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除了比素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 好的受力性能以外。与其他结构相比还具有下列优点: ①就地取材。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砂和石料所占比例很大,水 泥和钢筋所占比例较小。砂和石料一般可以由建筑工地附近供应。 ②节约钢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较高。大多数情况下可 用来代替钢结构,因而节约钢材。 ③耐久、耐火。钢筋埋放在混凝土中,受混凝土保护不易发生 锈蚀,因而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当火灾发生时。钢筋混凝土结 构不会象木结构那样被燃烧,也不会象钢结构那样很快软化而破 坏。 ④可模性好。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浇捣成任何形状。 ⑤刚度大。现浇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
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除了比素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 好的受力性能以外。与其他结构相比还具有下列优点: ①就地取材。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砂和石料所占比例很大,水 泥和钢筋所占比例较小。砂和石料一般可以由建筑工地附近供应。 ②节约钢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较高。大多数情况下可 用来代替钢结构,因而节约钢材。 ③耐久、耐火。钢筋埋放在混凝土中,受混凝土保护不易发生 锈蚀,因而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当火灾发生时。钢筋混凝土结 构不会象木结构那样被燃烧,也不会象钢结构那样很快软化而破 坏。 ④可模性好。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浇捣成任何形状。 ⑤刚度大。现浇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
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 ①自重大。钢筋混凝土的重度约为 25kN/m,比砌体和木材的重度都大。尽管比钢 材的重度小,但结构的截面尺寸比钢结构的大,因 而其自重远远超过相同跨度或高度的钢结构。 ②抗裂性差。如前所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非 常低,因此,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经常带裂缝工 作。尽管裂缝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结构发生破 坏,但是它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美观。当裂缝数量 较多和开展较宽时,还将给人造成不安全感。 ③施工的周期较长,受天气的影响较大,需要较 多的脚手架、模板。 ④补强维修较难
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 ① 自 重 大 。 钢 筋 混 凝 土 的 重 度 约 为 25kN/m3 ,比砌体和木材的重度都大。尽管比钢 材的重度小,但结构的截面尺寸比钢结构的大,因 而其自重远远超过相同跨度或高度的钢结构。 ②抗裂性差。如前所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非 常低,因此,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经常带裂缝工 作。尽管裂缝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结构发生破 坏,但是它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美观。当裂缝数量 较多和开展较宽时,还将给人造成不安全感。 ③施工的周期较长,受天气的影响较大,需要较 多的脚手架、模板。 ④补强维修较难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远多于其缺点。 因此,它已经在房屋建筑(教学楼)、地下结构 (钢筋混凝土桩基)、桥梁(城市立交桥)、铁路 (钢筋混凝土枕木)、隧道(钢筋混凝土砌衬)、水 利(三峡大坝)、港口(码头平台)等工程中得到广 泛应用。 针对其缺点人们研究出许多的有效措施:①为了 克服钢筋混凝土自重大的缺点,已经研究出许多高强 轻质的混凝土和强度很高的钢筋;②为了克服普通钢 筋混凝土容易开裂的缺点,可以对它施加预应力等 等。③但还有许多工程实际问题等待我们的同学们去 探索和研究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远多于其缺点。 因此,它已经在房屋建筑(教学楼)、地下结构 (钢筋混凝土桩基)、桥梁(城市立交桥)、铁路 (钢筋混凝土枕木)、隧道(钢筋混凝土砌衬)、水 利(三峡大坝)、港口(码头平台)等工程中得到广 泛应用。 针对其缺点人们研究出许多的有效措施:①为了 克服钢筋混凝土自重大的缺点,已经研究出许多高强 轻质的混凝土和强度很高的钢筋;②为了克服普通钢 筋混凝土容易开裂的缺点,可以对它施加预应力等 等。③但还有许多工程实际问题等待我们的同学们去 探索和研究
二入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与应用 1、混凝土早期的发展 1824年英国约瑟夫·阿斯匹丁发明了波特兰水泥并取得了专利。 1850年,法国蓝波特(L.Lambot)制成了铁丝网水泥砂浆的小 船。 1861年法国约瑟夫·莫尼埃(Joseph Momier)获得了制造钢筋 混凝土板、管道和拱桥等的专利。 德国学者1866年发表了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1887年又发表了 试验结果,并提出了钢筋应配置在受拉区的概念和板的计算方法。 在此之后,钢筋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才有了较快的发展。 1891年一1894年,欧洲各国的研究者发表了一些理论和试验研 究结果。但是在1850一1900年的整整50年内,由于工程师们将钢筋 混凝土的施工和设计方法视为商业机密,因此总的来说公开发表的 研究成果不多
二、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与应用 1、混凝土早期的发展 1824年英国约瑟夫·阿斯匹丁发明了波特兰水泥并取得了专利。 1850年,法国蓝波特(L.Lambot)制成了铁丝网水泥砂浆的小 船。 1861年法国约瑟夫·莫尼埃(Joseph Momier)获得了制造钢筋 混凝土板、管道和拱桥等的专利。 德国学者1866年发表了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1887年又发表了 试验结果,并提出了钢筋应配置在受拉区的概念和板的计算方法。 在此之后,钢筋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才有了较快的发展。 1891年-1894年,欧洲各国的研究者发表了一些理论和试验研 究结果。但是在1850-1900年的整整50年内,由于工程师们将钢筋 混凝土的施工和设计方法视为商业机密,因此总的来说公开发表的 研究成果不多
美国学者1850年进行过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但其研究 成果直到1877年才发表并为人所知。19世纪70年代有学者曾 使用过某些形式的钢筋混凝土,并且于1884年第一次使用变 形(扭转)钢筋并形成专利。1890年在旧金山建造了一幢两 层高、321英尺(95m)长的钢筋混凝土美术馆。从此以后, 钢筋混凝土在美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材料性能的改善,结构形式的 多样化,施工方法的革新,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完善等多 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工程应用十分普遍,使钢筋混 凝土结构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美国学者1850年进行过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但其研究 成果直到1877年才发表并为人所知。19世纪70年代有学者曾 使用过某些形式的钢筋混凝土,并且于1884年第一次使用变 形(扭转)钢筋并形成专利。1890年在旧金山建造了一幢两 层高、321英尺(95m)长的钢筋混凝土美术馆。从此以后, 钢筋混凝土在美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材料性能的改善,结构形式的 多样化,施工方法的革新,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完善等多 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工程应用十分普遍,使钢筋混 凝土结构进入了现代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