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基本参量的测量 温度、流体压力与流体流量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领域中普遍应用 的重要过程参量 31温度量的测量 311概述 1.温度 温度是度量物体热平衡状态下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物体 内部微粒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 温度是国际单位制(SI)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位移、速度、 加速度、力、温度、光、时间) 很多物质的物理属性以及众多的物理效应均与温度有关人们常 利用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来检测温度: 因密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 液柱式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 导体电阻率改变 热电阻 热辐射强度变化 辐射温度计 相互接触的导体产生热电势 热电偶 等等 等等 见P114表4-1M
第三章:基本参量的测量 温度、流体压力与流体流量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领域中普遍应用 的重要过程参量. 3.1 温度量的测量 3.1.1 概述 1.温度 温度是度量物体热平衡状态下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物体 内部微粒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 温度是国际单位制(SI)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位移、速度、 加速度、力、温度、光、时间) 很多物质的物理属性以及众多的物理效应均与温度有关,人们常 利用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来检测温度: 因密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 液柱式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 导体电阻率改变 热电阻 热辐射强度变化 辐射温度计 相互接触的导体产生热电势 热电偶 等等 等等 见P114表4-1
31温度量的测量 述 2.温标 要测量就必须有标准量! 温标给出了 温度表示方法的通用规则 温度的测量标准量(一系列基准温度点以及单位的分割) 温度标准的复现和传递方法 随着人类对自然日益了解,温标的建立与完善历经漫长的过程 历史上产生过多种类型的温 经验温标: 华氏温标(1726,标准气压下纯水三相点32F沸点2125180等分)No1水银 列氏温标(1730,水的冰点0R沸点80R80等分) No.1酒精 摄氏温标(1742标准气压下纯水三相点0C沸点100℃,100等分) 热力学温标 开氏温标(1848开尔文利用卡诺循环,绝对零度,标准气压下纯水三相点 理论温标,只能作温标硏究用 273.15F) 国际温标: 国际温标ⅡS27(1927) 1948、1960、1968、1975数次修订 国际温标Is90(1990发布我国1991年7月1日实施)
3.1 温度量的测量 概述 2. 温标 要测量就必须有标准量! 温标给出了: 温度表示方法的通用规则 温度的测量标准量(一系列基准温度点以及单位的分割) 温度标准的复现和传递方法 随着人类对自然日益了解,温标的建立与完善历经漫长的过程。 历史上产生过多种类型的温标: 经验温标: 华氏温标(1726, 标准气压下纯水三相点32F,沸点212F, 180等分)No.1水银 列氏温标(1730, 水的冰点0R,沸点80 R, 80等分) No.1酒精 摄氏温标(1742, 标准气压下纯水三相点0℃,沸点100 ℃, 100等分) 热力学温标: 开氏温标(1848,开尔文利用卡诺循环, 绝对零度,标准气压下纯水三相点 理论温标,只能作温标研究用 273.15F) 国际温标: 国际温标ITS—27(1927) 1948、1960、1968、1975数次修订 国际温标ITS—90(1990发布,我国1991年7月1日实施)
31温度量的测量 述 国际权度局温度咨询委员会制定的现行国际温标IS90: 定点温标 定义了17个固定基准点 开尔文温度(单位K,表示为T9)与国际摄氏温度(单位C,表示为t) 并行 关系为:t如o=T90-273.15 温标传递规则与基准仪器
3.1 温度量的测量 概述 国际权度局温度咨询委员会制定的现行国际温标ITS—90: 定点温标 定义了17个固定基准点 开尔文温度(单位K,表示为T90)与国际摄氏温度(单位℃,表示为t90 ) 并行 关系为: t90 = T90 -273.15 (4-1) 温标传递规则与基准仪器
31温度量的测量 述 3.测温方法分类 根据感温元件与被测介质接触与否,温度测量方法分为以下两类 接触式测温: 传感器与被测介质接触,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等传热方式与被测介 质达到热平衡 非接触式测温 传感器不与被测物体相接触,直接利用被测对象的辐射能与温度的 对应关系来测量其温度。 非接触式测温方法有如下优点 1)动态响应快,无须与被测对象达到热平衡,不干扰其温度场分布 2)适用于运动对象和有强腐蚀等特殊场合 3)测温范围宽,测温上限理论上不受传感器材料限制,其下限也随技术 发展在向中、低温扩展。 但,非接触式测温法必须获得被测对象的热辐射强度,因此存在缺点 1)受热辐射线通过的中间介质(如粉尘、烟雾和水气)影响很大 2)结构相对复杂 3)能量转换环节多,输出需要进行修正
3.1 温度量的测量 概述 3.测温方法分类 根据感温元件与被测介质接触与否,温度测量方法分为以下两类: 接触式测温: 传感器与被测介质接触,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等传热方式与被测介 质达到热平衡 非接触式测温: 传感器不与被测物体相接触,直接利用被测对象的辐射能与温度的 对应关系来测量其温度。 非接触式测温方法有如下优点: 1)动态响应快,无须与被测对象达到热平衡,不干扰其温度场分布 2)适用于运动对象和有强腐蚀等特殊场合 3)测温范围宽,测温上限理论上不受传感器材料限制,其下限也随技术 发展在向中、低温扩展。 但,非接触式测温法必须获得被测对象的热辐射强度,因此存在缺点: 1)受热辐射线通过的中间介质(如粉尘、烟雾和水气)影响很大 2) 结构相对复杂 3)能量转换环节多,输出需要进行修正
31.2接触法测温 常用接触式测温方法详见P114表4-1 体积变化法 电阻变化法 PN结电压变化法 热电势变化法 其中体积变化法是将温度量变换成另一个非电量来实现检测,因此 虽然简便,但多用于人工测温或直接构成非电检测系统 通常把以温度为检测对象的测试系统简称为温度计 本课程以种常用温度传感器为主线介绍接触式温度检测系统 热电偶 热电阻 晶体管温度传感器
3.1.2 接触法测温 常用接触式测温方法详见P114表4-1, 体积变化法 电阻变化法 PN结电压变化法 热电势变化法 其中体积变化法是将温度量变换成另一个非电量来实现检测,因此 虽然简便,但多用于人工测温或直接构成非电检测系统 通常,把以温度为检测对象的测试系统简称为温度计 本课程以几种常用温度传感器为主线介绍接触式温度检测系统 热电偶 热电阻 晶体管温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