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作者简介: 岑参( cen shen)(约715~ 770),唐代边塞诗人,世 称岑嘉州。原籍南阳(今属 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 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 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 位宰相。父岑植,至晋州刺行,代表作是《白雪歌 史。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 送武判官归京》。现存 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 家境日趋困顿。他刻苦学习,风光,军旅生活,以及 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献 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 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 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 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 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 岑
作者简介: 岑参(cén shēn) (约715~ 770),唐代边塞诗人,世 称岑嘉州。原籍南阳(今属 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 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 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 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 史。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 家境日趋困顿。他刻苦学习, 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献 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 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 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 行,代表作是《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现存 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 风光,军旅生活,以及 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 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 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 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 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 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 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757)二月 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 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 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 称长安为“故园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 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 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757)二月 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 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 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 称长安为“故园
赏析 1.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王 桀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 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 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 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 口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 战乱中,没有象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这里 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赏析 1.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 维2.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 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 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 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 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 战乱中,没有象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这里 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