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题 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在同一测站上,相邻两天出现的卫星分布图形是相同的,只是后一天相对于前一 天提前4分钟。() 2、在同一测站上,相邻两天出现的卫星分布图形是相同的,只是后一天相对于前 天提前2分钟。() 3、GPS卫星的核心设备是双叶太阳能板,以保证卫星的正常工作用电。() 4、GPS卫星的核心设备是原子钟,为GPS测量提供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5、GPS地面监控系统包括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共9个站组成。 () 6、GPS地面监控系统包括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共6个站组成。 () 7、在GS系统中,启用备用卫星以代替失效的工作卫星的职能,由主控站执行,() 8、在GS系统中,启用备用卫星以代替失效的工作卫星的职能,由监测站执行。( 9、在GPS系统中,启用备用卫星以代替失效的工作卫星的职能,由注入站执行。( 10、在GPS系统中,卫星的星历是通过主控站注入的。( 11、在GPS系统中,卫星的星历是通过监测站注入的。() 12、在GPS系统中,卫星的星历是通过注入站注入的。() 13、在GPS系统中,卫星的星历是通过用户设备注入的。() 14、GPS用户设备的核心设备是原子钟,为GPS测量提供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15、GPS用户设备的核心设备是接收机和天线。( 16、GPS用户设备的核心设备是接收机和微处理器。( 17、GPS用户设备的核心设备是天线和电源。( 18、利用双颜接收机可以消除或削弱电离层对电磁波信号的延迟的影响。() 19、利用单频接收机可以消除或削弱电离层对电磁波信号的延迟的影响。() 20、对于码相关型接收机,其工作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掌握测距码的结构:而对于平 方型接收机,可以不必掌握测距码的结构。() 21、对于平方型接收机,其工作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掌握测距码的结构:而对于码相 关型接收机,可以不必掌握测距码的结构。() 22、在GS测量中,描述卫星的运行位置和状态是在空间固定的坐标系统中进行的。 23、在GPS测量中,描述卫星的运行位置和状态是在与地球体相固联的坐标系统中 进行的。()
二、判断题 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同一测站上,相邻两天出现的卫星分布图形是相同的,只是后一天相对于前一 天提前 4 分钟。( ) 2、在同一测站上,相邻两天出现的卫星分布图形是相同的,只是后一天相对于前一 天提前 2 分钟。( ) 3、GPS 卫星的核心设备是双叶太阳能板,以保证卫星的正常工作用电。( ) 4、GPS 卫星的核心设备是原子钟,为 GPS 测量提供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 5、GPS 地面监控系统包括 1 个主控站、3 个注入站和 5 个监测站,共 9 个站组成。 ( ) 6、GPS 地面监控系统包括 1 个主控站、3 个注入站和 5 个监测站,共 6 个站组成。 ( ) 7、在GPS系统中,启用备用卫星以代替失效的工作卫星的职能,由主控站执行。( ) 8、在GPS系统中,启用备用卫星以代替失效的工作卫星的职能,由监测站执行。( ) 9、在GPS系统中,启用备用卫星以代替失效的工作卫星的职能,由注入站执行。( ) 10、在 GPS 系统中,卫星的星历是通过主控站注入的。( ) 11、在 GPS 系统中,卫星的星历是通过监测站注入的。( ) 12、在 GPS 系统中,卫星的星历是通过注入站注入的。( ) 13、在 GPS 系统中,卫星的星历是通过用户设备注入的。( ) 14、GPS 用户设备的核心设备是原子钟,为 GPS 测量提供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 15、GPS 用户设备的核心设备是接收机和天线。( ) 16、GPS 用户设备的核心设备是接收机和微处理器。( ) 17、GPS 用户设备的核心设备是天线和电源。( ) 18、利用双频接收机可以消除或削弱电离层对电磁波信号的延迟的影响。( ) 19、利用单频接收机可以消除或削弱电离层对电磁波信号的延迟的影响。( ) 20、对于码相关型接收机,其工作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掌握测距码的结构;而对于平 方型接收机,可以不必掌握测距码的结构。( ) 21、对于平方型接收机,其工作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掌握测距码的结构;而对于码相 关型接收机,可以不必掌握测距码的结构。( ) 22、在 GPS 测量中,描述卫星的运行位置和状态是在空间固定的坐标系统中进行的。 ( ) 23、在 GPS 测量中,描述卫星的运行位置和状态是在与地球体相固联的坐标系统中 进行的。( )
24、在GPS测量中,表达地面观测站的位置和处理GPS观测成果是在空间固定的坐 标系统中进行的。() 25、在GPS测量中,表达地面观测站的位置和处理GPS观测成果是在与地球体相固 联的坐标系统中进行的。() 26、地球公转的轨道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ε称为黄 赤交角,约为23.5°。( 27、地球公转的轨道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ε称为黄 赤交角,约为25.5°。( 28、以春分点为参考点,以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系统称为世界时。() 29、以春分点为参考点,以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系统称为恒星时。() 30、瞬时天球坐标系和瞬时地球坐标系的原点相同,Z轴指向相同,但X轴指向不 相同。() 31、瞬时天球坐标系和瞬时地球坐标系的原点相同,X轴指向相同,但Z轴指向不 相同。() 32、瞬时天球坐标系和瞬时地球坐标系的坐标轴指向都相同,但原点不相同。() 33、测站对卫星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表示最为方便。() 34、测站对卫星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在WGS-84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系中表示最为方便。 () 35、测站对卫星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在WGS-84站心地平坐标系中表示最为方便.() 36、新北京54坐标系大地原点与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C80)的相同,椭球 轴向与C80椭球轴指向相同,椭球参数与旧54坐标系的椭球参数相同。() 37、新北京54坐标系大地原点与旧54坐标系的相同,椭球轴向与1980年国家大 地坐标系(简称C80)椭球轴向相同,椭球参数与C80的椭球参数相同。() 38、新北京54坐标系大地原点与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C80)相同,椭球轴 向与旧54坐标系的椭球轴向相同,椭球参数与旧54坐标系的椭球参数相同。() 9、恒星时和平太阳时均以春分点为参考点,都具有地方性。( 40、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而平太阳时均以平太阳为参考点,但都具有地方性。 41、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具有地方性:而平太阳时均以平太阳为参考点,但 具有世界性。( 42、协调世界时是一种秒长严格等于原子时秒长的不连续的时间系统。() 43、协调世界时是一种秒长严格等于原子时秒长的连续的时间系统。() 44、GPS时属于原子时系统,其秒长和原点与因际原子时的相同。() 45、作用于GS卫星上的各种力,可分为中心引力和非中心引力两类。() 46、在世界时UT0中引入了极移改正得到的世界时,表示为UT2。()
24、在 GPS 测量中,表达地面观测站的位置和处理 GPS 观测成果是在空间固定的坐 标系统中进行的。( ) 25、在 GPS 测量中,表达地面观测站的位置和处理 GPS 观测成果是在与地球体相固 联的坐标系统中进行的。( ) 26、地球公转的轨道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ε称为黄 赤交角,约为 23.5°。( ) 27、地球公转的轨道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ε称为黄 赤交角,约为 25.5°。( ) 28、以春分点为参考点,以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系统称为世界时。( ) 29、以春分点为参考点,以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系统称为恒星时。( ) 30、瞬时天球坐标系和瞬时地球坐标系的原点相同,Z 轴指向相同,但 X 轴指向不 相同。( ) 31、瞬时天球坐标系和瞬时地球坐标系的原点相同,X 轴指向相同,但 Z 轴指向不 相同。( ) 32、瞬时天球坐标系和瞬时地球坐标系的坐标轴指向都相同,但原点不相同。( ) 33、测站对卫星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表示最为方便。( ) 34、测站对卫星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在 WGS-84 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系中表示最为方便。 ( ) 35、测站对卫星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在WGS-84站心地平坐标系中表示最为方便。( ) 36、新北京 54 坐标系大地原点与 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 C80)的相同,椭球 轴向与 C80 椭球轴指向相同,椭球参数与旧 54 坐标系的椭球参数相同。( ) 37、新北京 54 坐标系大地原点与旧 54 坐标系的相同,椭球轴向与 1980 年国家大 地坐标系(简称 C80)椭球轴向相同,椭球参数与 C80 的椭球参数相同。( ) 38、新北京 54 坐标系大地原点与 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 C80)相同,椭球轴 向与旧 54 坐标系的椭球轴向相同,椭球参数与旧 54 坐标系的椭球参数相同。( ) 39、恒星时和平太阳时均以春分点为参考点,都具有地方性。( ) 40、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而平太阳时均以平太阳为参考点,但都具有地方性。 ( ) 41、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具有地方性;而平太阳时均以平太阳为参考点,但 具有世界性。( ) 42、协调世界时是一种秒长严格等于原子时秒长的不连续的时间系统。( ) 43、协调世界时是一种秒长严格等于原子时秒长的连续的时间系统。( ) 44、GPS 时属于原子时系统,其秒长和原点与国际原子时的相同。( ) 45、作用于 GPS 卫星上的各种力,可分为中心引力和非中心引力两类。( ) 46、在世界时 UT0 中引入了极移改正得到的世界时,表示为 UT2。( )
47、在世界时UT0中引入了极移改正和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性改正,由此得到的世 界时,相应表示为UT1和T2。( 48、在世界时UT0中引入了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性改正,由此得到的世界时,表示 为T1。() 49、卫星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是由中心力决定的。( 50、卫星的真近点角是在轨道平面上,卫星与近地点之间的地心角角距。该参数为 时间的函数,它确定了卫星在轨道上的解时位置。( 51、卫星的真近点角是,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它确定了卫星在轨 道上的瞬时位置。( 52、卫星的真近点角是,在轨道平面上升交点与近地点之间的地心夹角,它确定了 卫星在轨道上的瞬时位置。( 53、升交点是当卫星由南向北运行时,其轨道与地球赤道面的一个交点。() 54、升交点是当卫星由北向南运行时,其轨道与地球赤道面的一个交点。() 55、在GPS定位中,轨道平面坐标系的x轴指向升交点,y轴垂直于x轴指向地极 北方向,原点位于地球质心。() 56、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都属于实时星历,只是后者的精度比前者高。() 57、码相位观测,是测量GPS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C/A码或P码)到达用户接收 机天线的传播时间,因此这种观测方法也称为时间延迟测量。() 58、载波相位观测,是测量接收机接收到的、具有多普勒频移的载波信号,与接收 机产生的参考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59、载波相位观测,是直接测量接收机接收到的、具有多普勒频移的载波信号。() 60、载波相位观测是目前最精确的观测方法,对精密定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61、码相位观测是目前最精确的观测方法,对精密定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62、全球定位系统采用单程测距原理。( 63、全球定位系统采用双程测距原理。( 64、一般来说,GDOP值越小,所测卫星在空间的分布范围越合理:反之,所测卫星 的分布越差。() 65、一般来说,GOP值越大,所测卫星在空间的分布范围越合理:反之,所测卫星 的分布越差。() 66、一般来说,GDOP值越小,所测卫星在空间的分布范围越差;反之,所测卫星的 分布越好。() 67、一般而言,采用伪距法进行绝对定位时,至少要同步观测到4颗GS卫星.() 68、差分技术的目的是消除公共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47、在世界时 UT0 中引入了极移改正和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性改正,由此得到的世 界时,相应表示为 UT1 和 UT2。( ) 48、在世界时 UT0 中引入了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性改正,由此得到的世界时,表示 为 UT1。( ) 49、卫星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是由中心力决定的。( ) 50、卫星的真近点角是在轨道平面上,卫星与近地点之间的地心角角距。该参数为 时间的函数,它确定了卫星在轨道上的瞬时位置。( ) 51、卫星的真近点角是,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它确定了卫星在轨 道上的瞬时位置。( ) 52、卫星的真近点角是,在轨道平面上升交点与近地点之间的地心夹角,它确定了 卫星在轨道上的瞬时位置。( ) 53、升交点是当卫星由南向北运行时,其轨道与地球赤道面的一个交点。( ) 54、升交点是当卫星由北向南运行时,其轨道与地球赤道面的一个交点。( ) 55、在 GPS 定位中,轨道平面坐标系的 x 轴指向升交点,y 轴垂直于 x 轴指向地极 北方向,原点位于地球质心。( ) 56、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都属于实时星历,只是后者的精度比前者高。( ) 57、码相位观测,是测量 GPS 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C/A 码或 P 码)到达用户接收 机天线的传播时间,因此这种观测方法也称为时间延迟测量。( ) 58、载波相位观测,是测量接收机接收到的、具有多普勒频移的载波信号,与接收 机产生的参考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 59、载波相位观测,是直接测量接收机接收到的、具有多普勒频移的载波信号。( ) 60、载波相位观测是目前最精确的观测方法,对精密定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 61、码相位观测是目前最精确的观测方法,对精密定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62、全球定位系统采用单程测距原理。( ) 63、全球定位系统采用双程测距原理。( ) 64、一般来说, GDOP 值越小,所测卫星在空间的分布范围越合理;反之,所测卫星 的分布越差。( ) 65、一般来说, GDOP 值越大,所测卫星在空间的分布范围越合理;反之,所测卫星 的分布越差。( ) 66、一般来说, GDOP 值越小,所测卫星在空间的分布范围越差;反之,所测卫星的 分布越好。( ) 67、一般而言,采用伪距法进行绝对定位时,至少要同步观测到 4 颗 GPS 卫星。( ) 68、差分技术的目的是消除公共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
69、在GPS测量中,卫星的轨道误差以及测站的多路径效应误差都属于系统误差 70、在GPS测量中,大气折射误差以及测站的多路径效应误差都属于偶然误差() 71、与绝对定位相比,相对定位的定位精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是由于采用了求 差这一数学处理方法而取得的。() 72、与绝对定位相比,相对定位的定位精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是由于两测站上 的公共误差具有相关性而取得的。() 73、由于同一卫星的星历误差,对不同测站的同步观测量的影响具有系统性性质, 因此在两个或多个测站上对同一卫星的同步观测值求差,可以明显地减弱卫星星历误差 的影响。( 74、由于同一卫星的星历误差,对不同测站的同步观测量的影响具有偶然性性质, 因此在两个或多个测站上对同一卫星的同步观测值求差,仍不能减弱卫星星历误差的影 响。( 75、在GPS测量中,采用双频改正技术,可以消除或削弱对流层和电离层延迟对定 位成果的影响。() 76、在GS测量中,采用双频改正技术,可以消除或削弱电离层延迟对定位成果的 影响,但不能削弱对流层延迟对定位成果的影响。() 77、在GS测量中,采用双频改正技术,可以消除或削弱对流层延迟对定位成果的 影响,但不能削弱电离层延迟对定位成果的影响。() 78、在高精度GPS变形监测,最好采用同一种类型的天线。() 79、GS测量工作与经典大地测量工作相类似,按其性质可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 分。() 8O、GPS网的基准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GPS网的基准设计,实质 上主要是指确定网的位置基准问题。( 81、GPS网的基准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GPS网的基准设计,实质 上主要是指确定网的方位基准问题。( 82、GPS网的基准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GPS网的基准设计,实质 上主要是指确定网的尺度基准问题。( 83、GPS基线向量观测值中,已包含了位置信息、尺度信息和方位信息。() 84、GPS网的图形设计,也就是根据对所布设的GPS网的精度要求和其他方面的要 求,设计出由异步GS边构成的多边形网。() 85、GPS网的图形设计,也就是根据对所布设的GPS网的精度要求和其他方面的要 求,设计出由同步GPS边构成的多边形网。( 86、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是确保外业观测质量,实现预期定位精度的重要环节
69、在 GPS 测量中,卫星的轨道误差以及测站的多路径效应误差都属于系统误差 ( ) 70、在GPS测量中,大气折射误差以及测站的多路径效应误差都属于偶然误差( ) 71、与绝对定位相比,相对定位的定位精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是由于采用了求 差这一数学处理方法而取得的。( ) 72、与绝对定位相比,相对定位的定位精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是由于两测站上 的公共误差具有相关性而取得的。( ) 73、由于同一卫星的星历误差,对不同测站的同步观测量的影响具有系统性性质, 因此在两个或多个测站上对同一卫星的同步观测值求差,可以明显地减弱卫星星历误差 的影响。( ) 74、由于同一卫星的星历误差,对不同测站的同步观测量的影响具有偶然性性质, 因此在两个或多个测站上对同一卫星的同步观测值求差,仍不能减弱卫星星历误差的影 响。( ) 75、在 GPS 测量中,采用双频改正技术,可以消除或削弱对流层和电离层延迟对定 位成果的影响。( ) 76、在 GPS 测量中,采用双频改正技术,可以消除或削弱电离层延迟对定位成果的 影响,但不能削弱对流层延迟对定位成果的影响。( ) 77、在 GPS 测量中,采用双频改正技术,可以消除或削弱对流层延迟对定位成果的 影响,但不能削弱电离层延迟对定位成果的影响。( ) 78、在高精度 GPS 变形监测,最好采用同一种类型的天线。( ) 79、GPS 测量工作与经典大地测量工作相类似,按其性质可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 分。( ) 80、GPS 网的基准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GPS 网的基准设计,实质 上主要是指确定网的位置基准问题。( ) 81、GPS 网的基准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GPS 网的基准设计,实质 上主要是指确定网的方位基准问题。( ) 82、GPS 网的基准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GPS 网的基准设计,实质 上主要是指确定网的尺度基准问题。( ) 83、GPS 基线向量观测值中,已包含了位置信息、尺度信息和方位信息。( ) 84、GPS 网的图形设计,也就是根据对所布设的 GPS 网的精度要求和其他方面的要 求,设计出由异步 GPS 边构成的多边形网。( ) 85、GPS 网的图形设计,也就是根据对所布设的 GPS 网的精度要求和其他方面的要 求,设计出由同步 GPS 边构成的多边形网。( ) 86、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是确保外业观测质量,实现预期定位精度的重要环节。 ( )
87、观测数据的剔除率是指由于不合格而剔除的观测值个数与参加同步边平差计算 的观测值总数之比。() 88、外业观测成果的检核,只能说明观测值中是否含有大的粗差,而观测值中小的 粗差以及GPS网本身的精度和可靠性如何,还需要通过GPS网平差来实现。( 89、外业观测成果的检核,可以识别观测值中小的粗差,说明GPS网本身的精度和 可靠性。( 90、GS网的非经典自由网平差,也称为自由网平差或伪逆平差,是一种没有必要 起算数据的平差方法。( 91、GPS网的经典自由网平差,是一种没有必要起算数据的平差方法。() 92、GPS网的非经典自由网平差,是仅具有必要起始数据的平差方法。对于GPS网 来说,即仅具有一个起始点,其坐标值在平差中保持不变。( 93、GPS网的经典自由网平差,是仅具有必要起始数据的平差方法。对于GPS网来 说,即仅具有一个起始点,其坐标值在平差中保持不变。() 94、根据多余观测分量,仅能得知观测误差或粗差在多大程度上被平差系统所吞没, 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到残差中来。() 95、GS网的内可靠性亦称观测的可控性,是指在一定的显著水平和检验功效下, 用数理统计方法所能探测出的在基线向量中存在的最小粗差。() 96、GPS网的外可靠性,是指每个可识别的粗差临界值,即可识别的最小粗差,对 平差的未知参数及其这些参数的函数的影响。() 97、GPS网的外可靠性亦称观测的可控性,是指在一定的显著水平和检验功效下, 用数理统计方法所能探测出的在基线向量中存在的最小粗差。( 98、GPS网的内可靠性,是指每个可识别的粗差临界值,即可识别的最小粗差,对 平差的未知参数及其这些参数的函数的影响。() 99、在GS网的设计中,可考虑采用改善网的图形结构来提高网的整体可靠性:对 个别观测值,可考虑提高观测精度来改善该观测值的可靠性。() 100、大地高是地面点沿法线投影到椭球面的距离。() 101、正高是地面点沿法线投影到椭球面的距离。( 102、正常高是地面点沿法线投影到椭球面的距离。() 103、高程异常是似大地水准面至椭球面之间的高程差( 104、高程异常是大地水准面至椭球面之间的高程差()。 105、大地高是地面点沿铅垂线投影到椭球面的距离。() 106、正常高是地面点沿法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107、正常高是地面点沿铅垂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108、测量时间的基准,包括时间的单位(尺度)和原点(起始历元)。其中时间的尺 度是关键,而原点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加以选定。()
87、观测数据的剔除率是指由于不合格而剔除的观测值个数与参加同步边平差计算 的观测值总数之比。( ) 88、外业观测成果的检核,只能说明观测值中是否含有大的粗差,而观测值中小的 粗差以及 GPS 网本身的精度和可靠性如何,还需要通过 GPS 网平差来实现。( ) 89、外业观测成果的检核,可以识别观测值中小的粗差,说明 GPS 网本身的精度和 可靠性。( ) 90、GPS 网的非经典自由网平差,也称为自由网平差或伪逆平差,是一种没有必要 起算数据的平差方法。( ) 91、GPS 网的经典自由网平差,是一种没有必要起算数据的平差方法。( ) 92、GPS 网的非经典自由网平差,是仅具有必要起始数据的平差方法。对于 GPS 网 来说,即仅具有一个起始点,其坐标值在平差中保持不变。( ) 93、GPS 网的经典自由网平差,是仅具有必要起始数据的平差方法。对于 GPS 网来 说,即仅具有一个起始点,其坐标值在平差中保持不变。( ) 94、根据多余观测分量,仅能得知观测误差或粗差在多大程度上被平差系统所吞没, 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到残差中来。( ) 95、GPS 网的内可靠性亦称观测的可控性,是指在一定的显著水平和检验功效下, 用数理统计方法所能探测出的在基线向量中存在的最小粗差。( ) 96、GPS 网的外可靠性,是指每个可识别的粗差临界值,即可识别的最小粗差,对 平差的未知参数及其这些参数的函数的影响。( ) 97、GPS 网的外可靠性亦称观测的可控性,是指在一定的显著水平和检验功效下, 用数理统计方法所能探测出的在基线向量中存在的最小粗差。( ) 98、GPS 网的内可靠性,是指每个可识别的粗差临界值,即可识别的最小粗差,对 平差的未知参数及其这些参数的函数的影响。( ) 99、在 GPS 网的设计中,可考虑采用改善网的图形结构来提高网的整体可靠性;对 个别观测值,可考虑提高观测精度来改善该观测值的可靠性。( ) 100、大地高是地面点沿法线投影到椭球面的距离。( ) 101、正高是地面点沿法线投影到椭球面的距离。( ) 102、正常高是地面点沿法线投影到椭球面的距离。( ) 103、高程异常是似大地水准面至椭球面之间的高程差( )。 104、高程异常是大地水准面至椭球面之间的高程差( )。 105、大地高是地面点沿铅垂线投影到椭球面的距离。( ) 106、正常高是地面点沿法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 107、正常高是地面点沿铅垂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 108、测量时间的基准,包括时间的单位(尺度)和原点(起始历元)。其中时间的尺 度是关键,而原点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加以选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