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固定相和流动相 31固定相 31.1液固吸附色谱固定相——吸附剂 (1)表面多孔型固定相:实心玻璃珠外覆盖一层多 孔活性材料,如硅胶、氧化铝、分子筛等。 (2)全多孔型固定相:直径为10nm的硅胶微粒凝聚 而成。易实现高效、高速。适合复杂物分析 主要用于离子交换和尺寸排阻色谱中 3)固定相的选择:比表面积、含水量。 大分子量选大孔径,含水量多k小,容量小
3、固定相和流动相 3.1 固定相 3.1.1液固吸附色谱固定相——吸附剂 (1)表面多孔型固定相:实心玻璃珠外覆盖一层多 孔活性材料,如硅胶、氧化铝、分子筛等。 (2)全多孔型固定相:直径为10nm的硅胶微粒凝聚 而成。易实现高效、高速。适合复杂物分析 主要用于离子交换和尺寸排阻色谱中。 (3)固定相的选择:比表面积、含水量。 大分子量选大孔径,含水量多k小,容量小
312液液吸附色谱固定相 涂有固定液的载体,涂渍方式机械涂层和化学键合。 化学键合固定相:将有机基团利用化学反应通过共价 键结合到载体(硅胶)表面而形成。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稳定,不易流失,适于梯度淋洗, (1)硅酸酯(≡Si一0R)键合固定相,用醇与硅醇基 发生酯化反应: ≡Si-0H+ROH→≡Si-0R+H20 易水解且受热不稳定,适用不含水或醇的流动相。 (2)硅烷化(≡Si-0-Si-c)键合固定相 Si-0H+C1H3SiCl3→C1H3nSi(≡Si-0)+H20 这类键会圉定相具有热稳定好,不易吸水,耐有机溶 剂的优点。能在70C以下,PH=2~8范围内正常上 作,应用较广泛
3.1.2液液吸附色谱固定相 涂有固定液的载体,涂渍方式机械涂层和化学键合。 化学键合固定相:将有机基团利用化学反应通过共价 键结合到载体(硅胶)表面而形成。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稳定,不易流失,适于梯度淋洗, (l)硅酸酯(≡Si一OR)键合固定相,用醇与硅醇基 发生酯化反应: ≡Si-0H+ROH→≡Si-OR+H2 0 易水解且受热不稳定,适用不含水或醇的流动相。 (2)硅烷化(≡Si—O-Si-C)键合固定相 ≡Si-0H+C18H37SiCl3→C18H37Si (≡Si-O) +H2 0 这类键会固定相具有热稳定好,不易吸水,耐有机溶 剂的优点。能在70℃以下,PH=2~8范围内正常工 作,应用较广泛
32流动相 321在键合相色谱中选择流动相的一般 原则 (1)溶剂对于待测样品,有合适的极性和选择性。 (2)溶剂要与检测器匹配。检测波长比溶剂的紫外截 止波长要长。所谓溶剂的紫外截止波长指当小于截 止波长的辐射通过溶剂时,溶剂对此辐射产生强烈 吸收,此时溶剂是光学不透明的,干扰组分吸收测 (3)高纯度。引起基线不稳,或产生“伪峰”。 4)化学稳定性好。不能与样品发生反应或聚合。 (5)低粘度。高粘度溶剂,会增高压力,不利分离。 常用的低粘度溶剂有如丙酮等。但粘度过于低的易 形成气泡,影响分离。如戊烷、乙醚等
3.2 流动相 3.2.1 在键合相色谱中选择流动相的一般 原则 (1)溶剂对于待测样品,有合适的极性和选择性。 (2)溶剂要与检测器匹配。检测波长比溶剂的紫外截 止波长要长。所谓溶剂的紫外截止波长指当小于截 止波长的辐射通过溶剂时,溶剂对此辐射产生强烈 吸收,此时溶剂是光学不透明的,干扰组分吸收测 量。 (3)高纯度。引起基线不稳,或产生“伪峰”。 (4)化学稳定性好。不能与样品发生反应或聚合。 (5)低粘度。高粘度溶剂,会增高压力,不利分离。 常用的低粘度溶剂有如丙酮等。但粘度过于低的易 形成气泡,影响分离。如戊烷、乙醚等
322改善色谱分离选择性的方法 1)调节流动相的极性 2)向流动相中加入改性剂 ①离子抑制法②离子强度调节法 3.23流动相的选择 吸附色谱、分配、离子、凝胶色谱等 3.2.3.1液固吸附色谱:样品与洗脱剂的极性一致 3.2.3.2液液分配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极性不同 正相键合相色谱法:键合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极 性。用于分离异构体和极性化合物。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键合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 性,分离非极性物质,其应用范围更广泛
3.2.2 改善色谱分离选择性的方法 (1)调节流动相的极性 (2)向流动相中加入改性剂 ①离子抑制法 ②离子强度调节法 3.2.3 流动相的选择 吸附色谱、分配、离子、凝胶色谱等 3.2.3.1液固吸附色谱:样品与洗脱剂的极性一致。 3.2.3.2液液分配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极性不同。 正相键合相色谱法:键合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极 性。用于分离异构体和极性化合物。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键合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 性,分离非极性物质,其应用范围更广泛
非极性烷基 极性官能团 有机分子 溶剂膜 非极性部分 milmiaUUUT 硅胶表面 图205有机分子在烷基键 合相上的分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