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五中2008年下学期高二月考试卷 语文 本试题卷共6道大题,20道小题,共8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揉皱(zhou)默许(mo) 尽管(jin) 筋疲力尽(jn) B.火镰(lian)埋(mi)怨结(jie)子垂头丧气(sang) C.莞(wan)尔焖(men)菜竹篁( huang)说长道短(shuo) D.怂恿(s6ng)辖制(xia)瘦削(xiao)削足适履(xue)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忌讳悲悯硬扎黑黝黝 B.滨水挪移弛名荧火虫 C.甬道逢场烟杆草荐 D.笼罩碧溪咀翘起大拇指 3.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问征夫以前路②将有事于西畴 “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B.①悟已往之不谏②恨晨光之熹微 -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云无心以出岫②登东皋以舒啸 一一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①既窈窕以寻壑②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 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开口三个代表,闭口为人民服务,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 实在令人讨厌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 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D.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将由特级教师王军来上,这真是大 快人心的消息 语文月考试题第1页(共8页)
语文月考试题 第1页(共 8 页) 湘阴五中 2008 年下学期高二月考试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共 6 道大题,20 道小题,共 8 页。时量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揉皱.(zhòu) 默.许(mò) 尽.管 (jǐn) 筋疲力尽.(jǐn) B.火镰.(liǎn) 埋.(mái)怨 结.(jié)子 垂头丧.气(sàng) C.莞.(wǎn)尔 焖.(mèn)菜 竹篁.(huáng) 说.长道短(shuō) D.怂.恿(sǒng) 辖.制(xiá) 瘦削.(xiāo) 削.足适履(xuē)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忌讳 悲悯 硬扎 黑黝黝 B.滨水 挪移 弛名 荧火虫 C.甬道 逢场 烟杆 草荐 D.笼罩 碧溪岨 翘起 大拇指 3.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将有事于西畴 ——“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B.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恨晨光之熹微 ——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云无心以出岫 ②登东皋以舒啸 ——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①既窈窕以寻壑 ②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 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开口三个代表,闭口为人民服务,这位正人君子 ....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 实在令人讨厌。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 ....地坐在教室里,看书 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 ....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D.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将由特级教师王军来上,这真是大. 快人心 ...的消息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祈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阅读与赏析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何局长省里开会回来,胸前佩戴的那枚银光闪闪的“为人民服务”胸章引得 大家无不看上两眼。调皮的打字员芳芳非要借戴几天不可。何局长一本正经地说 这不中,这是白金的,一枚就是一干多元呢 为了落实省土地工作会议精神,何局长带着秘书走了十一个县市区。所到之 处,何局长胸前的那枚胸章无不引起注意。 十多天的活动中,何局长有一种行为使田秘书猜测不透:每到一地何局长胸 前的胸章总是银光闪烁。可到了晚上进到舞厅直到第二天离开时却看不到那枚胸 章在他胸前闪烁。在赶赴另—个县市区的路上,他又从兜里掏出那枚胸章端端正 正地挂在胸前. 回到机关后,人们再没见到何局长佩戴那枚胸章。那位打字员遇到局长又撒 娇地说:“何局长,你把那枚胸章借我戴一天不行吗?″何局长耸耸肩膀说:“对 不起,这次下乡丢掉了。”何局长把脸转向田秘书,“是吧,小田?”田秘书只好 顺着杆子爬。 田秘书明白了局长的用意。接着他给十一个县市区土管局长打了电话:“何局 长在北京珍宝大金店花—干多元买的那枚白金胸章可能在你们那里丢掉了。老领 导很心痛,请你一定帮助仔细查找一下。”各县市区土管局长接到电话都能清楚地 忆起何局长来时胸前银光闪闪,走时却没见到他戴胸章,一定是丢在自己这里了, 语文月考试题第2页(共8页)
语文月考试题 第2页(共 8 页)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祈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D.因患病住院,83 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二、阅读与赏析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 6~9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胸 章 何局长省里开会回来,胸前佩戴的那枚银光闪闪的“为人民服务”胸章引得 大家无不看上两眼。调皮的打字员芳芳非要借戴几天不可。何局长一本正经地说: “这不中,这是白金的,一枚就是一千多元呢!” 为了落实省土地工作会议精神,何局长带着秘书走了十一个县市区。所到之 处,何局长胸前的那枚胸章无不引起注意。 十多天的活动中,何局长有一种行为使田秘书猜测不透:每到一地何局长胸 前的胸章总是银光闪烁。可到了晚上进到舞厅直到第二天离开时却看不到那枚胸 章在他胸前闪烁。在赶赴另一个县市区的路上,他又从兜里掏出那枚胸章端端正 正地挂在胸前…… 回到机关后,人们再没见到何局长佩戴那枚胸章。那位打字员遇到局长又撒 娇地说:“何局长,你把那枚胸章借我戴一天不行吗?”何局长耸耸肩膀说:“对 不起,这次下乡丢掉了。”何局长把脸转向田秘书,“是吧,小田?”田秘书只好 顺着杆子爬。 田秘书明白了局长的用意。接着他给十一个县市区土管局长打了电话:“何局 长在北京珍宝大金店花一千多元买的那枚白金胸章可能在你们那里丢掉了。老领 导很心痛,请你一定帮助仔细查找一下。”各县市区土管局长接到电话都能清楚地 忆起何局长来时胸前银光闪闪,走时却没见到他戴胸章,一定是丢在自己这里了
可上哪儿找?不如派人进京买一枚送去算了。 电话打下去第五天开始,各县市区土管局长陆续来找何局长汇报会议落实情 况,走前都留下了一个小红包,说:“何局长,您丢的那枚白金胸章找到了,请您 查收。”何局长开始一愣,后来也就随其自然了。几天工夫这位何局长便得到了价 值一万多元的白金胸章。 (《微型小说选刊》2001年第19期丁维法) 6.对何局长佩戴“为人民服务”白金胸章一事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何局长佩戴一枚白金胸章,就是为了炫耀,引人瞩目 B.何局长用一千多元买一枚胸章,就是为了作钓铒,让下属给他送相同的礼。 C.何局长何时佩戴或何时摘去白金胸章,秘书十分明白他的用意 D.何局长竟然花一千多元买一枚“为人民服务”胸章,无疑具有强烈的讽刺 意味。 7.“何局长耸耸肩膀说:‘对不起,这次下乡丢掉了。’何局长把脸转向田秘书, 是吧,小田?’……”一一这里的话语和神态描写,揭示了人们怎样的心 态?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神态描写,揭示何局长取信于人的心态。 B.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何局长信誓旦旦的心态。 C.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剖露了何局长内心的诡谲。 D.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何局长虚伪的灵魂。 8.下列对小说主题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讥讽何局长的虚伪与贪婪。 B.田秘书的善解人意 C.讥讽打字员的巴结上级。 D.讥讽“市区土管局长”们的趋炎附势。 9.下面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善于运用反差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颇有审美情趣。 B.小说构思精巧,“为人民服务”胸章竟以白金铸就,旨在直接显示它的份 量与价值 C.作者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表现方法。 语文月考试题第3页(共8页)
语文月考试题 第3页(共 8 页) 可上哪儿找?不如派人进京买一枚送去算了。 电话打下去第五天开始,各县市区土管局长陆续来找何局长汇报会议落实情 况,走前都留下了一个小红包,说:“何局长,您丢的那枚白金胸章找到了,请您 查收。”何局长开始一愣,后来也就随其自然了。几天工夫这位何局长便得到了价 值一万多元的白金胸章。 (《微型小说选刊》2001 年第 19 期 丁维法) 6.对何局长佩戴“为人民服务”白金胸章一事的解读,不恰当 ...的一项是 A.何局长佩戴一枚白金胸章,就是为了炫耀,引人瞩目。 B.何局长用一千多元买一枚胸章,就是为了作钓铒,让下属给他送相同的礼。 C.何局长何时佩戴或何时摘去白金胸章,秘书十分明白他的用意。 D.何局长竟然花一千多元买一枚“为人民服务”胸章,无疑具有强烈的讽刺 意味。 7.“何局长耸耸肩膀说:‘对不起,这次下乡丢掉了。’何局长把脸转向田秘书, ‘是吧,小田?’……”——这里的话语和神态描写,揭示了人们怎样的心 态?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神态描写,揭示何局长取信于人的心态。 B.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何局长信誓旦旦的心态。 C.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剖露了何局长内心的诡谲。 D.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何局长虚伪的灵魂。 8.下列对小说主题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讥讽何局长的虚伪与贪婪。 B.田秘书的善解人意。 C.讥讽打字员的巴结上级。 D.讥讽“市区土管局长”们的趋炎附势。 9.下面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作者善于运用反差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颇有审美情趣。 B.小说构思精巧,“为人民服务”胸章竟以白金铸就,旨在直接显示它的份 量与价值。 C.作者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表现方法
D.小说语言生动,情节诱人,它所折射出来的社会思想,构成了小说的艺术 灵魂。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 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干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 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 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 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莢),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 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 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 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干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 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日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 州別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蓍地为飲(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 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土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 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 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 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末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 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 语文月考试题第4页(共8页)
语文月考试题 第4页(共 8 页) D.小说语言生动,情节诱人,它所折射出来的社会思想,构成了小说的艺术 灵魂。 三、文言文阅读(21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9 分,简答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 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 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 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 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 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 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 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 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 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 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 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 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 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 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
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 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 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潏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舅李常过其家 过:经过 B.闻者壮之 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俾:使,让 D.举以自代 举:举荐 11.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闻命而卒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攀哙覆其盾于地 C.至是首问焉 青麻头伏焉 其重之也如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 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 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 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 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 译文 (2)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 译文: 语文月考试题第5页(共8页)
语文月考试题 第5页(共 8 页) 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 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 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舅李常过.其家 过:经过 B.闻者壮.之 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俾:使,让 D.举.以自代 举:举荐 11.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闻命而.卒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攀哙覆其盾于.地 C.至是首问焉. 青麻头伏焉. D.其重之也.如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 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 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 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 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每小题 3 分) (1)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