可以获得失锁历元的位置,但精 度较差。 37、下列关于相位平滑伪距差分的基本原理,描述正确的有( ) A、基准站要提供所有卫星的伪距改正数; B、流动站观测任意至少 4 颗卫星,利用伪距改正数改正其伪距观测值; C、利用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对其改正后的伪距观测值进行平滑,得到流 动站平滑后的伪距观测值; D、按伪距差分方法利用流动站平滑后的伪距观测值解算流动站坐标。 38、下列关于相位平滑伪距差分的基本原理,描述正确的有( ) A、基准站要提供所有卫星的伪距改正数; B、流动站观测任意至少 4 颗卫星,利用伪距改正数改正其伪距观测值; C、利用改正后的伪距观测值按伪距差分方法解算流动站坐标;
D、比位置差分定位、伪距差分定位的精度要高,一般点位误差约±0.7m 39、下列关于相位平滑伪距差分,描述正确的有( A、比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定位的精度要高,一般点位误差约土0.7m: B、实施较困难: C、差分精度不随基准站到用户的距离增加变化: D、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中不得出现周跳。若存在周跳时,必须进行修复: E、观测过程中不出现失锁现象,虽经村外推可以获得失请历元的位胃,但结度 较差。 40、下列关于相位平滑伪距差分,描述正确的有( A、比单点定位、位置差分定位的精度高,但比伪距差分定位的精度要低, 般点位误差约士0.7m: B、实施较困难: C、差分精度随基准站到用户的距离增加而降低,作用距离一般不能超过50km: D、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中不得出现周跳。若存在周跳时,必须进行修复: E、观测过程中出现失锁现象后,经过外推可以获得失锁历元的位置,且精度 仍然较高。 41、下列关于相位平滑伪距差分,描述正确的有( A、比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定位的精度要低,一般点位误差约±0.7 B、实施较困难: C、差分精度随基准站到用户的距离增加而降低,作用距离一般不能超过50km: D、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中不得出现周跳。若存在周跳时,必须进行修复: E、观测过程中不出现失锁现象,虽经过外推可以获得失锁历元的位置,但精 度较差: 42、下列关于GS测量误差的描述,正确的有( A、轨道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卫星钟差属于系统误差 C、接收机钟差属于系统误差 D、大气折射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E、多路径效应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F、观测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43、下列关于GPS测量误差的描述,正确的有( A、轨首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卫星钟差属于偶然误差 C、接收机钟差属于偶然误差 D、大气折射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E、多路径效应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下、观测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44、下列关于GS测量误差的描述,正确的有( A、轨道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B、卫星钟差属于系统误差 C、接收机钟差属于系统误差 D、大气折射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E、多路径效应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下、观测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D、比位置差分定位、伪距差分定位的精度要高,一般点位误差约±0.7m。 39、下列关于相位平滑伪距差分,描述正确的有( ) A、比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定位的精度要高,一般点位误差约±0.7m; B、实施较困难; C、差分精度不随基准站到用户的距离增加变化; D、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中不得出现周跳。若存在周跳时,必须进行修复; E、观测过程中不出现失锁现象,虽经过外推可以获得失锁历元的位置,但精度 较差。 40、下列关于相位平滑伪距差分,描述正确的有( ) A、比单点定位、位置差分定位的精度高,但比伪距差分定位的精度要低,一 般点位误差约±0.7m; B、实施较困难; C、差分精度随基准站到用户的距离增加而降低,作用距离一般不能超过 50km; D、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中不得出现周跳。若存在周跳时,必须进行修复; E、观测过程中出现失锁现象后,经过外推可以获得失锁历元的位置,且精度 仍然较高。 41、下列关于相位平滑伪距差分,描述正确的有( ) A、比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定位的精度要低,一般点位误差约±0.7m; B、实施较困难; C、差分精度随基准站到用户的距离增加而降低,作用距离一般不能超过 50km; D、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中不得出现周跳。若存在周跳时,必须进行修复; E、观测过程中不出现失锁现象,虽经过外推可以获得失锁历元的位置,但精 度较差; 42、下列关于 GPS 测量误差的描述,正确的有( ) A、轨道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卫星钟差属于系统误差 C、接收机钟差属于系统误差 D、大气折射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E、多路径效应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F、观测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43、下列关于 GPS 测量误差的描述,正确的有( ) A、轨道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卫星钟差属于偶然误差 C、接收机钟差属于偶然误差 D、大气折射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E、多路径效应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F、观测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44、下列关于 GPS 测量误差的描述,正确的有( ) A、轨道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B、卫星钟差属于系统误差 C、接收机钟差属于系统误差 D、大气折射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E、多路径效应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F、观测误差属于偶然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