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例子,揭露了英国政策的反革命性质,指出了英国统治阶级对 民族解放运动的仇视,而这种仇视又往往用同情反对专制制度的 人民的假话来加以掩盖。 在“金融市场”、“贸易和财政状况”、“英国的危机”等文章中, 马克思阐述了英国的经济状况,描述了工业生产、国内外贸易、市 场价格、汇率等情况。他根据具体的实例考察了他所发现的资本主 义经济规律性的作用,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的发展,指出了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断时续的性质。他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在 1848—1849年革命以后出现的经济繁荣时期,已经被英国一些工 商业部门、首先是纺织工业部门中出现的萧条时期所代替。马克思 在1855年也看出了曾在1853年底和1854年初出现过的经济衰 退现象。他在文章中指出,这种经济衰退现象表现为某些工业品生 产缩减、失业现象增长、许多企业实行不完全工作周制、大的贸易 公司破产。马克思曾经预言,在不久的将来,英国将经受比过去严 重得多的经济危机;危机的严重程度将因英国经济依赖世界市场 状况的这种特点而加深。马克思的预言得到了证实,在历史上第一 次具有世界性的新的经济危机在1857年到来了。 马克思在文章中分析英国经济状况时,尖锐地批评了以自由 贸易派为代表的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派,这个自由贸易派散布关于 推行贸易自由的原则经济危机就会消失的幻想。马克思指出这些 幻想是要破产的,指出自由贸易派和其他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 资本主义无危机地发展的可能性的断言是站不住脚的。他揭穿了 主张自由贸易的资产阶级及其思想家科布顿、布莱特和其他作为 资本主义辩护者、工人阶级的凶恶敌人的所谓曼彻斯特学派的代 表人物。马克思撕下了自由贸易派的“自由的捍卫者”、反对贵族 第 十 一 卷 说 明
为例子,揭露了英国政策的反革命性质,指出了英国统治阶级对 民族解放运动的仇视,而这种仇视又往往用同情反对专制制度的 人民的假话来加以掩盖。 在“金融市场”、“贸易和财政状况”、“英国的危机”等文章中, 马克思阐述了英国的经济状况,描述了工业生产、国内外贸易、市 场价格、汇率等情况。他根据具体的实例考察了他所发现的资本主 义经济规律性的作用,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的发展,指出了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断时续的性质。他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在 1848—1849年革命以后出现的经济繁荣时期,已经被英国一些工 商业部门、首先是纺织工业部门中出现的萧条时期所代替。马克思 在1855年也看出了曾在1853年底和1854年初出现过的经济衰 退现象。他在文章中指出,这种经济衰退现象表现为某些工业品生 产缩减、失业现象增长、许多企业实行不完全工作周制、大的贸易 公司破产。马克思曾经预言,在不久的将来,英国将经受比过去严 重得多的经济危机;危机的严重程度将因英国经济依赖世界市场 状况的这种特点而加深。马克思的预言得到了证实,在历史上第一 次具有世界性的新的经济危机在1857年到来了。 马克思在文章中分析英国经济状况时,尖锐地批评了以自由 贸易派为代表的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派,这个自由贸易派散布关于 推行贸易自由的原则经济危机就会消失的幻想。马克思指出这些 幻想是要破产的,指出自由贸易派和其他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 资本主义无危机地发展的可能性的断言是站不住脚的。他揭穿了 主张自由贸易的资产阶级及其思想家科布顿、布莱特和其他作为 资本主义辩护者、工人阶级的凶恶敌人的所谓曼彻斯特学派的代 表人物。马克思撕下了自由贸易派的“自由的捍卫者”、反对贵族 第 十 一 卷 说 明
而捍卫人民群众利益的 “维护者” 的假面具。他指出,自由贸易 派反对国家干涉经济生活,但是每当雇佣工人阶级的运动开始公 开威胁剥削制度时,他们就要恳求议会和政府进行干涉。马克思 在文章中严厉斥责自由贸易派侵犯工厂视察制度,企图废除限制 妇女和儿童的工作日的法律。 马克思为了揭穿自由贸易派关于英国劳动人民是 “幸福” 的 谎言,他根据工厂视察员的报告材料描述了英国工人群众特别是 妇女和童工遭受剥削的触目惊心的景象。他指出资本主义企业的 恶劣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几乎完全没有,因而工人的健康和生 命经常遭受威胁。马克思写道:“工厂视察员的这份工业通报比关 于克里木战役的任何一份通报都更可怕、更吓人。妇女和儿童不 断地为伤亡者名单提供大量名额。”(见本卷第427页) 马克思在一些文章中猛烈谴责曼彻斯特学派的首领们在克里 木战争中所采取的立场,揭露了科布顿和布莱特的“保卫和平”的 言论和他们的 “无论如何要和平” 的口号的真正含义。马克思着 重指出,曼彻斯特学派要和平是为了 “有可能在国内和国外进行 工业战争”。(见本卷第317页)他指出,自由贸易派的假爱和平 的词句掩盖着英国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企图,掩盖着它的争夺世 界市场霸权的斗争。 在 “上一届英国政府”、“被推翻的内阁”、“论内阁危机”、 “两种危机”、“不列颠宪法”、“帕麦斯顿和英国的寡头政治”等文 章中,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作了全面的说明。马克思在揭露资产阶 级和贵族的寡头政治制度的反人民性时写道:“不列颠宪法其实只 是非正式执政的、但实际上统治着资产阶级社会一切决定性领域 的资产阶级和正式执政的土地贵族之间的由来已久的、过时的、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而捍卫人民群众利益的 “维护者” 的假面具。他指出,自由贸易 派反对国家干涉经济生活,但是每当雇佣工人阶级的运动开始公 开威胁剥削制度时,他们就要恳求议会和政府进行干涉。马克思 在文章中严厉斥责自由贸易派侵犯工厂视察制度,企图废除限制 妇女和儿童的工作日的法律。 马克思为了揭穿自由贸易派关于英国劳动人民是 “幸福” 的 谎言,他根据工厂视察员的报告材料描述了英国工人群众特别是 妇女和童工遭受剥削的触目惊心的景象。他指出资本主义企业的 恶劣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几乎完全没有,因而工人的健康和生 命经常遭受威胁。马克思写道:“工厂视察员的这份工业通报比关 于克里木战役的任何一份通报都更可怕、更吓人。妇女和儿童不 断地为伤亡者名单提供大量名额。”(见本卷第427页) 马克思在一些文章中猛烈谴责曼彻斯特学派的首领们在克里 木战争中所采取的立场,揭露了科布顿和布莱特的“保卫和平”的 言论和他们的 “无论如何要和平” 的口号的真正含义。马克思着 重指出,曼彻斯特学派要和平是为了 “有可能在国内和国外进行 工业战争”。(见本卷第317页)他指出,自由贸易派的假爱和平 的词句掩盖着英国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企图,掩盖着它的争夺世 界市场霸权的斗争。 在 “上一届英国政府”、“被推翻的内阁”、“论内阁危机”、 “两种危机”、“不列颠宪法”、“帕麦斯顿和英国的寡头政治”等文 章中,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作了全面的说明。马克思在揭露资产阶 级和贵族的寡头政治制度的反人民性时写道:“不列颠宪法其实只 是非正式执政的、但实际上统治着资产阶级社会一切决定性领域 的资产阶级和正式执政的土地贵族之间的由来已久的、过时的、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腐的妥协。”(见本卷第108页)马克思着重指出,贵族保持对国 家最重要的职位的垄断,是英国发展道路上主要的障碍之一,是 寡头政治制度的柱石之一,这使贵族能够对英国的对外和对内政 策起决定性的影响。马克思在许多文章中指出,寡头政治制度给 官方英国的全部政治生活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它反映在议会的活 动、政府的构成和政策中,反映在国家和军事管理的组织上以及 各主要政党的立场上。马克思在说明英国政府 (阿伯丁联合内阁 和1855年2月接替它的帕麦斯顿的辉格党内阁)活动的特点时指 出,在这两届政府的活动中体现了寡头政治制度的所有缺陷,这 两届政府的目的是千方百计地阻碍推行任何威胁英国上层统治阶 级的政治垄断的进步改革。 马克思在 “论内阁的危机”、“政党和集团”、“‘晨邮报’反 对普鲁士。—— 辉格党和托利党” 等文章中,大大地补充了他在 前几年的文章中对于英国官方政党、对于由托利党保守派和辉格 党自由派轮流执政的传统的两党制所作的经典性的描绘。他着重 指出托利党落后的保守主义,托利党是 “教会和国家、保护关税 政策和反天主教问题上的一切旧英国偏见的”热烈捍卫者。(见本 卷第245页)同时他揭穿了辉格党人这些资产阶级贵族代表的装 装样子的自由主义,他们和托利党人一样,竭力巩固寡头政治制 度,不过他们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狡猾,更能随机应变罢了。马 克思指出,辉格党人 “毫不犹豫地抛弃了那些妨碍他们实现操纵 国家职位的世袭权利的偏见”,他们“根据不同情况”更换“自己 的常礼服和观点”。(见本卷第245、246页) 载入本卷的 “约翰·罗素勋爵” 这篇抨击文是为揭穿辉格党 的政策而写的,它抨击的是这个“追求名位者的政党”(按照马克 第 十 一 卷 说 明
腐的妥协。”(见本卷第108页)马克思着重指出,贵族保持对国 家最重要的职位的垄断,是英国发展道路上主要的障碍之一,是 寡头政治制度的柱石之一,这使贵族能够对英国的对外和对内政 策起决定性的影响。马克思在许多文章中指出,寡头政治制度给 官方英国的全部政治生活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它反映在议会的活 动、政府的构成和政策中,反映在国家和军事管理的组织上以及 各主要政党的立场上。马克思在说明英国政府 (阿伯丁联合内阁 和1855年2月接替它的帕麦斯顿的辉格党内阁)活动的特点时指 出,在这两届政府的活动中体现了寡头政治制度的所有缺陷,这 两届政府的目的是千方百计地阻碍推行任何威胁英国上层统治阶 级的政治垄断的进步改革。 马克思在 “论内阁的危机”、“政党和集团”、“‘晨邮报’反 对普鲁士。—— 辉格党和托利党” 等文章中,大大地补充了他在 前几年的文章中对于英国官方政党、对于由托利党保守派和辉格 党自由派轮流执政的传统的两党制所作的经典性的描绘。他着重 指出托利党落后的保守主义,托利党是 “教会和国家、保护关税 政策和反天主教问题上的一切旧英国偏见的”热烈捍卫者。(见本 卷第245页)同时他揭穿了辉格党人这些资产阶级贵族代表的装 装样子的自由主义,他们和托利党人一样,竭力巩固寡头政治制 度,不过他们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狡猾,更能随机应变罢了。马 克思指出,辉格党人 “毫不犹豫地抛弃了那些妨碍他们实现操纵 国家职位的世袭权利的偏见”,他们“根据不同情况”更换“自己 的常礼服和观点”。(见本卷第245、246页) 载入本卷的 “约翰·罗素勋爵” 这篇抨击文是为揭穿辉格党 的政策而写的,它抨击的是这个“追求名位者的政党”(按照马克 第 十 一 卷 说 明
思的说法)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一个多次担任政府领导职务的 著名的国家活动家。马克思在这篇抨击文以及在其他一些文章中 指出,托利党和辉格党的斗争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两个派别之间 的争吵,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剥削 者的各个派别也日益团结起来,因此这两党在政策上的分歧也就 日益消失。在野的这个或那个政党对政府的猛烈攻击只不过是排 挤对手下台的一种手段。马克思在揭穿英国两党制这种结构时指 出,这个或那个政党执政时,它仍然是继续奉行它的前任者的政 治方针。这两个政党都同样致力于使资产阶级和贵族上层分子保 持对国家政权的垄断。 马克思在文章中指出英国寡头政治制度所固有的深刻矛盾, 指出陈旧的政治制度不适合英国的经济发展,传统的议会政党已 经蜕化。马克思写道:“掌握着管理国家的垄断权的旧的议会政党, 现在只不过是一些集团罢了。”(见本卷第51页)马克思阐述英国 政治制度的文章,清楚地说明了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发生的旧贵族 政党解体并演变为英国资产阶级的保守党和自由党的过程,它反 映了资本家阶级的影响不断增长,反映了这个阶级在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的地位的巩固。 马克思在论英国的那些文章中非常注意英国工人阶级。在 “伦敦饭店中的群众大会”、“论鼓动运动的历史”、“资产阶级反对 派和宪章派”、“关于改革运动”、“行政改革协会。—— 人民宪 章”、“反教会运动。—— 海德公园的示威”、“人民同警察的冲 突。—— 论克里木事件” 以及其他许多文章中,马克思分析了当 时的英国工人运动中的最重要的问题。他在文章中认定英国无产 阶级的政治积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活跃。马克思在指出资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思的说法)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一个多次担任政府领导职务的 著名的国家活动家。马克思在这篇抨击文以及在其他一些文章中 指出,托利党和辉格党的斗争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两个派别之间 的争吵,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剥削 者的各个派别也日益团结起来,因此这两党在政策上的分歧也就 日益消失。在野的这个或那个政党对政府的猛烈攻击只不过是排 挤对手下台的一种手段。马克思在揭穿英国两党制这种结构时指 出,这个或那个政党执政时,它仍然是继续奉行它的前任者的政 治方针。这两个政党都同样致力于使资产阶级和贵族上层分子保 持对国家政权的垄断。 马克思在文章中指出英国寡头政治制度所固有的深刻矛盾, 指出陈旧的政治制度不适合英国的经济发展,传统的议会政党已 经蜕化。马克思写道:“掌握着管理国家的垄断权的旧的议会政党, 现在只不过是一些集团罢了。”(见本卷第51页)马克思阐述英国 政治制度的文章,清楚地说明了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发生的旧贵族 政党解体并演变为英国资产阶级的保守党和自由党的过程,它反 映了资本家阶级的影响不断增长,反映了这个阶级在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的地位的巩固。 马克思在论英国的那些文章中非常注意英国工人阶级。在 “伦敦饭店中的群众大会”、“论鼓动运动的历史”、“资产阶级反对 派和宪章派”、“关于改革运动”、“行政改革协会。—— 人民宪 章”、“反教会运动。—— 海德公园的示威”、“人民同警察的冲 突。—— 论克里木事件” 以及其他许多文章中,马克思分析了当 时的英国工人运动中的最重要的问题。他在文章中认定英国无产 阶级的政治积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活跃。马克思在指出资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反对派的代表人物、其中包括西蒂区商业金融集团反对派更加努 力地企图使英国工人阶级屈从于他们的影响的同时,总是不断地 强调宪章派对资产阶级分子类似的企图进行反击的意义。在马克 思的文章中介绍了厄内斯特·琼斯和其他宪章派活动家在群众大 会上讲话的内容,这些活动家指出资产阶级反对派反对寡头政治 的言论是温和的和不彻底的,指出资产阶级反对派害怕工人运动 并准备和贵族妥协,而且还揭穿资产阶级领袖们企图利用工人运 动来达到他们自私的目的。行政改革这种温和的资产阶级要求是 要替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获取国家职位开辟更广阔的途径,而宪 章派则与此相反,他们要求以人民宪章的六项条目为基础进行广 泛的民主选举改革。马克思认为宪章派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竭力 使工人阶级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保卫工人阶级的独立地位,保 证它在争取英国政治制度民主化的斗争中起领导作用。 上面已经提到过的马克思的 “行政改革协会。—— 人民宪 章” 这篇内容深刻的文章引起了很大注意。在这篇文章中,马克 思揭示了宪章派政治纲领的历史意义,这一纲领的中心就是要求 普选权。马克思着重指出,在五十年代的英国条件下实现这一纲 领就能够为工人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利用它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开辟道路。马克思指出:“这是人民群众的宪章,它意味着人民群 众取得作为实现他们的社会要求的手段的政治权力。”(见本卷第 301页)这篇文章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要求具体地历史地对 待政治口号,包括对待普选权的口号。他们教导说,普选权这个 口号的内容和意义是随着历史条件的不同而改变的。如果说在法 国以及整个大陆普选权口号的内容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要求 的范围,那末在英国的条件下,这个要求和宪章派纲领的其他条 第 十 一 卷 说 明
反对派的代表人物、其中包括西蒂区商业金融集团反对派更加努 力地企图使英国工人阶级屈从于他们的影响的同时,总是不断地 强调宪章派对资产阶级分子类似的企图进行反击的意义。在马克 思的文章中介绍了厄内斯特·琼斯和其他宪章派活动家在群众大 会上讲话的内容,这些活动家指出资产阶级反对派反对寡头政治 的言论是温和的和不彻底的,指出资产阶级反对派害怕工人运动 并准备和贵族妥协,而且还揭穿资产阶级领袖们企图利用工人运 动来达到他们自私的目的。行政改革这种温和的资产阶级要求是 要替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获取国家职位开辟更广阔的途径,而宪 章派则与此相反,他们要求以人民宪章的六项条目为基础进行广 泛的民主选举改革。马克思认为宪章派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竭力 使工人阶级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保卫工人阶级的独立地位,保 证它在争取英国政治制度民主化的斗争中起领导作用。 上面已经提到过的马克思的 “行政改革协会。—— 人民宪 章” 这篇内容深刻的文章引起了很大注意。在这篇文章中,马克 思揭示了宪章派政治纲领的历史意义,这一纲领的中心就是要求 普选权。马克思着重指出,在五十年代的英国条件下实现这一纲 领就能够为工人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利用它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开辟道路。马克思指出:“这是人民群众的宪章,它意味着人民群 众取得作为实现他们的社会要求的手段的政治权力。”(见本卷第 301页)这篇文章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要求具体地历史地对 待政治口号,包括对待普选权的口号。他们教导说,普选权这个 口号的内容和意义是随着历史条件的不同而改变的。如果说在法 国以及整个大陆普选权口号的内容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要求 的范围,那末在英国的条件下,这个要求和宪章派纲领的其他条 第 十 一 卷 说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